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系统思维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评价体系建设*

2022-02-10 12:29王婷婷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22年6期
关键词:要素思政体系

王婷婷

(集美大学诚毅学院,福建 厦门 361021)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应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一直以来都受到党和国家高度的重视与支持,高校思政教育是促进学生思想健康成长与发展、形塑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保障和有效途径,而高校思政教育评价体系的构建是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1]。高校应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基于系统思维的角度,探索思政工作评价体系构建的方法与策略,通过健全评价内容、优化评价指标、革新评价方法等来促进评价体系的进一步完善,进而使评价工作的开展实现规范化、制度化、高效化,使评价活动成为提升高校思政教育质量与水平的有效保障。

一、系统论视角下高校思政教育评价体系建构的意义

从系统论的角度出发,结合高校思政教育的特点与规律,制定评价指标,确立评价标准,建构评价体系,对高校思政教育的开展有重要的意义,它为高校思政教育提供了规范尺度,为育人目标的实现提供了有力保障。通过构建多元化、综合性的评价体系,高校思政教育的开展不仅更加系统全面,且更为高效有序,有助于教育质量与水平实现大幅度的提升。

(一)构建高校思政教育评价体系有助于强化教育实效

在系统论视角下,通过科学的技术与手段来测量高校思政教育质量与水平,其核心宗旨在于对高校思政教育活动形成价值判断,通过构建评价体系,可促进教学方法的优化,同时为教育者改进教学模式提供依据,帮助教育者深入全面地了解教学工作的得失,在此基础上,对下阶段的工作作出调整,由此使高校思政教育的精准性与针对性实现了有效提升[2]。对于学生而言,评价工作的开展有助于其形成对高校思政教育的准确认知与理解,对高校思政教育的内在特点与规律有深刻了解,在此基础上强化自我管理意识与能力,具备学习的自觉性与主动性,能进行有效的自我约束与教育。总之,高校思政教育评价体系的构建是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推动高校思政教育科学化、高效化开展的重要保证。

(二)构建高校思政教育评价体系有助于促进教育改革

通过构建评价体系可督促教育者关注和提升自身的整体素质,积极探索更加有效的教育模式和方法,创新教育理念,启迪教育思维,并能及时发现教育中的不足之处,进而基于教育现状作出针对性的调整与优化,这对于促进教育体制改革有重要的意义。此外,它能激发政府、社会、家庭等多元主体对高校思政教育的关注和支持,使他们对高校思政教育给予更高的期待,进而加大对高校思政教育的资源供给,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以家庭为例,现代教育理念认为,家庭是教育活动开展的能动性主体,应对家庭的重要意义与作用给予充分重视,家庭对于学生的身心成长发展有诸多方面的影响,良好的家风家训能促进学生思想道德水平提升,使其具备各种优秀品质,对于其个性化发展也有积极的意义。总之,高校思政教育评价体系的构建从微观上来说能促进高校思政教育质量与水平的提升,从而更好地引领学生思想的成长与发展,从宏观上来讲它是高校思政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于促进高等教育改革、优化教育机制具有建设性的意义与价值。

二、基于系统思维的高校思政教育评价体系建设现状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思政教育的开展日臻完善,在教育成效评价方面,基本构建起了较为健全的评价体系,相关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在评价实践中坚持了诊断性评价与可视性评价、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原则,由此使得评价结果能更加真实全面地反映高校思政教育质量与水平[3]。但与此同时,基于系统思维角度解读分析高校思政教育评价体系的构建尚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所面临的困境不容小觑,以下将从几个方面来分析这些欠缺之处。

(一)高校思政教育要素涵盖面不足

高校思政教育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其所涉及的要素是多方面的,衡量高校思政教育成效就必须建立在对这些要素全面认知与分析的基础上,脱离了对要素的解读而构建思政评价体系是不科学的,同时其评价结果的可靠性也将大打折扣。当前高校思政教育在检验教育质量与成效时还存在要素认知不全面、要素分析不深入等问题,受此影响,评价体系的完整性则难以保障。作为一个综合性、多元性育人系统,高校思政教育所发挥的功效、所形成的影响力、所产生的教育成效到底如何,有赖于对多个组成要素的衡量与评定,全要素分析是呈现高校思政教育全貌的前提与基础。

(二)思政评价目标相对狭隘、单一

高校思政教育评价本质上是一种价值评价,由此必然会涉及到价值判断的一般性特点及思政评价的个性化特征。高校思政教育诸多构成要素既普遍联系,又动态性发展,对于评价者而言,就需要深度认知诸要素特点,对评价体系的框架内涵有全方位把握,对评价对象的结构组成有准确解读,从而围绕评价目标对高校思政教育实施的全过程进行立体化监控。高校开展思政教育应该与时俱进,将社会的发展变化融入其中,但在实践中,更多时候评价目标的制定缺乏动态性、时代性考量,表现出凸显的狭隘性、单一性特点,受此影响评价结论必然会有失偏颇。具体而言,比如针对受教育者的评价只关注某一层面的问题,而对其他问题则采取了忽略的态度,如单方面关注其思想状况而忽略心理健康等。由于无法做到系统全面的评价,即难以全方位地反映高校思政教育的成效[4]。

(三)高校思政教育介体重视度不够

高校思政教育的各个要素之间要形成内在联系,并进行相互的转化与促进,必须借助教育介体来实现。教育介体又与高校思政教育的动态性有密切关联,高校思政教育并非一成不变、故步自封的,相反它会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变迁而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与内容,评价主体需对思政系统的发展性、动态性给予充分关注,科学分析与认知教育介体在该体系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

(四)评价体系的完善性尚有待加强

当前诸多高校思政教育评价体系尚不完善,缺乏从整体性、全局性的眼光来考量评价体系的构建,受此影响所形成的评价结论具有明显的片面性特征,无法客观、真实、全面地反映高校思政教育成效。衡量和评定高校思政教育质量,既应关注到各个组成要素的品质,同时对教育介体作出合理评定,使各个要素之间能形成有效的链接与互动转化,还应加强对内在结构的评定与监督,由此而使各要素形成最佳的组合。对于任何系统而言,即便有一致的组成要素,要素的连接组合方式也会使系统形成不同的内在结构,而内在结构的差异则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系统整体的特征与性质,从而使其运作方式、功能表现也迥然不同。鉴于此,对于高校思政教育评价体系的构建即应强调其多元性、综合性与整体性,要使其有着科学而完善的内在运行规律,由此才能促进其高效运作,进而充分发挥应有的功能与作用。我国相关教育政策也多次指出,评价体系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它对教育质量与水平有着显著的影响作用,评价体系在构建过程中应围绕教育宗旨与目标,制定能覆盖教育全貌的评价依据和标准,并充分调动政府、社会、家庭等各方的能动性作用,使其参与到教育评价中来,由此形成多元化、全方位的评价格局,使评价活动能更有效地促进立德树人目标的实现。

三、基于系统思维角度探讨高校思政教育评价体系的建构方法

(一)关注组成要素,实现评价体系部分与全局的统一

从系统论的角度出发,系统由不同的要素组成,要素是形成系统的前提与基础,高校思政教育评价体系作为综合性的育人系统,其结构组成符合一般性系统的特点与规律,即建立在多元素的连接组合基础之上,因此该系统的构建应充分考量各个要素的特点与品质,以要素为出发点,秉持个体与整体、部分与全局相统一的原则,进而形成科学、合理、健全而高效的评价体系。

其一,应以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与成长、推动其自我发展为目标设计相应的评价指标,确立相关的评价标准,由此使评价体系能客观真实地反映学生的自我发展状况,能对学生的自我监督与管理形成积极的导向与引领作用[5]。

其二,应建立健全对思政教师的评价体系,在充分考量其岗位特征的基础上,设计评定标准与指标,从而促进其提升履职能力,优化育人水平。思政教师担负着教育与引导学生实现思想健康成长发展的重任,他们是保障学生不会迷失于多元价值观念、使其拥有良好身心状况的守护人与领航者,因此对其核心素养与专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思政教师应该具备较强的政治意识、宽广的胸怀、深厚的教育情怀、较高的创新创造能力、严格的自我管理以及高尚的道德情操,只有这样才能引领学生实现全面的成长发展,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其三,应围绕课堂融合健全评价指标。课堂是实现教育目标、完成教学活动的重要载体,离开课堂教育则成为空中楼阁。课堂的概念是广泛的、也是多元的,它既包括智慧课堂、体验课堂,也涵盖具有另外不同的教学方式与特点的宿舍课堂和网络课堂,评价体系的建构应体现所有课堂的内在特点,并有利于教学资源的配置与整合。

其四,评价指标的确定、评价方法的选择应具有综合性的特点,它应有助于促进思政课程与其他课程之间的链接与互补,应有助于贯通不同教育阶段的思政教学,从而使其形成体系化。

其五,围绕思政教材的使用构建相关评价指标。教材是教育开展的重要媒介,是连接教与学双方面的有效桥梁,因此应注重针对教材评价指标的设置,以最大化地整合包括家庭、社会、高校在内的不同的教学资源,使教材的利用实现最大化、最优化。

其六,应基于高校不同职能部门的协同合作而制定相关评价指标,以此来促进部门及人员间的联动,从而为高校思政教育的开展创设良好的环境与氛围。

其七,为了激发家庭对高校思政教育活动的参与,应积极构建家庭相关的评价指标,如家风家训指标等,以此来促进全员育人、全社会育人,使家庭在高校思政教育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其八,从社会角度出发建构相关指标,如社会现象与舆论的评价指标,以此来强化社会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意义,使高校思政教育的开展获得社会的广泛支持与参与,为高校思政教育提供更加丰富的教学资源。

(二)重视教育介体,围绕教育介体设计思政评价指标

高校思政教育评价体系是一个综合性、多元性、发展性的系统,它由诸多要素构成,不同要素间密切联系、互为助长、相互促进,由此推动了评价系统的有序运作。要素间以教育介体为媒介而实现沟通转化以及信息的传递,介体的重要意义与作用不容忽视,其所发挥的桥梁与纽带功能无可替代[6]。鉴于此,高校思政教育评价体系的构建应将教育介体充分考量在内,针对教育目标、内容、方法以及管理而开展相关的成效衡量与评定。举例来说,譬如针对教育内容,即可运用材料审核的评价方式检验教育内容是否实现了抽象与具体的统一、实践与理论的融合。又如教育方法,可采用课堂走访的评价方式来检验教育方法的选择与确立是否有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否有助于启迪学生的创新创造性思维,使其收获更多的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

(三)纵横交错评价,基于系统结构形成立体评价体系

结构对于系统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而结构又建立在不同要素的有序组合基础之上,要素的特点与性质,要素间的连接组合方式都影响着系统结构,而系统结构又决定系统性质,高校思政教育评价系统的性质与其结构之间有着密切关联。系统结构涵盖横向与纵向两种不同的连接方式,因此对于高校思政教育评价系统的构建而言,应体现纵横之间的衔接与交错。

首先,应以学生为中心,构建涵盖多元要素的纵向评价系统。青少年学生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与接班人,他们身上肩负着实现伟大中国梦的重要使命。作为我国宝贵人才资源的培养阵地,高校应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组织和开展好高校思政教育,从而促进学生思想的健康成长与发展,使其具备良好的思想状况与心理素质,在社会多元的文化价值冲击下仍能坚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由此来为祖国建设与发展储备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高校思政教育评价体系构建围绕学生展开,要求应促进教师、教材、课堂等要素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优化,使其成为有序运作的整体,使教师的引领与指导、教材的选择与确定、课堂的组织与开展皆能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成为学生健康成长与发展的有效支撑。具体而言,譬如针对“学生—教材”的评价指标,可采用座谈会等评价方式来衡量教材对学生学习的适用性;对于“学生—课堂”评价指标,则可运用课堂走访等评价方式来对课堂氛围的营造、课堂活动组织的有序性等展开评价。

其次,应围绕课程设置与开发构建横向评价系统。高校思政教育的开展必须以课程为媒介,课程在某种程度上反映着国家意志,体现着宏观教育规划与思维,课程设置是否合理对教育的质量与水平发挥着重要的影响作用。高校在设置思政课程时应基于自身的实际情况,结合时代特征、社会发展特点以及学生学习需求等来进行,不可脱离实际,闭门造车,由此才能使课程在提高学生的思想素养、文化素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与此同时,高校要以课程为基准设计和构建相应的评价体系,使其具备良好的内在结构,实现有效的功能互补,应体现对高校、社会、家庭等多元主体的关注,使不同主体间形成协同联动,进而优化资源的配置与供给,使多要素之间形成有序的连接与运作。譬如针对“学校—课程”指标,即可采用材料审核的评价方式来检验思政课程的管理与开发效率,针对“社会—课程”指标则运用座谈会等评价方式来对社会教育课程的开发建设状况作出衡量与评定,而针对“社会—学校—家庭”指标则采用问卷调查方式来检验多方主体间的协同合作质量与效率。

四、结语

高校思政教育的开展离不开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完善,通过健全评价指标、优化评价方法、建构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能对高校思政教育教学工作形成积极的正反馈,从而使教育者及时优化和调整教学模式和方法,使受评者提升自我管理的意识与能力,最终促进各要素的有效协同联动,共同推进高校思政教育质量的提升。

猜你喜欢
要素思政体系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掌握这6点要素,让肥水更高效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观赏植物的色彩要素在家居设计中的应用
论美术中“七大要素”的辩证关系
也谈做人的要素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