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的美学与智慧
——浅谈《寿珍掇球》的艺术特色

2022-02-03 08:54严建芬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22年12期
关键词:大亨陶刻款式

严建芬

紫砂壶艺术在五百余年的岁月中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与工艺模式,凝结着中国传统手工艺技法的精华,承载着中国丰厚的优秀文化精神。众多经典款式在紫砂壶艺术中具有重要的意义,这些经典款式反映了紫砂壶在不同时期的美学特征,对紫砂壶的发展具有指引的作用。掇球壶是紫砂光器中工艺难度最高的一种款式,球形是它的基本元素,而如何能将这球形组合得完美便需要好好琢磨一番了。此件《寿珍掇球》继承的是程寿珍大师所制作的掇球款式,在作品中,创作者运用了陶刻文字装饰,既能显示出创作者的个性,也展现了作品的文化品格。本文对此壶进行分析,说明寿珍掇球这一款式的艺术特色与工艺价值,指出了掇球这一款式所具有的丰富价值。

一、极富盛名的寿珍掇球

掇球壶由清代道光、咸丰间宜兴制壶名手邵大亨创作而成。大亨掇球参考了莲子壶的造型,故壶体浑圆硕大,雍容大度。大亨掇球的出现一改当时清廷的奢靡之风,将焦点转移至制作工艺本身。在大亨之后,友廷掇球诞生,继承了大亨风格,将壶口放大,壶盖与壶钮也变得更圆,更好地诠释了掇球壶的特征。

寿珍掇球在大亨掇球与友廷掇球的基础上继续大胆创新,将壶身变得更加丰满,壶口也愈发开阔起来,拉高的壶颈更显挺括,各部分比例极为协调,圆润之中有一种飘逸之美,可以说掇球壶到了寿珍手中才真正可以称得上完美,此壶也不负众望,“曾获1915年美国旧金山‘太平洋万国巴拿马博览会’奖状和1917年美国‘芝加哥国际赛会’优秀奖。”[1]这既证明了程寿珍大师极高的工艺水准,也证明掇球壶这一款式的巨大魅力。

二、《寿珍掇球》的艺术特色

此件《寿珍掇球》继承了寿珍大师的智慧,使寿珍掇球的美传承下去。作品泥料呈中正、大气的紫檀色,色彩极为浓郁,创作者借此来表现寿珍掇球这一款式的经典特征与历史气息。泥料尤为细腻,构成了细腻温润的壶体表面,反射出明亮的光泽,自信而大方,展现出紫砂壶独特的艺术风度。

所谓“掇球”,“‘掇’有拾取、选取、获取之意,也通‘缀’,即连接之意,掇球,实际上就是将选取的若干球状体,将其按一定规律,以美学法则连接起来。”[2]严谨是掇球壶制作的第一要义,各部分的球体在体积上要按照一定的比例相配,才能有整齐且富于节奏的层次感;其次要做到充盈,每一部分的球体都要饱满充实,否则便会在对比之中显示出结构的缺陷来,所以掇球壶看起来非常简洁,制作难度相当高,可以说是紫砂壶中最难成型的一种,极为考验创作者的工艺功底与审美能力。

寿珍掇球的一个鲜明特征就是各部分都非常圆润,这是寿珍大师的独创之处。首先,此壶壶身非常圆满,线面之间形成了一股张力,将那种充盈的效果塑造得极佳,诠释出紫砂壶圆器的结构美感。筒身弧面在下部迅速收束起来,形成一个小巧的平底,这一设计极为精妙,因为壶体整体是非常圆润和高挑的,与底部形成了较大的反差,因此更能显示出创作者对作品整体结构的精准把控,使作品端庄优雅,没有半分失衡之感。

拉长的颈部与半圆形的饱满壶盖是寿珍掇球的独创之处,壶盖边缘与壶颈部边缘均用泥料加以处理,增强立体感。壶钮就是一个完整的圆球,镶嵌于壶盖中央,如一颗灿烂的珍珠。纤长柔和的壶嘴镶嵌在壶身一侧肩部,线条与壶身之间的连接过渡十分优美。环状端把镶嵌于壶嘴对侧,线条与壶嘴相呼应。壶嘴与把手是以曲线表现球的特征,与壶体造型搭配和谐,整件作品气韵极佳,展现了寿珍掇球的风采。

三、陶刻带来的文化韵味

创作者在继承经典款式时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每一位创作者都有着表达的欲望,有着自己的审美观念与艺术追求,正因如此,紫砂壶艺术世界才能丰富多彩。创作者在壶身上运用陶刻工艺装饰上陶刻诗文,瞬间提升了作品的文化韵味。陶刻是紫砂壶独特的装饰技法之一,从其开始被运用便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十载不闻尘世事,饱听石鼎煮松风。”两句诗文分为上下两行分布在壶身上,创作者特意采用了繁体文字,具有历史的气息。文字笔画清晰、干净,不仅表现出陶刻工艺的美感,也蕴含着中国书法之美,在掇球壶的圆润智慧之中增加了文化智慧。

陶刻装饰的运用增强了作品的工艺价值,为寿珍掇球带来另一种独特的韵味。寿珍掇球凝结着中国紫砂匠人的智慧与创造力,创作者继承了这一款式,是对经典的传承与尊重,而陶刻工艺的运用则同样是创造力的表现。此件《寿珍掇球》融合了经典与创作个性的魅力,而这正是紫砂壶经典款式传承的重要意义。

四、结语

《寿珍掇球》这一作品体现了紫砂壶创作的继承与发展,这也是未来紫砂壶艺术发展的重要路径。本文首先阐述了掇球壶这一款式的重要价值,分析了寿珍掇球这一款式的独特之处,进而说明了此件《寿珍掇球》的个性之处。经典款式不仅为后人提供了创作的思路,其中凝结的民族工艺智慧与创新精神更是需要我们传承的重要部分。

猜你喜欢
大亨陶刻款式
陶刻“汉韵对瓶”的创作及评析
局部加热服的款式设计及其舒适性评价
大亨凭啥是大亨
A Brief Review of Translation Critiques of George Kao’s Chinese Version of TheGreatGatsby
简析陶刻作品《枫桥花瓶》的刀法特色
陶刻作品《十八罗汉拜观世音》的造型意蕴
Dream Bag
石油大亨叶简明:绝不重蹈胡雪岩覆辙
最火的单品款式
“字”与“壶”之间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