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华留学生“成矿系统与找矿预测”全英文课程教学探索

2022-02-13 01:45张寿庭王功文邱昆峰
中国地质教育 2022年4期
关键词:全英文中国地质大学成矿

唐 利,张寿庭,王功文,邱昆峰,,黄 煦

1.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北京 100083;2.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北京 100083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来华留学生的数量规模持续增加,逐渐打破了以汉语学习为主的结构,理工科专业的留学生占比逐年增加,国内高校逐渐开设理工科的全英文专业和全英文专业课程[1-4]。来华留学生以“一带一路”国家和非洲国家等发展中国家的留学生为主,其中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的留学生主要来自非洲和亚洲(非洲留学生占46.5%,亚洲留学生占46.0%),部分留学生的母语不是英语,这些发展中国家留学生的专业知识背景存在较大差异,在开设全英文专业课程时往往会面临诸多问题。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是我国首批“211工程”建设和“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的重点高校,地质学和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两个学科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是地球科学领域高层次人才培养的摇篮和地学研究基地,是一所以地质、资源、环境为主要特色的研究型大学[5]。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可以接受留学生的本科专业有40多个,硕士学位授权点37个,博士学位授权点13个和博士后流动站13个,其中地学类专业具有非常强大的教学科研实力,宝石与材料工艺学和珠宝艺术设计等专业倍受广大留学生的青睐。可以接收外国留学生的层次包括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本科生、汉语进修生、高级进修生和普通进修生。近5年,在读留学生规模稳定在200人左右,研究生超过60%(表1)。我校来华留学工作始终以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各时期外交战略、资源环境战略和中国企业“走出去”战略,在地质、资源、环境等领域培养了一批知华友华、专业合格的人才[6]。

表1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6——2021年来华留学生培养层次及人数分布单位:人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按照“特色加精品”的办学指导思想,努力打造来华留学生的精品全英文专业课程,是学校建设地球科学领域世界一流大学的重要内容。“成矿系统与找矿预测”全英文课程是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一流学科的核心专业基础课程。本文阐述该课程的建设目标、知识框架、教学现状和教学思考,以期为国内地学类专业的全英文课程建设提供借鉴。

一、“成矿系统与找矿预测”课程目标和知识框架

1.课程目标

矿产资源的找矿勘查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然而近几十年来找到浅部矿床和大型-超大型矿床的概率急剧降低,深入认识成矿系统的基本特征及其控矿因素,是未来寻找接替矿产资源的重要基础[7-8]。“成矿系统与找矿预测”作为资源勘查工程和矿产普查与勘探专业的核心主干课程,在矿产勘查领域的人才培养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本课程通过若干主要成矿系统的基本地质特征及其关键控矿因素的深度解剖,结合地质-物探-化探-遥感勘查技术方法及应用,为矿产勘查人才培养建立必备的专业知识体系。同时,本课程采用全英文授课,旨在培养学生的理论知识体系,提升矿产勘查专业英语水平和国际化视野。

2.知识框架

“成矿系统与找矿预测”课程以矿床学权威期刊Ore Geology Reviews主编Franco Pirajno教授等的专著Hydrothermal Processes and Mineral Systems为主干教材[9],融合近年矿产勘查领域的最新科研成果,形成本课程的知识框架。主要授课内容包括成矿系统的构造和地球动力学背景、岩浆成矿系统、斑岩成矿系统、夕卡岩成矿系统、低温热液成矿系统、海底喷流热液成矿系统和层控热液成矿系统,各部分的学时分布详见表2。

表2 “成矿系统与找矿预测”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学时安排

二、“成矿系统与找矿预测”课程教学对象问题分析

1.来华留学生的专业基础存在差异

“成矿系统与找矿预测”课程作为高年级的专业基础课,有明确的先修课程要求,如矿床学、岩石学、结晶学与矿物学、构造地质学等。“成矿系统与找矿预测”课程的综合性较强,如果没有先修课程作为基础,本课程的学习难度较大且学习效果不理想。来华留学生的专业基础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来华留学生来自不同的国家,部分国家的教育水平较差,导致先修课程的理论基础存在较大差异;来华留学生的专业背景不同,大多数留学生在之前没有接受过系统和全面的地质基础知识教育,矿床学相关的专业知识基础薄弱。

2.来华留学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

目前留学生主要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非洲国家,大部分留学生的母语不是英语。由于英语水平参差不齐、汉语水平不精通和专业知识匮乏等因素,导致在授课环节、课堂交流和自由讨论环节均存在语言障碍,这大大增加了老师的授课难度和学生理解知识的难度。与中国的学生学习英语及英语课程类似,非英语母语国家的留学生在学习时往往存在二次语言转化(英语——母语——英语)的现象,即部分留学生在学习时将知识点转化为自己的母语,理解之后再用英语进行表达,导致理解时存在偏差。

三、“成矿系统与找矿预测”课程的教学思考

1.融合教学理念

国内主流的教育模式以教师讲授为主,教学内容强调由浅入深、面面俱到;国际主流的教育理念倾向启发式、互动式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兴趣,提高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和自主学习的能力[10]。因此,“成矿系统与找矿预测”课程的课堂教学内容以讲授架构性、关键性和前沿性知识为主,课前设置有针对性的预习任务,引导学生课前自主学习相关理论知识,课堂中结合灵活的学生提问和讨论交流环节,以课前预习、课中深入、课后巩固和延伸相结合的方式,达到学生自主学习、拓宽知识面、延伸知识结构、追踪前沿进展的目的。

2.革新教学内容

“成矿系统与找矿预测”课程的知识框架和教学内容主要来自国外知名专家的专著。国外原版教材Hydrothermal Processes and Mineral Systems适合用于全英文课程的教学,该教材具有英文规范、内容新颖丰富、表述清晰和可读性好等优势,且注重融合前沿理论、科技进展和最新科研成果。此外,应当实时更新教学内容,纳入不同成矿系统的最新科研成果,使得教学内容具有前沿性,有利于留学生实时掌握最前沿的科学进展。

3.创新教学方式

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探索多元化的教学方式,进行开放式教学,教学内容不局限于教材,鼓励学生课前自学和研究,在课堂中以讨论和交流为主。学生可以通过课前自学相关的理论知识和专业英语知识,有效弥补部分留学生专业基础差和英语水平参差不齐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增加创新实践环节,避免基于教科书的填鸭式教学,在课堂中留足思考空间,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举一反三的能力。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和研究方向,增加专题研究讨论、相关领域前沿科学问题的探讨环节,最终实现前后知识的融会贯通、课堂知识的延伸发散、理论知识的实践体会,提升教学效果。

4.建立多元考核

由于“成矿系统与找矿预测”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内容知识点的广度和宽度较大,而且留学生的专业知识背景差异较大,因此应当建立多元考核评价体系。首先,部分留学生存在课堂纪律性不强的问题,因此考核应当贯穿整个课程,增加课堂考勤和随堂提问的环节,各环节的表现均赋予一定的分值,督促留学生认真参加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其次,在课堂实践环节,根据留学生的研究方向和专业背景,指导学生选择相关的前沿科学问题,留学生完成文献搜集和阅读并准备PPT报告,在汇报交流过程中引导和鼓励提问——回答的环节,并对留学生的汇报内容、课件质量、汇报和答问等进行综合评价。另外,留学生结合自己的研究方向和专业背景,完成选题和结课报告。上述环节的分值并重,最终达到考查课程学习效果的目的。

四、结语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来华留学生的规模增加且理工科学生的占比呈现上升趋势。此外,围绕“双一流”建设目标,亟须大力推进高等教育的国际化进程,其中全英文专业课程建设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关键环节。“成矿系统与找矿预测”是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双一流”建设学科的主干专业课程,在矿产勘查领域的人才培养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本文从“成矿系统与找矿预测”全英文课程的教学实践出发,建议从融合教学理念、革新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式和建立多元考核等方面进行课程创新,逐步建成适应国际化教学的全英文专业基础精品课程。

猜你喜欢
全英文中国地质大学成矿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土地利用与生态修复课题组
来华留学生对全英文授课教学服务满意度量表的信度和效度分析——以昆明医科大学为例
桂西沉积型铝土矿床成矿规律及成矿模式
新疆寨北山铜矿成矿新认识及找矿预测
中非铜钴成矿带矿床遥感特征研究
柴达木盆地北缘锂多金属矿成矿条件及找矿潜力
基于技术应用流程的机器学习全英文课程高效课堂设计
不寻常的“石头”——探访中国地质大学逸夫博物馆
罗云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教授、博士生导师
向地球深部透视——记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物理与信息技术学院副教授徐敬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