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教育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融合措施

2022-02-09 02:16福建省建阳外国语学校郑晓萍
亚太教育 2022年24期
关键词:党史法治道德

福建省建阳外国语学校 郑晓萍

青少年是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其发展水平至关重要。因此,教师要结合党史知识,加强对青少年的德育,善于挖掘党史资源中的有利因素,开展道德与法治教育,以此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促进青少年的健康、全面发展。

一、价值分析:党史教育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价值体现

(一)有利于完善学生的理想信念

初中生正处于人生的“拔节孕穗期”,这个时期获得的知识和感悟是终身受益的。教师通过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融入党史教育,首要意义就是有利于完善学生的理想信念,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和进步奠定基础。

正所谓少年强则国强,青少年的理想抱负直接关系着整个国家的未来,因此,如何坚定中学生的理想抱负,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为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付出,是当前所有教师需要考虑的问题。党史作为我国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中国共产党的发展进步和文化精神。教师在课堂上融入党史知识,可以让学生看到中国共产党百年来的励志前行,并从中受到启发,拥护党的领导,树立和祖国发展相关的理想抱负。

21世纪是一个信息交互的世纪,社会中充斥着各种思想文化,中学生很难从中辨别出对自己有益的,有时候会出现清浊并吞的情况。教师结合党史知识开展道德与法治教育,可以洗涤学生的灵魂,净化学生的精神世界,最终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坚定信念。

(二)有利于开发和利用道德与法治课程资源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立足教材,走出教材,开发和利用一切可以开展道德与法治教育活动的材料和资源。教师在课堂上融入党史教育,刚好符合课标要求,有利于教师开发和利用道德与法治课程资源。党史资源的内容和形式都十分丰富和多样,教师在开展党史教育时,可以融入相关的视频、文字、图形以及各种社会实践活动等,这些都可以丰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资源。另外,教师在开展党史教育时还可以结合本土资源,如当地的烈士陵园、博物馆、革命纪念馆等,进而丰富课程资源。

(三)有利于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

道德与法治教学需要教师具备专业的教育技术和丰富的教学经验,而融入党史教育对于促进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升意义重大。

首先,常言道读史可以明鉴。党史作为一种特殊的历史资源,不仅具有史实性,还具有教育性。教师在整合党史资源,完成备课时,也会积极从党史中汲取经验和教训,致力于探寻前辈的智慧,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自己的道德素养,从而做学生的道德榜样。另外,道德与法治作为一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本身就需要教师具备职业精神,可以在教学中将自己的精神动力展示给学生,如敬业精神、人文精神、奉献和进取精神等。教师在运用党史资源开展教育的过程中,自己也会受到感染,从而完善自己的人格和操行,更加胜任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其次,将党史知识和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结合起来,本身就很考验教师的专业能力。教师在反复尝试和实践过程中,会逐渐熟悉党史知识和道德与法治教材内容,并了解当前的党史时事,逐渐学会从浩如烟海的党史知识中找到和道德与法治教学相通的内容,完成整合。最后,教师在整合党史知识的过程中,仍然需要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主,避免出现教学本末倒置的情况,这也很考验教师的课堂控制能力,可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二、党史教育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应用存在的问题

(一)应用程度不足

党史知识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育中至关重要,很多教师都意识到了这一点,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应用程度还不足。第一,部分教师在前期的备课工作中,关于党史教育方面准备不足。在此次教育研究工作中,教师随机采访了很多道德与法治教师,结果发现,大部分教师只有在教育工作中才会搜集和整理相关的党史知识,在日常生活中不会刻意学习这方面知识,导致教育准备工作不足,选择的党史资源不够全面。第二,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尚不会处理党史教育和道德与法治教育的协调关系,为了避免党史教育喧宾夺主,在知识教学中慎之又慎,最终使得党史教育开展不充分,无法发挥深刻的教育价值。

(二)课堂互动不足

在此次教育研究工作中,笔者设计了调查问卷,调查了学生对党史知识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体现的满意度以及课堂参与情况,结果显示很多学生都对教师渗透的党史内容无感,进而没有参与课堂互动的想法。

首先,部分教师在开展党史教育时,选择的案例或者是素材不够经典和新颖,无法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学生自然觉得整个学习过程索然无味,对教师提出的互动问题不感兴趣;其次,部分教师在开展党史教育时,由于教学安排比较紧凑,为了节省时间,忽视了学生的学习反馈,没有注意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也导致课堂气氛比较沉闷和死板,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远远不足;最后,部分教师并没有意识到党史知识和学生实际生活之间的关系,单纯地认为党史就是历史,和现代生活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使得教育内容和当前的时代背景结合不够紧密,在一定程度上也降低了学生的参与兴趣。

三、党史教育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融合措施

(一)采取议题式教学方法,选择合适的议题

议题式教学法是新时期我国教育改革过程中衍生出来的一种有效教学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攻克重点和难点知识。教师在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要灵活应用议题式教学方法,结合党史教育的要求,帮助学生选择合适的议题,促使学生在具体的项目支撑下,展开激烈的讨论,在使课堂氛围更加活泼的同时,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

例如,针对“生命可以永恒吗”这一节的内容,笔者就采取了议题式教学法,融入了党史教育的内容。在教学之前,笔者从革命历史入手,要求学生提前预习,以“回顾革命岁月,思考生命是否可以实现永恒”为议题,完成自主学习。

在笔者设计的议题的支撑下,学生在课前利用信息技术上网搜集资料,结合那一段革命历史,对生命的价值进行考问。在这个过程中,有的学生搜集了具体的革命故事,如黄继光以身体堵枪口、邱少云为了掩护同伴在烈火中岿然不动、狼牙山五壮士的英勇就义、小英雄雨来的不惧牺牲等,这些故事学生之前都接触过,所以有较深的感悟。通过议题学习,学生感受到了这些革命先烈身上不惧牺牲的爱国精神,对生命是否可以永恒也有了自己的见解:有些人即使身躯归于黄土,英魂却能长存。有的学生则结合议题学习的要求,以长征时期作为学习背景,融入了党史知识。二万五千里长征,路途漫漫,充满艰难险阻,无数的红军战士倒在了长征路上,但他们的精神鼓舞着剩下的大部队继续前行,大部队最终带着他们的遗志,完成了所有人的夙愿……

总之,教师通过选择合适的议题,成功帮助学生结合党史内容完成了本节课的知识预习,同时也使学生在议题学习的过程中产生了较多的感触,对生命的价值理解更深,为后续的课堂学习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二)结合时代背景,实现党史教育的与时俱进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党史资源也在不断地丰富和完善。因此,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教师在开展党史教育时,也需要结合当前的时代背景,实现党史教育的与时俱进。教师要时刻关注时政消息,从中挖掘党史教育资源,丰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的内容。另外,历史从本质上来讲是一个不断演进的时间轴,党史作为历史的一部分,自然也不是固化的。教师要分析新的历史节点,赋予党史教育时代性的特点,以此提高学生对党史知识的接受程度,感悟中国共产党从建立至今的初心和使命,从而使学生在之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主动扛起自己身上的责任,努力成长为社会主义事业需要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例如,在“服务社会”这一节教学中,教师就结合当前的时代背景,融入了党史教育。这一节内容的核心在于“服务”两个字,学生通过学习,需要了解服务社会的价值,从而在之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可以积极参加自己力所能及的社会服务活动,并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形成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意识。基于此目标,教师在教学时融入了新时代的新冠肺炎疫情社会服务活动。

在2019年底,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使很多基层民众也陷入了恐慌之中。在此背景下,中国共产党迅速行动,无数的党员充当志愿者,奔赴前线,和病毒抗争,守护国人的生命健康。虽然至今尚未找到彻底消灭新冠病毒的方法,但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安抚下,人们对新冠病毒不再恐慌,基本上可以从容应对。同时,也涌现出了越来越多的志愿者,他们很多都是学生,面孔稚嫩,青春洋溢,跟随着中国共产党支持各地的抗疫工作,这些事迹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都有一定的了解。

教师通过结合时代背景,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融入和新冠肺炎疫情相关的党史内容,成功引发了学生的思考,加深了学生对服务社会的理解。同时,学生在了解我国抗疫工作的过程中,也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更加有信心,之后也会积极拥护党的领导,争做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

(三)创设教学情境,融入党史教育

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融入党史教育的目的是调动学生的心理活动和情感,激发学生的爱国精神。如果教师没有采取合适的教学方式,穿插党史资源的过程比较生硬,就很难充分发挥党史教育的价值,引起学生内心的触动。因此,教师要创设教学情境,在情境中融入党史教育,使学生的党史学习有氛围、有情绪,最终有效率。另外,教师还需要明确创设情境教学法的流程,即教师创设情境、学生参与活动、教师积极总结,其中,起关键作用的是情境创设。

首先,教师要善于讲党史故事,学会创设故事情境,吸引学生对故事产生深刻的思考。例如,“凝聚价值追求”这一节内容涉及很多文化精神,教师在教学时就以讲故事的形式为学生讲解了什么是长征精神、延安精神、雷锋精神等。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领悟到了在这百年的征程中,中国共产党带领着中国人民取得了什么样的伟大成就,对这一百年来衍生出来的民族精神也有了深刻的见解,从而产生了情感共鸣,凝聚了价值追求。

其次,21世纪我国已经全面进入信息时代,各种先进的信息技术的出现也为我国的教育事业注入了全新的生命力。为此,教师在创设情境时也需要善于利用先进的教育技术,借助网络技术媒介,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党史,感受中国共产党在发展进步中的文化精神。例如,在“坚持改革开放”这一节的教学中,笔者就从“改革开放”四个字入手,在课堂上融入了很多影视资料。在音乐、视频、图片等媒介支持下,学生清晰地看到了在改革开放政策颁布以后,我国取得的发展进步。同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进步和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以及中国人民的辛勤付出有直接的联系,笔者通过创设情境,帮助学生领略到了党的风采,认识到了坚持改革开放战略的正确性。

最后,教师要善于创设活动情境,组织和道德与法治课程相关的活动,在活动中渗透党史教育。例如,在“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这一节内容的教学中,笔者就引入了党史内容,组织了红歌传唱活动,要求学生分小组传唱红歌,在感受歌词、激情演唱的过程中,感受革命时期,中国人民为了天下兴亡、为了革命胜利,在国难当头之际,前仆后继的爱国精神。最终,学生通过演唱《地道战》《长征》《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十送红军》等歌曲,成功将活动推向了新的高潮,深化了情境活动的教育效果。

(四)发挥党史的德育功能,培养学生的理想信念

党史和道德与法治学科有相同的教育功能,这也是党史教育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整合契机。为此,教师要充分发挥党史知识的德育功能,培养学生的理想信念。另外,新时期下的青少年生活在一个经济社会条件较好的时代,很多学生从小养尊处优,在意志上不够坚定,不管是学习还是生活,遇到困难就想要放弃,也没有什么大的理想抱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比较模糊。在此背景下,教师要将每一位学生都当作一块璞玉,通过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融入党史教育来精心雕琢,以此帮助学生充盈自我,树立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在之后可以为祖国进一步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例如,在“活出生命的精彩”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就致力于发挥党史的德育功能。在前期的备课工作中,笔者仔细研读了教材内容,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1)引导学生热爱自己的生命,并了解生命的价值,勇于创造自己生命的价值;(2)人的生命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但生命的价值有,教师要教育学生感受生命的贫瘠和充盈,从而在平凡的人生中探寻生命的意义,活出生命的精彩;(3)生命是一个从贫乏到丰富的过程,每个人的生命从开始时都是一样的,没有人生来生命就是丰富多彩的,教师要帮助学生认识到生命的本质,学会利用有限的生命,创造无限的价值。另外,笔者在教学之前还设计了调查问卷,调查了班级学生的理想抱负。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都没有什么大的理想抱负,对生命的价值以及如何创造生命的价值认识不清,在生活中存在得过且过的情况。于是笔者决定融入党史知识,以各种有代表性的党史故事为例,开阔学生的胸怀,进而使其正确理解生命的价值,努力活出生命的精彩。

在课堂上,笔者为大家讲述了雷锋的日记,雷锋原本也是一个平凡的小人物,但是他用有限的生命做了无数的好人好事,最终在历史的年轮中留下了永远也抹不掉的痕迹,留下了雷锋精神,实现了生命的升华。在笔者的启发下,很多学生也受到了激励,不甘心一生都碌碌无为,想要在有限的生命中留下点什么,进而树立了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另外,笔者还融入了毛泽东的故事。“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这是毛泽东17岁时外出求学前写下的一首诗。年少时,毛泽东的父亲一门心思想要让儿子学做生意,但这不是毛泽东自己的理想,于是他写下了这首诗表达自己的决心,毅然决然地选择外出求学,立志解救国民的苦难。试想,如果少年时期的毛泽东听从了父亲的建议,甘愿平凡,那么还会有之后的推翻官僚主义,建立新中国的壮举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总之,笔者通过融入名人故事,在帮助学生了解党史知识的同时,也发挥了党史的育人价值,坚定了学生的理想信念。

综上所述,党史教育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有较多的价值体现,如有利于完善学生的理想信念、开发课程资源等。因此,教师要树立新型的教育观念,积极响应教育部门的教育要求,在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融入党史知识,开展党史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我国的党史,感受党的文化内涵,学习党的精神,最终树立远大的理想抱负,坚定自己的信念,努力成长为祖国需要的人才,为祖国的发展建设做贡献。

猜你喜欢
党史法治道德
第一次学党史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党史告诉我们什么?
百年党史的重要启示
党史上的今天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