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时代融媒体直播的多样化趋势

2022-02-09 15:38汤晶晶
声屏世界 2022年22期
关键词:主播受众内容

□ 汤晶晶

5G被誉为“数字经济新引擎”,是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区块链、视频社交等新技术新产业的基础,与4G相比,不是单纯提升上网速度,而是综合考虑多个技术指标:网络速度、移动性、时延、连接密度等。

进入21世纪以来,直播正在走向常态化,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迭代,直播的方式、数量和质量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江西广播电视台都市频道为例,2017年全年电视直播次数300余场次,2020年,同步开展新媒体5G直播,全年直播场次突破1000场次,较之前的电视直播数量翻了三番不止。伴随着技术的不断更迭,5G时代的到来,直播也面临着新的发展局面。以电视直播为例,从4G移动数据包出现后,电视台的卫星车出动频次明显下降,一人一包就可以完成一次简单的电视直播连线。如果说4G是民航客机,那么5G应该是歼击机。对于直播的生存环境而言,5G几乎可以消除现有的所有困境,像网络不稳定造成卡顿,声音不清晰,能让直播画面清晰真实,画面传送能力更强实现高清直播、容纳力强的理想状态。但是科技的进步带来的远不止这些,5G作为整个视频市场最坚实的后盾抗血耐活,把世界连接在一起,让一切不可能变成有可能就是它神秘的魅力。

5G时代的制播流程

据研究预测,在2025年,全球无线媒体57%的收入将通过使用5G网络的超高带宽功能和5G运行的设备来实现,这意味着在未来,5G会越来越密集的渗透进公众的生活场景。5G对传媒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其传播的高速率,超高带宽给了视频、AR、VR等传播形式更大的发挥空间,同时也对传媒业的传统体制和业务能力等带来了新的挑战。

高速率、超高带宽助力传媒业内容生产5G技术的出现,带来了信息采集和生成技术更高程度便捷化、高效率。在信息收集,尤其是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方面,传媒组织均能通过对新兴技术的掌握和运用,享受到前所未有的技术红利。5G技术也为信息的自动化生产带来更上一层台阶的速度提升,例如进一步提速原有的机器人新闻,AI合成主播等自动化生产方式,进一步提升新闻的时效性优势,MGC发展也能得到加快。超高带宽促使未来视频新闻、AR/VR新闻、传感器新闻等内容呈现形式广泛运用,大大提高新闻内容的生动性,助力受众体验的临场化。在内容分发方面,5G技术使万物互联进一步渗透进生活的方方面面,为精准分发和场景化服务提供了技术上的保障。

新媒体是新的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媒体形态,是相对于传统媒体(报刊、广播、电视等)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媒体形态。它包括了数字杂志、数字报纸、数字广播、手机短信、移动电视、网络、桌面视窗、数字电视、数字电影、触摸媒体、手机网络等。在新媒体中,直播变得触手可及,打开手机进入APP点击“直播”,无论什么人都可以开始直播,人人都可以当“主播”。

直播行业在5G时代是否都会扁平化、个人化?答案是不会。因为高质量的内容需要高质量的制作,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大量的直播内容会在5G时代扁平化,大量人将会被淘汰,同时大量的新鲜血液加入。传统的媒体或新媒体、流量大户和内容大户则相对稳定得多,而对直播内容以及质量要求较高的中高端客户,如大型活动、企业年会、小众直播、课程服务之类的需求则会进一步放大。而公众对官方、权威信息的需求,将使得传统媒体在新媒体领域里有立足空间。

5G时代直播受众体验高标准化

在2019年鄱阳湖国际观鸟周开幕式的融媒体直播节目《人鸟共家园》上,江西广播电视台都市频道首次尝试了“点播式”云直播,除了电视直播外,还将开幕式、观鸟点高清监控信号源、直播互动合成一个手机界面,给受众点播式直播体验。

融媒体的出现,是数字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媒体成果,是充分利用媒介载体,把网络、广播、电视、报纸等既有共同点,又存在互补性的不同媒体,在人力、内容、宣传等方面进行全面整合,实现“资源通融、内容兼融、宣传互融、利益共融”的新型媒体。融媒体最重要的是打破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边界。

总的来说,多点、多元、多向的融媒体时代,最终将使得信息无障碍流动,在这个过程中省去了以往繁琐的信息传递。每一个传播阶段都是前一个或几个阶段的叠加与融合,随着媒介技术的发展,社会传播逐渐呈现出“窄众传播”“受众本位”的趋势和特点。在融媒体背后,是传统媒体竞争力的回归,也是受众知情权与话语权需求的上升。

传统电视的直播采集形式单一,仅支持摄像机;现场参与感差;卫星连线延时大,成本高;传统方式发布单一,仅覆盖电视播出。而融媒体直播平台是更全面的信源接入,更强大的网络聚合能力,更灵活的连线方式,更广泛的发布渠道。最重要的是,受众的信息接受方式从被动向主动发生转变,利用新技术组成个性化定制直播平台已经成为现实,从直播内容、直播方式到参与收看直播的方式都变得更加灵活和自由。

5G时代融媒体直播的多样化趋势

依托5G时代的大流量,融媒体直播将多种直播方式结合到一起,趋向于以下几个方向发展:

直播主体大众化。随着大流量的普及、直播平台的丰富,直播的门槛的降低,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主播”,成为直播活动的参与者。发布平台也从电视台转移到互联网,直播费用大大降低。今年秋冬,露营、围炉煮茶都成为了炙手可热的直播活动,慢直播的方式让受众的参与感大大提高。在疫情期间,很多小网红、小公司通过一部手机进行直播带货。直播的卖点是什么?参与度和互动感。一个主播加上一个小助理,在一唱一和中就将受众带入到购买的紧迫感中,比电视购物的成本更低,效果却更好。李佳琦这种现象级带货主播的出现,佐证了“人人都可做好网络主播”这一论点。

观看平台多样化。人们可以在手机、电视、电脑、VR设备等多媒体设备上收看直播,不再仅仅局限于一种设备。以往,想要收看精品视频节目,唯有电视这一渠道,需要有特定的空间和设备,随着大流量时代和手机、电脑等设备的不断升级,观看平台的多样化也带来观看体验的多元化:对场所无要求,收看方式可私密、可大众、可沉浸式,由君选择,甚至是多选。如今,在地铁上用手机看直播的年轻人,比比皆是。

观看形式自由化。以“图文直播+视频直播+VR直播”的方式,大大方便了直播的开展,提升观看体验。受众可以根据需求自由选择观看直播的方式,可以看图文、也可以看视频、甚至是观看VR视频源。比如,在进行活动直播的时候,就可以在直播时进行图文直播,按照直播节奏发布重点要点。一方面可以让受众更快速的抓住要点,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半路进入直播间的受众了解到之前直播了什么,减少了因为观看者中途进入一头雾水而离开直播间的情况。笔者初步罗列了几种直播方式:一、视频录播+社群直播,适用于提前准备好录播视频形式的直播;二、OBS实时直播,适用于电脑桌面演示并同时互动讲解的直播;三、手机推流直播,适用于用手机实时拍摄直播;四、语音直播,适用于大量语音、文字、图片的直播;五、PPT直播,适用于通过演示文档等授课形式进行直播;六、视频直播,适用于通过主播视频讲解+演示文档形式进行直播;七、多主播视频直播,适用于两个和两个以上主播从不同端口同时进入直播间,进行互动直播。

直播个性定制化。随着直播的参与者呈爆发式的增长趋势,直播的内容也海量化,每个直播间都将向功能化、特色化、个性化发展,每个受众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需求,在不同的平台上定制、预约喜爱的直播间。

受众互动花样化。集成式直播页面已经不再是设想,将不同平台的直播链接到个人页面,自组定制直播主页,从背景图片、二维码、主副标题等所有的信息均可自主设置。而各直播平台互动方式也多种多样,可以红包雨、有奖竞猜,也可以大屏互动、签到等,帮助直播引流。

“云视频”快剪化。融媒体直播平台自带快剪功能,例如在足球比赛中,对于精彩瞬间的回放、现场剪辑、球赛比分特效,这些都是直播现场的常用手段。过去提升效果关键靠技术水平,现在,一套成熟的视频直播系统只需要一次点击就能自动完成。特别是AI的普及和融入,5G时代将会对直播行业产生巨大的影响并形成趋势。2017年3月16日,两名机器人主播“图图”和“灵灵”在花椒直播平台上首次亮相,吸引了百万网民围观。两名机器人主播全无生涩,直播语言信手拈来,热门流行歌曲、喊麦开口就唱,引来网民一次次喝彩,各种打赏礼物满天飞,直播室成为欢乐的海洋。当天网民给“图图”和“灵灵”的打赏礼物折合现金为54万元人民币,位列花椒收入榜第一名,全球首次机器人直播初次登台大获成功。在5G时代,在更快、更强的通信技术加持下,人工智能融入直播行业的步伐会大大加快。

观看大数据化。直播数据清晰明了,后台可以自动生成直播数据,观看人数、视频观看终端,地域分析等的数据,有助于对受众信息进行分析。同时,根据分析结果调整直播的内容和方式,达到对受众进行精准投放、直播效果最大化的目标。

传统媒体如何应对5G时代直播新形势

在5G时代,传统媒体如何持续在直播行业中占有一席之地,需要考虑技术和内容两个方面。

以技术来提升体验,其实正是直播打破内容严重同质化、力求“突围”的一条通路。新技术固然有许多天生的优势,但将其利用到传媒领域不仅需要熟练掌握其使用方法,更重要的是抓住其特点,进行内容和形式的有机结合,例如在报道今年鄱阳湖旱灾时可以利用VR技术使人身临其境地了解到旱灾对鄱阳湖生态的破坏性。

除了技术之外,包括内容、渠道的创新也被视为行业“破题”的关键。新技术背景下催生了融媒体记者,要求从业人员做到一专多能,除了对内容的把握,还需要具备一定的技术使用能力。要做到不被技术禁锢,而是利用好5G新技术,深入把握受众的新需求。2009年就出现了写稿机器人,2017年出现了AI网络主播,在近几年的重大事件的报道和直播中,都出现了人工智能的身影,AI摄像机可以自动捕捉直播现场突发情况。演播室机器人可以替代部分导播的工作等,依靠强大的大数据平台,其反应速度无人能及。可以想象,虽然目前还没有出现大量的机器人直播,但是未来一些简单的、程序性的直播(例如产品发布会的直播)将可以由机器人来完成。

在获取流量和盈利模式方面建立自己的特色。“只有在混战中形成强壁垒,才能够在洗牌中生存下去”。在内容生产越来越自动化的背景下,从业者可以将精力转移到更富有人情味的报道、深度报道或者说是互动性更强的直播中去。一些访谈类的直播节目将成为特色产品,需要更多具有个人特色、专业的行业知识和经验积累的从业人员才能完成。

结束语

总之,未来的直播可以作为一种视频会议式、社交式、电商式、表演式的展示窗口,可以用直播X来概述,有无限可能。5G新兴时代的到来,利用它高带宽、低延迟的特点,一定会出现一个互动性强、个性化高的新世界。网速的限制被彻底根除,直播会迎来新的时期,慢慢成为人们的生活消费、社交娱乐新形式,可以说是“无直播,不生活”。

猜你喜欢
主播受众内容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第一次做小主播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我是小主播
我是小主播
我是小主播
主要内容
用心感动受众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
电视节目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吸引受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