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背景下的专业课课堂教学设计
——以中级财务会计为例*

2022-02-03 03:59颜金花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22年46期
关键词:损益金融资产公允

颜金花

(广州新华学院 广东广州 510000)

“所有课堂都有育人功能”,作为新时代四的有老师,我们应“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在高校的人才培养方案以及课程体系中,专业课程所占数量多,课时量也比较多,更有利于师生的互动和情感的培养。教师在专业课程授课中,有目的性地融入思政教育,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和感召力,使得学生更容易接受和吸收知识。中级财务会计是会计学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在强化专业知识学习目标的同时,发掘课程中的思政元素,探索思政元素融入方式,使会计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同向并进,形成协同效应”,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育人”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课堂教学是教育的实践阵地,“课程思政”的实施,要考虑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以及价值塑造的统一,如何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内,把显性专业知识与隐性思政内容结合起来,既是难点,也是关键点,既是理论问题也是实践要求。教学设计过程要充分结合学情,教育教学规律,更需要合理设计,精心安排。本文以“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为例。进行课程教学设计,实践表明,设计合理、有效地实现专业教学目标和思政育人目标,具有一定的推广意义和参考价值。

一、明确课堂教学目标和思政育人目标

课堂授课前,教师应在充分了解学情的基础上,设置好教学目标,具体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以及价值目标。

1.课堂教学目标

知识传授:理解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的定义与持有目的;掌握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取得、持有和处置的会计核算。

能力培养:实务中对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的取得进行正确的确认和计量;熟练地确认该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以及处置带来的损益;正确进行会计核算,使会计信息真实公允;提高职业判断能力,选择合适的时机购入和处置金融资产[1]。

2.思政育人目标

价值塑造:树立正确的风险收益意识;遵守诚实守信的会计职业道德,培养责任担当、经世济民的企业家精神,树立爱国敬业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

通过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塑造,最终实现育才与育人的统一,实现显性专业知识与隐性思政的有机结合,最终培养具有正确的风险投资意识、诚信服务、经世济民、德法兼修的会计专业人才[3]。

二、专业教学与思政教育的融合设计

1.专业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分课前、课中和课后来进行

(1)课前

课前主要通过学习通推送课件以及布置相关预习的任务进行,目的在于为课堂教学做好充分的准备,学习在预习过程了解学习的难点、提出问题,以便课堂上教师可以更好地答疑解惑。

(2)课中

第一步,知识回顾。通过学习通设置相关测试题目,一方面检验学生的复习情况以及预习效果,另一方面,旨在迅速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第二步,新课引入。案例导入新课,并对相关问题进行讨论。通过设置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案例,提出问题,学生讨论并回答后,教师有针对性地讲解,引导学生关注专业知识的同时,触发会计职业道德的思考。

第三步,针对学生的重难点问题举例讲解。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具体核算思路为取得、持有和处置,引导学生思考资产从无到有再从有到无的过程,对课堂知识的学习有着明确的逻辑思路;接着围绕取得、持有和处置这三个环节,有针对性、重点地讲授各个环节的会计处理及应重点关注的问题。在对取得、持有与处置三个环节的会计处理讲解完成后,通过案例,进行账务处理,学生动手操作,通过讲练结合,让学生熟悉该金融资产的账务处理,实现能力培养的目标。

第四步,课堂练习。通过学习通设置本次课专业知识点的练习,复习和巩固所学,查漏补缺,以对重难点知识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第五步,小结与拓展。小结通过逻辑思路图的方式,归纳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取得、持有和处置环节,会计核算上应重点关注的要点,熟练掌握这三个环节的账务处理;同时,准确核算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从取得到处置期间,影响企业营业利润的金额。拓展主要由课堂的学习延申至资本市场,引导学生将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3)课后

一方面通过利用通布置作业,通过综合练习,让学生对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的取得、持有期间及最后终止确认,这三个阶段对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影响有一个准确的判断和认识;同时,进一步提高会计处理能力。另一方面,根据学生课堂学习中自身存在的未理解的或未充分掌握的内容,利用中级财务会计重点课程资源(校内网)的教学视频复习。最后,通过学习通平台布置下一节课的预习内容,为下次的教学做好充分准备。

2.思政教育设计

(1)找准专业知识与思政教育的切入点

在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持有的环节,资产负债表日该金融资产按照公允价值计量。一方面,股价会上升也会下跌,自然而然地启发学生对风险与收益理念的思考,树立正确的投资观;另一方面,会计上对该金融资产价值的上涨或下跌应进行合理的确认以计量,以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实现会计的目标,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会计信息,进而培养学生诚信服务、坚持准则的职业道德,具体思政融入点及融入方式见表1所列。

表1 思政融入点与融入方式

(2)提升思政理念

在专业知识归纳总结的基础上,由课堂上金融资产的投资,拓展到资本市场的案例,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通过介绍“康美药业”造假案例带来的股价断崖式下跌与新东方在教培行业结束后,俞敏洪老师将8万张课桌椅捐赠给乡村学校并华丽转型直播带货,以及今天东方甄选直播平台直播卖农产品的涨粉与股价暴涨,进行对比,启发引导学生思考一跌一涨背后的原因,“股市是国民经济的晴雨表”,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学习俞敏洪老师的企业家精神,进一步地培养学生经世济民的理念。

教学过程的设计与思政教育的融入如图2所示,显性专业知识与隐性思政的融合,尽可能做到“盐溶于汤”,自然而然地实现立德树人,培养的德才兼修的会计人才的教学目标。

图2 专业教学与思政教育的融合设计

三、教学方法、手段和载体途径

本次课堂采用的是线上线下混合、显性隐性融合的教学模式,如图3所示。下面从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与载体途径进行阐述。

图3 教学模式

1.教学方法

(1)引导式、讨论式。例如:在引入新课时,设置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相关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该金融资产的取得、持有,处置的会计处理,以及对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影响。

(2)情景教学。在资产负债表日,金融资产公允价值的上升与下降,设置牛市与熊市的情景,启发学生对风险与收益的思考。

(3)案例教学。通过提出问题以及资本市场典型的案例,如康美药业造假案、新东方转型的案例,对股价涨跌背后原因的深层思考,从而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诚信服务会计的职业道德,提升社会责任感以及经世济民的精神。

2.教学手段

课堂教学主要采用:主体内容PPT+学习通智慧课堂。授课的主要内容通过PPT的形式呈现,授课重难点有针对性地通过板书,引导学生思考来化解;课前预习、线上讨论、随堂测验、章节作业以及课后复习通过学习通平台以及校内精品课程网呈现,学生可以灵活地利用零碎时间自主学习、完成作业及复习。

3.载体途径

课程采用校内课程组主编的教材,该教材结合了应用型本科院校会计人才培养的关键,兼顾了会计理论与实务;内容规范、新颖、全面;应用性、可操作性强,便于理解与掌握。学生经过会计专业的学习后,既“上手快”,又“后劲足”。

结合以上的教材,以及《中级财务会计》教学大纲和教学方案表制定授课PPT;课件中的“康美”和“新东方”的案例素材组要来自中国证监会官网、东方财富网及丰富的网络资源。

结语

以上通过“中级财务会计”课程中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的取得、持有和处置的会计处理为例,基于大学生认知特点,借鉴学习通智慧课堂,对课堂流程进行重塑,运用规范学习理论为思政内容的隐性融入提供理论支持,完成一堂课的教学设计,实践过程中取得了良好的课堂效果。

总之,教师应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一方面根植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师在理论上做好深耕,育人先育己,另一方面,需要一线的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努力做到言传身教,掌握思政融入技巧,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优化教学设计,实现“润物无声”的教学效果,努力实现专业讲授和思政引领融合统一。课堂教学设计是“课程思政”建设的难点之一,其他诸如准确把握课程思政元素、设计思政元素融入点,检验思政教育效果等问题,需要专业课教师充分认识“立德树人”的使命,不断提高教学和思想政治水平,积极探索和总结经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猜你喜欢
损益金融资产公允
公允价值计量在投资性房地产中运用分析
确认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需要转出吗?
我国公允价值问题的应用研究
СТО ЛЕТ КИТАЙСКОГО ВУЗА
金融资产的分类
企业会计准则第 23 号
——金融资产转移
外汇风险与会计外汇汇兑损益
资产处置损益会计处理的一致性研究
论金融资产转移的相关问题探析
浅议未实现损益对每股收益计算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