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在急诊输液室静脉输液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2022-02-07 15:16李凯红
中华养生保健 2022年2期
关键词:静脉输液心理护理不良反应

摘  要: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在急诊输液室静脉输液患者中的运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6月~2021年6月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医院收治的200例急诊输液室静脉输液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单双号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10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心理护理联合常规护理,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情况,评估患者的满意度评分,随访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护理前,两组患者的SAS、SD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的SAS、SDS评分均低于护理前,观察组患者的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输液室管理、操作技能、健康教育、疼痛程度的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理护理在急诊输液室静脉输液患者中的应用,在缓解焦虑、抑郁情绪方面有着突出的效果,能够提升患者满意度,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值得应用。

关键词:急诊输液室;静脉输液;心理护理;SAS评分;SDS评分;不良反应

中图分类号:R4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8011(2022)-2-0099-03

急诊输液室作为医院重要科室,主要是为危重症患者提供静脉输液服务,涉及疾病类型复杂多样,病情进展速度快,一旦操作不当将会导致患者病情加重,引起不必要的医疗纠纷[1]。研究报道,多数急诊输液患者对自身病情缺乏正确的认识,对静脉输液存在一定的紧张与焦虑心理,部分甚至不配合,增加了不良反应及不良事件发生风险[2],因此对患者予以心理护理干预尤为重要。本研究选取2019年6月~2021年6月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医院收治的200例急诊输液室静脉输液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心理护理干预的运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6月~2021年6月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医院收治的200例急诊输液室静脉输液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单双号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100例。观察组患者中,男53例,女47例;年龄18~68岁,平均年龄(44.59±4.32)岁;疾病类型:支气管炎21例,急性外伤18例,上呼吸道感染31例,肠炎17例,其他13例。对照组患者中,男52例,女48例;年龄20~67歲,平均年龄(44.31±4.57)岁;疾病类型:支气管炎23例,急性外伤17例,上呼吸道感染32例,肠炎18例,其他10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后开展。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来源于急诊输液室;②已成年;③交流正常、能够配合完成研究;④临床资料齐全。

排除标准:①重要脏器官受损者;②精神障碍或意识不清者;③癌症患者;④晕血者;⑤配合度差或未能坚持到研究结束者;⑥存在免疫系统疾病或凝血异常者。

1.3  方法

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静脉输液坚持一人一针一管,遵循无菌原则,防止交叉感染。对于液体温度较低的情况,可以采用热水袋实施保温处理。期间注意观察患者不良反应,掌握好滴注速度,避免自行调节。

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心理护理,方法如下:

①营造安全、舒适、温馨的输液室环境,输液室定时通风、换气,做好室内消毒工作。主动询问患者输液史、过敏史,做好皮肤清洁,向患者核对静脉注射药物的名称,说明静脉输液流程及配合方法,确保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急诊输液患者病情变化速度快,应密切监测患者病情,当出现异常要及时告知医师予以对应处理。

②注射前告知患者可能存在的不适与疼痛感,鼓励患者做好心理准备,无需过度担心与焦虑,良好的配合能够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鼓励患者保持全身心放松,深呼吸,穿刺时保持安静,避免来回扭动,针头进入血管后患者无明显不适可采用平行的方式缓慢推进针头,最大程度减轻患者疼痛,提高舒适度。

③完成穿刺后,对患者的配合表示认可,赞扬其态度,提高患者的自信心与依从性。静脉输液期间加强巡视,及时发现患者异常,主动询问患者有无需求,安抚患者情绪,可以播放电视剧、轻音乐、相声等,避免输液时间过长引起的烦躁与焦虑。拔针前向患者说明压迫方法,拔出针头后压迫3~5 min,留观察室观察10~15 min。

1.4  观察指标

随访1个月,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在护理前后的变化情况,调查患者的满意度,随访患者有无不良反应(静脉炎、皮下血肿、寒战)出现,做好相应的记录。①焦虑情绪评估采用SAS量表,共包括20个条目,采用1~4级评分法,分值越高焦虑情绪越严重;抑郁情绪评估采用SDS量表,包括20个条目,评分采用1~4级评分法,分值越高表示抑郁越严重[3]。②患者满意度评估采用科室自拟调查问卷,涉及输液室管理、操作技能、健康教育及疼痛程度4个方面,每项均采用百分制进行评分,高分值表示患者更满意。③不良反应发生率=(静脉炎+皮下血肿+寒战)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数据,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比较行字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SAS、SDS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患者的SAS、SD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的SAS、SDS评分均低于护理前,观察组患者的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的滿意度评分比较

观察组患者输液室管理、操作技能、健康教育、疼痛程度方面的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急诊科收治的患者表现为病情进展速度快、起病急等特点,多需要积极进行抢救处理,以实现对病情的控制。静脉输液是临床治疗急诊科患者的常见手段,多在急诊输液室进行,部分患者面对突出其来的疾病,心理上一时难以接受,出于对疾病的担心、不确定或对静脉输液的紧张与不适,容易产生负性心理,一方面会降低患者的依从性与配合度,另一方面会影响临床治疗效果。若静脉输液期间操作不当,会引起局部红肿、渗液等,引发医疗纠纷。不同患者面对急诊静脉输液心理反应及行为表现呈现出明显的差异性,对患者的心理护理不仅是急诊输液室护理工作质量提升的内在要求,同时也是患者对人性化护理的需求[4]。此次研究将心理护理引入急诊输液室护理工作中,可以发现采用联合心理护理的观察组在SAS、SDS评分方面有着更为突出的改善,体现了心理护理在缓解急诊静脉输液患者负性情绪方面的作用。心理护理覆盖急诊输液患者穿刺前到完成输注后留观室进行观察的全程,针对每个阶段患者的心理特点给予对应的心理干预与情绪疏导能够帮助患者打消疑虑、缓解紧张与不安心理。在输液前予以健康教育与环境指导能够使得患者做好准备,避免在穿刺操作期间因不适抗拒输液治疗,认真评估患者病史及药物过敏史能够保障静脉输液的安全性[5]。静脉输液期间予以巡视与情绪安抚,能够缓解焦虑心理,及时发现存在的异常,防止意外事件的发生,从而预防各类不良反应的发生。完成穿刺后,指导患者在留观室进行观察,并配合心理健康教育,能够提高患者满意度。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的各项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仅有2例患者发生不良反应,少于对照组,体现了心理护理在提高患者满意度、减少不良反应方面的作用与价值。但基于研究时间及现有条件的限制,本研究收集样本量较少,有待进一步大规模研究,且观察指标相对单薄,建议在后续研究中,开展多方面随访与观察,随访心理护理应用于静脉输液的远期效果,发挥其临床价值,更好地服务于临床。

综上所述,急诊输液室行静脉输液患者接受心理护理,是缓解患者焦虑、抑郁的有效路径,患者表示满意、认可,且对于减少不良反应作用显著,值得借鉴。

参考文献

[1]张艳红,张丽娟,姜洋,等.心理护理对静脉输液患儿穿刺情况及护理依从性的影响[J].贵州医药,2018,42(10):1271-1272.

[2]杨娇星,何平平,石绍南,等.品管圈在急诊儿科晚夜间静脉输液护理质量中的应用[J].中南医学科学杂志,2019,47(4):436-438.

[3]庞海燕.创新护理用具在输液患儿静脉穿刺中的应用效果[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9,25(6):723-726.

[4]余叶嫦,宁炳雯,李共甜,等.持续质量改进在降低急诊静脉输液穿刺失败率的效果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9,40(13):1698-1700.

[5]周毅娟,徐晓霞,张艳玲,等.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在改善乳腺癌植入式静脉输液港化疗患者不良情绪的效果观察[J].河南外科学杂志,2020,25(1):153-155.

作者简介:李凯红(1965.9-),女,汉族,籍贯: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本科,副主任护师,研究方向:急诊科护理。

猜你喜欢
静脉输液心理护理不良反应
综合护理干预对首次机采血小板献血者持续献血应用效果分析
骨瓜提取物的不良反应分析
紫杉醇脂质体治疗妇科恶性肿瘤分析
优质护理对静脉输液患者治疗配合度和治疗效果的影响
不同护理方法对静脉输液后静脉炎的干预效果比较
对输液室患者实施图片式拔针宣教的效果研究
心理护理干预在学龄前儿童静脉输液中的应用效果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