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研究:基于党的历史成就与基本经验的视角

2022-02-05 19:46炜,曹
探索 2022年1期
关键词:政党中国共产党文化

吴 炜,曹 敏

(中山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广东 广州 510275)

中国共产党是善于总结历史经验的党,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聚焦党百年奋斗的重大成就,突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伟大成就,总结了五条伟大历史意义和十条宝贵历史经验[1]。其中强调了党的领导的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党的百年奋斗锻造了走在时代前列的中国共产党,党的领导是党带领中国人民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走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首要原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2]43与其他长期执政的党走向衰弱甚至垮台所不同的是,作为百年大党的中国共产党正风华正茂,正在由长期执政的大党迈向世界最强政党的征途。“我们党要搞好自身建设,真正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一个政党。”[3]177中国共产党之所以长盛不衰,最根本的原因之一是拥有强大的政党文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4]16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是其强大政党建设的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5]。

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更是在管党治党的实践中不断创新政治话语,提出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建设“使命型政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等新理念新要求,新时代百年大党的伟大实践和政治话语的不断创新需要理论研究和学术话语的及时跟进,作为学术话语的政党文化研究的重要性不断提升。然而政党文化这一学术话语虽然早在改革开放初期已经由中国学者提出,在21世纪初形成研究热潮,但是最近10年关于新时代政党文化建设的新成就以及百年大党独特优势的研究相对较少。因此,本文基于党的百年历史成就与基本经验,回溯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研究学术发展动态,同时考察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研究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前瞻性研究的着力点,以此进一步推动和深化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研究,从而为中国共产党开启新的百年征程提供文化支撑和精神指引。

1 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研究再出发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把文化自信提升到与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并列的地位,并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广泛的自信,极大地提高了对文化地位和作用的认识,同时发展党内政治文化,不断构建积极的政党文化,以此为重要抓手来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兴盛及其在世界文化舞台的影响力。因此,新时代政党文化研究应担负起新使命,回望政党文化建设的百年实践及其理论研究的历程,守正创新再出发。

总体而言,从政党文化视角研究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在我国已有30多年的历史。政党文化的研究,大致以2002年和2012年为界划分为三个阶段,即2002年前为提出期,2002年到2011年为激增期,2012年之后进入平稳发展期。前后两个时期的研究相对较弱,中间10年的研究比较热烈,形成了学术争鸣,为后续研究奠定了基本的理论架构。

1.1 政党文化研究的起步阶段(1989年到2001年)

对政党文化的研究起步于1989年王沪宁的《从政党文化看执政党建设》一文。之后从1989年到2001年,这一研究主题长时期以来并未得到国内学界的重视,相关研究起步较晚。这些论文的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对西方不同政党的政党文化的介绍,其中对政党文化的分析则直接套用西方政治文化的理论展开,主要从对政党的认同心理及其运行的文化背景探讨政党文化。代表性的论文有施雪华的《论战后西方政党文化的新变化》,该文从政党文化的视角探讨了战后西方政党所呈现的衰败趋势。总体而言,这一时期政党文化研究是对政治文化的一种简单延伸,体系性的研究并没有展开,大体处于“有话题无理论阶段”,可视为研究的起步阶段。

1.2 政党文化研究的奠基阶段(2002年到2011年)

2002年之后,政党文化研究进入比较系统的理论建构阶段。此阶段研究呈现以下特点:一是研究成果大量涌现。公开发表的论文数量大幅增多,同时具有专业水准,比较系统、深入研究的学术性著作开始出现。二是研究内容不断深入和细化。涉及政党文化的概念、结构、功能、形成机制、发展脉络、研究路径等基础理论。三是研究议题呈现以问题为导向,聚焦中国政党政治现实的特点。涉及的议题包括政党文化视角的学习型政党建设、党内民主建设、提升政党软实力、先进文化建设等具有鲜明现实意义的主题。四是研究逻辑呈现出从对西方理论以批判为主到以借鉴为主的建构。赵理富、李冉、陈金龙等为代表的学者从组织文化及文化学等视角对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进行了界定和建构。总之,这一阶段的研究理论视域和内容更为多元丰富,成果更为丰硕。

1.3 政党文化研究的拓展阶段(2012年至今)

进入新时代,相关研究成果持续涌现,而且经过多年积累,研究不断拓展延伸,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一是研究内容方面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这一时期不少学者探讨新时代政党文化的成就、挑战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对政党文化的创新发展等。研究议题涉及全面从严治党、党内政治文化、反腐败等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主题。二是研究方法方面不断尝试新的切入点。一些学者尝试从政党仪式、符号、话语等角度透视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的深层内涵或通过对其他国家政党文化的介绍、借鉴,启发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建设的新思路。三是研究动向方面呈现出盘点反思再出发的新迹象。具体包括将政党文化与政治文化、党内政治文化等相关概念辨析,明确政党文化研究的独特指向;从革命精神的角度展示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的精神特征;从党的重要历史时期、重要会议、经典文献等的角度研究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的建构路径;从政党文化的传播力、文化自觉自信、民族性等角度拓展对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的研究。总之,这一阶段的政党文化研究不断拓展延伸,展现出高度的理论自觉。

1.4 新时代政党文化研究再出发的重要意义

综上,从政党文化进入我国学者视野,到对政党文化的研究不断丰富发展。与新中国建立以及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党理论研究经历了“从批判到借鉴再到理论自觉”[6]的持续推进相伴随,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研究也经历了从对西方政治文化理论的直接套用到以组织文化、文化学等为理论基础的借鉴建构,并且立足本土自觉建构。但总体来看,当下政党文化研究状况与新时代政党文化的重要地位和重要作用并不相称。新时代党的历史方位发生重大变化,《决议》的重大政治成果是确立了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新时代历史方位的重大变化和“两个确立”的提出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研究提供了新的政治大背景和理论遵循。同时,新时代政党治理的新实践为政党文化研究提供了新的实践依据,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党在革命性锻造中展现了充满生机活力的强大政党文化。因此,新时代政党文化研究再出发有着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其一,建设世界上最强大政党需要加强政党文化研究。政党文化是政党的无形资产,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与执政历程中形成了强有力的政党文化,对建设最强大政党的各个维度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强大的政党文化是政党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决定了中国共产党砥砺前行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续写新的篇章。《决议》是建设最强大长期执政党的理论指南,党的十条历史经验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统一于第一条党的领导,而其他九条经验交融互动,展示了中国共产党要走向未来,成为最强大执政党,不仅要独立自主地在自我革命中展现自身成长的强大,更要胸怀天下。因此,政党文化建设是建设强大政党的永恒课题,加强政党文化研究对于建设最强大执政党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其二,新时代政党文化建设的新成就以及面临的新挑战需要进一步推进政党文化研究。新时代政党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的良性互动为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研究提供了动力源泉。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定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形成了一系列新思想、新理念;着眼于党的建设系统工程,坚持以文化思维推动党的建设,就推进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观点,推动了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创新发展。党对党内政治文化的重视,凸显了政党文化研究的现实意义。同时,回应新时代提出的课题是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研究再出发的逻辑起点。新时代政党文化建设也面临着国内外、党内外的新挑战,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变动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阶段,“党内存在的思想不纯、政治不纯、组织不纯、作风不纯等突出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7]48。因此,新的历史方位和发展方向要求政党文化在新时代发挥更大的作用,政党文化要能为中国共产党的现代化发展提供观念支撑、价值表达以及占据道义的制高点。

综上,“回顾中国共产党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总结中国共产党文化建设的成就与经验,从文化维度书写中国共产党历史,仍是新时代中共党史研究需要关注的问题”[8]。因此,新时代政党文化研究再出发,有助于党从历史中汲取智慧,从现实中增添力量,面向未来新的伟大斗争提高本领,为建设世界最强大政党和现代化强国奋勇前行。

2 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研究现状

回顾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的研究历程,不难发现学界围绕这一主题在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的内涵构成、特征功能、形成机制与发展脉络、研究方法与建设路径等方面产生了一系列重要的研究成果。

2.1 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的内涵与构成

概念的界定是展开论证的前提,政党文化的内涵和外延的探讨是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研究的起点和热点。学界在三种学理基础上探讨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的科学内涵与结构分层,从理论维度奠定了研究基础。

关于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的内涵,学界主要从三种语境出发,形成了三种关于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的演绎范式:在政治学语境下,学者们从政治文化的角度将政党文化理解为政党生存和活动的社会环境和文化氛围,具体体现为人们对政党组织、制度和活动的认同心理、价值判断和评价[9];在组织行为学语境下,学者们从组织文化的角度突出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组织的特性,将其界定为“由政党意识形态及其宣扬的价值观念,以及政党成员共同的政治取向和由此决定的政党形象等内容所构成的政党的精神结构”[10]43-44;在文化学语境下,从文化词源学出发考察文化的动态转化本质,将其界定为“政权意识的形态化过程及其所形成的政党心理取向、政党行为模式以及政党形象”[11]42。

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的构成要素研究始于组织文化视角的分层,该视角将政党文化以政党的意识形态为内核分为意识形态(政治思想)、组织心理、制度规范、行为作风以及由此决定的政党形象[12]。由此,关于政党文化构成要素的认识不断扩大、不断整合,有的以其形成、转化、外化分层:政权意识的形成为核心,其内化的政党心理取向和行为模式为二级要素,前两个环节外化为政党形象[11]51。总之,围绕不同的核心要素:政党意识形态、政权意识以及政党价值观,对政党文化构成要素的争论不断。争议主要围绕政党制度、政党形象、政党标识是否应纳入其构成要素展开。有学者认为,制度不应列入文化范畴,政党形象与文化高度关联,应列为构成要素[13]。也有学者提出,显性制度应被排除在外,隐性制度应包括在内[14]。还有学者认为,政党形象只是一种外在效应,不应被视为构成要素[15]。有学者将政党标识作为政党文化构成要素[16]。也有学者认为,“政党标志在政党文化中的作用无法与意识形态等相比,不能作为政党文化的基本要素”[17]。

2.2 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的特征和功能

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具有多维特征与功能,学界主要从动静两个维度概括其主要特征,从内外两个向度概括政党文化对自身及外界环境的影响,从而在实践维度奠定了研究价值。

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具有多维面向的特征。与其他组织文化相比,政党文化具有意识形态色彩鲜明等特征。与其他政党文化相比,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表现为高度抗变性、政权意识的独特内涵及明显流动性的动态特征[11]126-145;也表现为理论的创新性、价值观念的普遍性、组织文化认同的统一性、行为作风的模范性等静态特征[18];动静结合而言,具有阶级性和人民性、科学性与批判性、继承性与创新性、理想性与现实性、主导性与包容性等方面相互统一的特征[19]。

作为政治实体组织的中国共产党,其政党文化具有重要的功能和影响。对党的整体而言,主要起到维持党的生存发展、统一党的信仰、整合党的价值、加强党的团结、增强党执政合法性、维系党内政治生活正常化[20]等作用;对党的各级组织而言,主要起到奠定组织和确立制度的思想基础,并通过高度的政党文化自觉来增强制度治党的内生动力[21];对党员个体而言,主要起到政治教化、规范党员行为的作用。对中国社会而言,具有经济、政治、社会等多个维度的影响。经济上通过调适经济制度、提供精神动力、调动创造激情等驱动经济发展;政治上通过规范政治方向、规划政治路径、培育政治心理等引导政治发展;社会上通过社会实践导向、民族复兴激励、传播整合文化资源与勾画文化发展蓝图等引领社会发展[22]。对世界而言,通过输出兼具“共同价值”与“中国特色”的先进政党文化,传播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贡献执政党文化经验、树立大党大国形象和倡导人类共同价值的使命[23],从而使世界更加了解和认同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形成对世界各国的感召吸引[24]。

2.3 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的形成机制与发展脉络

文化生成是主客观作用的结果,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的生成,是处于特定历史环境和历史条件中的中国共产党变革实践的产物。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传统文化是其生成的思想资源,政治冲突和政治整合是其生成动力,精英的自觉与强力推动和党内政治社会化是其生成途径[10]89-143。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孕育了中国工人阶级政党文化的品格,五四新文化运动是其思想文化摇篮,为之准备了主体和组织基础[25]。党的一大的政治文献标志着中国共产党超越了资产阶级革命型政权意识,塑造了彻底革命的政党形象,政党文化始具雏形[26]。

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依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划分为不同的发展阶段,学界或以党自身建设的历史,或以意识形态的形成发展,或以政权意识的发展为线索进行划分,展现其发展脉络。不同的划分虽有差别,但大致可以将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的发展脉络划分为革命时期、转型时期和新时期三个阶段。五四新文化运动孕育着政党文化的萌芽[27]。党在创立时期政党文化始具雏形,至土地革命战争结束初步形成政党文化。抗日战争时期到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走向成熟并日趋完善。新中国成立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政党文化步入曲折发展,之后进入发展创新阶段。另有以其社会整合功能进行分期,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在井冈山时期局部开始,延安时期有效拓展,解放战争时期全面推进,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时期全面展开与探索失误共存,新时期以来全面展开[28]。

2.4 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的研究范式和建设路径

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的已有研究主要采用阐释性和建构性两种研究范式展开,阐释性重在描述其表征或形态差异,回答“是什么”的问题;建构性重在建构,回答“怎么样”的问题[29]。研究方法可以概括为:将政党文化视为超越于政党成员个体的整体主义研究方法;将政党文化视为整体价值取向和成员个体心理相结合的研究方法[30];对政党文化进行静态要素描述;静态与动态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基于不同的研究方法,建设路径有所不同。学界一般从整体主义出发提出政党文化建设路径:通过开发政党文化的“标的物”,转变政治话语的表达方式,彰显政党文化的信仰力量,配备政党文化与社会文化的互动机制,让政党文化运转起来[31];从创新意识形态,建设核心价值体系,培育民主法治精神,克服官僚主义文化,推进学习型政党建设,实现政党文化建设的高度自觉[32];从构建政党文化发展战略,完善政党制度,推动政党体制改革等以制度改革为先导促进政党文化创新[33];从加强政党文化社会化入手[34],发挥党员先锋作用和各方力量,吸收中外优秀文化等路径来建设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此外,也有不同侧重点对建设路径的思考,通过构建以人民为中心的政党文化体系建设政党文化[35],通过政治思想的宣传阐释建构政党文化[36]等。

3 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研究前瞻

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研究需要提高学术站位,在总结党的百年奋斗的重大成就和基本经验的基础上,从新时代高度和全球视野出发,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用具体历史的、客观全面的、联系发展的观点把强大政党文化建设置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阔背景之下,积极构建多学科协同机制,创新研究思路与方法,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对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进行宽领域和多视角的全面考察。

3.1 视域融合:进一步优化研究方法

政党文化研究是一个综合性研究。因此,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研究既需要明确研究所依托的特定学科背景以及经典作家的理论,尤其要有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支撑,又需要构建多学科协同机制。只有充分发挥多学科合力优势,对政党文化进行多视角、宽视域、长时段的全方位考察,才能产生具有广泛社会影响的成果。总体来说,政党文化研究虽有不少重要成果,但无论研究内容、视野还是范式方法,都有待进一步优化和改进。很多成果尚停留在一般性描述宣传阶段,许多论断或直接来自党的理论宣传,或来自经验观察中的主观判断,或简单套用西方话语,对一些重要概念的解读往往空泛,且同质化现象严重。

当下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研究可能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从学科归属看,现有研究更多是政治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研究,研究学科和研究群体相对单一,尤其缺乏党史、马克思主义哲学学科的研究,多学科协同机制尚未形成,全方位综合考察的成果还不多见。二是从研究视域看,已有的研究更多的是孤立地剖析和评价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而政党文化研究本身具有比较政治研究的属性,在政党比较的基础上才能深入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研究。同时,现有研究多是静态的描述性分析,动态的过程性考察与梳理相对较少或不够深入,难以厘清政党文化的历史脉络与演进轨迹。三是从研究范式看,现有的研究更多是从西方政治学、组织行为学角度对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进行描述性结构阐释,而中国共产党是无产阶级政党,以无产阶级政党性质和历史唯物主义视角才能更准确地定位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同时本土经验的缺乏,也容易导致政党文化的研究与实际脱节,缺少现实针对性。四是从研究方法看,政党文化研究整体主义多于个体主义的分析偏好导致了重定性而轻定量,实证研究缺乏。同时,较少运用“新文化史”和“新革命史”的研究方法,忽略了政党文化中人的主体性。中国共产党是一个由千百万党员组成的有血有肉的生命有机体,“人”的缺场,导致研究缺乏历史的生动性,从而也削弱其解释力。

基于此,在新的起点上深化政党文化研究,应立足党的百年历史成就与经验进一步优化与改进研究方法。一是充分借鉴和运用 “新文化史”和“新革命史”的相关理论与方法。倡导党组织在历史活动中的主体性回归,构建具有主体性、微观性、动态性的分析机制,凸显研究中的主体性,同时可以从符号、仪式、纪念活动、情感史等视角拓宽研究空间,生动展示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的主要内容、形成过程、发展脉络与当代价值等。二是从历时性和共时性出发,在纵横比较的文化视阈中定位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不断增强研究的广度与深度。从历时性维度看,要坚持唯物史观和正确党史观,深入剖析某一历史时期以及整个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的形成发展、演变规律以及建设经验,揭示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三种文化形态之间的内在关联,挖掘其文化基因,溯源其精神特质。从共时性维度看,要将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与国外其他政党特别是长期执政大党的政党文化进行比较研究,全面展现文化的共通性与独特性,进而深入揭示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的本质特征及其在世界政党文化与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为党在新时代进行新的伟大斗争提供文化支撑。三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实现政党文化研究的视域融合,坚持理论的本土性和经验性,建构中国特色政党文化研究路径。新时代百年大党的巨大成就和管党治党的丰富实践,以及先锋队政治逻辑、全过程人民民主等的提出,为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的研究指明了新的方向,政党文化研究应在新时代新实践基础上形成新解读。

综上,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研究应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实现研究学理基础的视域融合,结合政党政治成就与经验,以大视野大格局自觉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党文化理论,从而解释中国政治发展的独特路径与发展趋势。

3.2 纵横比较:进一步拓展研究视域

政党文化不是一种先验的既定的东西,而是一个开放的生成过程。中国共产党百年光辉奋斗史,也是不断塑造和建构优秀政党文化的辉煌历史。在党的不同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有着不同的发展演进规律。因此,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研究不能局限于静态的结构要素分析,应回到历史深处,对政党历史轨迹进行实证研究,将政党文化理论研究赋予历史的厚度。要以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在挖掘各个时期史料的基础上揭示党的百年实践对政党文化的探索历程,从历史的纵横面和现实的辐射面上定位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以严密的理论逻辑和事实逻辑展示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的形成机制及演变历程,不断增强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研究的广度与深度。

一是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方法,从历史的深处挖掘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的科学内涵。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形成了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先进的、科学的政党文化。其具体内容包括实现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价值目标、人民为本的价值观、民主集中制为核心的制度文化、严明的纪律等行为文化以及其他文化要素共同展示的中国共产党形象。要把握政党文化的丰富内涵,不能仅仅停留在理论演绎层面,应回到历史的深处,透过历史表象提炼对历史的规律性认识。根据历史情境的变化挖掘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的具体内容和特征,在剖析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提炼本质特征,在政党文化的变与不变中把握其本质内涵,在文化的历史性答卷中坚定政党自信。

二是运用历史辩证法,从历时性维度把握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的演进规律。政党文化研究要跳出特定的历史阶段、历史细节,坚持全面和重点、主体和客体的辩证统一来看待历史,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在马克思主义与传统文化的双重变奏中诞生,之后,在不同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内容表征。只有深刻把握各阶段特征与整体演进规律,全面系统整体研究的同时抓住重点,既考虑客观历史因素,又自觉从政党自身入手,才能够厘清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的发展脉络和演进规律,也才能够为政党文化的创新发展提供历史借鉴与经验启示。因此,政党文化研究需要加强不同历史时期的政党文化特殊性研究以及百年历史的贯通性研究,在深刻把握阶段特征和百年演进规律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新时代政党文化发展路径。

三是运用历史比较法,从共时性维度探寻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的独特本质。作为世界上最大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其政党文化研究不能仅仅立足于本国本党,而应跳出特定的历史空间,将视野推向世界历史舞台,以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整体视野在比较中看成败察优劣。既要与历史上苏联等其他国家的共产党等的政党文化进行对比,又要与当代世界其他长期执政的大党进行对比,在揭示政党文化的同与不同之中,立体生动全面展示出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的丰富内容,在对比中探寻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所呈现的政党文化的独特之处,从而探寻中国共产党过去为什么能够成功、未来怎样才能继续成功的文化密码。

综上,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研究应充分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从政党文化的角度挖掘党史文献,将史料梳理与理论阐释相结合,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以整体长远、宽广纵深的大历史视野加强对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的历时性研究和共时性研究,用具体历史的、客观全面的、联系发展的观点来看待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全方位推进新时代百年大党政党文化研究。

3.3 坚定立场:进一步提升研究境界

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所取得的辉煌成就与其先进的政党文化是分不开的。百年奋斗,中国共产党形成了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先进的政党文化,为党长期执政提供了强大的精神保障,突显了政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进入新时代,在使中华民族强起来的过程中,要使中华民族在21世纪中叶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领先的国家,中国共产党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长期执政党,文化特别是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具有引领性的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伟大的历史主动精神、巨大的政治勇气、强烈的责任担当,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显著增强,中国共产党不断完善自身的工作作风、政党形象和精神面貌,政党文化展现出新的气派。然而,与新时代百年大党的丰富实践创造相比,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的学理化建构远没有形成综合性的与时俱进学术阐释体系。对此,政党文化研究应紧扣新时代党的历史成就与基本经验,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推进政党文化研究进入新境界。

一是固本清源,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方法为根本指导,以本国经验为实践依据,推动研究再出发。以西方范式、西方经验为中心的研究,难以构建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的宏伟大厦,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研究首先要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支撑,以本土经验为实践依据。一方面,政党作为历史活动主体的历史唯物主义视角,是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研究的根本所在。恩格斯指出:“我们党有个很大的优点,就是有一个新的科学的观点作为理论的基础。”[37]10这里的科学的观点即历史唯物主义。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指导下诞生的无产阶级政党,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的内核和灵魂,从根本上决定了党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观察社会,以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基本观点构建自身的价值体系和行为规范。另一方面,随着文化在推动经济、政治、生态等社会各方面发展中作用的不断展现,政党文化作为内含在社会文化中的重要构件,其研究不能仅仅囿于政党组织自身的异同比较,更要深入国内外文化发展环境、深入中国共产党诞生以来的中国社会文化变迁尤其是中国的政治制度、国家治理的逻辑以及新时代面临的新矛盾、新情况来通盘考量、全面剖析。

二是回归经典,加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相关论述研究。党的百年奋斗展示了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虽然没有提出过政党文化这一思想,但他们对“建设什么样的无产阶级政党,怎样建设无产阶级政党”有着长期的理论思考和生动的实践探索,其中所蕴含的无产阶级政党文化思想为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的形成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基础。“共产党不是同其他工人政党相对立的特殊政党。他们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他们不提出任何特殊的原则,用以塑造无产阶级的运动。”[38]413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相关论述进行追根溯源和全面总结,是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从文化的角度回答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等重大时代课题的理论前提,同时也增强了研究的学理性和厚重感。

三是贯通内外,推进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研究新发展。党的百年奋斗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前途命运,开辟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也深刻影响了世界历史进程,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在两个百年接续的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所担负的文化使命已不仅仅是聚焦党内文化、民族文化的复兴,而且应将自身的文化建设置于世界文化和人类文化的舞台中,聚焦人类命运和世界文化的发展走向。因此,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建设应从内外两个维度入手,在内外贯通的基础上构建与强大政党建设相适应的强大政党文化,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重要支撑。

政党文化要练好内功,为中国共产党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提供文化支撑和精神指引。其一,挖掘中华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优秀资源。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形成于政党建设的百年实践,经由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与中国政党政治实践交互融合,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价值融通中创造性地实现了品质再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的党内政治文化,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础、以革命文化为源头、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主体、充分体现中国共产党党性的文化。”[39]因此,政党文化建设要处理好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问题,既要防止政党文化价值特质的断裂,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最优秀的部分提炼和挖掘出来,又要将不良文化剔除出去;其二,以发展党内政治文化为抓手构建积极健康的政党文化。归因向内才能向外成长,通过提升全党的政治修养和文化修养,以内化于党的各项建设之中的内在反思,构建正能量的价值体系,营造积极健康的潜在制度文化,彰显独具特色的党员干部行为模式,搭建以共产主义和民族复兴为价值旨归、以传统文化为依托、以人民为中心的政党文化体系,不断实现政党精神境界的自我革命、自我超越,为管党治党实践提供精神指引、信念支撑。其三,多视角推动政党文化研究的新发展。政党文化研究应借鉴新文化史的方法,多视角创新政党文化研究路径,具体包括创新话语体系,提高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的话语权;打造鲜明特色的符号标识,比如以建党精神为首的革命精神谱系就是党创造的政党文化的重要标识符号,反映着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的深层内涵,为建立最强大执政党提供精神滋养。对外而言,要坚持胸怀天下,在深刻把握人类发展总趋势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大背景的基础上,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各国人民求发展谋进步密切联系在一起,通过先进政党文化的输出,传播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自塑大党形象,使世界更加了解中国共产党及其执政理念,增强党在世界文化舞台上的影响力和感召力,既彰显世界最强大执政党的政党文化自信,也为人类社会贡献更多的执政党建设经验。

总之,新时代政党文化研究应从大历史观和宏阔的国际视野出发,纵横古今、贯通中外,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中进行纵深考察,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宏伟实践与党的伟大成就,面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目标,独立自主、胸怀天下,以扩大吸引力和感召力为出发点,以文化之于政党的根基灵魂、标识作用以及文化力量之于政党自信的重要性的深刻认识,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躬身向内的同时对外辐射整体建构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努力创造一种建立在自身实践经验之上既能对自身进行自主解释并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又能让世界深入理解自己并观照世界文化和人类命运走向的政党文化理论体系,为人类文明创造新的源头活水。

4 结语

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淬炼于百年峥嵘岁月,同时,百年历程所取得的辉煌成就离不开先进政党文化的精神滋养。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实践经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而成,是其执政合理性和有效性的价值源头,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得以实现的重要精神力量。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的变迁历程也折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发展历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时代是中华民族复兴进程中具有标识性意义的新阶段,新时代提出的一系列原创性的治国理政新理念展现了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的新气派:崇高的价值追求、开阔的党建格局、修己为民的担当、共赢于外的胸襟等。当下推进政党文化研究既是在“两个大局”和“两个百年”交汇的关键时刻,推进党自身建设的现实需要,也是为人类政党文明贡献中国经验的使命担当。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研究应当坚持唯物史观视野下的大历史观,在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基础上,基于党的历史成就与基本经验的视角,创新研究方法,拓宽研究视野,准确把握政党文化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正确对待政党文化发展中的失误和曲折,推动政党文化理论自觉、理论自信、理论自强;通过党自身文化软实力的提升,促进中华民族文化软实力的增强,为建设最强大执政党、现代化强国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文化支撑和精神指引。同时,新时代政党文化研究应积极推进先进政党文化的对外传播,充分展示新时代文化自信,也为凝聚世界共识、实现人类社会共同进步贡献中国智慧。

猜你喜欢
政党中国共产党文化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巴西主要政党党的标志概观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世界政党与国家治理丛书
年味里的“虎文化”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谁远谁近?
俄罗斯政党的最新变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