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护理在小儿再生性障碍性贫血中的应用效果

2022-02-07 16:24杨冬冬
中华养生保健 2022年2期
关键词:小儿护理

摘  要:目的  探讨小儿再生性障碍性贫血的护理措施。方法  选取2019年4月~2021年4月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医院收治的90例再生性障碍性贫血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应用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儿的血常规指标[白细胞计数(WBC)、血小板计数(PLT)、血红蛋白数(Hb)]、感染发生情况以及家长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WBC、PLT、Hb值均低于对照组,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家长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再生性障碍性贫血患儿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效果确切,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减少感染发生风险,提高家长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应用。

关键词:小儿;再生性障碍性贫血;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8011(2022)-2-0124-03

再生性障碍性贫血也被称作再障,是由多种因素导致的一种造血障碍,致使红骨髓的总容量降低,代以脂肪髓,引发造血功能衰竭、全血细胞减少的一种综合征[1]。该疾病的发病较急,病情发展较快,预后不佳,患者多存在感染、发热等症状。因为患儿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其骨髓造血代偿能力较差,本身免疫功能尚未发育完善以及受到药物影响产生程度不一的不良反应,导致治疗难度增加,因此对临床护理的要求较高。基于此,本研究对再生性障碍性贫血患儿的护理措施展开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4月~2021年4月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医院收治的90例再生性障碍性贫血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中,男23例,女22例;年龄2个月~7岁,平均年龄(4.02±1.05)岁;病程2个月~2年,平均病程(1.13±0.52)年;患儿家属男24例,女21例;患儿家属年龄27~35岁,平均年龄(30.82±1.25)岁。观察组中,男24例,女21例;年龄2个月~7岁,平均年龄(4.14±1.25)岁;病程2个月~2年,平均病程(1.21±0.59)年;患儿家属男23例,女22例;患儿家属年龄28~35岁,平均年龄(30.94±1.29)岁。两组患儿及家属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儿家属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后开展。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均经临床确诊为再生性障碍性贫血,符合相关诊断标准[2]。

排除标准:①合并免疫功能不全者;②合并严重器质性疾病者。

1.3  方法

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对其进行用药指导,加强患儿病情的观察,对患儿家属进行饮食指导,对患儿进行口腔常规护理等。

观察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综合护理干预,包括:①健康教育。护理人员需要加强健康教育,为患儿家属发放健康手册,通过播放视频等形式为其讲解相关知识,如发病原因、治疗方法及相关注意事项等,强化其对疾病的认知,提高依从性。②心理干预。患儿需要住院接受治疗,因为对周围环境陌生,同时受到病情的影响,存在程度不一的负面情绪,多数情况下存在哭闹、不配合等情况,因此护理人员需要深入了解患儿心理状态,及时疏导和安抚,最大程度消除其恐惧感,帮助其转移注意力。为患儿和家属讲解治疗过程中可能存在的不良反应,做好与患儿和家属的沟通工作,给予其心理支持,保证其以稳定的心态接受治疗。③饮食干预。因为患儿存在严重的贫血症状,会导致其免疫功能衰退,机体对病毒等抵抗力下降,进而引发其他并发症。因此需要重视营养补充,强化机体免疫力和抵抗力。小儿再生性障碍性贫血需要以清淡、易消化饮食为主,多食用蛋白质含量丰富、低脂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避免食用刺激性较强食物,遵循少食多餐的原则。④感染预防。肺部感染预防:护理人员需要加强对患儿体温、呼吸及心率变化情况的观察,保证其每日睡眠充足,避免劳累,休息时刻采用半卧位,定时更换体位,必要情况下需要通过1~2 L鼻导管吸氧改善呼吸情况,缓解其症状。严格遵循医嘱给予患儿抗生素,消除肺部炎症。口腔感染预防:对漱口液类型进行合理选择,含漱时间为每日晨起、每餐餐后1 h和晚睡前。溃疡面需要使用棉球蘸3%过氧化氢溶液擦拭,之后涂碘甘油。皮肤感染预防:护理人员进行护理操作时需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完成注射后需要使用无菌棉签进行按压,时间为5 min,以防患儿皮肤出血。嘱咐患儿不要用力抓挠皮肤或者鼻孔。每日对患儿进行擦浴,便后需要对肛周进行清洁。做好与家属的沟通工作,加强对肛周和会阴情况的观察,如果存在红肿、感染症状,需要及时告知医护人员,采取对症处理。⑤出院指导。再生性障碍性贫血的维持治疗时间较长,在休养的过程中,需要避免患儿和导致骨髓伤害或抑制的化学药物、放射性物质等接触,减少感染和出血风险,告知患儿家属定期前往医院复诊的重要性。出院过程中嘱咐患儿坚持用药、避免减药,保证用药的安全性和合理性,如果存在不良症状需要及时就医。

1.4  观察指标

干预前后血常规指标,主要包括白细胞计数(WBC)、血小板计数(PLT)、血红蛋白数(Hb),清晨取静脉血,剂量为3 mL,通过血细胞计数仪(生产企业:北京海富达科技有限公司,型号:DW23-BMB-A)进行检测。

治疗过程中感染发生情况,主要感染类型为肺部感染、口腔感染、皮肤感染。感染发生率=(肺部感染+口腔感染+皮肤感染)例数/总例数×100%。

护理满意度使用医院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调查表评估,满分为100分,可分为满意(≥80分)、一般满意(60~79分)和不满意(<60分)。护理满意度=(满意+一般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数据,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比较行字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血常规指标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儿的WBC、PLT、Hb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儿的WBC、PLT、Hb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儿感染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患儿的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儿家长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儿家长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再生性障碍性贫血主要为多种因素导致的造血功能异常和造血干细胞含量降低、全血细胞减少的综合征。临床将该疾病分为慢性和急性两种。其中急性再生性障碍性贫血病情发展迅速,病情严重可导致颅内出血、败血症,对患者的健康造成严重的威胁[3]。在对患儿进行护理干预的过程中,需要加强对并发症的预防,有效控制感染,进而保证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儿预后[4]。

综合性护理模式具备小组护理和责任护理的优势,通过一组护理人员使用护理程序相关的护理方法,对患者展开护理工作,该护理模式具有全面性、综合性、系统性和连续性的特点,能够加强护理人员和患者之间的沟通,提高护理服务水平,强化护理人员的责任意识[5]。本研究结果可知,经过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儿的WBC、PLT、Hb值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家长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该结果也说明对患儿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效果确切,有助于提高护理水平。再生性障碍性贫血的病程较长,同时患儿的年龄较小、机体免疫功能尚未发育完善、耐受性不佳,长时间接受治疗容易导致患儿存在恐惧、焦虑等负面情绪,对其治疗依从性造成影响。因此在护理干预的过程中,健康教育和心理干预有助于加强患儿家属对疾病及治疗相关知识的认知程度,提高患儿的依从性,同时缓解和消除患儿的负性情绪;通过饮食干預能够保证患儿每日摄入营养充足,避免营养不良导致其他并发症发生,为患儿治疗的安全和有效提供保障,同时能够有效提高患儿机体免疫力和抵抗力。感染是再生性障碍性贫血的常见并发症,因为患儿需要接受长期治疗,骨髓恢复至正常状态所需时间较长,因此导致感染风险增加,常见的感染类型主要包括肺部感染、口腔感染和呼吸感染,患儿白细胞生成相对缓慢,免疫表现存在异常,同时治疗阶段多需要应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因此容易导致患儿免疫力降低,通过对症预防措施能够有效减少上述感染发生风险。患儿出院前护理人员需要加强对患儿及家属的指导,告知其相关注意事项,嘱咐其坚持用药,避免疾病复发,促进患儿早日康复[7]。

综上所述,对再生性障碍性贫血患儿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效果确切,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减少感染发生风险,提高家长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李建平,彭广新,叶蕾,等.难治/复发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23例二次免疫抑制治疗临床分析[J].中华血液学杂志,2020,41(8):661-665.

[2]王国江,朱英男.急性再生性障碍性贫血治疗的策略[J].中国医药指南,2019,17(16):296-297.

[3]吴萍,许静,胡明双,等.再生障碍性贫血患儿行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并发会阴皮肤破溃1例的护理[J].护理与康复,2020,19(1):89-91.

[4]廖明昊,徐英宏,肇丽梅.对一例使用环孢素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患儿的药学监护[J].药学服务与研究,2020,20(5):384-386.

[5]欧阳海梅,李娉,饶珊珊,等.Prader-Willi综合征患儿的临床症状分析及护理干预[J].实用医学杂志,2020,36(9):1258-1262.

[6]陈默.延续性护理干预在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8,15(15):21-23.

[7]王颖颖.综合护理在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30):258-259.

作者简介:杨冬冬(1987.6-),女,汉族,籍贯: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本科,主管护师,研究方向:儿童血液病护理。

猜你喜欢
小儿护理
骨科护理的安全隐患及人性化护理的探讨
骨科护理的安全隐患及人性化护理的探讨
个体化护理在感染科中的护理应用
妊高症护理中优质护理的应用
舒适护理在肝癌介入护理中的应用
小儿难养
舒适护理在神经内科护理中的应用
小儿惊厥紧急处理
话说小儿常的肛直肠疾病
容易混淆的两种小儿紫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