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都拉斯大选为何备受关注

2022-02-10 10:01李菡
世界知识 2022年1期
关键词:埃尔南德斯对华关系洪都拉斯

李菡

2021年11月28日,中美洲国家洪都拉斯举行大选。根据初步计票结果,自由与重建党候选人希奥玛拉·卡斯特罗以超过50%的得票率获胜,国民党在连续执政12年之后下野。这一选举结果反映了洪都拉斯选民对现任总统埃尔南德斯和国民党无力提振经济、解决贫困、打击暴力和腐败的不满情绪,以及选民寻找替代性政治力量的强烈愿望。此次大选可以说是近半个世纪以来洪都拉斯最受国际媒体关注的选举,不仅折射出该国未来政治格局的变动,而且还与该国未来对华关系的走向密切相关。

洪都拉斯是西半球最贫困的国家之一。2020年,洪都拉斯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2405美元,在拉美地区仅高于海地和尼加拉瓜。受新冠疫情和两次飓风袭击的双重打击,2020年洪都拉斯经济陷入负增长(-8%),失业率超过10%。洪都拉斯的经济基础极为薄弱,主要依靠农作物及少量纺织品和矿产品出口,长期面临高额贸易赤字、财政赤字和沉重外债负担,被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列为重债贫穷国。由于本国缺少工作机会,有上百万的洪都拉斯人(洪都拉斯人口为900万)前往美国、加拿大、墨西哥、西班牙等国务工,其创造的侨汇收入几乎相当于该国国内生产总值的1/4。

洪都拉斯政局长期相对稳定但却十分保守。洪都拉斯的政治进程一直被两大传统政党主导。成立于1881年的自由党和成立于1902的国民党长期轮流执政或联合执政,控制了议会多数席位。两大传统政党均有保守主义倾向,主要代表大地主、大牧场主和大工商阶级的利益,与美国保持极为密切的关系。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中美洲国家成为冷战前沿,萨尔瓦多、尼加拉瓜和危地马拉都爆发了剧烈的内战,洪都拉斯则保持了政局的稳定,传统的政治精英集团继续保持政治优势。

近十几年来,随着新兴政治力量的崛起,洪都拉斯两党政治格局逐渐开始松动。自由党人塞拉亚在2006年就任总统之后,积极扩大政府对教育、医疗等领域的资金投入,帮助低收入阶层增加收入,支持民众更多地参与和监督国家政治生活,同时加强了与委内瑞拉、尼加拉瓜、古巴等拉美左翼执政国家的联系。塞拉亚的政策主张得到中下层民众的支持,也导致他与保守派决裂。2009年,塞拉亚总统在保守派发动的一场军事政变中被推翻。

2009年军事政变对自由党造成很大冲击,自由党内部分裂不断加剧,逐渐失去选举竞争力,洪都拉斯的传统政党格局呈现加速解体之势。塞拉亚总统下台后,于2011年另行成立自由与重建党,其夫人希奥玛拉·卡斯特罗作为该党候选人参加了2013年总统选举,并位居第二。在2017年总统选举中,自由与重建党与反腐败党结成联盟,共同推举萨尔瓦多·纳斯拉亚为候选人,向寻求连任的国民党候选人胡安·埃尔南德斯总统发起挑战。但这次总统选举却在计票环节发生严重争议。由于美国对埃尔南德斯的偏袒,埃尔南德斯得以连任。

自由与重建党在2021年总统选举中获胜,意味着洪都拉斯传统政党格局完全解体。自由与重建党是洪都拉斯第一个取得执政地位的左翼政党。它自称是一个“21世纪社会主义”政党,反对自由市场资本主义和新自由主义经济模式,坚持建立“替代性经济体系”。卡斯特罗在其竞选纲领《洪都拉斯政府重建家园计划》中,提出构建民主社会主义国家的设想,其主要政治主张包括强化国家的作用,将参与式民主作为政府的核心支柱,促进公民互相团结和提升组织能力等。

2021年是中国和洪都拉斯关系迈向新阶段的一个起始年份。时至今日,洪都拉斯一直和台湾保持所谓的“外交”关系,是台湾当局尚存的14个“邦交国”之一。而在2021年,洪都拉斯朝野兩派政治人物共同发出渴望与中国大陆发展关系的强烈信号。2021年5月,埃尔南德斯总统公开表示,中国在全球疫苗供应上有担当,因而考虑在中国大陆设立商业办事处,以购买中国大陆产的新冠疫苗。与此同时,已经宣布参加总统竞选的卡斯特罗在多个场合公开承诺,要在当选之后与中国建交。

2021年11月28日,洪都拉斯大选初步计票结果出炉,左派自由与重建党候选人卡斯特罗赢得了大约53%的选票,取得了胜利。图为卡斯特罗(中)在支持者集会上发表讲话。

卡斯特罗在对华关系上的表态使2021年洪都拉斯总统选举变得格外引人注意。在距离选举还有一周时间之际,一个美国代表团专程访问了洪都拉斯,向主要总统候选人施压,要求该国保持与台湾的“长期外交关系”。为了加强与洪都拉斯朝野沟通,台湾外事部门负责人在2021年9月前往该国与朝野政要会晤。在选举即将举行之际(11月12日),台湾当局还邀请埃尔南德斯总统访台,对其进行进一步拉拢。选举结束之后,台湾地区领导人蔡英文通过社交媒体向卡斯特罗表示祝贺。

根据洪都拉斯选举程序,卡斯特罗将在2022年1月就任总统,届时她能否兑现选举承诺,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由于卡斯特罗的政治基础比较薄弱,与中国建交势必受到一系列国内外因素的掣肘。国内的掣肘主要来自于反对党阵营。虽然国民党在执政期间(2017~2021)表现出发展对华关系的意愿,但很可能在成为在野党之后采取完全不同的立场。以该党为主体的反对党阵营可能将在国会建立联盟,以阻止政府推行改革、提升影响力,对华关系很可能成为朝野两派、左翼和保守力量博弈的焦点。国际方面的掣肘则主要来自于美国因素。由于洪都拉斯经济受疫情冲击严重,迫切需要重新调整外债和获得援助。一旦宣布与中国建交,卡斯特罗非常担心美国将对国际多边银行和地区性国际组织施压,迫使其对洪都拉斯实施制裁,从而对洪都拉斯的经济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因此,在短期内,洪都拉斯实现对华关系突破仍然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即便如此,两国关系向好的趋势已经显现。中国和萨尔瓦多关系的发展在中美洲形成了较强的示范作用,使洪都拉斯充分意识到发展对华关系的重要性。从近几年看,洪都拉斯希望扩大对华合作、获得中国这个重要出口市场和争取中国投资的愿望强烈,中洪关系向前发展的空间将会越来越大。

猜你喜欢
埃尔南德斯对华关系洪都拉斯
日本民调近半受访者:最好深化对华关系
本期导读
纽约男子三年两次中千万大奖
被指涉毒,美欲引渡洪前总统
洪都拉斯:香蕉价格上涨
洪都拉斯香蕉出口额增长1.5%
洪都拉斯香蕉出口量增长6.3%
洪都拉斯大蓝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