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六个坚持”世界观方法论 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

2022-02-09 05:52李海英
记者摇篮 2022年11期
关键词:新闻宣传舆论群众

□刘 妮 李海英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其中,坚持人民至上、坚持自信自立、坚持守正创新、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系统观念、坚持胸怀天下的立场观点方法,为新时代做好新闻宣传舆论工作提供了极为重要的指导思想和根本遵循。我们要自觉地将“六个坚持”落实到新闻工作实践中,将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与学习贯彻习近平新闻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有关新闻舆论工作的重要论述一体深入贯彻、一体推进落实。

一、坚持人民至上

党媒姓党,是党的媒体的根本属性。同时,我们党的宗旨性质决定党性和人民性是一致的、统一的。因此,新闻工作坚持党性原则,就要毫不动摇地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党和政府主办的新闻媒体是联系党和人民群众的桥梁纽带,一方面要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同时也要反映群众的意愿和呼声。党的新闻工作者要坚持深入基层、紧密联系实际、站稳人民立场、走好群众路线。

马克思指出,人民报刊的实质就在于体现“人民精神”,他还强调,人民的信任是报刊赖以生存的条件。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就要坚持“人民报刊思想”。党的十八大以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进入中国化时代化的新阶段,但仍然强调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的高度一致性。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就是广大人民的迫切愿望,为中国人民谋幸福就是党坚守的初心。因此,党的新闻工作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把宣传党的主张和反映人民呼声有机结合起来,在维护人民利益中实现党的利益,在满足人民追求中成就党的追求。

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本质上是群众工作,承担着宣传群众、动员群众、服务群众的庄严使命。新闻工作者要从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出发,大力宣传惠民生、暖民心、解民忧、纾民困的政策措施,积极推动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解决,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要牢固确立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通过深化“走转改”、践行“三贴近”,增进同群众的感情,拉近同群众的距离,把人民群众的实践作为新闻舆论工作的源头活水,把人民群众满意作为检验新闻舆论工作的第一标准。

我们看到,那些被历史铭记的新闻名篇佳作无不体现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比如,穆青与新华社同事采写的《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新华社记者张严平、田刚采写的《索玛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记优秀共产党员、木里县马班邮路乡邮员王顺友》等,无论何时,从这样的报道中都可以触摸到紧贴人民的滚烫之心,感受到震撼心灵的力量。只有深深扎根于人民、坚持人民本色,树立群众观点、强化群众立场,新闻舆论工作才能获得最广泛最可靠最牢固的群众基础和力量源泉,才能不辜负党和人民的期待和信赖,不断奉献接地气、冒热气、有底气、聚人气的好作品。

二、坚持自信自立

中国的问题必须从中国基本国情出发,由中国人自己来解答,对新闻工作者来说,这一要求饱含深意。要深刻认识到自身所从事的工作关系到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的重大意义,坚定“四个自信”,从本国的历史发展进程和人民群众的斗争实践中捕捉新闻、发现亮点、找到答案。要坚定地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让党的主张成为时代最强音,促进筑牢全党全社会团结奋进的共同思想基础。

中华民族拥有5000多年文明史所孕育的优秀传统文化;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懈奋斗,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弘的史诗;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十年,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正信心百倍推进中华民族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走自己的路,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立足点,更是党百年奋斗得出的历史结论。具有自信自立精神的新闻工作者会发现,当前我们正面临着创新创造的广阔空间和丰厚土壤,人民群众的伟大奋斗和火热实践,就是蕴藏好故事好作品的新闻富矿,值得我们深入挖掘。

与此同时,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改革发展稳定的深层次问题、风险挑战和不确定难预料的因素,也是新闻工作者回应关切、解疑释惑、交锋亮剑、引导共识的重要阵地和舞台。面对宣传思想领域大是大非的原则问题,要增强政治定力,做“政治上的明白人”,坚定地履行党赋予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使命,全面客观地反映我国人民独立自主的伟大实践。

坚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其本质是文化自信。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要建立最广泛最深厚的自信。近一年来,沈阳市推进英雄城市塑造计划,聚焦打造英雄城市特色名片,开展了理论研究和新闻宣传等系列活动。在多种形式的持续宣传报道中,沈阳新闻媒体深入挖掘本地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塑造了沈阳作为辽宁“六地”重要承载地的“根与魂”,体现出赓续红色基因的强大信心,也极大地激发了全市人民奋进的磅礴力量。

三、坚持守正创新

守正才能不迷失方向、不犯颠覆性错误,创新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守正创新是我国新闻界进入融媒时代以来全行业都在探索实践的核心命题,各新闻媒体对这一要求的认识经历了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守正就要坚决守住党性原则,创新就要丰富新的表达方式,必须坚持好、运用好这样的立场观点方法,新闻宣传工作才能开创新局面、实现新发展、作出新贡献。

“创新为要”,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新闻舆论工作创新的重要指示,其中包含着对于理念、内容、手段、体制机制等全方位创新的要求。在理念上,新闻工作者要从共产党人的历史责任感使命感出发,理解自身的社会角色定位,强化价值引领,壮大主流舆论。在内容上,要打破旧有的思维模式,挖掘能够引发广泛共鸣的素材,讲好精彩的中国故事,推出富有时代气息的精品力作。在手段上,要创新传播方式,以新技术、新概念、新形态、新产品,抢占信息传播制高点。在体制机制上,要适应媒体融合发展的大背景,构建管理新模式和制度新体系,有效激发从业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常做常新始终是新闻媒体人孜孜以求的目标。在传统媒体发展阶段,《沈阳日报》大胆探索实践,以全新的模式和手法推出了“沈轩言”系列评论文章,为延伸传播党和政府声音开辟了“同声传议”评论栏目。进入融媒体发展时代,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和传播手段更加丰富多彩,使创新的活水得以更加充分地涌流。近日,沈阳歌舞团演绎的舞蹈《簪花仕女》,登上央视综合频道《诗画中国》,让辽博的唐代古画“活”了起来,迅速成为火出圈的“爆款”,这种对传统文化进行当代表达的成功范例,显示出传播领域守正创新的巨大潜力。

守正创新是正能量产生大流量的关键所在,也是考验新闻舆论工作者素质能力的试金石。反观当前媒体暴露出来的不足和问题,基本都可以从这一要求贯彻落实不到位中找到症结。保持主流价值的底色,奋力拥抱技术进步,用心感知受众需求,把自己要说的和受众想听的结合起来,这样的表达才能更加富有凝聚力和吸引力。

四、坚持问题导向

“聚焦实践遇到的新问题、改革发展稳定存在的深层次问题、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国际变局中的重大问题、党的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党的二十大报告对于理论创新所要回答的时代之问进行了明确的列出,这是理论创新的根本任务,同时,每个新闻人也都从中清晰地看到一份“选题清单”。

新闻宣传工作坚持用事实说话,就要密切关注现实问题,聚焦时代发展的热点亮点,切中经济社会的痛点堵点,坚持问题导向是新闻宣传工作的客观要求。面对新时代新征程的使命任务,党的新闻工作者务必与党的中心任务同频共振,一以贯之地把解决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问题作为新闻舆论工作的主攻方向。

在这个过程中,新闻宣传舆论工作首先要着力解决的是不断提高自身能力和水平的问题。关键需要破解的是,既要牢牢把握正确导向,又要提升实际宣传效果;既要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牢牢把握宣传引导的主导权、话语权,同时又要坚持贴近实际、尊重规律,注意增强宣传的吸引力感染力和针对性实效性。坚持问题导向,就要迎着问题上,不能绕着问题走,要发扬斗争精神,勇于攻坚克难,补齐能力短板,解决本领恐慌,更好地适应社会主要矛盾变化,针对受众个性化需求上升的实际,加快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巩固壮大奋进新时代的主流思想舆论,让传播走心走脑,让群众爱听爱看。

五、坚持系统观念

建立系统观念包括提高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能力,在新闻工作实践中,制采编发的全过程都能感受到对于这些思维能力的迫切需要。新闻媒体是社会舆论的放大器,片面思维是做好新闻宣传工作的大忌,建立系统观念是克服片面思维的必由之路。

在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不被纷繁芜杂的乱花所迷眼,不被莫衷一是的鼓噪所迷惑,尤其需要增强系统观念,精准地透过现象看到本质,把握住事物的内在逻辑和外部联系,正确认识和把握新闻的真实性。要学会运用全面辩证的观点观察和分析问题,看到我国社会发展积极正面的事物是主流,消极负面的东西是支流,正确地认识主流和支流的关系,处理好正面宣传和客观批评的关系,破除带有偏见性和片面性的观念。

在互联网技术推动下,新媒体传播方式飞速发展,海量信息以个性化的方式精准推送,造成的信息茧房效应以及舆论场上对立的状况日益凸显,更有甚者,一些负面信息的过度炒作、扰乱视听的极端表达,乃至历史虚无主义的错误思潮也掺杂其间。为防止错误思想言论和有害信息传播,我们要坚持理性思维,不被节奏带偏,克服片面追求流量的倾向,多做弥合分歧、增进共识的工作,营造全社会团结奋进的良好舆论环境,让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

近日,围绕进一步优化疫情防控工作的二十条措施,《人民日报》连续刊发十余篇仲音署名文章,指明优化调整不是放松,更不是“躺平”,而是提升防控的科学性、精准性,在舆论场上起到了澄清认识的作用,以“仲音”而“定音”,在运用辩证思维系统观念引导舆论方面树立了典范。

六、坚持胸怀天下

坚持胸怀天下是党的百年奋斗得出的重要历史经验。作为党全部工作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宣传思想工作必须把胸怀天下作为重要指针。优秀的新闻工作者一定是站在全人类发展的高度来观察世界和思考问题的。讲好中国故事,共行天下大道,尤其需要深邃的眼光和宏阔的胸襟,无论在对内宣传还是对外宣传工作中都是如此。

新闻宣传工作首先要看到中国发展的世界意义。14亿多人口的大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整体迈进现代化社会,本身就是人类发展史上前所未有的大事件,值得持续深入地关注和记录。其次还要看到,我们的党不仅志在实现本民族发展,更放眼全人类的前途命运,因而党的新闻宣传工作也要更好地参与塑造国际舆论。面对这样的机遇与挑战,做好党的新闻宣传工作必须胸怀天下、融通中外,高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旗帜,从全球治理的高度观察中国实践,同时找准与外部世界的价值共通点、情感共鸣点,更好地实现与整个世界的沟通交流。

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全国的首要政治任务,把握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其中的重要内容。新闻工作者肩负重要职责使命,必须不断加强学习,切实增强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新闻工作者每天所从事的工作,可以说都与政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坚持政治家办报方针,要求我们必须强化理论武装,增强政治能力,把加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作为基础性工作常抓不懈。

近年来,新媒体成为信息传播的重要形式和载体,传统媒体也进入了与新媒体融合发展的新阶段,信息传播呈现空前繁荣的景象。但与此同时,网络舆论乱象丛生的问题也不容忽视,这反映出部分媒体从业人员政治素质亟待加强。层出不穷的是技术手段,“党媒姓党”的属性始终不变。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就要毫不动摇地将政治素质作为从事新闻工作必备的基本素质和核心能力。要将传统媒体政治能力的优势不断向网络空间延伸,确保媒体融合之路行稳致远。要在坚持正确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的基础上,不断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加快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

猜你喜欢
新闻宣传舆论群众
多让群众咧嘴笑
阿桑奇突然被捕引爆舆论
新媒体背景下的人大新闻宣传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广播电视新闻宣传方法的创新实践
企业电视新闻宣传的思考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