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制高职医药卫生类产教融合人才培养现状及对策*

2022-02-10 03:32
江苏教育 2022年92期
关键词:医药卫生五年制融合

张 晨

五年制高职是以专科学历层次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为目标、招收初中毕业生、实施五年一贯制培养模式、融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于一体的教育模式。作为江苏省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五年制高职医药卫生类学校肩负着培养卫生健康服务产业一线技术技能型人才的责任。

当前,五年制高职医药卫生类专业产教融合人才培养面临诸多困境。一是应用型健康服务人才培养存在短板,尤其是战略型专业人才缺口较大。比如后疫情时代发展需要的健康教育与促进、疾病预防与控制、慢性病康养与妇幼保健等方面人才缺乏。面向智慧医疗发展,医学与多学科深度交叉融合的具备“大健康”理念的复合型全科健康服务人才数量不足。

二是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尚不成熟,应用型健康服务人才培养尚未形成体系。具体表现为五年制高职医药卫生类学校办学实力不强、专业设置与区域产业的匹配度不高、高素质高水平教师缺乏等。同时,在产教融合过程中,还存在政府保障机制不健全、主导作用不明显,行业企事业单位的参与度、积极性、主动性不高等问题。

为比较全面准确地了解江苏省五年制高职医药卫生类产教融合人才培养的现状,笔者面向江苏省五年制高职医药卫生类学校开展调研,以期为五年制高职医药卫生类人才培养提供对策与建议。

一、五年制高职医药卫生类人才培养现状分析

第一,在价值取向上,现有人才培养以就业或产业导向为主,与学生多样化职业期待吻合度不高。根据学生就业期待调研结果,现有五年制高职医药卫生类产教融合人才培养受“产业决定论”影响明显,过于强调学生的首岗胜任力培养,对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个性化职业期待、职业价值塑造关注不够。具体表现为不同性别、年级、专业的学生的职业期待存在较大差异;“不利于进一步深造学习”“容易受企业的束缚”成为显著影响学生对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满意度的负面因素。

第二,在行动逻辑上,现有人才培养侧重“产业—专业—就业”的线性逻辑,对主动适应社会需求的关注度不高。江苏省五年制高职医药卫生类专业设置呈现覆盖面广、冷热明显、与新兴产业耦合度不高等特点,适配“大健康”理念下国民健康事业发展所需的“健康大数据管理与服务”“口腔医学技术”“中医养生保健”等专业开设不够的现状。少数专业扎堆设置与部分新兴专业布点空白并存的现象说明五年制高职医药卫生类学校存在“产业—专业—就业”的线性办学逻辑,这种单向、机械、线性的办学逻辑导致出现专业设置重复、人才培养单一化、学校内部与外部联动不足等现实困境,学校人才培养无法较好地满足健康服务技术技能人才市场需求的变化。

第三,在实施路径上,现有人才培养侧重内部的静态建设,对政策支持、保障条件等协同机制建设不足。从人才培养实施要素和建议的调研结果来看,现有五年制高职医药卫生类学校侧重人才培养方式、课程设置、教学实施、师资水平、实训条件等方面的“静态建设”,忽视了产教融合的“群像特征”,[1]表现为五年制高职人才培养存在“外部联动”的时滞效应和“内部联动”的孤岛现象。其主要原因是企业在人才培养中缺乏政策支持、合作机制和保障机制等。

二、五年制高职医药卫生类人才培养改革策略

五年制高职教育兼具“职业性”和“教育性”双重属性。在价值取向上,五年制高职教育应兼顾“社会本位”和“个人本位”“功利性”和“人本性”的平衡。[2]五年制高职学校应遵循五年制高职教育内部与外在环境协同联动的行动逻辑,从专业结构优化、集群式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育人共同体建设、多元化人才培养路径、保障措施优化等方面推进产教融合人才培养。

(一)建立并优化五年制高职医药卫生类专业结构和动态调整机制

五年制高职医药卫生类学校应开展专业结构与区域健康产业的契合度研究,根据卫生健康产业发展和社会需求,建立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实施专业分类管理,合理布局长线、通用型专业和短线、特殊型专业,进而制定专业发展规划。

随着“大健康”产业的发展,大众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家庭医生和健康管理师的需求大幅增加,按每100人配备1名健康管理师计算,江苏省需要约85万名健康管理师,而全省五年制高职健康管理专业开办时间普遍不长,人才缺口较大。此外,《江苏省老龄事业发展报告(2022)》指出,“十四五”期间,全省老年人占比将超过26%。到2030年,老年人占比将超过30%,进入重度老龄化社会。目前全省失能、半失能老人占9.6%,根据失能、半失能老人分别按3∶1和6∶1配备养老护理员和老年照护员计算,全省需33万养老护理人员,但目前仅6.13万人在职,其中具备高级职称的仅有1700多人,人才的数量与质量的缺口均较大。对此,五年制高职医药卫生类学校应密切关注产业需求和社会动向,定期开展专业调研,分析人才培养供给与需求情况,建立专业预警和动态调整机制,持续优化专业布局。

(二)构建基于产业链的集群式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体系

在追求高就业率和产业适配度的基础上,医药卫生类学校还应结合大健康产业发展趋势,以培养学生的岗位迁移能力、促进职业发展为目的,着力培养学生的新知学习能力、技能更新能力、医学人文关怀精神等。

一方面,医药卫生类学校应根据健康产业链发展趋势,主动适应健康产业集群发展需求,组建对接健康产业链的专业群,打通专业壁垒,构建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如随着新医科、“互联网+智慧医疗”的发展,“医学+X”的复合型人才需求增加,学校应推进医学与人工智能、材料等工科,药学与生物、化学等理科,护理与人文、管理等文科的交叉融合,[3]确立专业群人才培养目标体系,包括支持精准医疗、健康管理、新药研发的知识目标,涵盖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实践技能、沃森系统等人工智能工具操作技能、个人生物信息港的健康服务信息采集技能的能力目标;树立个性化、精准化药学服务精神,“以患者为中心”的利他主义信念,敬畏生命、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和道德观的素质目标。

另一方面,医药卫生类学校还应关注学生的个性化职业期待,新增面向新兴产业的专业,培养面向人的全生命周期、具备全方位健康服务能力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满足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需求。比如在现有的“医学检验技术”“医学影像技术”“眼视光技术”专业框架下,开设口腔医学技术专业,组建医学技术类专业群,通过课程群或项目化实现资源共享,培养学生的多岗位迁移能力;在现有的“康复治疗技术—中医康复技术”基础上,新增言语听觉康复技术专业,组建康复治疗类专业群,培养面向全领域、全人群,覆盖全方位康复医疗服务领域的技术技能人才。

(三)组建医教协同下的育人共同体

当前产教融合中存在的风险与效益间的矛盾导致企业出现内生动力不足、协同培养机制缺失等问题,五年制高职学校应根据医院、康养机构、健康服务中心、制药企业等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和效益意识,寻求教育资源的整合利用与合作共赢渠道,建立医教协同育人共同体。对此,五年制高职学校一方面应建立学校、用人单位、高校、政府部门的“外部联动”机制和平台,提升学校的社会服务水平;另一方面,应在学校内部的招生就业、教务、就业部门间形成“内部联动”,解决学校内部沟通不畅的问题。

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常州卫生分院(以下简称“我校”)在“外部联动”方面,构建了“学校—企事业单位—高等院校—行业学会”的育人共同体,牵头成立了由政府引导、以行业内多家龙头企事业单位为主体的常州护理教育集团;与行业龙头企业扬子江药业集团成立了“常卫—扬子江”药学教育联合体;组建了由政府牵头、省内高校和医疗机构为主体的江苏常州护理伦理研究中心;建立了包括行业专家、职教专家、相关行政管理部门负责人在内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与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南京医科大学等高等院校联合成立了护理专业“4+2”中高职衔接管理工作小组、“专转本”工作领导小组、“专接本”工作领导小组。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政府主导、行业指导、机会均等、自愿参与的议事规则和决策制度,制定了《常州护理教育集团章程》《专业指导委员会职责》,签订了《药学教育联合体合作协议》,搭建了产学研创一体化学生成长成才平台。在“内部联动”方面,学校联合招生就业处、教务处、创新创业服务中心等开发了学生就业服务平台,实现了新生录取、教学实施、就业服务、毕业生追踪等环节的联动协同、信息共享。

(四)探索多元化卫生健康服务人才培养实施路径

当前,五年制高职医药卫生类产教融合人才培养多数是短期性、松散型、浅层次合作,人才培养各方的利益契合点不一,管理体制存在壁垒,政策保障缺位。对此,应根据产教融合的“群像特征”,构建基于“政府引领、行业运作、企业主导、学校主体”的人才培养路径,推动订单模式、工学交替模式、半工半读模式等多种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促使用人单位与学校人才培养紧密衔接,实现政行企校多元办学主体的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4]

我校以省级护理专业老年照护1+X试点项目为基础,在教育行政部门支持下,依托常州护理教育集团,形成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老年照护1+X人才培养模式,将老年照护内容纳入护理专业主干课程,开发“老年护理”等课程标准,共建老年护理实训基地,推进“课证融通式”人才培养。在卫生行政部门的支持下,药学、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以药学教育联合体为依托,开展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开发“制药技术与设备”“药店物流概论”等课程,编制扬子江药业集团现代学徒制内训讲义,聘任双导师团队,开展校企双主体人才评价。中药学专业以省级“中医药小学徒”职业体验中心为依托,与常州市中医院合作,开展“师承制”人才培养改革,制定了“师承制”实施性人才培养方案,组织拜师、培训和出师考核。助产专业与常州市妇幼保健医院合作,开展“3+1.5+0.5”“驻点班”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学生在完成3年学校文化课程和专业理论技能训练的基础上,进入医院完成1.5年的岗位技能学习,由医院提供师资,组织教学和管理,学生在最后一学期回到学校完成模块化综合课程学习,参加执业资格考试。眼视光技术专业以常州市青少年近视防控基地建设为依托,与常州市大数据中心产业园智能科技公司合作,通过江苏省眼镜协会、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创新专业课程,组织企业岗位能力培训,开展基于大数据的眼视光技术人才培养实践。[5]

(五)优化五年制高职医药卫生类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保障机制

第一,主动与区域卫健委、教育管理等政府部门对接,推动相关法律规定的落地落实,促使医教协同向规范化、制度化方向发展。第二,积极发挥医学会、护理学会、药学会等行业协会的中介组织作用,建立医教协同的协调机制。第三,在组建育人共同体的基础上,建设医教协同的产学研合作平台,如成立药物中试基地、培育科技创新项目、合作研发健康产业产品等。

在医教协同路径方面,五年制高职医药卫生类学校应着力创新探索多种途径的合作模式,除现代学徒制、驻点班、1+X“课证融通”等人才培养模式外,还可探索混合所有制形式的医教协同关系,如共建附属医院、理事会联席制度下的集团化办学、院校互认的职工置换脱产培训等。[6]

在完善保障机制方面,五年制高职医药卫生类学校应着力加大与医院、康养机构、健康服务中心、制药企业等用人单位的合作力度,如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从“外引内聘”、在职培训、绩效激励等方面建设混编型教师创新团队;提升科研能力,开发产学研合作项目,为企业产品研发、工艺更新和成果转化等提供智力支持。

猜你喜欢
医药卫生五年制融合
欢迎关注《国际医药卫生导报》新媒体
欢迎关注《国际医药卫生导报》新媒体
欢迎关注《国际医药卫生导报》新媒体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会计专业学生学习成效构成要素——基于五年制高职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五年制高职企业实习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布鲁姆教学目标分类在五年制生物化学教学设计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