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应用中医护理的有效性探究

2022-02-07 13:39董桉宏孙璐
中华养生保健 2022年2期
关键词:髋关节置换术中医护理护理效果

董桉宏 孙璐

摘  要:目的 分析中医护理用于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1年2月山东省文登整骨医院行髋关节置换术的100例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中医护理。以患者康复情况、护理前后疼痛情况、心理状况以及护理后并发症情况为观察指标,对两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 护理后,两组患者疼痛评分、焦虑评分和抑郁评分均低于护理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髋关节功能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高于护理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疼痛评分、焦虑评分和抑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髋关节功能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中医护理用于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中,可缓解患者术后疼痛和负性情绪,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改善患者康复情况,值得在临床上应用。

关键词:髋关节置换术;中医护理;护理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8011(2022)-2-0064-02

髋关节置换术是指利用人体髋关节假体替换患者畸形的髋关节,以缓解患者疼痛、改善其髋关节功能,适用于股骨颈骨折、骨性关节炎、股骨头坏死等疾病的治疗[1]。老年患者因机体功能衰退,加之骨质疏松和骨质病变等因素影响,股骨颈骨折及股骨头坏死等疾病发生率较高,而此类疾病应用保守治疗效果欠佳,故临床多行髋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但手术属有创性治疗方案,术后疼痛及炎性反应等会引起应激反应,诱发负性情绪,影响患者术后康复[2]。近年来,随着中医药技术推广和应用,中医护理在临床上应用逐渐增多。基于此,本研究对中医护理用于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效果进行分析,现将研究资料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月~2021年2月山东省文登整骨医院行髋关节置换术的100例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男37例,女13例;年龄61~75岁,平均年龄(68.29±2.75)岁;陈旧性股骨颈骨折23例,股骨头坏死20例,骨性关节炎7例。观察组患者男35例,女15例;年龄61~75岁,平均年龄(68.32±2.69)岁;陈旧性股骨颈骨折24例,股骨头坏死20例,骨性关节炎6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自愿参与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患者年龄60~75岁;②初次行髋关节置换术;③单側病变。

排除标准:①病理性骨折者;②心、脑、肝、肾等重要脏器存在严重疾病者;③合并严重并发症者;④皮肤破损者;⑤认知功能障碍,无法配合研究者。

1.3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案。即遵医嘱给药、饮食干预和适当的运动指导等。观察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联合中医护理方案。其中,常规护理措施同对照组,中医护理具体内容如下:①中医情志干预:以人体脏腑与情志间的关系,对患者心理状况进行评估后,采用移情相制措施缓解患者负性情绪,并通过加强健康教育,提升患者配合度。②中医饮食干预:根据患者病情进行辨证施护,若患者为气滞湿阻证,在饮食中加入陈皮、冬瓜皮和赤小豆等;若患者为气滞血瘀证,在饮食中加入三七、丹参、延胡索、郁金等;若患者为肝肾亏虚证,在饮食中加入熟地黄、大枣、杜仲等。③中医特色护理:可根据患者病情,采用针灸、推拿、按摩、熏蒸等措施进行干预。

1.4  观察指标

①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疼痛情况和心理状况。疼痛情况评估工具为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满分为10分,且评分越高说明患者疼痛情况越严重;心理状况评估工具为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SDS量表的临界值为53分,>53分表示患者处于抑郁状态,SAS量表临界值为50分,>50分表示患者存在焦虑情绪,且评分越高则说明抑郁和焦虑情绪越严重。②两组患者康复情况。通过对比患者护理前后髋关节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估,其中,髋关节功能评估工具为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Harris 评分),内容主要包括疼痛、功能、急性和关节活动度4项内容,分值分别为44分、47分、4分和5分,满分为100分,且评分越高,则说明其髋关节功能越佳;日常生活能力评估工具为巴氏(Barthel)指数,满分为100分,且评分越高,则说明其日常生活能力越佳。③两组患者护理后并发症情况。主要包括切口感染、压疮、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肺栓塞,并发症总发生率=(感染+压疮+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例数/总例数×100 %。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4.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比较;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前后疼痛情况和心理状况比较

护理2个月后,两组疼痛评分、焦虑评分和抑郁评分均低于护理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各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康复情况比较

护理2个月后,两组患者髋关节功能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高于护理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并发症情况比较

护理2个月后,观察组切口感染、压疮、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等并发症总发生率为4.00 %,低于对照组的16.0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股骨头坏死、陈旧性股骨颈骨折和骨性关节炎等疾病会对患者的髋关节造成不可逆损伤,严重影响患者髋关节活动度,临床多采用手术方式治疗,以改善患者髋关节功能,其中最常用的手术方式是髋关节置换术。但髋关节置换术创伤较大,患者围术期痛感明显,易产生焦虑和抑郁等负性情绪,影响其术后康复,并增加患者切口感染、压疮、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肺栓塞等并发症发生风险,不利于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中医特色护理是以中医的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为基础,对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即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从人体脏腑理论出发,对患者身体和心理状况进行评估,遵循同病异护、异病同护原则,给予患者针对性干预措施[3]。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辅助应用中医护理,对患者实施情志干预和饮食干预,可有效缓解患者负性情绪,患者焦虑评分和抑郁评分明显低于护理前和同期对照组(P<0.05)。对患者采取按摩、推拿等中医传统干预方法,可有效缓解患者术后患肢持续皮肤牵引制动引起的肌肉紧张和酸胀等不适,降低患者关节僵硬和肌肉萎缩情况的发生,而针刺有利于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4],熏蒸是一种利用中药药力和物理热力达到温经通络和行气活血功效的技术,有助于患者机体血液的循环,不仅可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还可降低患者压疮的发生风险[5],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2个月后,觀察组患者疼痛评分明显低于护理前和同期对照组(P<0.05),患者压疮、切口感染、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进而提示,观察组患者康复情况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将中医护理中用于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可有效缓解患者疼痛和不良情绪,在改善患者髋关节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同时,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临床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孙业安,肖瑛.术中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干预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研究[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9,38(19):3231-3233.

[2]魏玲.连续护理模式对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护理结局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9,30(4):477-478.

[3]张代英,汤华军.中医特色护理干预在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中的护理效果及对肢体功能的影响研究[J].成都医学院学报,2019,14(4):501-504.

[4]黄坚,庞虎,妥金芳,等.腓股肌穴位康复按摩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后血液流变学和临床疗效的影响[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8,38 (6):692-696.

[5]王萍丽,姚洁,董博.自拟中药方熏蒸联合穴位按摩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康复效果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20,40(19):4126-4129.

作者简介:董桉宏(1986.3-),女, 汉族,籍贯:山东省威海市,本科,护师,研究方向:骨关节、运动医学。

通讯作者:孙璐,E-mail:1163415871@qq.com。

猜你喜欢
髋关节置换术中医护理护理效果
应用氨甲环酸对髋关节置换术出血量的影响
阶段式康复护理对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
早期康复护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