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甄别和处理外界信息的暗示

2022-01-29 17:39悠悠我心
世界博览 2022年2期
关键词:巴纳天蝎座算命先生

悠悠我心

通过广泛性和模糊性的语言描述与心理暗示,让你情不自禁地对号入座。

风靡网络空间和朋友圈的各种读心术、前世今生的小测试,有人将其当成茶余饭后的消遣娱乐、半信半疑,也有人将其作为人生信条、指路明灯,对此深信不疑。某地有个算命先生算得可真准,某寺庙的签特别灵验……有些是传说,也有些是亲历,这让无神论者对此惊诧莫名。“算命”究竟有什么奥秘呢?其实,我们只是中了一种心理学效应的“毒”,那就是巴纳姆效应(Barnum effect)。

模糊笼统的“算命”——巴纳姆效应

“你是个在团体中随和平易的人,既不依附于人,也不脱离群众。你对自己的远近期皆会有自己的规划,虽然自律性不算最高,使这些计划的执行打一些小折扣,但大体上能按照自己判定的好的路线脚踏实地前进。不喜欢支配他人,也不爱被别人指来挥去。你常会被外界发生的新奇事件所吸引,但依然保持着自我。有时很敏感,感受得到外界的风吹草动,常使你感到自己执行计划时会受到像小猫钓鱼一样的干扰。你同时具备着保守与叛逆、新潮的两面性,具备一定的敢为性,有时也许会有惊人之举。你的有些抱负往往很不现实,但不要再为自己有时贪玩而自责,天性如此,顺其自然最好。”

这是不是很像在描述你,甚至是在“精准匹配”?其实,这是很多年前大学同学对我的评价。在一次人格测验专题的心理课上,老师让同学之间根据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测验得分互相评析。当我报出自己的各项测验分数后,一个男同学埋头在纸上写下对我的评语。听他念完这洋洋洒洒的一大段,我很是惊讶,觉得字里行间说的全都是我,那一瞬间像是被别人看穿一样。

魔术师肖曼·巴纳姆。

后来,我将这段话分别读给不同的人听,大部分人都觉得其中有很多描述很像自己。如果你刚刚觉得这段描述很像你,或者部分符合你,那么你和我一样,都经历了一次巴纳姆效应的体验。巴纳姆效应如今已经成了心理学入门的“标配知识”之一,是由美国心理学家伯特伦·福勒通过实验证明的一种心理学现象,他认为,每个人都会很容易相信一个笼统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即使这种描述十分空洞,仍然认为反映了自己的人格面貌,哪怕自己根本不是这种人。

1948年,伯特伦·福勒对39名学生进行人格测验,学生们被告知他们会收到一份根据其测试结果而作出的性格测评报告。一周之后,福勒给每个学生反馈了报告,并要求他们对其准确程度进行评分。这份性格测评报告内容大致如下:

你希望受到他人喜爱,又对自己很严格,甚至吹毛求疵;虽然有些缺陷,大体而言你都有办法弥补;你拥有可观的未开发潜能,在日常中还没有发挥;看似强硬、严格自律的外在,掩盖着柔软与忧虑的内心;你喜欢一定程度的变动,并在受到限制时感到不满;有些时候你外向、亲和、善于交际,有些时候你却内向、谨慎而沉默……

这些表述中,你认为和自己的契合度有多高?评分为0(不准确)至5(非常准确),测试学生给出的平均评分为4.26。评分提交后,福勒才告诉学生:他们拿到的报告完全一致,内容是他从某报摊占星术书中摘录下来的。从报告的描述可见,很多语句适用于任何人,而这些语句后来被命名为巴纳姆语句。在福勒的另一个研究当中,学生们用的是明尼苏达多项人格问卷(MMPI),随后研究者对报告进行了评价。研究者们先写下了学生们个性的正确评估,但却给了学生们两份评估——一份正确的评估和一份假造的评估,假评估是一些模糊且泛泛而谈的评价。

学生们被问相信哪一份评估报告最切合自身,结果59%的学生选择了那份假的评估报告。当时学界把学生们的这种自我认同称作“福勒效应”。无独有偶,当时有位名叫肖曼·巴纳姆的著名魔术师,他在解释自己的表演很受欢迎的原因时说:“我的节目包含了每个人都喜欢的成分,所以我的表演每一分钟都会有个傻瓜上当受骗。”到了20世纪50年代,福勒的同行、心理学家保罗·米尔将福勒的实验结果命名为“巴纳姆效应”,顿时声名鹊起,即便到现在,后者的影响力也远远高于前者。

所谓巴纳姆效应,就是通过广泛性和模糊性的语言描述与心理暗示,让你情不自禁地对号入座。其实,巴纳姆魔术师所说的“我的节目包含了每个人都喜欢的成分”,换到生活场景的应用中就是:假设有一顶帽子,其实这顶帽子谁戴都合适,但是每个戴上帽子的人,都觉得这顶帽子是最适合自己的。而许多所谓的算命大师,其实就是另一个“巴纳姆魔术师”,他只是把扣在每个人头顶都合适的“帽子”,也给你扣上而已。

所以说,绝大多数看相算卦测八字等,都是懂点心理学并精于察言观色的人。我们的确更倾向于相信為自己量身定做的模糊的性格预测,而不管这个预测是不是真的准确。这不能说是人性的弱点,只能说是人性。巴纳姆效应,说得通俗些,就是个模糊笼统的“算命”。所以,它也被称为星相效应。

生活中的算命、血型、星座、生肖、塔罗牌等解析描述,那些用在谁身上都可以的结果,让我们觉得这就是对自己人生的揭示。冷静分析,发现巴纳姆效应无处不在,对我们的生活产生着或大或小、或深或浅的影响。心理暗示的力量,真的远远超出人们的预期。

正确认知巴纳姆效应

其实,真正厉害的人都避开了巴纳姆效应,但却利用了巴纳姆效应。凡事都具有两面性,应用得当,“陷阱”也能变成美味的“馅饼”。巴纳姆效应在如何正确认识自己的问题上,既有积极影响——积极的预测和心理暗示,能够给我们信心与动力;也有消极影响——碰到问题就拿预测去硬套,将一切遭遇都推给命运,而不从自身查找问题,这就会陷入巴纳姆效应的漩涡,无法自拔。

实际上,我们可以利用“自证预言”(Self-fulfilling prophecy),取巴纳姆效应之精华。所谓自证预言,是指先入为主的判断或语言会影响人的行为,最终导致预言“成真”。假如你认为自己不是一块读书的料,那么你就会破罐子破摔,然后按预期那样考得一塌糊涂,最后对自己说:”我果然不适合读书!“假如你觉得自己不会和异性相处,那么你极有可能在爱情的海洋上翻船。在心理学上,自证预言是指我们并非被动地受环境影响,而是主动地根据期望,产生相对应的思想及反应,从而使期望得以实现。比如说幸运儿,就是那些认为自己好运的人,在“自证预言”下,不断吸收正面信息,这样人的成功机会也就越大。还有网友说,自己去算命并不是因为算命先生说得有多准,而是喜欢这种鞭策与鼓励,从而让自己达到希望成为的样子。正确用好巴纳姆效应的积极一面,我们都可以是幸运儿。

同时,我们应该警惕“确认偏差”,去除巴纳姆效应之糟粕。真正清醒的人,还会懂得避开巴纳姆效应的陷阱,转而用其他更客观的办法认识自己。有一次,大家聊到星座问题,我感慨自己是个不合格的天蝎座,有个同事却阴阳怪气地说:”不啊,我觉得挺符合你的。“在传统说法中,天蝎座的人城府很深,会玩弄手段。然而,我并没有觉得这些特点适合我,日常生活中我就像一个透明人,什么情绪和心思都写在脸上,生怕别人不知道。

事实上,这个同事在选择支持星座理论的时候,她已经进入了“确认偏差”的思维误区。所谓确认偏差,指的是人们会倾向于寻找那些能支持自己观点的证据,而忽视那些能驳斥自己观点的事实。简单来说就是,人们只会相信那些他们愿意相信的事。在一些星座分析中,人们会不自觉地给自己“贴标签”。比如我属于天蝎座,本来并不“腹黑”,但由于接触了星座命理,就认为自己会具备典型的天蝎座性格,只是还没有被挖掘出来,久而久之,我的外在行为和内在性格都会根据星座理论的描述引导而发生变化,最终渐渐地真正成为了所谓的典型天蝎座人格。

《犯罪心理》剧照。“自证预言”告诫我们先入为主的判断或语言会影响人的行为。警惕“确认偏差”,做一个清醒的人。

我要是坚持说自己不符合、也不认同星座理论,就会成为同事眼中的“非典型天蝎座”。对于巴纳姆效应有时候张牙舞爪、扑面而来的“攻击”,我们要敢于抗争。倒不是说听不得不中听的话,只是,对很多莫须有的消极暗示,要懂得机智规避、及时止损。当我们处在这些幻想中时,现实早已离我们远去,整个世界都变得暗流涌动,我们会因此错过很多真正成长与改变的机会。

想起一个经典故事。从前有个秀才去赶考,到了京城,住宿在一个店家。晚上做了一个梦:一是梦见自己在墙头上种白菜,二是梦见自己戴着斗笠打伞,三是梦见自己和表妹(已订娃娃亲)背对背睡觉。第二天他的心情很郁闷,到大街上找了一个算命先生给自己解梦。秀才把自己梦到的一讲,算命先生就说:”你梦见在墙头上种白菜,这是白费劲;戴着斗笠打伞,这是多此一举;背对背和表妹睡觉,那是没戏啊。“秀才听后觉得有理,就回到住处收拾自己的东西,准备回家。

店老板问秀才:“快考试了,你怎么要走啊?”秀才把自己的梦和算命先生说的都讲给了店家。店家听了笑着说:“我也会解梦——墻头种白菜是说你高种(中);戴着斗笠打伞,那是有备无患;背对背和表妹睡觉,说明你翻身的时候就要到了。”秀才听了觉得也有道理,于是精神振奋地去参加考试,结果中了探花。要是秀才信了算命先生的解读,岂不是误了前程?算命准不准,不在于算命先生的能力,而在于接受算命的人;巴纳姆效应灵不灵,不在于效应有多神奇,而在于身处其中的人。

巴纳姆效应告诉我们:要认识自己,学会甄别和处理外界信息的暗示。对巴纳姆效应的理解和掌握,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掌握命运。有句话说得好:不随便评价他人,是一种修养。而不活在别人的评价里,是一种修行。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

(责编:南名俊岳)

猜你喜欢
巴纳天蝎座算命先生
实战探究游戏主机的性能之王 XBOX ONE X(代号天蝎座)
星座 天蝎座:把最私密的东西都藏在月亮里
算命先生
星座宝贝
大笨熊巴纳比
算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