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联合应用无创正压通气及高压氧治疗的效果分析

2022-02-07 12:15孟凡超王永梅
中华养生保健 2022年2期
关键词:治疗有效率常规治疗无创正压通气

孟凡超 王永梅

摘  要:目的  探究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采用无创正压通气及高压氧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3月~2021年3月临沂市第三人民医院急诊科收治的94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抽签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7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无创正压通气及高压氧治疗。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迟发性脑病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迟发性脑病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联合应用无创正压通气及高压氧治疗,治疗效果较好,迟发性脑病发生率低,值得临床应用。

关键词: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常规治疗;无创正压通气;高压氧;治疗有效率;迟发性脑病发生率

中图分类号:R59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8011(2022)-2-0028-02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是常见急诊科疾病,属于急危重症,冬季发生率最高[1]。患者吸入大量含碳物质燃烧不充分形成的一氧化碳,是导致疾病形成的主要原因[2-3]。发病后主要有眩晕、无力、头痛以及胸闷等多种不适症状,同时多伴有肺水肿、心肌损伤以及脑水肿等严重并发症,病情严重者甚至会陷入深度昏迷状态,合并阵发性痉挛或是强直性痉挛等不适症状,危及生命。临床多在确诊疾病后,第一时间纠正患者的缺氧现象,控制高热症状,预防并发症,防止脑水肿。但有研究指出,常规治疗急性一氧化碳中毒,依然有部分患者治疗效果不佳,最终死亡[4]。为了提升患者的生存率,探究更理想的治疗方案对挽救患者生命,改善预后至关重要。本研究探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应用无创正压通气及高压氧治疗的效果及价值,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3月~2021年3月临沂市第三人民医院急诊科收治的94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抽签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7例。对照组患者中,男27例,女20例;年龄18~74岁,平均年龄(46.38±11.39)岁;中毒严重程度:轻度12例、中度22例、重度13例;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lasgow Coma scale,GCS)评分4~8分,平均GCS评分(6.32±1.10)分;致病原因:天然气热水洗澡致中毒11例,煤气泄漏致中毒36例。观察组患者中,男29例,女18例,年龄19~74岁,平均年龄(46.60±11.45)岁;中毒严重程度:轻度14例、中度21例、重度12例;GCS评分4~8分,平均GCS评分(6.20±1.08)分;致病原因:天然气热水洗澡致中毒14例,煤气泄漏致中毒33例。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对研究知情同意。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均满足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诊断标准[5],均有高浓度一氧化碳接触史,存在头痛、眩晕以及呼吸困难等不适症状,血液碳氧血红蛋白含量超过20%者;②GCS评分≤8分者;③可配合临床完成治疗,提供研究所需资料者。

排除标准:①存在凝血机制障碍或是严重贫血患者;

②存在严重高血压、高血糖患者;③存在肝肾功能障碍患者;④存在颅脑损伤或脑梗死等神经系统疾患患者;⑤对本研究所用药物过敏患者。

1.3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高度怀疑患者中毒后,第一时间将患者转移至空旷通风区域,让患者迅速呼吸新鲜空气;若患者病情相对危急,需第一时间检查其心跳,对心跳骤停患者实施心脏按压,恢复正常心跳;若患者存在口腔分泌物或呕吐物,则需及时清洁口腔,恢复呼吸道通畅。同时,第一时间为患者提供吸氧,给氧速度控制在9 mL/min。给氧期间,需密切监测患者症状表现,若有舌后坠或咬舌现象发生,需及时放置口咽通气管或牙坠,预防窒息或舌头咬伤;若患者有全身抽搐症状,第一时间给予镇静剂镇静。

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无创正压通气及高压氧治疗:①无创正压通气:确诊疾病后,迅速实施气管插管,建立人工气道,连接呼吸机进行通气治疗,选用双水平正压通气模式。呼吸机参数设计如下,低压相5~10 cm H2O,高压相12~18 cm H2O,压力支持14~25 cm H2O,呼吸频率14~20次/min,潮气量6~8 mL/kg,限制气道平台压≤40 cm H2O。抢救开始时,患者的吸氧浓度控制在100%,缺氧症状有效缓解后浓度下降至50%,保证脉搏血氧饱和度在97%以上,并为患者提供充足氧气。在其生命体征平稳后,无癫痫发生后,尽早撤离呼吸机。②高压氧:确定无禁忌证,指导患者进行高压氧治疗。患者进入高压氧舱后,给予1.5 h吸氧治疗,15 min后升压,然后进行1 h稳压,在15 min后降压。若患者的中毒程度是轻度及中度,1次/d,持续治疗1~2周;若患者的中毒程度是重度,2次/d,在患者意识恢复清醒后调整为1次/d,10 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3疗程。

1.4  观察指标

①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疗效评价标准[6]包括痊愈、好转及无效。痊愈:经治疗后,患者的眩晕、无力与呼吸困难等不适症状全部消失,且并发症得到对症处理,治疗期间未发生其他并发症。好转:经治疗后,患者的眩晕、无力与呼吸困難等不适症状明显改善,合并并发症经对症处理后转归,无其他并发症发生。无效:患者经治疗后症状无明显变化,合并并发症急速发展或有新的严重并发症发生,导致抢救无效,最终死亡。治疗有效率=(痊愈+好转)例数/总例数×100%。②观察迟发性脑病发生情况。在治疗1、2、3个月分别统计患者的迟发性脑病发生率,并计算患者的总发生率,总发生率=(治疗1个月发病+治疗2个月发病+治疗3个月发病)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n(%)]表示,进行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迟发性脑病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迟发性脑病的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随着临床对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认识的加深,有关研究日益增多。研究结果显示,吸入过量一氧化碳会对人体形成急性毒性伤害,导致人体发生严重缺氧,继而形成损伤[7];形成稳定碳氧血红蛋白,导致血液逐步失去供氧能力[8];诱发细胞缺氧与能量代谢障碍,导致内皮细胞肿胀、血液粘稠度升高及微血管痉挛等症状[9]。

目前,我国多数医疗机构均会在救护车配备供氧设备,且医护人员专业水平在不断提升,高度怀疑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时,会主动为患者提供吸氧干预。在院外救治期间,会第一时间创造空旷、空气质量高的环境,让患者呼吸新鲜氧气。进入医院后,提供呼吸机正压通气、高压氧治疗补充人体所需氧气,缓解水肿症状,增加肺泡复张的弥散面积,促使肺内气体有效交换,增加肺内气体交换量,满足器官组织的供氧需求,缓解机体组织缺氧现象[10]。无创正压通气还可控制人体吸入的氧浓度及氧分压,可保证气体充分改善不良肺泡的气体分布情况,有效扩张痉挛状态的支气管,促使通气与血流间比值逐步恢复,增加患者的呼吸道内压与肺泡内压,促进肺泡吸收;院内积极实施高压氧治疗,可满足机体缺氧组织的氧供需求,提升动脉血氧分压,增加血液中的溶解氧,促使相关组织恢复正常功能,损伤组织逐步修复。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迟发性脑病的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究其原因为,观察组患者不仅进行院外提供通畅呼吸道、氧疗、镇静等常规治疗干预,还进行无创正压通气及高压氧治疗。患者经治疗后,症状迅速缓解,病情有效稳定,通气状态被有效改善,避免了机体进一步损伤。

综上所述,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发生后及时进行无创正压通气及高压氧治疗,可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及预后。

参考文献

[1]李华,徐鹏,赵艳,等.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病人血清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心肌肌钙蛋白Ⅰ水平与预后的关系[J].安徽医药,2021,25(9): 1866-1870.

[2]馬国营,韩永燕,杨俊礼,等.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和降钙素原与重度急性 一氧化碳中毒合并医院获得性肺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9,22(20):2426-2430.

[3]丁晓瑜,王利,毕伟康,等.莱菔硫烷对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大鼠脑组织神经细胞线粒体损伤的治疗作用[J].中华航海医学与高气压医学杂志,2018,25(4):213-219.

[4]周红娟,方玉明,夏正新.盐酸纳洛酮注射液联合舒血宁注射液对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疗效及血清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β-内啡肽水平的影响[J].河北中医,2018,40(4):562-565.

[5]高春锦,葛环,赵立明,等.一氧化碳中毒临床治疗指南(一)[J].中华航海医学与高气压医学杂志,2012,19(2):127-128,封3.

[6]徐文嫔,肖青勉,李佳,等.依达拉奉对急性重度一氧化碳中毒患者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的影响及对脑心的保护作用[J].实用医学杂志,2019,35(19):3086-3089.

[7]李爱中,安小峰,闫鹏飞,等.醒脑静联合高压氧对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脑功能、肝肾功能及血清氧自由基的影响[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21,21(7):1360-1364.

[8]张延平,李爱红,徐伟,等.高压氧治疗一氧化碳中毒继发急性脑病及心肌损害105例疗效观察[J].中华航海医学与高气压医学杂志,2021,28(1):5-7,19.

[9]李甜甜,陈颍颍.大剂量甲泼尼龙冲击联合高压氧治疗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的临床效果[J].河南医学研究,2020,29(36):6798-6800.

[10]刘梦茹,燕宪亮,许铁.高压氧联合纳洛酮治疗急性一氧化碳中毒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18,13(8):742-748.

作者简介:孟凡超(1979.7-),男,汉族,籍贯:山东省临沂市,本科,主治医师,研究方向: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治疗方向。

猜你喜欢
治疗有效率常规治疗无创正压通气
醛固酮拮抗剂螺内酯在治疗心力衰竭患者中的临床疗效观察
脑卒中病人早期康复治疗临床分析
益气固表法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研究
内科急诊呼吸衰竭患者机械通气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
无创正压通气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呼吸衰竭患者中的治疗效果
应用有创呼吸机中无创正压通气CPAP模式治疗急性左心衰竭的研究
前列地尔治疗高龄糖尿病并慢性肾脏病患者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无创正压通气联合参麦注射液治疗COPD并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