中国宽脉啮小蜂属(膜翅目: 姬小蜂科)的种类及鉴定

2022-01-26 06:47郭书含康宁李勤胡红英新疆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新疆生物资源基因工程重点实验室乌鲁木齐830046
四川动物 2022年1期
关键词:背板黄斑标本

郭书含, 康宁, 李勤, 胡红英(新疆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新疆生物资源基因工程重点实验室,乌鲁木齐830046)

宽脉啮小蜂属Kostjukov, 1977隶属于膜翅目Hymenoptera小蜂总科Chalcidoidea姬小蜂科Eulophidae啮姬小蜂亚科Tetrastichinae。目前对于宽脉啮小蜂属的研究较少,集中于分类鉴定以及新种的描述等方面。Kostjukov(1977)最先开始记述宽脉啮小蜂属的形态特征,但当时将其作为啮小蜂属的一个亚属,模式种为()Dzhanokmen。Kostjukov(1984)描述了3种:Kostjukov & Kosheleva、Kostjukov & Kosheleva和Kostjukov。Graham(1991)修订了欧洲啮姬小蜂亚科,确认包括宽脉啮小蜂属在内的28个有效属,将宽脉啮小蜂属作为一个独立的属,并明确说明了其和啮小蜂属的主要区别特征。迄今为止,全世界已知15种,中国已知5种,其中Li等(2016,2021)报道了分布于中国新疆的5新种,并报道了该属的寄主。

姬小蜂科昆虫是许多农林牧业重大害虫的天敌,因此充分利用和开发姬小蜂科昆虫,对控制害虫种群数量、防治潜在害虫的爆发、维持生态平衡有重要意义(Noyes,2021)。本文介绍采自我国甘肃、内蒙古7种宽脉啮小蜂的形态结构,为该类群的准确鉴定和物种形成提供研究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标本采集:在我国梭梭林主要分布区进行小蜂资源调查,主要通过网扫和马氏网诱集方式收集标本。将采集的小蜂标本放入100%乙醇保存。

针插标本制作:用昆虫针蘸取少量胶,涂在三角纸卡合适位置,用镊子轻夹标本,将其固定在胶上,随后进行整姿,使标本的重要鉴别特征都能被观察到。

玻片标本制作:将小蜂标本用无水乙醇清洗3遍,放入5%KOH中,在50 ℃恒温加热板上解离,直到标本体内组织完全解离,随后移入木榴油中脱水(视标本骨化程度而定),再浸置于丁香油中固定,最后用加拿大树胶封片永久保存。

标本拍摄与测量:针插标本在Nikon SMZ25双目体视镜、玻片标本在Nikon E200生物显微镜下进行观察、测量和描述。

比较形态学研究:每种选10个标本,结合相关参考文献观察比较每个物种的形态特征,筛选出具有明显差异的特征用于比较研究。POL.后单眼间距,OOL.后单眼与复眼间距,F1.第1鞭亚节。

所用标本保存于新疆大学昆虫标本馆(ICXU)。

2 结果与分析

2.1 宽脉啮小蜂属分类研究

Kostjukov, 1977: 189. Type-species:Dzhanokmen, 1971, by original designation; Kostjukov, 1978: 430-467.

Kostjukov, 1991: 1-322. Syn. by Graham.

属征:触角黄色,腹部背板部分有黄色或完全黑色。雌性触角1~3节环状节,索节3节,棒节3节。胸部凸起,前胸背板短,中胸背板中叶长宽相近,中线明显或浅,两侧各有1毛列;小盾片亚中沟明显,平行;并胸腹节具中脊,无侧褶。前翅透明,翅基片黄色,缘脉短,缘脉和痣脉宽厚,前翅后缘端部无缘毛,亚缘脉只有1根背生刚毛。腹部背板有部分黄色或完全黑色。

生物学:已知寄生于双翅目Diptera瘿蚊科Cecidomyiidae(Li.,2021)。

分布:中国(内蒙古、甘肃、新疆),哈萨克斯坦,俄罗斯,土库曼斯坦。

(): Kostjukov, 1978: 818.

雌性:体长1.10~1.20 mm,体具绿色金属光泽,翅基片黄色,胫节、跗节黄棕色,腿节黑色,后足腿节有金属光泽(图1:A)。头部略宽于胸部;触角索节黄色,第2节长为宽的2倍,棒节宽于索节(图3:A)。胸部凸起,前胸背板短,中胸背板中叶长宽相近,中线浅,小盾片具有亚中沟;并胸腹节是小盾片的1/2,具中脊(图4:A)。缘脉短,缘脉和痣脉宽厚。

雄性:体长1.00 mm,触角索节4节,其余特征与雌性相似。

检视标本:38♀6,内蒙古阿拉善盟额济纳旗X794-34 km巴彦宝格大桥附近荒漠人工梭梭林,100°44′57.48″E,41°12′50.86″N,海拔:951.06 m,2018-Ⅷ-14,胡红英团队采集。18♀,甘肃省酒泉市金塔县酒航路大柳树村梭梭林沙漠,98°58′56.76″E,40°5′27.16″N,海拔:1 231 m,2017-Ⅷ-7,胡红英团队采集。1♀,新疆阜康222团北沙窝梧桐沟,87°53′14.05″E,44°22′24.11″N,海拔:446 m,2017-Ⅵ-4,胡红英团队采集。

生物学:未知,网扫于梭梭林。

分布:中国(内蒙古、甘肃),俄罗斯。

词源:新记录中文名由该种学名音译而成。

(): Kostjukov, 1984: 30-31.

雌性:体长1.20~1.40 mm,体黑绿色,具淡棕色金属光泽,前足和中足基节黑绿色,中足和后足腿节黄色(图1:B)。头部略宽于胸部。触角洼低于复眼下缘,柄节长为宽的3.5倍;环状节1节;索节长大于宽,各节长度不等,第Ⅰ节长于第Ⅱ节和第Ⅲ节,第Ⅱ节是第Ⅲ节的1.5倍长;棒节3节,宽于第Ⅲ索节(6∶4)(图3:B)。前胸背板短,后缘有1列刚毛;中胸背板中叶长略大于宽(26∶22),中线浅;小盾片具有亚中沟,两侧具有2对刚毛;并胸腹节具中脊(图4:B)。腹部稍短于中胸(43∶45)(图5:B)。缘脉短,缘脉和痣脉宽厚。

雄性:未知。

检视标本:3♀,内蒙古阿拉善盟额济纳旗X794-34 km巴彦宝格大桥附近荒漠人工梭梭林,100°44′57.48″E,41°12′50.86″N,海拔:951.06 m,2018-Ⅷ-14,胡红英团队采集。

生物学:未知,网扫于梭梭林。

分布:中国(内蒙古),土库曼斯坦。

词源:新记录中文名由该种学名音译而成。

: Li, Wang & Zhu, 2016: 451.

主要鉴别特征:体长1.40~1.60 mm,体具绿色金属光泽;各足除所有基节绿色带金属光泽外,其余黄色或黄白色;柄后腹颜色和中躯一致,无黄色斑块,呈卵形(图1:C)。触角着生于复眼下缘线,柄节长是宽的2.75倍,棒节长是宽的1.9倍(图3:C)。前胸背板短,小盾片长是宽的1.19倍(图4:C)。腹部与中躯的长度比为0.88(图5:C)。

检视标本:8♀,内蒙古阿拉善盟额济纳旗X794-34 km巴彦宝格大桥附近荒漠人工梭梭林,100°44′57.48″E,41°12′50.86″N,海拔:951.06 m,2018-Ⅷ-14,胡红英团队采集。15♀,甘肃省酒泉市金塔县酒航路大柳树村梭梭林沙漠,98°58′56.76″E,40°5′27.16″N,海拔:1 231 m,2017-Ⅷ-7,胡红英团队采集。2♀,新疆阜康222团4连荒漠站,87°55′45.21″E,44°22′2.19″N,海拔:401.32 m,2018-Ⅴ-17,胡红英团队采集。

生物学:未知,网扫于梭梭。

分布:中国(内蒙古、甘肃、新疆)。

: Li, Wang & Hu, 2016: 449.

主要鉴别特征:体长1.04~1.30 mm,体具绿色金属光泽(图1:D)。头顶单眼周围有黄斑,单眼之间的区域绿色带金属光泽(图2:D);各足除后足基节为绿色带金属光泽外,其余为黄色或黄白色,足基跗节颜色较暗;柄后腹主要为黄色,卵形,腹部第Ⅰ~Ⅳ节背板两侧和第Ⅴ~Ⅵ节背板中间部分呈绿色金属光泽,第Ⅰ~Ⅳ节两侧较小,第Ⅴ~Ⅵ节中间较大;腹部背板的绿色金属斑纹是对称的(图5:D);触角柄节长是宽的4.5倍;小盾片长是宽的1.06倍。腹部与中躯的长度比为0.92。

检视标本:7♀,内蒙古阿拉善盟额济纳旗X794-34 km巴彦宝格大桥附近荒漠人工梭梭林,100°44′57.48″E,41°12′50.86″N,海拔:951.06 m,2018-Ⅷ-14,胡红英团队采集。1♀,新疆阜康222团4连荒漠站,87°55′45.21″E,44°22′2.19″N,海拔:401.32 m,2018-Ⅴ-17,胡红英团队采集。

生物学:未知,网扫于梭梭。

分布:中国(内蒙古、新疆)。

: Li, Wang & Hu, 2021: 71.

主要鉴别特征:体长2.10~2.30 mm,体具绿色金属光泽(图1:E)。头顶单眼周围有黄斑(图2:E);腹部第Ⅰ~Ⅳ节黄色,第Ⅴ节具一带绿色金属光泽圆斑,第Ⅵ节大部分具绿色金属光泽,在后部具小的黄斑,第Ⅶ节呈绿色金属光泽,无黄斑(图5:E)。

检视标本:5♀,内蒙古阿拉善盟额济纳旗X794-34 km巴彦宝格大桥附近荒漠人工梭梭林,100°44′57.48″E,41°12′50.86″N,海拔:951.06 m,2018-Ⅷ-14,胡红英团队采集。

生物学:可寄生于双翅目瘿蚊科(Li.,2021)。

分布:中国(内蒙古、新疆)。

: Li, Wang & Hu, 2016: 453.

主要鉴别特征:体长1.00~1.10 mm,体具绿色金属光泽(图1:F)。头顶单眼周围无黄斑(图2:F);柄后腹在第Ⅴ~Ⅶ节腹部背板全部呈绿色金属光泽,第Ⅳ节背板中部前半部分黄色,后半部分绿色,两侧浅绿色;产卵器鞘深色略带金属光泽(图5:F)。

检视标本:1♀,新疆阜康222团4连荒漠站,87°55′45.21″E,44°22′2.19″N,海拔:401.32 m,2018-Ⅴ-17,胡红英团队采集。

生物学:未知,网扫于梭梭。

分布:中国(新疆)。

: Li, Wang & Hu, 2021: 75.

主要鉴别特征:体长1.20~2.00 mm,体具绿色金属光泽(图1:G)。头顶单眼周围无黄斑(图2:G);前足和中足基节黄色,无金属光泽;柄后腹在第Ⅶ节腹部背板具三角形到新月形的暗斑,具金属光泽。产卵器鞘深色略带金属光泽(图5:G)。

检视标本:5♀,新疆阜康222团4连荒漠站(白梭梭网扫),87°55′45.21″E,44°22′2.19″N,海拔:401.32 m,2018-Ⅴ-17,胡红英团队采集。

生物学:未知,网扫于梭梭。

分布:中国(新疆)。

2.2 宽脉啮小蜂属比较形态学研究

宽脉啮小蜂属5种形态特征见表1(测量数值取平均数,=10),本研究筛选出宽脉啮小蜂属13个具有种间分类学意义的特征(表1)。

2.3 中国宽脉啮小蜂属分种检索表

1 腹部背板整体呈绿色带金属光泽

2

- 腹部背板有黄色斑块

4

2 中足和后足腿节黄色

3

- 中足和后足腿节黑色且带金属光泽,POL/OOL=6.92,产卵管着生第Ⅰ腹节,F1与梗节长度比约为0.7,索节长宽比约为3.8

戴马克宽脉啮小蜂

3 触角各节不相等,F1长于梗节,与梗节长度比为1.42,棒节长为宽的2.86倍

尼古拉斯宽脉啮小蜂

- 触角各节相等,F1短于梗节,与梗节长度比为0.92,棒节长为宽的1.91倍

… 克拉玛依宽脉啮小蜂

4 腹部长于中胸,腹节第Ⅱ~Ⅳ节全黄

5

- 腹部短于中胸,腹节第Ⅱ~Ⅳ节未全黄

6

5 F1短于梗节,腹节第Ⅰ~Ⅳ节黄色,第Ⅴ节具一带绿色金属光泽圆斑,第Ⅵ节大部分具绿色金属光泽,在后部具小的黄斑,第Ⅶ节呈绿色金属光泽,无黄斑。产卵管与后足胫节长度比约为3.03

图1 宽脉啮小蜂属雌性侧面观Fig. 1 Lateral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female Dzhanokmenia

A. 戴马克宽脉啮小蜂, B. 尼古拉斯宽脉啮小蜂, C. 克拉玛依宽脉啮小蜂, D. 木垒宽脉啮小蜂, E. 旱瘿蚊宽脉啮小蜂, F. 戈壁宽脉啮小蜂, G. 黄腹小斑宽脉啮小蜂; 下同the same below

图2 宽脉啮小蜂属雌性头部Fig. 2 Head frontal view of female Dzhanokmenia

图3 宽脉啮小蜂属雌性触角Fig. 3 Antenna features of female Dzhanokmenia

图4 宽脉啮小蜂属雌性后躯背面观Fig. 4 Metasoma dorsal view of female Dzhanokmenia

图5 宽脉啮小蜂属雌性外生殖器腹面观Fig. 5 Genitalia features of female Dzhanokmenia

特征Character物种Species戴马克宽脉啮小蜂D.demakovi尼古拉斯宽脉啮小蜂D. nikolskajae克拉玛依宽脉啮小蜂D.karamayica木垒宽脉啮小蜂D. muleica旱瘿蚊宽脉啮小蜂D.stefaniolae戈壁宽脉啮小蜂D.gobica黄腹小斑宽脉啮小蜂D.yuxuannisPOL/OOL6.923.693.833.304.204.234.52F1与梗节长度比0.701.420.920.710.590.941.33索节长宽比3.805.464.614.603.183.823.35棒节长宽比1.842.861.912.231.202.321.56头顶单眼周围是否有黄斑无无无是是无无触角索节各节是否相等是否是是是是否所有腹部背板是否绿色带金属光泽是是否是否否否腹部第Ⅴ节是否具绿色圆斑否否否否是否否腹节第Ⅱ~Ⅳ节是否全黄否否否否是否是腹部与中胸长度比0.900.880.920.821.200.841.25前足和后足腿节是否全黄否是是是是是是产卵管着生位置第Ⅰ腹节第Ⅲ腹节末端第Ⅲ腹节第Ⅲ腹节第Ⅰ腹节第Ⅰ腹节第Ⅰ腹节产卵管与后足胫节长度比2.081.681.601.723.031.642.57

旱瘿蚊宽脉啮小蜂

- F1短于梗节,柄后腹在第Ⅶ节腹部背板具三角形到新月形的暗斑,具金属光泽,其余腹节黄色。产卵管与后足胫节长度比约为2.57

黄腹小斑宽脉啮小蜂

6 头顶单眼周围有黄斑

木垒宽脉啮小蜂

- 头顶单眼周围无黄斑

戈壁宽脉啮小蜂

3 结论

姬小蜂科昆虫是许多农林牧业重大害虫的天敌,宽脉啮小蜂属可寄生瘿蚊,而瘿蚊是一种严重危害荒漠主要建群种梭梭枝叶的造瘿害虫,使其出现生长衰弱、局部死亡等现象,因此为有效预防和遏制害虫危害,明确姬小蜂科宽脉啮小蜂属的种类是关键,因而亟需寻找并明确其分类特征,进而厘清其物种组成。

目前,中国分布宽脉啮小蜂属共7种,均为本团队研究报道。通过比较形态研究,宽脉啮小蜂属种间具有分类学意义的特征主要有:POL/OOL、F1与梗节长度比、索节长宽比、棒节长宽比、头顶单眼周围是否有黄斑、后足腿节体色、产卵管着生位置和产卵管与后足胫节长度比等。本研究丰富了宽脉啮小蜂属的鉴别特征,为该类群的准确鉴定和物种形成提供研究依据。基于上述研究结果,本文编制了该属的分种检索表。研究成果对探索姬小蜂科昆虫在自然生态环境中的控害作用,以及利用其有效的防治农林害虫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猜你喜欢
背板黄斑标本
莫让“黄斑病”迷了你的眼
留在现场的血型标本
老年黄斑变性该怎么治疗?
玩手机会导致黄斑变性和失明?
眼白的发黄区块是“黄斑”吗
教你制作昆虫标本
免喷涂复合板在液晶电视中的应用研究
一种可调入射角度的光学教学装置
全面防止板卡变形带背板的剑齿虎Z170 Mark 1主板
植物标本的采集与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