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传统文化课程实施价值及策略

2022-02-09 02:41张美霞
宁波教育学院学报 2022年6期
关键词:创设幼儿园资源

李 岑,张美霞

(深圳市盐田区东海第一幼儿园,广东 深圳 518000)

一、引言

优秀传统文化是华夏民族的生命之源、立足之本。民族的发展离不开文化的支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古人智慧与经验的积累和总结。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也多次提到要增强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意见》提出,传统文化教育要从幼儿启蒙阶段做起。传统节日的课程价值,体现在其传递文化形态的同时培养幼儿人文精神[1]。将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课程中,不仅是为幼儿园课程资源的丰富,更是为建立幼儿文化认同和增强文化自信以及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夯实基础。

二、幼儿园传统文化课程实施价值

(一)丰富幼儿园课程资源

文化的价值性随着教学改革的持续深入日益凸显。世界多元发展的今天,不同文化、不同思想的交流碰撞,很容易让教育者带有个人倾向性地去选择教学内容。开创具有中国特色、本土特色的幼儿园课程尤为重要。中国传统文化是当代中国各项事业建设的一座巨大宝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2]。作为社会发展的宝贵财富,中国传统文化是幼儿园课程改革的重要资源,可以在教学任何方面积极融入。如:剪纸、民谣等可以融入到艺术领域教学中,踢毽子、丢沙包等可以与健康领域教学融合,勤俭节约、拾金不昧等传统美德可以和社会领域教学相结合。幼儿园课程中融入传统优秀文化,不仅是对幼儿课程体系的丰富和完善,更是补充了幼儿园课程资源。

(二)引导幼儿初步形成正确价值观

人生百年,始于幼学。学前教育是终身教育体系建立的开端,学前阶段儿童的认知、情感、价值观等的迅速发展对其品德培养、习惯养成、信念建立等有重要影响[3]。传承文化更是离不开教育,在幼儿园实施传统文化教育,是帮助幼儿了解、接触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4]。幼儿具有好模仿、好动好玩儿、情绪波动幅度大、强烈好奇心等特征,中华传统文化以其启发性的特点潜移默化地应用于课程之中,能更好地使幼儿的精神世界得到丰富和满足。此外,幼儿园教师以传统文化传承为立足点,在开展的一系列教学活动、游戏活动、户外活动中,让幼儿亲近自然、接触人文风情、了解风俗习惯、培养良好品德,让幼儿在浓厚的文化氛围中得到熏陶,认知、情感得到引导与培养,从而树立正确价值观。

(三)利于幼儿继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南》中对幼儿社会适应方面作出明确要求:“孩子要对自己的家乡、民族、国家等有归属感。”传统文化是幼儿教育启蒙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文化学习也是幼儿成长学习中不可缺失的一环。传统文化中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思想内涵、文化心理等融入中华民族血液之中,建构了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深层心理结构。孩子从小接受传统文化教育,更是为建立文化自信、民族自信打下坚实基础。幼儿园将文化的传承融入教育理念,将传统文化与课程将结合,是幼儿了解文化、感悟文化内涵的有效途径之一,有利于幼儿更好地继承和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

三、幼儿园传统文化课程实施策略

(一)提升教师文化素养与专业素质

1.建立正确的文化教育态度,树立传统文化学习理念。迈克尔·富兰研究发现,大多数教师首先是通过道德思考的激发才行动的[5]。在幼儿心中建立起家国意识,树立幼儿的文化自信离不开幼儿园教师自身的榜样作用,这尤其需要教师有丰富的传统文化知识储备。幼儿园管理层也应多开展传统文化专题研修班,组织学习传统文化,定期组织实地考察、实践学习,从而建立起教师正确的文化教育态度,提高幼儿园教师传统文化认识与教学实践能力,更好地激发教师对传统文化继承的热情,提升教师自觉传承传统文化的意识。除此之外,终身学习是幼儿教育的基本理念之一,也应增强幼儿园教师自学本领,主动学习,借助多种媒介如查找书籍资料、网页资料等途径加大自己对传统文化知识的学习,提高对传统文化的认知能力。

2.增强课程资源开发意识与能力。课程实施的范围和水平,由课程资源的丰富程度、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水平两个方面来衡量[6]。拓宽幼儿园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课程的实施路径,必须充分利用园内课程资和园外课程资源,提升幼儿园教师开发传统文化课程资源意识与能力[7]。幼儿园可以定期开展园内传统文化进修班,一方面提高教师的文化素养,另一方面可以扩大教师的视角,促进教师对课程资源认知的转变,让教师知道传统节日、传统节气、民间游戏以及民间习俗等都可以成为课程资源,都可以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体现。除了对教师课程资源开发意识进行培养,教师课程资源挖掘与开发的能力也应加强。日常课程的实施不能仅仅依赖于国家或幼儿园现有课程,幼儿园课程资源开发没有固定程序和模式,相同的课程资源运用于不同的课程中其发挥的价值和作用不同,多种资源也可以相互作用于同一课程之中。因此,教师除了要具备基本的学前教育相关知识与技能,还要学会利用信息技术去寻找、开发、汇总各种资源,整理筛选适合的资源作为幼儿园传统文化课程资源储备。

(二)构建传统文化课程体系

1.深入挖掘传统节日内涵,营造丰富的学习情境。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对人与自然、社会关系认知的集中体现,并通过仪式化的方式来对文化进行表现和传承[8]。传统节日不仅表达着人们对自然的敬畏,更是代表着人们对国家、民族以及自身的情感寄托和期望。其以节日的形式内化在人类的生活之中,发挥着文化的功能与作用。传统节日文化融入幼儿园课程可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是以传统节日为依托创设与文化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活动,另一方面则可以利用传统节日的具体内容开展教育。幼儿因其年龄特征对于外在的表现形式更为感兴趣,因此要实现幼儿对传统文化的高参与度就要先为他们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幼儿园教师应在对传统文化理解的基础上对文化的内涵、结构以及表征形式去重新解读传统节日,以幼儿易于接受的方式去组织教学。如在开展中秋节主题活动时,丰富幼儿的多种体验,开展做月饼等活动丰富幼儿的文化体验,依托中秋节相关的绘本故事等载体丰富幼儿文化知识。

2.融合传统民间游戏,增进幼儿行为体验。游戏是人类生活一个最为根本的范畴[9]。游戏是幼儿学习的基本手段,是儿童存在的基本方式[10]。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民间传统游戏是人们生活以及习俗的基本体现。幼儿园教师将民间游戏融入到幼儿园课程中,首先,要考虑到民间游戏的适切性,从教育目标和游戏的相关性为出发点,发掘和整理民间游戏,让幼儿在民间游戏中得到发展,让民间游戏在幼儿的发展中得到传承。其次,要考虑到民间游戏的主体性,游戏体验的主体是幼儿,幼儿园教师在开展民间游戏活动时不能将自己逐段判断的结果直接强加在幼儿身上。再次,要增加民间游戏实施机会,在一日生活中增加民间游戏的体验机会,让幼儿在寓教于乐之中丰富行为体验。

(三)重视幼儿园隐性课程价值

1.发挥环境创设育人功能。作为幼儿教育的重要资源,生活环境创设和利用能够更好地促进幼儿地发展。创设一个具有中华传统文化特色的生活环境,对于幼儿继承我国传统文化具有重要作用。教师要从物质环境创设和精神环境创设两个方面作为环境创设的考虑因素。首先,在物质环境创设方面,有关传统文化材料可投放在幼儿目及之处。在班级环境中,可以挂一些中国结,贴一些剪纸,摆放文房四宝,等等;在班级走廊可以摆放一些仿古建筑模型、风筝、年画等,营造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氛围。其次,在精神环境创设方面,主要是一些礼仪、行为习惯的养成,如遇见老师要问好、升国旗要行注目礼等培养孩子尊师敬长、爱国家、爱护环境等美好品质。此外,在进行班级物质环境创设时,教师可以将传统文化主题活动中幼儿的作品作为环创材料,或单独开设一个展示墙作为幼儿作品展示的平台。让幼儿作为班级环境的参与者,减少距离感,增加亲切感。

2.依托园内外资源,组织实践活动。社会认知论强调认知等主体因素在亲历学习过程的作用;建构主义学派认为,学习是学习者的“适应”,在学习中是主动建构的过程;陈鹤琴提出“做中学”“做中教”“做中求进步”;陶行知指出“行是知之始”。可见,主动去做、去实践、去学习,对学习者的认知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实践活动的组织为幼儿的亲历学习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教师应利用好校内外的资源组织活动让幼儿参与其中,增强幼儿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具身感知[10]。在实践过程中,积极利用适宜的人力资源,构筑有利于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支持性环境。如邀请当地民间艺术家到园讲解一些民俗知识或开展一些民俗活动。将当地的文化开发为资源,让幼儿感受文化的博大精深的同时增强幼儿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和建设家乡的美好愿望。

3.注重家园联系,筑牢教育合力。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是教育的摇篮。在幼儿教育中,家庭教育是不可缺失的一环。在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文化的多元给了父母更多地选择,但也容易对正确的文化价值观作出错误判断。因此,想要孩子能够有良好的文化教育,要摆正父母的文化教育观,提升他们对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认知,才能更好地将幼儿园中的文化教育更好的融合在幼儿的生活之中,避免出现生活环境改变造成的文化教育断裂现象。首先,幼儿园可以开展多种以传统文化为主题的亲子活动,邀请家长入园参加,感受幼儿园的传统文化教育氛围。其次,幼儿园可以定期举办以传统文化为主题的家长教育培训,提升家长的文化教育观念,以身作则、树立榜样,为营造家庭环境氛围打基础。再次,幼儿园可以搭建一个有关的交流平台,将幼儿园所开展的传统文化教育课程、教学活动以及教学成果展示给家长,将家庭教育作为一个文化教育的延伸,不仅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大有益处,还能使传统文化在幼儿教育中起到锦上添花的效果。

四、结语

传统文化教育不能只浮于表面形式,更重要的是其内在的教育。将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课程之中,对幼儿进行传统文化教育,不仅是文化的继承和发扬,更重要的是为提升幼儿自身的素养,为健全人格、修身养性做铺垫。作为一名教育者,在满足幼儿个性化发展同时,提升幼儿对传统文化的亲切感和认同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与担当。传统文化的教育必须要从娃娃抓起,铸牢中国根、树立中国魂,为新时代的发展培养未来建设者和接班人。

猜你喜欢
创设幼儿园资源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我爱幼儿园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欢乐的幼儿园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资源回收
爱“上”幼儿园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