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见性护理在糖尿病患者防范低血糖事件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2022-02-07 13:20马灵
中华养生保健 2022年2期
关键词:预见性护理低血糖满意度

摘  要:目的  探讨预见性护理预防糖尿病患者低血糖事件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0月~2020年10月治疗的糖尿病患者124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規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预见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低血糖发生率、血糖波动指标、低血糖知识掌握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低血糖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血糖值标准差、血糖变异系数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低血糖发生原因、预防方法及处理方法的掌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操作、服务态度、护患沟通及健康教育的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预见性护理能够降低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发生率、减少血糖波动、提高患者对低血糖知识的掌握程度与对护理的满意度。

关键词:预见性护理;低血糖;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8011(2022)-2-0056-03

低血糖是糖尿病主要并发症之一,随着患者年龄增大、病程延长,低血糖的风险也越来越高,治疗不及时或处理方法不当,可引起不可逆的脑损伤,甚至危及生命[1]。因此,有效预防低血糖是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的重要要求,对于改善预后及生活质量至关重要。目前,国内临床中还没有规范、标准的预防低血糖方案,加上患者自身缺乏低血糖知识、不能很好配合护理工作,导致干预难度增大。平邑县人民医院在严谨论证的基础上,设计防范方案,实施预见性护理,取得较好效果,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0月~2020年10月治疗的124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2例。观察组患者中,男32例,女30例;年龄36~75岁;病程1~13年。对照组患者中,男36例,女26例;年龄34~72岁;病程1~15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见表1。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2]者;②年龄≥18岁者。

排除标准:①患有严重并发症者;②合并精神障碍性疾病者;③合并严重器质性病变者;④合并免疫缺陷者;⑤正在接受放化疗者。

1.3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包括血糖监测、口头指导低血糖处理相关知识等。

观察组患者给予预见性护理:(1)分析低血糖原因。通过护理人员集体讨论、咨询内分泌医学专家、查阅文献资料等方法,归纳低血糖发生原因:①护理人员重视不足,不能提前筛查低血糖发生风险因素,积极引导患者及家属做好防患措施。②患者及家属认知水平差,不能有效自我预防。(2)制订针对性预防措施:①加强护士培训,实施低血糖的风险评估。对于年龄>60岁、有低血糖史的高风险人群加强巡视与监测,如患者入睡前血糖<5.6 mmol/L,可给予少量含糖类食物;②开展健康宣教,包括集中授课、播放科普视频等,详细指导低血糖发生原因、主要症状、危害以及应对方法;③加强药物干预与饮食运动控制。如果采用胰岛素治疗的患者出现食欲减退、摄入营养减少,每次用药、就餐应准时、应适当调整或减少药物剂量。应用降糖药的患者严格把握进餐时间、遵守饮食计划、勿自行改变药量;不要晨起空腹运动,运动时间以餐后1 h为宜。④发生低血糖时可及时、适量口服含糖食物,如果患者出现意识障碍,应第一时间给予50%葡萄糖20 mL静脉注射,并以15 min/次的频率持续监测血糖,直至血糖稳定在5.0 mmol/L以上。

1.4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低血糖发生情况、血糖控制效果、低血糖知识掌握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低血糖知识包括症状表现、发生原因、预防方法和处理方法4个方面;患者满意度采用问卷调查,问卷分为4个部分:护理操作(7个项目)、服务态度(4个项目)、护患沟通(3个项目)、健康教育(5个项目),每个项目按5级评分,1分表示“非常不满意”,5分表示“非常满意”,得分越高,患者满意度越高。

1.5  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计量资料分别采用字2 、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低血糖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低血糖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血糖控制效果比较

观察组患者血糖值标准差、血糖变异系数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3  两组患者低血糖相关知识掌握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对症状表现的掌握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低血糖发生原因、预防方法及处理方法的掌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2.4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操作、服务态度、护患沟通及健康教育的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3  讨论

低血糖是2型糖尿病的主要并发症之一,目前临床还没有预防糖尿病低血糖的科学的标准方案。由于临床护理干预欠规范,导致实施效果差,低血糖事件风险增加。文静等[3]报道,通过建立患者住院期间低血糖的规范化、标准化护理要求,实施预见性护理,可明显降低低血糖发生率。

本研究根据科室临床工作经验,在咨询专家与查阅资料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低血糖事件的发生原因,并制订针对性的护理措施。针对護理人员重视不足的情况,通过防范工作培训,重视并及时评估患者可能出现低血糖的风险,并针对高危人群实施专门的护理干预,包括增加夜间护理时巡视患者的次数,增加为患者检测血糖的频率等。同时,针对患者健康知识缺乏的情况,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宣教,提高患者低血糖知识掌握率。

鹿慧慧等[4]报道,对糖尿病肾病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能够提高血糖控制效果,防止血糖波动过大;陈娟美等[5]研究指出,对于老年糖尿病患者,通过加强健康指导,提高患者血糖监测与进行自我护理能力,能够有效防止低血糖事件的发生。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低血糖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血糖值标准差、血糖变异系数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预见性护理能够有效降低低血糖发生率,同时改善患者的血糖波动状况,与上述研究基本一致,进一步表明,临床中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实施科学的、预见性的护理干预,控制各种低血糖风险因素,能够减少低血糖的发生。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对低血糖发生原因、预防方法及处理方法的掌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临床护理工作中提高了对患者出现低血糖的预见性,针对存在问题及时做好防范,达到了有效减少低血糖事件的目的[6]。

综上所述,预见性护理能够帮助糖尿病患者有效防范低血糖的发生,提高了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Richard S,Alejandro SM,Rene RG,et al. Hypoglycemia Among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Epidemiology, Risk Factors, and Prevention Strategies[J].Current Diabetes Reports,2018,18(8):53-57.

[2]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年版)[J].中国糖尿病杂志,2014,22(8):2-42.

[3]文静.预见性护理在糖尿病患者防范低血糖事件中的应用研究[J].川北医学院学报,2021,36(2):257-260.

[4]鹿慧慧,曹青,李玉梅.管路结合预见性护理对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效果及并发症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21,37(15):1146-1151.

[5]陈娟美.预见性护理对降低老年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症发生率的效果探讨[J]. 中国实用医药,2019,14(6):173-174.

[6]余杭青,邢秋玲,许洪梅,等.糖尿病患者低血糖风险预防自身态度的质性研究[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9,25(34):4418-4422.

作者简介:马灵(1971.12-),女,汉族,籍贯:山东省临沂市,本科,副主任护师,研究方向:糖尿病护理方向。

猜你喜欢
预见性护理低血糖满意度
您对低血糖的这些看法 原来都是错的
2021国庆档总票房43.85亿元 满意度创历史新高
16城市公共服务满意度排行
糖友,当心低血糖突袭
糖尿病患者当心酒后低血糖
预见性护理在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围术期的应用分析
肝硬化腹水合并重度水肿患者压疮的预见性护理分析
预见性护理干预在宫腔镜术后并发症预防中的应用
基于顾客满意度的供应链绩效测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