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古今医案云平台挖掘分析《张聿青医案》治疗咳嗽用药规律

2022-01-26 10:58赵锐恒韩泽璐张舒华林江涛
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 2021年6期
关键词:川贝母药性医案

赵锐恒,韩 静,韩泽璐,张舒华,林江涛

(1.北京中医药大学 研究生院,北京100029;2.中日友好医院 呼吸与危重科,北京100029)

咳嗽常见原因有气道疾病、心血管疾病、肿瘤、急慢性感染、异物、药物等[1]。临床上根据症状持续的时间分为急性咳嗽 (<3 周);亚急性咳嗽 (3 ~ 8周);慢性咳嗽(>8 周)三大类。如果咳嗽未得到有效地控制,会影响患者的正常社交活动和心理健康状态[2]。中医在治疗咳嗽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张聿青医案》[3]为清代名医张乃修著作,全书20 卷,按外感、内伤、杂病编排,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笔者通过数据挖掘技术对张聿青治疗咳嗽的用药规律进行探析,以期为临床治疗咳嗽提供新的新路。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及筛选

研究资料均来自于《张聿青医案》,筛选出初诊及复诊内服治疗咳嗽处方共77 首。

1.2 数据处理

参照《中医方剂大辞典》[4]补充医案中有方剂名称但无药物的处方。依据2020 年版《中国药典》[5]和《中华本草》[6],对所纳入的中药进行规范化处理,如将“炒于术”规范为“麸炒白术”,“炒薏苡仁”规范为“麸炒薏苡仁”,“生甘草”规范为“甘草”,“薄橘红”规范为“橘红”,“大力子”规范为“牵牛子”等。双人参考古今医案云平台 WEB 端下载的Excel 模板对规范后的数据进行录入,录入后进行交叉核对,核对无误后进行数据的导入及“医案标准化”模块对案。

1.3 数据统计分析

通过古今医案云平台WEB 端的“分析池”模块对标准化的数据进行分析,包括药物频数统计、药物属性(性味、归经、功效)、关联分析、聚类分析、复杂网络分析。

2 结果

2.1 高频药物用药频次分析

《张聿青医案》共纳入77 首咳嗽处方,涉及药物141 种,用药达801 频次。用药频次≥10 次的中药共计20 种,排名前14 位的药物分别为茯苓、杏仁、橘红、半夏、川贝母、紫苏子、前胡、枳壳、冬瓜子、甘草、枇杷叶、郁金、桑叶、海蛤壳,见表1。

表1 常用高频药物(频次≥10)Tab. 1 Commonly used high-frequency drugs (frenquency ≥10)

2.2 《张聿青医案》治疗咳嗽用药功效分析

纳入77 首方剂中共涉及 10 类药物功效,其中以燥湿化痰及利水渗湿居多,频次分别是83、74,见表 2。

表2 用药功效分析Tab. 2 Analysis of the efficacy of drugs

2.3 《张聿青医案》治疗咳嗽用药归经分析

药物归经结果显示,主要归肺经(544 次、占比67.75%)、脾经(288 次、占比35.87%)、胃经(235次、占比29.27%)、心经(199 次、占比67.75%)、肾经(145 次、占比18.06%),其次为肝经(118 次、占比14.65%)与大肠经(50 次、占比6.23%),见表3、图1。

表3 用药归经分析Tab. 3 Analysis of drug meridian

图1 用药归经雷达图Fig. 1 Radar chart of meridian tropism

2.4 《张聿青医案》治疗咳嗽用药药味分析

药味涉及11 种,主要为甘、辛、苦、淡,以甘为主,占41.59%,其次为辛、苦、淡,所占比例分别为36.99%、34.99%、11.33%,见表 4、图2。

图2 用药药味雷达图Fig. 2 Radar chart of drug taste

表4 用药药味分析Tab. 4 Analysis of drug taste

2.5 《张聿青医案》治疗咳嗽用药药性分析

药性涉及9 种,主要为微寒、温、平、寒,以微寒为主,占22.17%,其次为温、平、寒,所占比例分别为21.30%、17.56%、13.70%,见表5、图3。

图3 用药药性雷达图Fig. 3 Radar chart of drug properties

表5 用药药性分析Tab. 5 Analysis of drug properties

2.6 药物关联分析

对77 首处方进行药物关联分析,设置置信度≥0.7,支持度≥0.21,提升度≥1.04,结果得出19 条关联规则,见表6。

表6 药物关联分析Tab. 6 Analysis of drug association

2.7 药物聚类分析

利用古今医案云平台对高频药物(排名前14)进行聚类分析,聚类方法选用最长距离法,距离类型选用欧式距离,从而获得树状图,见图4。根据树状图将高频药物分为5 类,分别是甘草-前胡-桑叶、海蛤壳-川贝母-冬瓜子-枇杷叶、茯苓-杏仁、枳壳-郁金、橘红-半夏-紫苏子,见表7。

表7 聚类分析树状图高频药物分组Tab. 7 Cluster analysis dendrogram in high frequency drug grouping

图4 高频用药聚类分析图Fig. 4 Cluster analysis dendrogram in high frequency drug

2.8 复杂网络分析

通过古今医案云平台进行复杂网络分析,将边权重设置为>19,提取治疗咳嗽8 味核心中药,具体为茯苓、橘红、海蛤壳、杏仁、半夏、前胡、紫苏子、川贝母,见图5。

图5 复杂网络分析图Fig. 5 Complex network analysis diagram

3 讨论

本研究发现,治疗咳嗽处方中用药频次≥10 次的中药共计21 种,排名前5 位的药物有茯苓(64 次)、杏仁(52 次)、橘红(39 次)、半夏(33 次)、川贝母(32次)。茯苓性甘、淡、平,《本经》中记载:“主胸胁逆气……寒热烦满,咳逆口焦”。药理学研究显示,茯苓可以抑制巨噬细胞中的NF-κB 通路,从而减轻细胞因子TNF-α 的释放,从而达到抗炎效果[7]。杏仁性苦、温,《药性论》曰:“治心下急满痛……疗肺气咳嗽,上气喘促”。其有效成分杏仁苷被分解后产生微量氢氰酸,抑制呼吸中枢达到止咳效果[8]。橘红味辛苦,性温,归肺、大肠经,《本经逢原》中记载 :“橘红专主肺寒咳嗽多痰”。半夏味辛,性温,有毒;入脾、胃经。《本经》中记载:“主头眩胸胀,咳逆,肠鸣”。药理学研究显示,半夏可通过其化学成分生物碱进行化痰止咳。川贝母味苦、甘,性凉,入肺经,《本草经疏》曰:“主寒湿痰及食积痰火作嗽”。可松弛支气管平滑肌、缓解平滑肌痉挛达到止咳平喘的作用[9]。

从药物功效看,多以燥湿化痰、利水渗湿、理气宽中为主,燥湿化痰药多选用半夏、橘红等, 方取“二陈汤”之义。利水渗湿药物多选用泻补兼具的茯苓、薏苡仁 ;渗湿利水药多选泄而不补的泽泻,化痰利水的冬瓜子等,诸药合用可“利湿化水不伤正,止咳化痰不留弊”,适用痰饮咳嗽。理气宽中药多选用枳壳、 郁金等,枳壳下气消胀,善走肺胃气分 ;郁金善泻胸膈之气,入气分以行气解郁,入血分祛瘀凉血;二药配伍,气血并治, 可用来治疗久咳入络、气血瘀滞之证。 从药物归经看,主归肺、脾胃经。外感内伤首先犯肺,导致肺气上逆, 上冲气道,发出咳声。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若脾胃生化失职,则水谷精微不能上输于肺,化而为浊堵塞气道,导致肺气上逆而咳。从药味来看, 主要以甘味、辛味为主。甘味具有补益、滋润作用, 可以润肺化燥 ;辛味具有发散、行气作用,可以宣通肺气。从药性来看,主要以微寒、温、平为主。初感寒邪,当以温药和之;病久化热,当以寒凉之药清热化痰。平性药物常用来缓和佐制大寒大热之药,防止肺气损伤。

关联分析结果可知药物多以茯苓、杏仁、橘红配伍等为主,反映出张聿青治疗咳嗽多以理气燥湿化痰为大法。聚类分析将高频药物分为5 组:A1 组药物适用痰火犯肺咳嗽 ;A2 组适用于肺热、肺燥咳嗽 ;A3 组适用痰饮犯肺咳嗽 ;A4 组适用瘀血入络咳嗽;A5 组药物为“二陈汤合半夏厚朴汤”之义,适合痰湿咳嗽。

复杂网络分析提取出八味核心中药,具体为茯苓、橘红、海蛤壳、杏仁、半夏、前胡、紫苏子、川贝母。涉及橘红丸加减,方中橘红、半夏、茯苓燥湿化痰,健脾理气 ;杏仁、紫苏子止咳平喘 ;川贝母、海蛤壳清热润肺,化痰止咳。全方脾肺同治,寒温并用,共奏“健脾宣肺、清热燥湿、润肺化痰”之功。

4 结论

本研究通过数据挖掘法对《张聿青医案》咳嗽处方中用药规律进行分析,初步发现张聿青治疗咳嗽多用茯苓、杏仁、橘红等药 ;药性以微寒、温为主,归经以肺经、脾胃经居多,选方多用二陈汤、橘红丸等为基础进行加减化裁 ;具有脾肺兼顾、寒温并用、清热利湿、化痰润肺等治疗特点,为当代医家治疗咳嗽提供了新思路。

猜你喜欢
川贝母药性医案
中药止咳有川贝母
白萝卜与中药同食,会解掉药性吗?
川贝母的量效关系及其临床应用探讨
医案聊斋续篇 吐泻案
一株川贝母内生真菌的分离鉴定及其产贝母类生物碱分析
医案聊斋续篇 晨泄案
电子舌技术鉴别川贝母粉及其掺伪品
半夏的化学成分及其药性、毒性研究进展
不同炮制和煎煮时间对大黄沉降药性的影响研究
改进细菌群体趋药性算法在可用输电能力计算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