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冷”运动“热”起来

2022-01-26 19:40刘华李雨郭建军孙喜妹
大众健康 2022年1期
关键词:滑冰补水场馆

刘华 李雨 郭建军 孙喜妹

说到冰雪运动,可能不少人首先想到的就是,冷!冷!冷!以前,受到环境和气温的约束,一些人对冰雪运动望而却步,但后来随着室内冰雪运动的兴起,这项“冷”运动,也开始火热起来。

室内冰雪运动有哪些

室内冰雪运动包括滑冰、冰球、冰壶及室内滑雪等项目。

滑冰室内滑冰主要分为速度滑冰和花样滑冰两种,是一项集力量、耐力、速度、协调性、柔韧度、灵活度、平衡感、优美感、稳定性于一身的运动项目。

冰球室内冰球是以冰刀和冰球杆为工具,在冰上进行的一种相互对抗的集体性竞技运动。该运动考验人的速度、力量、技术、智慧和勇气,并且更注重团队合作。

冰壶室内冰壶是以队为单位在冰上进行的一种投掷性竞赛项目,被大家喻为冰上的“国际象棋”。它考验参与者的体能与脑力,展现动静之美、取舍的智慧,属于冬奥会比赛项目。

滑雪在室内滑雪场里,人们可以摆脱季节和场地的束缚,在人造雪地上尽享滑降过程中的“速度与激情”。

冰雪运动的好处

室内冰雪运动对人体有很多健康益处。

第一,改善心血管功能。冰雪运动属于有氧运动,能促进体内氧气的运输,提高心血管收缩、舒张能力。滑冰能增加心率储备,提高最大摄氧量。经常滑冰的人,安静时心率为40~60次/分,运动时可达180~200次/分。

第二,提高平衡和协调能力。冰雪运动的各种动作能很好地锻炼人们的平衡和协调能力。在滑冰时膝关节、踝关节需要适当用力支撑身体,完成滑行、转弯等动作,这能锻炼关节的灵活性。

第三,增强力量。滑行中的蹬冰、燕式平衡是锻炼下肢力量极好的方式,而跳跃和旋转则可提高全身的控制能力。静坐时下肢肌肉的毛细血管仅有5%开放,而在飞奔的速滑过程中,肌肉的毛细血管有90%~98%开放,以满足下肢肌肉运动的需要。因此,经常滑冰的人,双腿及腰部肌肉力量较强。

第四,增强抗寒能力。人在寒冷环境中大脑皮层较兴奋,能更好地协调体内各器官、系统的工作,增强中枢神经系统调节体温的功能,使体内产热和散热更快达到平衡,从而使身体适应寒冷天气。因此坚持冰雪运动的人,抗寒能力会比一般人强。

第五,控制体重。在寒冷环境中,人体会消耗更多的卡路里来保持体温。身体接触冷空气或吸入冷空气时,运动燃烧的卡路里会轻微增加,身体消耗的热量大约增加3%~7%。

最后,缓解疲劳。冰雪运动可以通过加快血液循环,增加大脑供氧量,增强血管的弹性。这在一定程度上能消除疲劳,增强记忆力,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此外,运动可以加快新陈代谢,增强抵抗力。

室内冰雪运动的弊端

任何事物都有它的两面性,室内冰雪运动项目也有一定的弊端。

1.空气质量相对较差。室内的场馆封闭,如果没有良好的通风系统,空气质量会下降。

2.人员密集。密闭的环境,人员流动较大,容易导致新冠肺炎等传染性疾病的传播和扩散。因此,运动时要注意个人防护。场馆宜错峰安排场地,场馆运行宜60%~70%人员载荷。

3.缺少阳光照射。室内场馆封闭,缺少阳光的照射。长期缺少阳光的照射会影响维生素D的合成和钙的吸收,而这些物质对人体骨骼的健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另外,阳光中的紫外线还能杀灭细菌和病毒,增加人体抵抗力,提升人们享受运动的愉悦感。场馆建设中应考虑改造场馆的环境,将阳光引入室内。

对于室内冰雪场地,很多人都有一个疑问:室内滑雪场内的人造雪对身体有害吗?答案是否定的。室内滑雪场的“人造雪”用的是干冰、液氮等化学物质,这些物质蒸发后会形成二氧化碳和氮气,它们本身就是空气的组成部分,所以对人体和环境不会产生不利影响。另外,人工造雪的过程中使用的碘化银催化剂用量较少,单位体积所产生的银离子浓度远低于国际和国内环境质量标准,目前也没有证据表明人造冰雪会对生态环境产生长期、累积的不利影响。

运动损伤和健康风险

冰雪运动在带给人们健康和快乐的同时,也存在一定的运动健康风险。

最常见的是运动损伤。从损伤部位来看,下肢损伤高于上肢;从损伤类型来看,关节损伤占到各种损伤的近六成。其中膝关节损伤发生的概率最高。排名第二的损伤,国外是肩关节损伤,国内因滑冰人数众多,所以因踝关节损伤到医院急诊的人数更多一些,但随着滑雪运动的普及,肩关节损伤者越来越多,两种损伤的发生率基本一致。另外,男性以肩部损伤多见,女性以膝部损伤多见,15岁以下的青少年则以前臂损伤多见。

脱水及低钠血症也容易发生。冰雪运动通常在寒冷环境下进行,而寒冷的空气通常都很干燥。因此,通过呼吸丢失的水分会大大增加。除此之外,运动时人体依然会通过出汗和排尿丢失水分,并且由于在寒冷环境下人对渴的感觉相对迟钝而不能及时补水,以上因素都会进一步加剧机体的水分流失,造成脱水。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过多饮水而导致的低钠血症在冰雪运动中也不少见。运动性低钠血症常见于在温度过高或过低的环境下进行长时间运动者,而发生的原因主要在于运动者在运动前、运动中或运动后的过量补水,导致血浆中钠离子降低,进而对健康产生危害。补水过少或过多均对健康有害,因此,进行冰雪运动时要科学地掌握补水量。

第三,呼吸道症状。在寒冷环境下运动,冷空气会对人体呼吸道产生刺激。随着运动强度增大,当肺通气量达到35~40升/分钟时,人体呼吸方式由鼻呼吸转向口呼吸,从而导致人体对吸入空气的温度调适和过滤不充分,进一步加剧对呼吸道的刺激。

第四,冻伤。因为冬季雪场气温低,如果没有做好保暖措施,容易在滑雪的过程中冻伤。

这些注意事项要牢记

由于冰雪运动环境的特殊性,了解运动时的注意事项是十分必要的,可以有效防范运动风险,减少损伤。

◎◎◎保持最佳状态在开始运动前,应以低强度的运动进行充分的热身,并进行适当的拉伸。热身不充分,会导致肌肉、肌腱和韧带的弹性和伸展性降低,增加肌肉痉挛、拉伤等损伤的发生概率。◎◎◎佩戴舒适的运动装备根据所要进行的冰雪运动项目选择适合的运动装备。运动护具(例如头盔、护腕、护肘、护膝等)对于防护运动损伤非常重要,可有效降低相应部位的损伤概率。因此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要尽可能佩戴完备的运动护具。

◎◎◎穿着合适的服装

进行户外冰雪运动时应以嵌套的方式穿着多层衣物,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温度并保持身体的干爽。鞋子的选择应保暖和透气,以保持足部的干燥,并能提供足够的脚踝支撑。

◎◎◎科学补水

根据口渴情况进行补水,并结合运动前后体重的变化进行调整,这样既可避免过度补水,又可避免机体脱水。

◎◎◎保护眼睛

在进行冰雪运动时佩戴护目镜,有助于在高速运动中看清地势和障碍物,并避免飞溅的冰渣或其他物体。

◎◎◎学会正确摔倒

当要向前或向侧摔倒时,要主动屈膝下蹲缓冲,减小摔倒的力量。要尽量防止向后摔倒。即使向后摔倒,也要主动屈膝下蹲,降低重心,同时低头团身,避免头部后仰导致后脑勺磕地。滑雪时摔倒,可以借势滚翻,減小运动冲击,不要下意识地用手撑地,防止手腕部骨折。如果感觉失去平衡要摔倒了,应迅速扔掉雪杖,切不可把雪杖上的环带系在手腕上。双手环抱在胸前,以防止下意识用手撑地,要用臀部向侧面摔倒。另外,一定不要用向后坐的方法来刹住雪板,因为即便这样,雪板仍然会沿雪道继续前行,而“板带人走”非常危险。

猜你喜欢
滑冰补水场馆
北京冬奥会场馆:科技“建”证可持续发展
会前视察 支招亚运场馆利用
滑冰大比拼
基于建构主义的中小学生场馆学习活动设计
《肥皂》等
小老鼠滑冰
爱运动更要会补水
“滑冰”
《UFI全球场馆地图》发布亚太区展馆总面积为全球第二
恼人的干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