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的小学英语语法教学实践

2022-02-10 10:40
英语教师 2022年23期
关键词:语篇语法导图

卢 锦

引言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中小学英语一、二级语言目标对语法知识内容有明确的要求,在语言使用中,语法知识是“形式—意义—使用”的统一体,与语音、词汇、语篇和语用知识紧密相连,直接影响语言理解与表达的准确性和得体性(教育部 2022)。学生年龄越小,逻辑思维能力越差,对语法项目的理解就越难。大多数教师习惯使用“题海战术”让学生进行机械的语法训练,效果适得其反。

《课程标准》指出要践行学思结合、用创为本的英语学习活动观,秉持在体验中学习、在实践中运用、在迁移中创新的学习理念,倡导学生围绕真实情境和真实问题,激活已知,参与指向主题意义探究的学习理解、应用实践和迁移创新等一系列相互关联、循环递进的语言学习和运用活动(教育部2022)。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语法规则,还要重视语法本身的表意功能,把语法知识运用于交际,突出其语用功能。因此,如何以主题为引领,以语篇为依托,探索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的小学英语语法教学有重要意义。

下面,以执教的一堂区级示范课为例,阐述在小学英语语法教学中践行英语学习活动观的探索。授课内容为教科版小学《英语》五年级(上)Module 3的一堂英语语法复习课,内容是复习一般现在时的句型、用法、人称的区别、动词的变化形式和对一般现在时的拓展运用。

一、创设情境,突出主题意义

语法在英语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语法教学应兼顾形式、意义和功能,在语境中帮助学生理解、加工、内化并产出语法,促进其交际能力的发展(程晓堂 2013)。语言是交际工具,只有在自然的情境中使用和发展,才能真正体现语言的交际功能。

教科版小学《英语》五年级(上)Module 3的话题为Daily Life,属于“人与自我”范畴中的“生活与学习”主题群下的“健康、文明的行为习惯与生活方式”子主题。教师基于这一话题以Everyday Life为情境主线展开教学,通过设计Talk about our life和Different people,different life两个真实情境,依托“关于老师自己生活的趣味小诗”“学生谈论自己生活的生成文本”及“驯兽师的一天”3个语篇开展学习理解、应用实践和迁移创新活动,带领学生了解教师的日常生活、特殊职业人的日常生活,并谈论自己的日常生活。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知不觉地参与听小诗、玩游戏、看录像、阅读等形式多样的包括听、说、读、写的活动。话题涉及的内容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使语言输入与输出活动更流畅、自然、生活化。本堂课的复习主题情境图见下页图1:

图1:Everyday life一般现在时复习课主题情境图

二、设计学习理解类活动,构建语法知识结构

学习理解类活动主要包括感知与注意、获取与梳理、概括与整合三种基于语篇的学习活动(王蔷、钱小芳、吴昊 2021)。教师引导学生在语境中感知一般现在时态的用法,基于语篇归纳、概括语法规则和规律,培养其感知注意和提取概括能力。

(一)跟唱歌曲,联系生活经验,感知主题情境

为了自然引出本课主题,让学生快速进入语境,教师播放从“迪士尼神奇英语”中截取的歌曲Everyday life。内容是迪士尼动画中各种人物的有趣生活,教师通过歌曲中人物的有趣生活与学生展开对话,引出本课主题。英语歌曲作为热身活动,既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让其感知本课的主题语境,关注本堂课的学习内容。

(二)改编小诗,解决真实问题,感知表意功能

学生通常对教师的一举一动感兴趣。教师对自己“自黑”式的日常生活情况介绍更能吸引学生眼球。教师把自己的日常生活介绍编成押韵的小诗用夸张的语气朗读出来:I sometimes drink tea.I never brush my teeth./I usually play computer games.I always get up late./I seldom take exercise.I often feel tired./Do you think it’s a healthy life style? 趁机提问:“Do you think it’s a healthy life style?”在学生否定后,教师追问:“How to keep a healthy life style?”学生小组讨论如何重新填写频率副词帮助教师改善不良的生活习惯,活动流程见图2。学生在思考、讨论的过程中发现变换频率副词,能产生截然不同的效果,并能解决改善教师的不良生活习惯的问题。而且,改编小诗的活动并没有标准答案,只要符合常理都是恰当的答案。这一活动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其思考得出更多的答案,再评价各组的答案,探讨哪种答案最合适。最后,教师引导学生归纳频率副词的使用规律,完成下页图3:

图2:改编小诗活动流程图

图3:频率副词排序图

在“如何改变教师的不健康生活”的真实话题语境中,教师突出“意义领先”原则,鼓励学生思考、讨论,让他们在活动中感知语法意义,归纳语言结构形式,使两者得到有机结合,培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分类归纳,形成概念结构,强化语义功能

语法课堂大都比较沉闷,用游戏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是激发其参与活动的有效方法。在本堂课中,教师设计了“扔沙包”游戏,让学生叙述自己的日常生活。首先,把学生分成两大组,采用扔沙包的形式轮流说句子,第一组一位学生说一句描述自己日常生活的话,如“I get up at six o’clock.”然后把沙包扔给第二组的任意一位学生。该学生用第三人称单数复述第一位学生的话:“He gets up at six o’clock.”再说一句话描述自己的日常生活,以此类推。在游戏中,学生说完句子后把句子写在卡纸上,并将卡纸张贴在黑板上。

在游戏活动之后,教师引导学生关注在游戏活动中生成的句子,让他们观察和分析并对其进行分类,生成一般现在时包含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的文本,见图4。最后,引导学生对比、归纳一般现在时的语法构成,完成一般现在时的概念建构。

图4:课堂生成板书

在学习理解阶段,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避免机械记忆语法规则,而从真实生活出发,以解决问题为抓手,通过合作探究、梳理归纳、概括总结等学习活动,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同时关注语法意义和形式,形成围绕主题的结构化知识。

三、设计应用实践类活动,聚焦意义与形式

应用实践类活动主要包括描述与阐释、分析与判断、内化与运用等深入语篇的学习活动(王蔷、钱小芳、吴昊 2021)。本阶段的话题为Different people,different life,通过了解特殊职业人群的日常生活,聚焦一般现在时的初步应用,注重强化语法意义和形式。

在学生完成关注语法意义和形式的活动,形成语法概念的建构后,教师设计了以下应用实践类活动,关注语法的表意功能。首先,教师呈现某种特殊职业人物在工作时的图片,让学生就他们想知道的信息自主提问:“Who’s she?What’s her job?How old is she?What does she do on weekdays?How long does she work everyday?...”教师根据学生的问题的关键词进行板书,形成思维导图。然后,学生观看采访特殊职业人物的视频,回答自己提出的问题。如果学生的提问不够全面,则由教师补充问题,学生回答。在师生交流的过程中完成思维导图(见下页图5)。最后,学生根据思维导图进行复述。

图5:人物信息思维导图

在这个活动中,通过人物图片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自主提问,再带着问题观看采访视频,获取信息并完成思维导图。学生基于问题不仅获得了人物信息,而且获得了处理信息的能力。学生根据思维导图复述人物信息,结合学习理解活动中构建的语法结构化知识,把人物采访的第一、二人称转换成第三人称进行描述,突出语用功能。在这个阶段,教师坚持学用结合,引导学生内化所学语言和文化知识,使其加深理解并初步应用(教育部 2022),培养其描述、阐释和整合运用能力。

四、设计迁移创新类活动,突出语用功能

迁移创新类活动主要包括推理与论证、批判与评价、想象与创造等超越语篇的学习活动(王蔷、钱小芳、吴昊 2021)。在之前的描述与阐释、分析与判断、内化与运用的应用实践活动后,在迁移创新阶段,教师设计学生精读语篇,让其分析、评价和描写父母的日常活动。

(一)分析评价,引发深度思考,升华主题意义

在学生观看特殊职业人物的采访视频,对人物信息有了初步了解后,教师让他们再次阅读采访视频文本:Su Guirong is 50 years old and lives in Panyu.She works in Chimelong International Circus.Su Guirong trains a white lion and eight white tigers.So people call her“Queen of white tigers”.As an animal trainer,Su Guirong stays with white tigers all day.Everyday she gets up very early in the morning.She wakes up the tigers,goes for a walk with them,feeds them,plays with them,and of course trains them.She has a show in the circus in the evening.Animal trainer is a hard and dangerous job.Sometimes,the tigers hurt her.She always feels tired,but she feels happy when she’s at work.“I spend much more time with tigers than with my son.I think,I am a good animal trainer but not a good mother.”Su Guirong says.然后提问:(1)Does Su Guirong like her job?(2)Is Su Guirong a good animal trainer?Why or why not?(3)Is she a good mother?Why or why not? (4)What do you think of Su Guirong?有的学生认为该人物热爱自己的工作,勤劳、勇敢,是一个好的驯兽师;有的学生认为该人物不是一个好母亲,因为过于投入工作而忽视了自己的孩子;还有的学生认为该人物是一个好母亲,虽然她陪伴孩子的时间少,但给孩子作出了榜样。

教师通过开放式的问题链设计,引导学生基于语篇研读所获取的信息对人物进行分析和评价,将语言知识和语言运用联系起来,促进其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发展和学习策略的培养。同时,学生在深入讨论语篇人物是否因为热爱工作而忽视对孩子的陪伴、是否是一个好母亲的过程中,理解母亲同时顾及工作和家庭的不易,是对本课主题意义的升华,为之后的写作活动埋下了伏笔。

(二)综合任务,内化语法规则,实现语用功能

为了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在新的情境中解决新问题,教师设计了题为My father/mother的活动,让他们描写自己父亲或母亲的生活、工作情况等。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参照前一个活动中阅读材料的思维导图框架填写自己父亲或母亲的生活和工作情况的关键词,然后,按照思维导图提纲进行写作。在学生完成写作后,教师引导他们在小组内从语法正确性、结构完整性、内容丰富性等方面检查和改进自己和同伴完成的作文。最后,学生在小组讨论改进作文后推选代表进行展示。

在语用活动中,学生经历了“写作文—读同伴作文—提建议及改进—展示”的过程,并运用前面活动中学习的一般现在时的语法知识对自己和同伴的作文进行评阅、反思、改进,实现了语用功能。

在迁移创新阶段,教师引导学生把握语篇内容,针对语篇背后的价值取向开展批判与评价活动,设计问题链引发其思考,培养其批判性思维,帮助其加深对语篇主题的理解。教师引导学生在“描写自己父亲或母亲的日常生活”的语境中运用一般现在时语法知识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有意义的语言输出,达到语法学习中“形式—意义—使用”统一的目的。

结语

小学英语语法教学应摒弃以往孤立讲解语法规则、反复做语法练习的授课方式,践行学思结合、用创为本的英语学习活动观。教师首先应设计学习理解类活动,创设主题情境,构建语法知识结构,然后开展应用实践类活动,聚焦意义与形式,内化语言并运用,最后进行迁移创新类活动,联系生活实际,引发学生深度思考,突出语用功能,升华主题意义。学生通过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三个层次的语法学习活动,能提高语言交际的准确度,提升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猜你喜欢
语篇语法导图
烃思维导图
借思维导图算24点
新闻语篇中被动化的认知话语分析
角的再认识思维导图
跟踪导练(二)4
Book 5 Unit 1~Unit 3语法巩固练习
第6章 一次函数
从语篇构建与回指解决看语篇话题
语篇特征探析
语篇填空训练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