醴陵釉下五彩瓷烧制技艺传承人陈扬龙谱系研究

2022-02-03 09:14张玉山刘馨怡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22年12期
关键词:醴陵彩瓷五彩

张玉山 刘馨怡 傅 锴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中国文化创意研究中心 湖南长沙 410004

前 言

醴陵釉下五彩瓷最早可以追溯到东汉时期,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悠久历史。釉下五彩是在青花瓷和釉里红的工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其色彩艳而不俗、薄施淡染,釉面莹润而闻名于世。从功能上可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陈设瓷,以审美功能为主;另一类是日用瓷,以实用兼具审美[1]。本文对陈扬龙大师的传承技艺谱系进行研究和梳理传承脉络,以更好弘扬醴陵釉下五彩瓷技艺。

一、陈扬龙大师生平与艺术简介

陈扬龙先生(图1)出生在湖南醴陵陶瓷世家,十岁便随父学艺、拜绘画艺人为师,之后得到多位艺术家和陶瓷大师指导,并经过60余年锲而不舍的陶瓷艺术钻研,集传统工艺与学院艺术于一体,独创“薄施淡染”工艺,在釉下五彩瓷绘领域自成一派,其生平见表1。

图1 陈扬龙大师创作情景

表1 陈扬龙生平及主要艺术成就

陈扬龙先生曾参与并完成了部级项目《高温釉下色标研究》,为釉下彩绘发展奠定了科研与理论的坚实基础。经过30余年的艺术创作,逐渐总结出“薄施淡染”的技法,解决了釉下五彩瓷层次感不强的问题,经过数十年如一日的打磨与探索,陈扬龙先生终将绝学练至臻境,练就了“看到瓷器上的一种颜色,就知道它是怎么烧出来的技术革新”的奇绝本领[2]。自20世纪60年代初期开始陈杨龙先生就在传统的“单线平填”汾水技法上不断探索,并形成了水润通透、清新淡雅的个人风格,其作品被誉为“禅在花草中”[2]。即在原来釉下釉料中增加了水的比例,着色时,釉色随水渗进坯胎,通过2、3次甚至7、8次浓淡深浅的反复汾水,将釉下色料渗透到更深层的泥坯中,使釉色与泥料溶为一体。这样,作品既保持了釉下五彩传统‘勾填’的特色,又加强了水灵通透、清新淡雅的效果,使釉下五彩瓷淡而不寡,浅而层次感丰富,更能体现釉下五彩瓷材质的润、透之美。[3]”同时这种技法在醴陵瓷业中得到全面推广,成为当代釉下五彩瓷的主流风格[4]。他继承传统又不拘泥传统,“薄施淡染”是在传统“单线平填”“接色”“罩”“点水”等技法上创造性的发展,然而其层次更为丰富,色彩更为水润,厚重而又通透。对传统绘画“三矾九染”的技法进行了分水技术的彻底工艺化。不断追求极白、极薄、极透和极润的“类玉”质感,最终达到清新隽雅、空灵幽静、平淡天真、意态高远的境界(图2、图3)。“薄施淡染”是陈扬龙先生通过工艺研究、原料试验和艺术探索总结出来的,他科研和实践并重,科学与艺术同行,充分掌握了醴陵瓷技艺规律,他继承醴陵釉下五彩的文脉,用他的坚守和勤奋为醴陵瓷艺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他提携后辈,成就后人,毫无保留地授艺于数百学生。他还曾承担轻工部《釉下彩色标研究》的课题,对200多种釉下色料,6种釉料,多种窑型烧制效果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为醴陵釉下彩的发展和创新提供了扎实的理论和实物依据,为普及釉下五彩瓷作出了卓越贡献[2]。

图2 陈扬龙作品《牡丹》

图3 陈扬龙作品《荷》

二、陈扬龙大师师徒传承谱系

中国传统工艺的一大特点,就是讲究传承,所谓传承,就是要有授业解惑,有包容吸收,有博采融合,有变革创新。这一漫长过程有如东流的长江之水,奔腾向前,生生不息,从而不断的滋养和丰富着自己。

(一)陈扬龙的老师

吴寿祺先生(1889-1975,图4)。陈扬龙从吴寿祺那里传承了“双勾汾水”的精华,并用毕生精力将它发扬光大,“睿其心思,发明新法”。吴寿祺先生德高望重,是民国初期湖南瓷业学堂的艺徒,也就在他们的手中,研究出了名扬天下的釉下五彩瓷。吴先生为其学生传艺时已近古稀之年,刚开始教学生画的是白描,吴先生的铁线描风格独特[5]。

图4 20世纪50年代吴寿祺老师在工作室创作在釉下五彩

清末民初时局动荡民不聊生,众多醴陵瓷业匠人为躲避战乱被迫逃亡,背井离乡,致使醴陵釉下五彩瓷生产一度中断,釉下五彩技艺几近灭绝。新中国成立后,醴陵瓷业凋敝、百废待兴,政府下定决心重振醴陵瓷业当年的辉煌,组建陶瓷研究所,招收学员,请出当时唯一健在的吴寿祺老人教授醴陵釉下五彩陶瓷绘画技艺。当年15岁的陈扬龙先生以优异成绩获得了进入陶瓷研究所学习釉下彩绘技艺的资格。即使艺成后,陈扬龙先生也孜孜不倦,仍旧数十年如一日的苦心钻研釉下彩绘技艺,可以说陈扬龙先生可能是当时第一批学员中唯一一个仍坚持继续研究釉下五彩烧制技艺的传承人了。

宋成仁老师。当时教青花的是宋成仁老师,是位民间艺人,陈扬龙老先生就跟宋老师学青花技艺。1957年,陶瓷研究所安排陈扬龙老先生等三人到景德镇陶瓷研究所,在“青花大王”王步门下学习青花绘画技艺。在景德镇的这三个月里,陈扬龙老先生学会了釉下青花的绘制技法。50多年来,陈扬龙大师一直潜心研究釉下五彩的装饰,参悟出其独创的“薄施淡染”的釉下彩绘技法,并在醴陵陶瓷艺术中得到了全面推广。

(二)陈扬龙的弟子

多年来,陈扬龙大师为人师表、德艺双馨,对学生不仅是传授技艺,更看重的是人的品德,育苗育才,为醴陵瓷业培养和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图5)。

图5 陈扬龙师徒传承谱系图

黄彪,1967年生于湖南醴陵,为陈扬龙的第一个正式徒弟,10岁时,拜陈扬龙大师为师学艺,最初从练习画线条开始,打下扎实的基本功后,师父向他传授项各釉下五彩技艺,尤其是“薄施淡染”绝技。年仅十二岁便进入湖南醴陵陶瓷绘画艺徒班学习,1983年,学成后的黄彪进入群力瓷厂工作,至后进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和广州美术学院学习,后获得“湖南省陶瓷艺术大师”等荣誉。

黄小玲,女,1968年生于湖南醴陵,醴泉窑艺术总监,全国人大代表,先后担任中国陶瓷工业协会副会长、湖南省女陶艺家协会会长,湖南省陶瓷行业协会副会长。黄小玲出生于陶瓷世家,师从陈扬龙,以花鸟见长。其作品多次参与海内外的各种展览评比,多次获大奖,三十余件作品先后被海内外机构收藏,大型瓷板屏风《四季同春》被人民大会堂永久收藏。她是中国陶瓷绘画领域有影响力的艺术家。

汤春华,女,1967年生于湖南醴陵,先后任职高级工艺美术师、湖南醴陵市汉珀御瓷坊艺术总监。1985年在湖南省陶瓷研究所工作,1988年,进湖南省醴陵市陶瓷学会陶瓷壁画培训班参加培训,擅长花鸟画,多次获奖。

刘劲松,1969年生于湖南醴陵,1990年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艺术学院艺术系,湖南新世纪陶瓷有限公司设计艺术总监,中国陶瓷艺术大师、湖南省工艺美术大师。刘劲松的陶瓷艺术表现形式丰富,艺术底蕴深厚,兼攻山水、花鸟,兼具宋元严谨纤毫、古韵与现代形式,工笔画与泼彩结合。作品多次获奖,先后被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南海紫光阁等重要机构收藏。

易武,1969年出生于湖南醴陵,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陶瓷设计艺术大师、湖南省工艺美术大师、湖南省陶瓷艺术大师。他具有很强的创造力,主要以花鸟为主,致力于恢复雍正年间醴陵釉下五彩传统的手法创作,直接在生泥坯上作画,高温一次烧成,吸收陶艺的跳刀肌理和色彩语言,艺术感染力极强,视觉冲击力大。作品被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国家图书馆等机构收藏。

肖明军,1972年生于湖南醴陵,湖南省陶瓷工艺大师,擅长工笔花鸟,风格独具。先后获“中国工艺美术文化创意奖”金奖,第五届、第六届“大地奖”陶瓷作品评比金奖等全国大奖。

刘冬平,女,1972年出生于湖南醴陵,湖南省高级工艺美术师。中专毕业后就拜师学艺从事釉下五彩绘制工作。曾获得中国陶瓷艺展暨第十届全陶瓷艺术设计创新评比银奖等。

三、陈扬龙大师陶瓷艺术家族传承谱系

1941年,陈扬龙大师出生在醴陵的一个陶瓷世家,陈扬龙从小受父亲和家庭的熏陶,自幼便爱上了陶瓷。陈老回忆说:“影响我最深远的还是父亲“生于斯,死于斯,奉献于斯”的精神品格。

(一)陈扬龙大师的长辈

陈扬龙大师祖父陈亦果曾在晚清时期从事日用生活陶瓷生产,主要为当地百姓服务,父亲陈华来,不仅能烧一手好窑,还能建窑。出窑的瓷器若有问题,陈父也能很准确地分析原因,并能想出相应的解决办法,大家都称他“窑郎中”。20世纪 50年代后期,中央轻工部在醴陵开展“改窑”试点工作。为给党和国家领导人烧制釉下五彩瓷器做好关键性的改进工程,陈父大胆创新,尝试着由“柴窑”改“煤窑”的试验成功,在全国的影响很大,这个项目当时获得了全国劳动奖章。

(二)陈扬龙大师的晚辈

陈扬龙的女儿陈利,1968年出生于醴陵陶瓷世家,陈瓷第四代传人。高级工艺美术师,湖南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全国非遗先进个人,醴陵釉下五彩瓷核心工艺“薄施淡染”主要研究者和直接传承人。从事醴陵釉下五彩瓷工作30余年,多次获全国工艺美术最高奖“百花奖”,其六件作品被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代表作有《万紫千红》《山花烂漫》等。

儿媳申彬,陈瓷第四代传人,工艺美术师,株洲市级非遗传承人。醴陵釉下五彩瓷核心工艺“薄施淡染”主要研究者和直接传承人。协助陈扬龙成功研制出釉下94种复合色料,突破了传统色系的局限,长期从事核心工艺“勾填汾水”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并着力于“薄施淡染”工艺复色叠加的创新。代表作有《蒲塘妙趣》《富贵寿考》等。

毫无疑问,“薄施淡染”技艺在釉下五彩瓷中占据一定地位,在非物质文化的传承中做出巨大贡献。此项技术在家族中也得以传承,其大女儿和儿媳都是“薄施淡染”工艺的见证者和传承人。长女陈利是其得力助手,幼子陈志峰负责成型工艺,儿媳申彬传承其技艺。在陈扬龙老先生去世后,他的三个子女带领十几位徒弟,在困难的境况下仍然坚持传承陈扬龙大师技艺和精神,以此来发展醴陵瓷窑口的艺术特色,陈扬龙家族传承谱系见图6。

图6 陈扬龙家族传承谱系图

四、结语

“薄施淡染”是陈扬龙老先生通过自己数十年的工艺研究、原料试验和艺术的不懈探索总结出来的,他科研和实践并重,科学与艺术同行,充分掌据了醴陵瓷技艺规律,他继承醴陵釉下五彩的文脉,用他的坚守和勤奋为醴陵瓷艺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醴陵釉下五彩作为中国传统陶瓷工艺的杰出代表,不断包容吸收,有博采融合,有变革创新。“新的艺术,没有一种是无根无蒂,突然发生的,总承受着先前的遗产[6]。”陈扬龙从吴寿祺老师那里传承了“双勾分水”的精华,并用毕生精力将它发扬光大,“睿其心思,发明新法”。他终于做到了“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创新出更富时代气息的“薄施淡染”新技法,成为当今醴陵釉下彩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我们应该努力将陈扬龙先生的“薄施淡染”技艺发扬光大,传承非遗技艺,为时代的美好生活创造更多的优秀陶瓷作品和产品。

猜你喜欢
醴陵彩瓷五彩
五彩的秋
神奇的五彩混色瓶
邹幸 陶瓷艺术
快编五彩绳
与古代艺术大师画粉彩瓷
因瓷而生 为瓷而兴——1915醴陵国际陶瓷文化特色街区打造醴陵陶瓷文创新模式
2018·醴陵收藏名瓷春节展在醴陵瓷谷隆重开幕
浅绛彩瓷欣赏之一
醴陵尚方窑制“世界和瓶”闪耀巴西里约奥运会
界画在醴陵釉下五彩瓷中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