胫骨平台骨折的康复治疗效果及对膝关节的影响

2022-02-07 19:45马利利孟敏卜叶萱吕雪莎
中华养生保健 2022年2期
关键词:胫骨平台骨折膝关节功能康复治疗

马利利 孟敏 卜叶萱 吕雪莎

摘  要:目的  探讨胫骨平台骨折的康复治疗效果及对膝关节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4月~2020年4月于青岛阜外心血管病医院接受诊疗的82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接受常规膝关节功能锻炼,观察组接受针对性康复治疗,比较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恢复优良情况,并统计术前及术后3、6个月两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术后6个月,观察组膝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个月,两组胫骨平台后倾角度较术前明显改善,观察组胫骨平台后倾斜角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接受康复治疗的效果显著,可促进其膝关节功能的恢复,加快康复速度。

关键词:胫骨平台骨折;康复治疗;膝关节功能;心血管事件

中图分类号:R27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8011(2022)-2-0142-02

胫骨平台指的是胫骨近端干骺端和关节面。胫骨平台是承载人体膝关节负荷重力的重要部位,一旦发生骨折,胫骨内外平台会因为受力不均匀,引发关节炎。近年来,交通事故频发,使得胫骨平台骨折的发生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1]。临床上对于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主要采用手术治疗,但在术后恢复期间实施康复治疗对于患者膝关节功能的恢复至关重要[2]。本研究旨在探讨胫骨平台骨折的康复治疗效果及对膝关节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4月~2020年4月于青岛阜外心血管病医院接受诊疗的82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1例。观察组男23例,女18例;年龄18~70岁,平均年龄(42.49±8.21)岁。对照组男25例,女16例;年龄19~69岁,平均年龄(43.12±8.32)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知情本研究。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符合《骨科疾病诊疗指南(第3版)》[3]中胫骨平台骨折的诊断标准;无严重精神疾病、认知正常;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合并其他严重脏器损伤者;非胫骨平台骨折者;严重精神疾病、认知异常者。

1.3  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膝关节功能锻炼,术后定期进行换药,复查膝关节恢复情况,并指导患者进行膝关节自主训练等。观察组接受针对性康复治疗,主要内容如下:①术后早期康复锻炼。术后将患肢抬高约30°,维持24 h后使用冰袋对局部进行冷敷处理,术后6~8 h开始进行等长收缩锻炼,协助患者取仰卧位,膝关节保持不动,进行踝关节、足趾伸趾屈锻炼;指导患者正确的进行股四头肌收缩锻炼,确保手掌在患者髌骨部位上下滑动能让其有所感觉,每间隔2 h进行1次,治疗5~10 min/次。②固定期锻炼。术后密切观察石膏托松紧状况、患肢末梢循环及足背动脉搏动情况;指导患者在床上进行趾关节、髋关节、踝关节活动训练;协助患者取仰卧位,健肢保持为屈曲状态,指导患者收缩大腿后肌群,由足跟向骨折创面按压,注意力度不能过大,由轻至重;而后协助患者取仰卧位,健肢保持为屈曲状态,指导患者收紧四头肌,由膝部向骨折创面按压。③解除固定后锻炼。解除外固定石膏托后开始进行肌力、关节活动度锻炼,协助患者取仰卧位,对膝关节进行被动屈曲锻炼,直至患者自觉有牵拉感,反复进行;协助患者取仰卧位,健侧下肢保持伸直状态,患肢髋关节屈曲90°,确保患者所取姿势为患肢大腿后方两手环抱便可开始进行伸膝锻炼,将足部缓慢指向上方,而后再逐步放松数秒,重复进行3~5次上述动作。④适应性锻炼。根据患者的骨折恢复情况制订与之相适应的负重锻炼计划,在术后3个月可开始进行患肢浮肿抗阻训练,当关节活动度、肌力基本恢复后可开始进行康复运动。

1.4  观察指标

术后随访6个月,临床疗效的评定标准:优为膝关节屈曲>120°,无疼痛感,可以进行轻度体力活动;良为膝关节屈曲60°~120°,日常生活尚可;差:膝关节屈曲<60°,存在明显疼痛感,对日常生活造成严重影响。比较两组术前、术后3个月、6个月期间内胫骨平台后倾斜角度,胫骨内侧平台后倾角主要以胫骨中上段前侧骨皮质切线为参照线,平均标准值为(11.74±3.87)°。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比较行字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膝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比较

术后6个月,观察组膝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术前、术后3个月、6个月期间内胫骨平台后倾斜角度比较

术后3、6个月,两组胫骨平台后倾角度较术前明显改善,观察组胫骨平台后傾斜角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胫骨平台骨折是临床骨科常见的疾病之一,患者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胫骨平台关节塌陷、粉碎等,病情严重者甚至会直接影响胫骨干骺端,对韧带、半月板等软组织造成损伤。膝关节是人体中结构最大、最复杂的一处关节,患者在发生膝关节骨折后,其功能必定会受到影响。近年来,交通事故越来越多,导致胫骨平台骨折发病率也呈上升趋势发展。目前,临床上针对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治疗主要以手术为主,但术后如果对关节处理不当,会对膝关节功能造成严重的损害。因此,在术后恢复期间实施康复治疗显得至关重要[4]。

针对性康复治疗是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而制订科学性、针对性的治疗计划,主要以帮助患者恢复膝关节功能为目的,通过早期康复锻炼、固定期锻炼、解除固定后锻炼以及适应性锻炼4个阶段协助患者进行牵伸训练、肌力训练、关节松动治疗等。早期肢体功能训练可使患者的骨骼解剖结构快速恢复,从而确保骨折部位良好愈合。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膝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高于对照组,提示针对性康复治疗对于胫骨平台骨折术后患者的应用价值较高,可以促进其膝关节功能的快速恢复。术后3、6个月,两组胫骨平台后倾角度较术前明显改善,观察组胫骨平台后倾斜角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针对性康复治疗可促进胫骨平台骨折患者预后效果的改善[5]。总而言之,康复治疗可弥补常规膝关节功能锻炼不够全面和系统的不足,促进膝关节功能的快速恢复。

综上所述,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接受康复治疗的效果显著,可促进其膝关节功能的恢复,加快康复速度。

参考文献

[1]李铮,赵阳.胫骨平台骨折的康复治疗及对膝关节影响分析[J].医药与保健,2018,26(2):90-92.

[2]肖俊.胫骨平台骨折术后早期康复训练和护理对膝关节功能恢复的作用[J].实用医技杂志,2017,24(1):114-115.

[3]陈安民,李锋.骨科疾病诊疗指南[M].3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13.

[4]李铮,赵阳.胫骨平台骨折的康复治疗及对膝关节影响分析[J].临床研究,2018,26(2):90-92.

[5]黄秋云.康复锻炼护理模式在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中的应用[J].心理医生,2017,23(10):187-188.

作者简介:马利利(1985-11),女,汉族,籍贯:山东省青岛市,本科,主管技师,研究方向:骨科康复治疗。

猜你喜欢
胫骨平台骨折膝关节功能康复治疗
康复机器人在脑性瘫痪患儿康复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不同方法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观察
脑梗死综合康复治疗效果评估及分析
可吸收螺钉治疗34例老年胫骨平台骨折并发骨质疏松的效果及其对疼痛和并发症的影响
关节镜清理术对早、中期膝骨性关节炎患者膝关节功能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