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坑灌区节水改造渠道工程技术要点分析

2022-02-14 10:05梁小龙
水利科学与寒区工程 2022年1期
关键词:利用系数干渠护坡

梁小龙

(江门市科禹水利规划设计咨询有限公司,广东 江门 529000)

1 工程概况

西坑灌区于1963年建成投入运行,距今已运行了50余年,位于恩平市潭江一级支流莲塘水上游的牛江镇,灌溉水源为西坑水库,灌溉范围涉及君堂镇、圣堂镇、良西镇、沙湖镇、牛江镇,以及76个行政村。灌区多属丘陵地区,地形由北向南倾斜,灌区内耕地面积0.43万hm2,设计灌溉面积0.43万hm2,现状有效灌溉面积 0.33万hm2;有5条灌溉渠道,总长31.52 km,渠系建筑物277座。由于资金匮乏,灌区渠道并未进行过技术改造,致使灌区内渠道破损、塌坡、渗漏严重,造成水资源浪费。灌溉供水设施的破损,使得灌溉率无法达到灌溉设计面积,导致农作物产能低,为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对西坑灌区渠道进行节水改造[1]。

2 渠道工程改造

根据上文灌区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具体改造措施。

2.1 渠道设计流量

西坑灌区渠道输水工作方式采取续灌,各渠道设计流量由其控制的灌溉面积乘以相应的净灌水率,再除以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求得。最小流量由其控制的灌溉面积乘以最小净灌水率,再除以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求得。其计算如式(1)~式(2):

(1)

(2)

式中:Q支为支渠IDE设计流量,m3/s;Q干渠为干斗IDE设计流量,m3/s;W支为支渠灌溉面积,万hm2;W干渠为干斗的灌溉面积,万hm2;η为灌溉水利用系数;q为净灌溉率,(m3/s)/万hm2。

2.2 各干渠流量规模确定

干渠渠道设计流量按照各支渠流量自下而上,即由渠尾往各自的渠首叠加,并除以干渠有效利用系数得出,如式(3):

(3)

式中:Q干为干渠的设计流量,m3/s;Ai干为干渠断面处支渠设计流量,m3/s;∑Ai+1为推算断面以下各支渠的设计流量之和,m3/s。

选定流量根据现状渠道运行情况,不小于干渠推算流量分段确定。根据《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标准》(GB 50288—2018),加大流量系数均按照25%进行选取,由此可计算出,总干渠渠首设计流量为 6.60 m3/s,加大流量为8.25 m3/s;南干渠渠首设计流量为2.10 m3/s,加大流量为2.63 m3/s。

通过各渠段的现状及流量情况来看,在保持渠道原来设计纵坡的基础上,结合渠道当前的情况测出纵断面以及横断面,做到少挖少填;此外,对渠道进行清淤,边坡进行修整,各段渠道设计成果如表1所示。

表1 总干渠、南干渠渠道设计要素

2.3 渠道加固方案

由于本工程渠线比较长,地形复杂,为此,不同渠道需要根据当前的现状选择不同的衬砌方案,常用的渠道衬砌方案为混凝土护坡、重力式挡墙、C20混凝土矮墙+斜坡三种方案[2]。

2.3.1 混凝土护坡

护坡采用C20混凝土,100 mm厚,边坡1∶1.5,护坡顶设封顶板,300 mm宽,护坡脚设齿墙,尺寸300 mm×300 mm。护底采用 C20 混凝土,100 mm 厚,底下设石粉垫层100 mm 厚。护坡顶以上渠道边坡采用草皮护坡,渠顶设石渣路 面100 mm 厚,路宽2.5 m,两侧设 C20 混凝土路缘石,尺寸为120 mm×300 mm。

2.3.2 重力式挡墙

挡墙采用C20混凝土,墙高1.5 m,顶宽 400 mm,边坡坡比1∶0.35,背坡垂直。护底采用C20混凝土,100 mm厚,底下设石粉垫层100 mm 厚。挡墙顶以上渠道边坡采用草皮护坡,渠顶设石渣路面100 mm厚,路宽2.5 m,两侧设C20混凝土路缘石,尺寸120 mm×300 mm。

2.3.3 C20混凝土矮墙+斜坡

挡墙采用C20混凝土,墙高0.7 m,顶宽 400 mm,背坡垂直,边坡坡比1∶0.35。护底采用C20混凝土,100 mm厚,底下设石粉垫层100 mm 厚。挡墙顶以上渠道边坡坡比为1∶1.5,采用草皮护坡。

2.3.4 方案对比选择

(1)方案一:混凝土护坡。C20混凝土护坡100 mm厚,每3m设一道20 mm伸缩缝,护坡上设排水孔,边坡1∶1;适用填方渠段。该方案造价400元/m,价格是所有方案中最低的一个。

(2)方案二:重力式挡墙。C20混凝土重力式挡墙,墙高1.5 m,墙顶宽度0.4 m,背坡垂直。边坡坡比1∶0.35,适用受地形影响不能放坡的,该方案造价1300元/m,价格比较高。

(3)方案三:C20混凝土矮墙+斜坡。C20混凝土矮墙+斜坡,坡脚设置矮墙,墙高0.7 m,墙顶宽度0.4 m,背坡垂直,边坡坡比1∶0.35,墙顶按1∶1.5放坡,适用靠山渠段,防冲护脚,该方案造价700元/m,价格相对较低。

通过以上几个方案的对比,总干渠、南干渠根据各渠段的实际现状选择安全、造价低、耐用、便于管理的衬砌加固方案,对不同渠段的两岸采用以上衬砌方案进行加固。

2.4 水闸改造

各种水闸组成部分大致相同,主要由进口段、闸室段、出口消能段组成,按《水闸设计规范》(SL 265—2016)进行水力计算和闸室稳定验算。

本次改造渠段共有水闸8座,其中,拟拆除重建6座,加固1座,不处理1座。本工程属于现有灌区技术改造,因各闸原始设计资料遗失,无法进行水闸现状结构、稳定等验算工作,只能通过现场检查结合运用情况分析问题,提出处理措施。经过现场检查,水闸结构形式有浆砌石结构,也有混凝土结构,大部分比较残破,漏水现象非常严重,闸顶仅限行人通行。水闸闸门破损、启闭设备无法使用,现状无启闭室,管理困难。为此,根据各水闸现状情况及存在问题,分别确定其改造措施。对于拆除重建的水闸,其重建规模尺寸利用以上计算理论进行计算,结合水闸现状,分别确定其设计要素。为了便于管理,水闸均采用成套铸铁闸门。需要拆除重建的水闸基本原址重建。各类水闸现状及设计情况见表2。

表2 总干渠、南干渠水闸设计情况

3 渠系水利用系数

灌区全部改造工程实施后,所有干渠渠道衬砌率达100%。灌区支渠、斗渠、农渠衬砌率基本达90%。干渠、支渠、斗渠均采用续灌方式。

根据西坑灌区实际情况,本次灌区配套改造工程渠道水利用系数取值:干渠渠道水利用系数取0.900,支渠渠道渠系水利用系数取0.730,斗渠至田间的灌溉水利用系数为0.855,整个灌区灌溉水利用系数为0.620。西坑灌区在进行改造之前,其农田灌溉水利系数只有0.524,灌区渠道改造工程实施后,渠系水利用系数由0.524提高到0.657,增幅达25.4%,基本达到节水改造要求,所有干渠渠道衬砌率也达到100%,灌区支渠、斗渠、农渠衬砌率基本达90%,基本满足农业生产的用水需要[3]。

4 总 结

西坑灌区的渠道工程在经过节水改造后,其灌区水利用系数不小于0.650,改善灌溉面积0.33 万hm2,逐步恢复灌溉面积0.10万hm2,这不仅能解决灌区下游灌溉用水紧张、供需水矛盾突出的问题,还能有效减少渠道渗漏、水资源浪费的问题。与此同时,通过对渠道的节水改造,可进一步提高农作物的产能,提升西坑灌区灌溉质量,为农业的健康发展打好基础。

猜你喜欢
利用系数干渠护坡
浅谈景电干渠梯形土渠改造措施及质量控制
水利工程中河道生态护坡施工技术
不同类型护坡对降雨径流中污染物的削减效果分析
城市绿道景观设计策略研究——以昆明市盘龙区东干渠为例
生态护坡技术在河道治理中的应用探究
南干渠儿童活动空间
烧结漏风率对利用系数影响关系的探讨
基于渗漏损失的渠系水利用系数分析
基于多项式拟合对冶炼强度、燃料比、利用系数关系的探索
基于多项式拟合对冶炼强度、燃料比、利用系数关系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