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生态建设与城镇化协调发展纵向比较研究

2022-02-01 09:00宋玮刘爱军杨云许岩
关键词:西安市指标体系城镇化

宋玮,刘爱军,杨云,许岩

■经济学

西安市生态建设与城镇化协调发展纵向比较研究

宋玮1,刘爱军2,杨云2,许岩2

(1.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陕西 西安 710126;2.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陕西 西安 710126)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坚持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为引领,促进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持续健康发展”,这一论断为我国高质量城镇化发展指明了方向。其中,绿色发展着眼于当前资源约束趋紧、生态系统退化等问题,立足发展方式的转变和优化,践行“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着力解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命题,推动新型城镇化的可持续发展。本文立足西安市城镇化发展实际,从生态建设视角研究其与西安市城镇化协调发展的相关问题,运用DPSIR概念模型和熵值法构建评价指标及模型体系,针对西安市近5年生态建设与城镇化协调发展水平进行量化研究,明确优势及存在的不足。在此基础上,针对促进西安市生态建设与城镇化协调发展提出治理建议和对策。

生态建设;城镇化;协调发展;量化研究

一、问题提出

纵观世界历史,城镇化是各个国家工业化进程中必经的历史阶段,相较而言,中国的城镇化发展道路既体现了一般城镇化的规律,更具有明显的中国特色。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1]。这一提法明确了城镇化的发展方向及其在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中的重要作用,而城镇化与生态建设的协调发展,对推动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2021年,我国城镇化水平已达到64.7%[1],高速城镇化使我国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公共服务水平、居民文明程度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进步。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的认识到,这种高度依赖“人口红利”和“土地红利”的要素驱动型城镇化发展也带来一系列诸如生态环境恶化、资源过度耗费、城市规模体系不尽合理、部分地区“农村空心化”等问题,尤其是生态环境恶化问题日益成为阻碍我国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素。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列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党的十九大进一步将生态文明建设定位为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党的二十大再次强调推进美丽中国建设,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

西安作为我国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承载着引领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传承中华文明的重任,横亘在西安南部的大秦岭是中国地理上最重要的南北分界线,是中国乃至世界顶级的生态空间,西安生态建设的质量,不仅关系自身城镇和农村空间的可持续发展,更关乎全省乃至全国的生态安全。因此,客观、科学分析西安市生态建设水平和城镇化发展质量是我们制定相关政策的前提和依据。本文从推进区域高质量发展的角度,研究西安市生态建设与城镇化协调发展问题。

二、文献综述和研究述评

本文从生态质量测度方法、生态建设与城镇化发展综合研究两个方面进行文献综述。

(一)生态质量测度方法

针对生态建设与可持续发展问题,学术界所使用的研究方法众多,主要有指数评价法、模糊综合评价法、数据包络分析法、人工神经网络法等,总体来看,当前文献中使用频率高且效果较好的方法主要有主成分分析法和熵值法。

1.主成分分析法

孙东升在进行指标构建时,综合考虑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两层因素,基于主成分分析法,针对南京市生态环境质量进行系统研究[2]。詹新宇等运用主成分分析法,结合2000-2014年中国各省市数据,围绕创新、绿色、协调、开放、共享五个方面,对中国各省市经济增长质量展开研究[3]。李庆舒等利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武汉城市圈土地生态安全评价体系并进行量化研究,进而提出管理建议[4]。

2.熵值法

雎党臣、何晔宇等学者运用熵值法和“压力-状态-响应”模型对生态综合绩效进行评价[5-6]。范金梅等联合TOPSIS法和熵值法,面向淮河生态经济带自然生态环境状况进行评价[7]。肖潇等运用熵值法对厦门市2014-2018年的生态建设状况进行研究[8]。冯俊华等构建了一个新的评价指标体系,包含农业经济、社会和生态三个子系统,基于熵值法对陕西省农业经济和生态的社会复合系统和各子系统发展水平及其协调情况进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决策建议[9]。

(二)生态建设与城镇化发展综合研究现状

根据研究视角不同,可将现有生态建设与城镇化结合研究的文献主要分为两类,一类主要分析二者之间相互关系,另一类则是研究二者间协调发展问题。

城镇化迅速发展对生态环境具有胁迫效应,反之生态环境也将制约城镇化高质量发展。基于综合主成分分析法和随机回归模型,张乐勤等对安徽省城镇化发展质量与生态环境情况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价[10],研究发现,城镇化综合水平的提高有利于生态环境质量的改善。马婷婷通过研究上海宝山城镇化水平对农业用地生态环境质量情况的影响趋势,发现城镇化的迅速发展不利于环境质量提高[11]。吴艳霞等对长江经济带城镇化发展与生态安全进行研究,提出生态安全对城镇化发展的制约影响[12]。

生态建设与城镇化协调发展一直备受关注,边为为等运用耦合协调模型对南昌市城镇化与生态环境综合发展水平进行研究[13]。暴向平等运用计量分析法探讨了乌兰察布市生态安全和新型城镇化的协调情况[14]。师海猛等对城镇化发展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情况进行了研究[15]。曹娟运用因子分析法对我国主要省会城市城镇化质量与生态环境压力进行测度与分析[16]。

通过以上研究,我们可以看出,在迈向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矛盾日益凸显,生态建设与城镇化协调发展问题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许多学者针对生态建设和城镇化发展的理论与实践问题,根据不同侧重点构建评价体系和量化模型,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开展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突出成果,为相关地区和部门的科学决策提供了参考和支持,也对本研究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但现有文献仍然存在部分可以完善的内容,主要体现在两点:一是更多集中于生态建设或者城镇化发展的专项研究,系统性不足;二是区域生态建设与城镇化协调发展的评价体系有待进一步优化。

三、研究体系

本文以西安市生态建设与城镇化协调发展为研究目标,基于DPSIR概念模型,确定评价指标体系;通过查阅2015-2019年陕西统计年鉴和西安统计年鉴,收集、整理相关数据;基于熵值法构建研究模型,并运用MATLAB进行计算;在此基础上,分析和评价西安生态建设与城镇化协调发展情况。具体的研究系统逻辑框架如图1所示。

图1:研究系统逻辑框架图

(一)指标体系构建

1.基本原则

生态建设与城镇化协调发展的研究是一个系统问题,包括基础设施、废弃物处理、资源与环境状况等,要全面、客观、系统地评价一个地区生态建设与城镇化协调发展水平,就需要按照一定的原则来建立指标体系。本文在构建西安市生态建设与城镇化协调发展指标体系中,遵循科学性、可行性、层次性、可比性、系统性的基本原则。

2.指标体系的层次分析

本文运用DPSIR概念模型进行指标选取,根据生态建设与城镇化协调发展内涵,立足西安实际,按照“驱动-压力-状态-影响-响应”,将西安市生态建设与城镇化协调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分为五个子系统,明确评价指标层级,构建包括目标层、准则层、指标层在内的三层指标体系。

(1)目标层

指标体系的总目标是衡量西安市生态建设与城镇化协调发展水平,即一定时期内,准则层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协调程度。目标层是准则层的集中体现,准则层是目标层的具体反映。

(2)准则层

本文从生态建设与城镇化协调发展的研究视角出发,选取城镇化驱动力、城镇化压力、资源状态、实践响应、环境影响五方面准则,对两者协调发展水平进行系统分析。具体说明如下:

城镇化驱动力:对资源环境有正向促进和增益作用;

城镇化压力:对资源环境状态造成约束和负向影响;

资源状态:反映当下资源容量水平;

实践响应:反映主体为改善生态环境所进行的努力,有利于提升环境容量;

环境影响:反映上述若干因素综合作用下生态环境受到的影响。

(3)指标层

在5个准则层中,分别选取与之相关的指标,参考相关文献并结合实际[17-19],确定具体指标26个。

3.评价指标定义

根据以上阐述,列出完整评价体系,其中标有“+”号的指标为正向指标,表示对生态建设与城镇化协调发展有促进作用,标有“-”的指标为负向指标,表示对生态建设与城镇化协调发展有逆向作用,具体定义如表1:

表1:生态建设与城镇化协调发展指标体系

4.指标体系相关说明

为比较不同年份生态建设与城镇化协调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尽量避免总量指标的使用,大多采取“人均……”“每万元GDP……”等指标进行衡量,包括城镇化驱动力中的“人均GDP”、资源与环境状态中的“人均城市道路面积”等。其中需要特别说明的是“万元GDP工业废气排放量”“万元GDP工业废水排放量”“万元GDP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万元GDP工业企业能源消耗量”“人均天然气供气量”五项指标无法找到直接数据,用当年总量除以当年GDP或总量除以当年常住人口的方式计算获得。

(二)模型分析

1.总体描述

西安市生态建设与城镇化协调发展是一个面向实际问题的决策研究,在确定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需要结合数据的可得性、研究的精度及适用范围确定研究模型。

DPSIR模型是作为评价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而开发的概念模型,便于从系统视角来评价人类和生态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具有较强的系统性和适用性,本文选取DPSIR模型进行指标体系遴选与构建。同时,选取熵值法用于指标体系的客观赋权,相较于AHP等其它主观赋权方法更为客观与精确,从而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研究模型的科学性和研究过程的规范性。

2.数据处理方法

正向指标和负向指标的标准值计算公式如式(2)和式(3)

3.权重计算

由于各指标对西安市生态建设与城镇化协调发展影响程度存在差异,需要进行指标权重计算,以标准化之后的数据为基础数据,运用熵值法计算指标权重,步骤如下:

(1)计算第j列在i项指标中的比重,即研究对象j的i项指标的数值比例

(3)计算指标权重

4.模型运算

计算西安市生态建设与城镇化协调发展综合得分E,进而对所研究问题进行综合评价,计算公式如下:

四、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原始数据收集与分析

为保证数据的连贯性、准确性和时效性,本文收集了西安市2015-2019年生态建设与城镇化发展相关26项指标数据,数据来源于《陕西统计年鉴》《西安统计年鉴》等,基础数据见表2:

表2:2015-2019年西安市生态建设与城镇化协调发展基础数据

续表

西安市人均GDP从2015年的68457元稳步增加到2019年的92256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年间增长了26%,农林牧渔业增加值也维持在一个较为稳定的水平,可以看出,5年间西安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良好态势,居民生活水平持续提升。

万元GDP工业废水排放量从2015年的896.98公斤减少到2019年419.87公斤,降幅达53.19%,万元GDP工业废气排放量和万元GDP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也减少近一半,可以看出,西安市2015年以来的绿色生产规模明显扩大,经济结构向更可持续、更有益于生态环境保护的方向发展。在上述负向指标显著降低的同时,废气治理设施数从2015年的801套增加到2019年的1641套,增加了105%,更体现出西安市对于生态建设与城镇化协调发展的重视。

年末常住人口从2015年的870.56万人增加到2019年的1020.35万人,该数字的提升在提供更多劳动力的同时,也给西安市生态环境带来一定压力。人均城市道路面积和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两项指标变化不大,说明在常住人口增加的情况下,西安市环境与资源状态趋于稳定。

空气日报优良率2015年为68.6%,2016年下降到52.5%,接下来的几年维持在一个较为稳定的水平,造林面积等指标也存在类似的情况,2015年的数据呈现出一定优势,后面会对这一情况进行专门说明。

(二)权重计算

运用熵值法进行处理,得到各评价指标权重和排序如表3所示:

表3:西安市生态建设与城镇化协调发展评价指标权重

通过表3的权重计算可以得出如下结论:权重排在前两位的是乡村人均占有耕地、万亩以上灌区数两个指标,说明这两个指标较为稳定的保持在良好水平,在西安市生态建设与城镇化协调发展指标大部分向更好趋势发展的现实情况下,我们可以理解为这两个指标已经达到了西安市现阶段生态建设与城镇化协调发展的要求,暂不需要进行调整。同时,我们可以发现,26个指标中只有这两个指标权重超过0.1,但也非常接近0.1,不存在单一指标对结果产生决定性影响的情况。权重排在最末位的是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该数据2015-2018年较为稳定,2019年显著降低,造成数据混乱度增加。权重在0.1以上的有2个指标,0.06-0.07有2个指标,0.05-0.06有1个指标,0.04-0.05有2个指标,0.03-0.04有6个指标,0.02-0.03有8个指标,0.01-0.02有5个指标,权重分配较为合理。

(三)综合得分计算

运用熵值法计算出2015-2019年西安市生态建设与城镇化协调发展水平的综合得分及排序如表4所示。

表4:近5年西安市生态建设与城镇化协调发展水平综合得分及排序

五、结论与治理建议

(一)研究结论

本文运用DPSIR概念模型和熵值法构建评价体系,通过实证研究,得出以下主要结论:

西安日益重视生态建设与城镇化协调发展问题,总体效果比较理想,除少数指标数据有待优化,其他各项指标数据处于相对合理区间。

除2015年以外,2016-2019年的综合得分呈现出一个较为稳定的上升态势。2015年综合得分较高,主要在于造林面积、空气日报优良率、本年减少水土流失面积等几个指标值较高。究其原因,一是2015年为“十二五”规划收官之年,是相关各项工作集中出成效的一年;二是市政府通过《西安市2014-2016年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对2015年全市森林覆盖率、城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休闲绿地等内容作出明确量化要求,因此,2015年这三项重要指标均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西安也在2016年如愿成为“国家森林城市”;三是这三项指标所占权重较大,分列26个指标中的第4、第6和第12位。

(二)治理建议

基于以上分析,结合西安实际,提出三点治理建议:

1.城市生态建设与城镇化协调发展是一个系统问题,需要统筹考虑城市承载力、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资源与环境状况等因素,单纯某一项指标或某几项指标的改善,未必能明显提升综合得分,需要更好地在“协调”上面下功夫,因地制宜、综合施策,争取获得事半功倍的更好效果。

2.在五年规划的收官之年、某项大型活动的验收之年或者某个重大项目的评审之年,综合得分会有明显的跃升,这对于城市的总体发展来说当然是好事,但是从投入稳步推进的角度、从资源承载力的因素、从城市保障与居民就业的稳定性来讲,可以考虑更好地将政策、规划与实施环节在时间上和空间上有机统一起来,推进协调发展。

3.西安作为陕西省会城市,省内资源更多集中于此,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处于领先地位,但是体现生态环境要素方面的部分分项指标依然有提升的空间,可以尝试从推进陕西城市群一体化建设的角度出发,探索西安与省内其他城市加强交流和资源共享机制,优势互补、补强短板,推动协同治理,助力实现陕西城市群生态建设与城镇化的高质量协调发展。

[1]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22-10-26.

[2] 孙东升.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研究南京市环境质量的统计分析[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3(2):58-60.

[3] 詹新宇,崔培培.中国省际经济增长质量的测度与评价——基于“五大发展理念”的实证分析[J].财政研究,2016(8): 40-53,39.

[4] 李庆舒,李娟.基于主成分分析的武汉城市圈土地生态安全评价[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19(6):96-99.

[5] 睢党臣,姚星宇.西安市土地生态安全评价研究[J].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27(5):19-24.

[6] 何晔宇.基于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模型的粤港澳大湾区惠州海岸带生态安全评价分析[J].环境污染与防治,2020,42(3):362-368.

[7] 范金梅,徐子涵,姚德利.淮河生态经济带自然生态环境分析评价[J].河北环境工程学院学报,2020,30(3):82-88.

[8] 肖潇,王燕云.厦门市生态文明建设水平评价[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36(12):30-35.

[9] 冯俊华,张路路,唐萌.农业经济-生态-社会复合系统耦合协调发展研究——以陕西省为例[J].系统科学学报,2021,29(3): 92-96.

[10] 张乐勤,张勇.安徽省城镇化演进边际生态环境效应的测度与分析[J].水土保持通报,2014,34(4):208-214.

[11] 马婷婷,王军,刘耀龙,等.上海市宝山区城镇化对农业用地环境质量的影响[J].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2010,26(5): 413-418.

[12] 吴艳霞,罗恒,梁志康.长江经济带生态安全测度研究[J].生态学报,2020,40(19):6761-6775.

[13] 边为为,刘平辉,朱传民.南昌市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分析[J].甘肃科技,2021,37(16):27-32.

[14] 暴向平,周瑞平,宋永永.乌兰察布市生态安全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协调度及其影响因素[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57(5): 64-70.

[15] 师海猛,张扬,叶青青.黄河流域城镇化高质量发展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时空分异研究[J].宁夏社会科学,2021(4): 55-63.

[16] 曹娟,张毅,汪洋洋,等.中国主要省会城市化质量与生态环境压力空间分析[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39(1):70-76.

[17] 李悦,张合兵,张小虎,等.基于熵值法和灰色预测模型的城市土地生态安全评价[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5,38(12): 242-247.

[18] 刘畅,王冬梦,冯艳,等.基于DPSIR模型的郑州市黄河南岸生态安全时序评价[J].河南农业大学学报,2021,55(5): 945-953.

[19] 崔馨月,方雷,王祥荣,等.基于DPSIR模型的长三角城市群生态安全评价研究[J].生态学报,2021,41(1):302-319.

A Longitudinal 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and Urbanization in Xi'an City

SONG WEI1, LIU AI JUN2, YANG YUN2, XU YAN2

General Secretary Xi Jinping clearly pointed out that "we should adhere to the concept of innovative, coordinated, green, open and shared development and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and healthy development of new urbanization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which points out the direction for the development of high-quality urbanization in China. Among them, green development focuses on the current resource constraints, ecosystem degradation and other issues, based on the transformation and optimiz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mode, "protecting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s to protect productivity, improving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s to develop productivity", focuses on solving the proposition of harmonious coexistence between man and nature, and promotes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new urbanization. Based on the actual urbanization development of Xi 'an city, this paper studies the related issues of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Xi 'an Cit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using the DPSIR conceptual model and entropy weight method to build an evaluation system, and carries out a quantitative study on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level of Xi 'an city's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and urbanization in the past five years to identify the advantages and shortcomings. Based on this study, suggestions and countermeasures are put forward to promote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Xi'an's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and urbanization.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Urbanization;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Quantitative research

TU984

A

1008-472X(2022)04-0043-11

2022-07-21

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研究项目“‘五位一体’视阈下陕西生态城市群协调建设路径研究”;2021年度西安市社科规划基金项目“西安市生态建设与城镇化协调发展的路径研究”(项目编号:JX195);中央单位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项目编号:JBF222111)。

宋 玮(1982-),男,陕西安康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管理科学与工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刘爱军(1979-),男,山东济宁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管理科学与工程。

本文推荐专家:

周恩毅,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教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与管理。

王益锋,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教授,研究方向:企业战略与营销管理、项目管理。

猜你喜欢
西安市指标体系城镇化
关于“十四五”新型城镇化实施方案的批复
亲子创意美工展
西安市第四医院
123的几种说法
层次分析法在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应用
供给侧改革指标体系初探
家乡的城镇化
基于CA-Markov模型的西安市热环境模拟研究
加快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
对构建新型城镇化的观察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