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基础理论课程中思政元素的挖掘与实践
——以“走进物流”为例

2022-02-01 04:38浙江省舟山职业技术学校陈一琦
亚太教育 2022年24期
关键词:案例物流思政

浙江省舟山职业技术学校 陈一琦

一、“走进物流”课程“思政映射”提炼的重要性

习总书记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可见,提高学生的思想品质仅依赖于德育课程是远远不够的,要将思政教育贯穿于每门课程之中。本文以物流专业基础理论核心课程“走进物流”为例,挖掘“课程思政”思政映射点提炼的突破点,主要有如下因素。

第一,本课程从学生的实际特点出发,通过案例将物流理论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让学生在案例的解析与任务的实践中掌握现代物流相关基础知识,了解物流行业与未来的工作环境。但是,书中原有的案例缺乏情感,因此,笔者将优秀的故事带进课堂,在真实、感动、温暖的叙事情境中与学生产生思想共鸣,收获他们发自内心的赞同感,具有一定的应用性和可行性。

第二,本课程通过任务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知识,并在任务的分析与实践中提升能力,每一个任务从案例导入到任务实施都有着完整的体例。另外,在原本的基础上增加了开课仪式、企业实践、技能比拼三项活动拓展学生学习时间和空间,具有一定的逻辑性和趣味性。

第三,本课程涉及物流历史、现状、发展前景等知识点,能够提炼出较多与社会热点相符的思政映射点,组建多个教学思政专题,形成思政教学资源库,具有一定广泛性和实用性。

二、“走进物流”课程“思政映射”提炼中存在的困惑

首先,在进行专业课教学时,教师的重心往往在是否达成知识技能目标上,而思政目标则是点到为止,甚至是忽略。将职业素养的内容落实到知识和技能中,这是完整教学课程和完美设计的必然要求。在实践中,我们发现“走进物流”这门课程并不是每个任务都映射了思政内容,思政往往成了摆设。其次,专业教师没有经过系统的思政课程学习,通常是借助新闻、报纸等媒介而得知一些碎片化的思政内容,因此在应用思政内容方面具有不确定性,导致讲授效果大打折扣。另外,在选择思政故事、开展思政活动、建立思政专题等方面通常以教师为主体,学生参与度较低,导致思政内容不能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

另外,在教学场景、教学评价方面也存在缺陷。教学情境单一化,理论课以室内教室为主,脱离真实工作环境,使得学生学习动力和专业志趣较低;教学评价静态化,缺乏发展性教育评价思维,评价导向性不明确,评价视角片面,评价过程无法量化。思政教学内容零散,并不是每个任务都涉及思政教育,思政元素融入生硬,内容碎片,不利于学生铸就良好的职业素养。

三、“走进物流”课程“7+3+N”教学模式介绍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文以物流专业的核心课程“走进物流”为例,邀请学生共同参与,师生合作提炼思政映射点,保证学生在夯实专业知识的同时提高思想意识。“7+3+N”育人模式始终秉承知识传授与思政教育并重的理念,即把握课堂命脉,讲好“7”类故事;丰富课程内涵,开展“3”项活动;聚焦当下热点,构建“N”个专题。其具体逻辑如图1所示。

图1 “7+3+N”教学模式

(一)把握课堂命脉,讲好“7”类故事

通过前期的调查研究,师生共同确定20余则故事应用于本课程,并将其归类为历史、安全、抗疫、励志、环保、法德、科研这7类故事。在7类故事中挖掘7个以上的思政元素,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延伸,关注学生冲突、情绪宣泄、生活排序、学习复盘等问题,在重视思政教育的同时也顾及了学生的心理健康。

(二)丰富课程内涵,开展“3”项活动

通过在操场举行开课仪式、在交流中心开展课程沙龙会、师生共同选故事成集册这三项活动,丰富学生的学习时间和空间。在活动中巩固专业技能,增加劳动意识、竞争意识,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在开放自由中消除学生的自卑感,建立课程认同感;在智慧教室、物流综合实训室开展各类技能小竞赛,仿真训练、实操练习、智能测评、合作探究的智慧学习环境能够满足学生沉浸式、体验式、活动化、智能化学习的多方需求。

(三)聚焦当下热点,构建“N”个专题

课程以培育学生为中心,以项目为纵轴建立以7类故事为载体的思政案例集,以N个专题为横轴补充完善思政案例集,做到纵向发展、横向融合,切实将思政教育落到实处。建立以疫情当下、科学发展、品味人生、爱国主义等多个教学专题组成的思政案例集;在案例集的基础上编写《借故学才传道,揭开物流面纱》校本教材,并制作配套微课、微视频,形成具有系统性、实践性、时代性的数字化教学资源。教学资源积极回应社会热点和教材难点,让立德树人回归生活,让课堂革命聚焦热点。其具体逻辑如图2所示。

图2 构建“N”个思政教学专题

四、“走进物流”课程“思政映射”提炼途径和实践过程

“走进物流”课程以现代物流基础知识为主线,主要内容包括迈上物流之路、走进物流企业、解读物流模块、探索物流业务、初识物流管理、分析物流地理六个项目。针对六个项目进行课前、课中、课后一体化设计,提炼思政的映射点,挖掘职业素养的提升点,寻找满足岗位能力的技能点,通过整合教材、优化教法、完善评价体系、应用信息化元素等方式,达成教学三维目标。其具体逻辑如图3所示。

图3 “走进物流”课程思政内容开发逻辑图

(一)设定“走进物流”课程的教学目标和课程思政目标

“走进物流”课程引导学生走进、了解物流,使其具有一定的物流基础和基本技能,让学生知晓物流岗位的要求及所需要的职业素养,促进学生形成职业意识,做好职业生涯规划。该课程“课程思政”的具体目标如表1所示。

表1 “走进物流”课程思政目标

(二)“走进物流”课程“思政映射”提炼途径

教研组全体教师进行“走进物流”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选择思政故事,制作教学微课视频,查阅有效资料,形成适合本校、本课程的思政教学内容整体设计方案。这是一个集计划、实施、反馈的闭环式方案,具体实施如图4所示。

图4 “走进物流”“思政映射”提炼途径

(三)“走进物流”“课程思政”的实践

1.将7类故事与专业理论知识相融合。课程以故事为载体,通过选好、讲好、用好故事,让思政映射点贯穿整个课程,形成思政闭环教学。课前:“析”思想需求,选好故事,使之成为课堂教学的优质资源,激活学习状态。课中:“解”思想困惑,讲好故事,将物流专业的特色和学生思想特点有机结合,引导学生从感性认知上升为理性认同发展到具体实践。课后:“扬”思想风帆,用好故事。结合社会热点及学生学习情况,开展实践教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例如模块三“解读物流模块”,本模块主要讲解了物流中最重要的7个功能:运输、仓储、配送、流通加工、包装、装卸搬运和信息处理。7类故事分别对应7个物流功能,从中挖掘7个以上的思政元素,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延伸,在重视思政教育的同时也顾及学生的心理健康。表2为授课要点所对应的故事类型、思政映射点、融入方式和延伸模块。

表2 授课知识点对应7类故事、思政映射、融入方式、延伸模块

续表2

2.将3项活动与专业技能相融合。活动1开课仪式,告诉学生无须因来了职高而感到自卑,无须因家庭生活中的一丝落后而灰心丧气,人生并不是一场百米赛,而是一场马拉松,从来没有一场马拉松是赢在前6步;活动2拓展学习空间,知识的殿堂除了课堂还有千千万万个地方,以争做包装达人、小小配送员等比赛为载体,将教学点拓展到企业,将所学技能运用到实处,提高学生的劳动技能和劳动水平;活动3选故事成集册,学生共同参与,汇总学生的心得体会,建设一个有深度、有广度的物流专业课程思政案例集。

3.将N个专题与思想意识相融合。师生头脑风暴,以项目为纵轴建立以7类故事为载体的思政案例集,以疫情当下、科学发展、品味人生、爱国主义等多个教学专题为横轴补充完善思政案例集,做到纵向发展、横向融合,切实将思政教育落到实处。

五、反思与改进

“走进物流”课程不仅是要让学生具备物流人的基础专业知识,更要让学生成为有技术、有思维的职业物流人。本课程选用历史、安全、抗疫、励志、环保、道德、科研7类故事,在“7+3+N”的育人模式下,使得教有故事、学有榜样、用有参照,让立德树人回归生活。设计中重新确定思政目标,新目标补充过往课程目标对思政育人模块的缺失,让课程目标更加丰满,能让学生有更实实在在的收获。

目前,收集的7类故事及教学专题,基本能够满足教学需要,但是随着课程内容的递进,接下来的教学模块需要寻找更多合适的故事、制作更多类型的专题予以支撑。思政目标是否达成比较难评价,今后的课程设计应邀请学生加入选故事、讲故事的任务中,提高学生的参与率;更加注重课堂讨论、课后实践应用等环节的设计和实施,争取做到有活动必评价。

本文重点阐述“走进物流”课程中思政映射点的提炼和实践。在教研组教师、物流专业的学生共同尝试下,做到了“将思政元素融入每一项目”。下一步,笔者将继续努力,对每一个项目按照任务进行深层次挖掘,努力做到“将思政元素融入每一课时”。在提炼和实践过程中,也加强了教师自身的职业素养和思政意识,提高思政教学能力以及挖掘思政元素的能力,进而实现教学相长。

猜你喜欢
案例物流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本刊重点关注的物流展会
思政课“需求侧”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智”造更长物流生态链
企业该怎么选择物流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