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高职院校特色成长辅导室心理育人功能发挥的路径实践
——以 “互联聆心”特色成长辅导室为例*

2022-02-09 05:00曾小娟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22年46期
关键词:辅导室辅导辅导员

曾小娟

(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长沙 410100)

一、项目实施背景

2017 年,我国颁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将心理育人作为重要一环明确地纳入“十大育人”体系。2019年,湖南省教育工委印发《关于实施湖南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的意见》〔2019〕3号的通知,提出高校要坚持人文关怀,大力促进心理育人。深入构建 “五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格局,高校每个院(系)建设1个特色成长辅导室。2021年2月,省教育工委再次印发《加强新时代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施办法》,要求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坚持育心与育德相统一的要求,再一次强调,高校每个二级学院系应建成一个标准成长辅导室,完善成长辅导制度,组建成长辅导队伍,对学生实施分类辅导、精准辅导[1]。

特色成长辅导室构建了工作前移、重心下移到院系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新模式,成为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平台和场所,在心理育人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在2013-2018年期间,湖南省各大高校先后有334个特色成长辅导室分两批建成并立项。从2019年至今,应省教育工委要求,各个学校二级学院(系)的成长辅导室如雨后春笋般,陆续立项建成。以我校为例,目前已有6个二级学院建立了特色成长辅导室,其中,2个为2019年3月建成,其他4个在2021年12月建成。特色成长辅导室的建设良莠不齐,心理育人效果差距较大。对照特色成长辅导室建设标准,结合学生心理发展规律与特点,充分地发挥心理育人功能,成为本案例研究探讨的重点。

二、工作举措

新媒体技术学院“互联聆心”特色成长辅导室于2019年3月建成,地址在教学楼A104旁,面积约50余平方米;以粉色为主色调,温馨舒适,清新淡雅,主要用于开展预约、办公、咨询、体验服务,重点围绕学业辅导、职业发展辅导、心理辅导、团队辅导等方面进行互动拓展。其主要功能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提升、学业发展、生活适应能力、职业规划、特殊群体的辅导及突发危机的预防[2]。

1.完善制度建设,提供基本保障

(1)构建“分级管理、制度完善”的发展机制

成长辅导室管理的第一级为督查、指导人员,由学院专门机构(心理健康中心)的人员构成,负责给辅导室成员提供专业培训,并为成长辅导室转介的学生提供进一步辅导和相关工作的指导及协调。第二级为辅导室运作的主管人员,由总支书记主管,负责辅导室的整体运作。第三级为辅导室运作核心成员,即辅导室工作人员,由具有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资格的辅导员负责日常运行,其他辅导员、专业教师及朋辈辅导人员共同参与工作。

在制度建设方面,成长辅导室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修订和完善了《学生成长辅导工作制度》《学生成长辅导室管理制度》《辅导教师工作职责》《学生朋辈辅导员选拔》《考核和管理制度》等,每年在校学工处心理咨询中心经费中列支学生成长辅导室建设和运转专项经费,形成学生成长辅导室建设发展长效机制。

(2)建设“结构合理、分工明确”的辅导队伍

成长辅导室遵循学校、二级学院共同领导,辅导员、专业教师及朋辈人员共同参与、年龄结构合理的原则,建设起了一支有党政领导2名,具有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资格证的项目负责人1名,专职辅导员 7名,就业干事1名,教研室主任6名,和朋辈辅导员若干的成长辅导队伍[3]。

成长辅导队伍分工明确,其中,学生学业发展主要由专业教师进行成长辅导,思想提升、生活适应能力、职业规划、特殊群体的辅导及突发危机的预防主要由专职辅导员和招生就业干事负责。成长辅导室还大力吸纳了大学生朋辈资源。但建了“班级心理委员”等朋辈心理辅导员队伍,并进行专业心理知识培训,用以开展朋辈互助活动。辅导队伍定期培训与讨论,每个月定期开展辅导经验交流活动,分享讨论辅导案例,指导撰写典型的辅导个案报告,形成专业的辅导理论成果[4]。

(3)建立“规范化、数字化”的日常运行机制

成长辅导室制定科学规范的学期辅导工作计划和辅导室相关的规章制度,保障对学生的开放时间,学生可以通过电话、网络等预约方式,获得便捷的个体辅导、小团体辅导、电话辅导、信函辅导、网络辅导等;集中就特殊学生群体和学生思想、学业、生活、就业、危机应对等进行主动、便捷、及时、有效的辅导服务,并将辅导前后的具体情况如实的进行跟踪记录和管理,并及时地进行总结,促进工作开展。成长辅导室自2019年建成以来,已经接待二级学院学生80余人。同时,新媒体技术学院特色成长辅导室每年依托心理普查、心理危机排查、“5.25心理健康教育日”等活动开展一系列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并取得一定的成效。

2.发挥专业特长,建立网上心理育人平台

特色成长辅导室结合新媒体技术学院专业特色,将学生成长辅导与心理育人等内容放到了网上。这样辅导团队成员可以同时为大量学生服务,从而避免了常规教育形式中出现的人员不够、时间紧张等问题。搭建网上心理辅导平台,丰富心理育人的载体,可以帮助学生解决思想、学业、就业、生活中存在的成长问题与心理困惑。

(1)创建微信公众号

早在2019年辅导室建立初期,就已经创建了以辅导室命名的微信公众号。截至目前,关注人数已有600余人,发表推文40余篇,内容涉及心理健康的相关常识,相关活动等,覆盖面较广。微信公众号不仅专门开设了“心理驿站”板块、内设“心理知识”“心理测试”“预约我们”三个子板块,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宣传和普及而且还开通了自动推送功能,链接相关心理测试和心理视频,供学生随时随地查阅,加强了学生对心理相关知识的了解。

(2)建立QQ匿名聊天室

成长辅导室还创建一个QQ匿名聊天室,专供学生自由交谈交流和讨论。辅导室的成员可以从中及时了解和掌握学生的思想和心理状况,进行适当引导与答疑解惑;对于线上解决不了的问题,也可以进一步有针对性地开展线下心理辅导活动。

3.结合学生兴趣,开展丰富的课余活动

(1)辅导室创建活动

“互联聆心”特色成长辅导室的命名、整体设计、装饰、布置都是学生直接提出,并参与建设的。包括辅导室微信公众号的创建、logo设计、运营,都由学生完成。通过辅导室的创建活动,学生加深了对辅导室的了解,建立了深厚感情,无形之中起到了宣传和推广的效果[5]。

(2)心理及相关活动

辅导室从建成至今,先后举办心理危机干预培训4场,策划并组织了5.25心理健康节活动系列之“你好,同窗”“探寻红色回忆”创意微视频大赛,开展了“跳蚤市场”“心幸福院”、升旗仪式等特色活动。2022年3月18日-4月21日,因疫情发展需要,学校进行封控。在特护期,新媒体技术学院团总支学生会及“互联聆心”特色成长辅导室一起组织和开展了“跳动青春,健康抗疫”主题跳绳比赛、卡拉ok比赛、宿舍装扮大赛等一系列活动。这些活动不仅锻炼同学们的身体素质,而且还丰富了生活,促进了宿舍成员之间的团结与互动,拉近了同学们的距离,同时提升了心理适应能力[6]。

4.建立成长性小组,开展流动性团体辅导

(1)建立成长性小组

成长辅导室设立成长性小组,针对性地开展团体咨询。学院成长辅导室每学期会更新“五困生”的情况,结合心理普查的测评结果,对家庭经济困难、学习困难、思想困难、就业困难、心理存在困惑的“五困”学生分门别类地进行针对性辅导。

(2)开展流动性团体辅导

团体辅导的形式多样,主要有辅导员开展的团体辅导,如各种团组织生活、班会等,有专业教师开展的团体辅导,如学习小组、兴趣小组、实践小组等。为解决室内成长辅导室受空间局限的问题,以及适应学院学生宿舍分布零散的特点,成长辅导室以户外活动为拓展,打造流动式的成长辅导室。在新生刚入学时,各班都开展了流动式团体辅导,对于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提升班级凝聚力,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5.重点关注问题学生,探索家校合力辅导新模式

(1)重点关注问题学生

对于新媒体技术学院重点关注的30名心理危机预警库的学生,建立心理育人台账,实行“一事一议、一人一策”。对学生家庭情况、学习经历、是否留守学生、是否独生子女、是否经历重大童年创伤、家庭经济状况、家庭结构、家庭氛围及父母的教养方式等进行了详细记录。

(2)探索家校合力辅导新模式

一是利用腾讯会议、QQ、微信群、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让家长了解家校联合心理育人的重要性;二是发布《家校联合心理育人家长告知书》等系列文章与活动,为家校联合心理育人的开展奠定坚实基础。同时,对学生可能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与家长沟通交流,并及时进行预警。

三、主要创新与成效

1.完善预警机制,学生心理健康保持稳定

成长辅导室通过宿舍寝室长、班干部、辅导员、学校,及时、准确地掌握学生心理危机预警信息,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评估、早预防、早控制”;通过心理专业培训、课内课外教育教学活动开展危机通识教育,提高学生自助、求助、助人意识和能力;尤其在“新生入学、毕业生离校、放假、考试、开学、重大活动、季节交替”等重要时段组织心理危机排查,及时地发现和处理心理危机情况;对有严重心理危机的学生建档立库,进行动态管理;同时,加强与家长沟通,反馈相关信息,有效预防学生心理问题的产生。

因成长辅导室学生预警机制较为完善,近几年未发生因心理问题造成的学生安全事故,学生心理健康保持稳定。

2.建立线上辅导平台,咨询服务质量得以提升

新媒体技术学院心理辅导室结合专业特色,大力发展互联网+形式,充分挖掘校园网和自媒体等网络资源,把专业知识和现实生活中行之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与形式转移到网上,建立网上成长辅导站等线上平台,发挥信息网络的优势,利用网络覆盖面广、信息传播块交互性强等,且具有可保密性的特点,向学生提供发展性辅导,使学生在互联网的虚拟空间中得到同等数量和质量的心理健康教育。

3.拓展团体辅导,学生心理素质得到强化

心理成长辅导室将团体辅导场地延伸到了户外,拓展了流动性团体辅导新形式;并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不同服务需求设立不同的小组,如学习绩效小组,人际交往小组等,制定小组活动计划,通过游戏互动分享等形式,帮助学生共同参与集体活动,从中获得团体经验,处理各种关系问题;也可以针对不同群体开展素质拓展训练,如自我激励能力,情绪管理能力,沟通协调能力训练等,潜移默化地传播心理健康知识,提升心理适应能力,强化学生心理素质。

4.依托课余活动,学生思想素质获得提升

成长辅导室将正确的认识观、教育观和工作观的思想理念,结合实践,从青志协活动入手,汲取其精华,使学生思想素质获得提升。新媒体技术学院青志协组织学生参与“情意中秋”“望圣桥社区科普游园会”“睦邻计划—爱在重阳暖心相伴”“防疫道路千万条,接种疫苗第一条”“开元路社区重阳节”等活动。

5.依靠精准辅导,学生技能水平不断增强

专任教师在学生的专业技能辅导上,采用精准辅导方式,成绩斐然。从2019年至今,在全国和省级的专业技能竞赛中,新媒体技术学院先后有80余人次获奖。本校同学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虚拟现实VR设计与制作”比赛中获得团体二等奖;在全国行业技能竞赛“5G+MR资源开发赛项”获得团体三等奖;全国大学生影像文化节三等奖,在湖南省职业院校技能竞赛虚拟现实(VR)制作与应用赛项获得一等奖。

猜你喜欢
辅导室辅导辅导员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高职院校特色成长辅导室建设探索
教育部办公厅下发关于印发《中小学心理辅导室建设指南》的通知
以人为本做好辅导员工作
校外辅导员的一天
数年如一日的义务辅导员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辅导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辅导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学习辅导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学习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