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唐英与厂官釉

2022-02-13 09:36欧阳中华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22年12期
关键词:唐英通体釉瓷

欧阳中华

景德镇市陶瓷文化传承创新中心 陶瓷民俗博物馆 江西景德镇 333000

一、茶叶末釉瓷的历史

中国陶瓷装饰首先是颜色釉,商周时的原始瓷就是以氧化铁为着色剂的青釉特征。南北朝时形成了“南青北白”的瓷业布局,考古发掘证明,茶叶末釉器的生产可以追溯到唐代。1984年在陕西铜川黄堡镇耀州窑遗址的唐代地层中发现大量茶叶末釉瓷器,江苏省扬州市近年来也出土过多种唐代的茶叶末釉瓷器。宋代也屡有发现,明代的“厂官窑” 所产已有“鳝鱼黄”的名称。《南窑笔记》载:“厂官窑,其色有鳝鱼黄、油绿、紫金诸色,出直隶厂窑所烧,故名。多缸、钵之类。釉泽苍古,配合诸窑另成一家,今仿造者用紫金杂釉白土配合,胜于旧窑。”开始可能是烧制青釉或黑釉瓷时,因釉的配方、保温时间及冷却速度变化而产生的特殊品种,并不是有意烧造。所烧成的器物釉呈失透的黄绿色泽,颇似茶细末,古朴清丽,耐人寻味。清代,景德镇御窑厂在仿制古代相关产品的基础上创烧了茶叶末釉器,后茶叶末釉瓷器技艺作为一项绝技,专门用于生产御用贡瓷,其他窑户不得擅自生产。

二、茶叶末釉瓷的生产

景德镇窑制作茶叶末瓷器的生产工艺极为复杂,瓷胎泥是由景德镇本地产的高岭土细泥加入10多种氧化物矿石,粉碎,经过几次淘洗后再筛选、过滤,并用磁石把其中的铁杂质吸出,为了增加坯泥的塑性,常将坯泥贮藏较长时间,使其经过陈腐,然后再使用,之后,采取传统的手工拉坯技艺制成坯件,待坯件晾干后再补水数次,让其表面细腻光滑,使胎釉更好地相融。茶叶末釉和鳝鱼黄釉都是以铁作为着色剂的结晶釉,因为基釉色调的不同,呈偏褐色者称“茶叶末”,偏黄色者称“鳝鱼黄”。釉中溶剂的主要成分为氧化钙和氧化镁,特别是氧化镁的作用十分关键,釉中氧化钛的含量较其他釉高,对釉的乳浊也起一定的作用。茶叶末颜色釉的烧成过程是决定釉色质量的重要条件,过去它一直是沿用景德镇传统柴窑烧制的,烧制温度一般为1280—1300℃,最高达到1320℃,属典型高温结晶颜色釉。据文献记载,茶叶末釉在《唐英陶成纪事碑》中称为“厂官窑釉”,为一般民间所禁用,是在清雍正时,督陶官唐英刻意仿制古代茶叶末类产品时,以明代磁州窑所产黑釉器物为基础的创新之作,磁州窑器多以灰白色的“大青土”做胎,质地较粗(这种胎体的器物被今人称为炻器),其黑釉往往呈蛇皮绿色,在试制过程中,经过反复的煅烧试验和摸索,认识到要吸取其釉色失透的庄严、沉稳等优点,又利用窑变形成的黄、绿变化,由此而新创了优美高雅、釉色静穆、大气雅致的厂官釉——茶叶末釉。陈浏在《陶雅》一书赞其:“茶叶末黄杂绿色,娇娆而不俗,艳于花,美如玉,范为瓶,最养目。”又说:“茶叶末以滋润、鲜明、活泼三者为贵。”并认为“茶叶末纹理之佳妙,有若干泥疏散于水中者。且其渐渐晕开,汇于底足,围绕周遭,鳝鱼腹皮之姿态流动,又于窑变外得少佳趣。”当时列为厂官窑的“秘釉”,因不易仿制而名贵一时。

三、茶叶末釉瓷的辉煌

茶叶末釉器发展的顶峰是在清代唐英督陶期间。清代前期的官窑有意识地仿造前朝的釉色和器型。《景德镇陶录》载:“康熙臧窑、厂器也,为督理官臧应选所造。土埴腻,质莹薄,诸色兼备,有蛇皮绿、鳝鱼黄、吉翠、黄斑点四种最佳。”不过,从传世品来看,还是雍正、乾隆时期产品最多,最成功,这跟唐英是有绝对关联的。雍正以后,茶叶末釉成为官窑的传统品种,此时的茶叶末釉瓷器通体施以茶叶末釉,釉面分布有黄色斑点或丝纹,釉色稳定但偏黄,显厚重典雅,俗称“鳝鱼黄”。器型以观赏用器最为多见,如花浇、胆瓶、铺首耳方瓶。官窑器的圈足处理很规矩,器底往往有“雍正年制”四字二行篆书刻款,但较多字刻得较浅,笔划不太清晰。乾隆时期的茶叶末釉瓷器通体施以茶叶末釉,下腹的上部刻有莲瓣纹,釉质肥腴,釉面有不规则黄点,胎釉交接处有明显的锯齿痕。由于茶叶末具有青铜器的沉着色调,在乾隆时有被用来做仿古铜彩釉,也有琢器等陈设器,极少见有碗、盘等圆器。另有一创新品种是在厂官窑釉器上描金装饰,例如故宫博物院收藏的乾隆茶叶末釉描金花卉纹葫芦式壁瓶和花卉葫芦式蜡台。因为当时紫窑烧成气氛等差异的原因,使得乾隆时釉色同前朝比较具有不同风格,俗谓蟹甲青、鳝鱼黄、蛇皮绿、鼻烟、新橘、鳖裙、黄斑点、老僧衣等,所出器物底部往往带有本朝篆书款。清嘉庆时期茶叶末釉器通体及足内施茶叶末釉,釉色沉稳,古朴雅致。道光时期茶叶末釉器通体施茶叶末釉,施釉均匀,从实物看,釉色偏黄,胎体厚重,底无釉。清咸丰时期茶叶末釉器通体施以茶叶末釉,釉色偏绿,茶多而末少,釉面略欠滋润。清光绪时期茶叶末釉器通体施以鳝鱼黄釉,釉面莹润,有细碎的开片,胎质较细腻,底施釉但不书款。总体来看茶叶末釉瓷器发展到清代中、晚期,茶叶末釉虽继续流行,但釉面欠滋润,釉色多泛姜黄,器型款式略逊前朝,产品质量不如唐英在雍正、乾隆朝生产的茶叶末瓷器,但偶尔也有精致之作。

我们了解了茶叶末釉瓷器的特征和发展,认识到茶叶末釉瓷器和其他结晶瓷器一样,是颜色釉中重要品种之一,因它为皇室所珍赏,所以也为大众所喜爱。它温厚而含蓄,呈现出明澈与幽静的意境,凝结着古拙与朴素的艺术精神,虽历经百年,但至今仍独具魅力。勿庸质疑,雍正与乾隆时期“厂官釉”——茶叶末釉的烧成,皆是御窑厂的督陶官唐英与匠役人等追仿古代的釉色,是传承、实验、创新之后的结果,背后包含无数的匠心与创意,离开这些历代的督陶官、陶艺工匠和陶艺家的努力,是不可能会取得如此高的成就,正是他们艰辛的付出,为后代积累了非常丰富的传统制瓷技艺和颜色釉制作方法,在人类历史上留下了一笔巨大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今天,我们研究学习传统茶叶末釉瓷器艺术的目的,是为了纪念督陶官唐英和传承他的艺术成果,但更需要我们传承他为景德镇陶瓷艺术发展贡献自已一生的精神。愿这种精神永远激励我们这一代陶瓷爱好者更好地探索未来陶瓷艺术的发展之路,让重振瓷都雄风之梦在我们这代人身上成为现实。

猜你喜欢
唐英通体釉瓷
序 言
通体结冰的球
耀州窑类单色釉瓷艺术的表现瓶颈与突破思考
从黑釉瓷盏看宋代茶文化
河北泊头十里高遗址发掘简报
唐英
唐英的督陶经历与戏曲创作考论
安徽繁昌窑青白釉瓷炉研究
一种通体大理石瓷砖的制作方法
弋阳腔 芦花絮 根据清代唐英《芦花絮》和二十四孝故事改编(演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