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县荷叶坪村堤防建设方案比选探析

2022-02-14 10:06张飞飞
水利科学与寒区工程 2022年1期
关键词:挡墙堤防冲刷

张飞飞

(佳县水利工作服务中心,陕西 榆林 719099)

1 概 况

佳县坑镇河荷叶坪段河道防洪整治项目位于坑镇河入黄河口处,规划整治河段全长2.95 km,河道蜿蜒曲折,河面宽20~50 m。河道两岸有荷叶坪小学、73.33 hm2枣园及前荷叶坪、后荷叶坪村812口人。工程河段目前只有3段354.71 m挡墙,其余河段均没有防洪工程,河岸为自然土质或石质岸坡,且高低不一,汛期洪水受黄河顶托作用洪水位很大程度上被雍高,河水倒流,导致淹没。加之土质岸坡在洪水的浸泡及冲刷作用下,变得更加疏松,局部薄弱地段极易形成塌方,灌入两岸农田,淹没房屋。垮塌的土石方被冲入河 道,阻碍行洪,使河道行洪更加不顺畅。

2 河道特性及河道演变分析

坑镇河属于黄河流域,源于米脂县姬家岔乡大坪村,经姬家岔、 大佛寺、坑镇,至螅镇乡荷叶坪村入黄河,全长34.80 km,流域面积247.40 km2。佳县境内流长23.75 km,境内流域面积131.44 km2。常年平均流量0.47 m3/s。

黄河中游大北干流段及支流河道受山体束缚,穿行于晋陕峡谷[1],河床较为弯曲,总体上蜿蜒曲折。本次拟建工程位于黄河右岸的凹岸,上游有坑镇政府所在地及坑镇水库,河流下游有前荷叶坪村、后荷叶坪村、村委、小学等,入黄口建有沿黄观光路桥。该段黄河主流偏左岸,大水时顶冲坑镇河入黄口段。

从坑镇河河道形态看,河势基本符合峡谷型河道“S”弯的转点,即主流受地形制约及弯道环流影响,一般靠凹岸。工程区段河道横断面呈宽深的“U”形,两岸山体陡峭而直立,形成悬崖,河谷深切,岸高谷深,凹岸多处基岩裸露,凸岸形成滩地成为当地枣园、菜园等经济作物和蔬菜作物的种植地。

因工程区段缺少必要的河势观测资料,通过现场勘察调查得知,工程区地形地貌、地质结构无大的差异,河段经历了多次洪水,主流流向基本固定,近期也没有出现较为明显的河势变化。

3 洪水及河道冲淤特性

以申家湾水文站资料作为参照对比分析可知,项目区地处黄土丘陵沟壑区,区内植被差、雨强大,洪水来势猛,峰型尖瘦,峰高量小,含沙量大。坑镇河水量大,比降大,流速大,挟沙能力强,冲刷能力也强,断面冲淤变化多发生在洪水期,其特点多表现为涨冲落淤,即涨水时段断面冲刷,落水时段断面淤积。最大冲刷一般发生在洪水峰顶附近或峰后。小水年份多发生淤积,大水年份多发生冲刷,而且洪水越大冲刷也越大。断面冲淤是交替进行的,河床冲淤一般围绕在平均底高程上下变动。

4 堤防设计方案

按照《防洪标准》(GB 50201—2014)[2]和《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 50286—2013)[3]的规定,综合考虑保护区耕地及人口、公路等,确定坑镇河荷叶坪段防洪整治工程防护段防洪标准为10年一遇,出口段为20年一遇。结合已有的道路及河道水流特性,选择工程造价低、占地少、方便工程施工及运行管理的防护形式;防护工程顶部高程应满足安全超高要求,保证防护工程沿线封闭;防护工程基础埋深满足基础应力、抗冲刷、冻土深度要求。

4.1 防护工程顶部高程确定

根据规范GB 50286—2013要求,堤顶高程由设计洪水位加超高值确定。超高为安全加高、波浪爬高和风壅增水高度三者之和。计算如式(1):

Y=R+e+A

(1)

式中:Y为堤顶超高,m;R为设计波浪爬高,m;e为设计风雍增水高度,m;A为安全加高,m。

(1)风雍水面高度。以当地多年平均最大风速代替多年汛期最大风速,取值13.4 m/s,多年平均风速方向为西北。由于项目区吹程较小,风雍水面高度计算结果均小于 0.01 m,可忽略不计。

(2)设计波浪爬高。依据规范GB 50286—2013附录 C.3.1-1,m=1.5~5.0 时采用如式(2)计算,m<1时采用式(3)计算。

(2)

(3)

(3)安全加高计算。安全超高值根据规范GB 50286—2013确定,4、5级堤防不允许越浪,安全加高值为0.6 m。

根据以上计算结果,结合当地工程实际,经综合考虑,20年一遇段堤防工程超高取值为1.1 m。本次设计堤顶高程按设计洪水位加堤顶超高确定。

4.2 堤基设计

根据规范GB 50286—2013,护堤布置时根据地形条件,堤线力求平顺,各堤段平缓连接,不采用折线或急弯,弯道半径须大于3倍槽宽,以削弱螺旋流的冲淤影响,此时水流对防护岸坡产生的冲刷可按水流平行于岸坡产生的冲刷式(4)~式(5)计算。

(4)

(5)

式中:hS为从护岸底起算的局部冲刷深度,m;H0为冲刷处的水深,m;UCP为近岸垂线平均流速,m/s;UC为河床面上允许不冲流速,m/s;U为行近流速,m/s;n与护岸在平面上的形状有关,一般取n=1/4~1/6;η为水流流速不均匀系数。

河床面上允许不冲流速UC计算公式(6)为:

(6)

式中:UC为河床面上允许不冲流速,m/s;λs、λ为相应泥沙和水的容重,t/m3;H0为行近水流水深,m;d50为泥沙的中值粒径,m;g为重力加速度,取9.82 m/s2。

式中相关参数取值及计算结果见表1。

表1 基础冲刷计算表

经计算,由于各段河道沉积物及水力要素各不相同,护岸冲刷深度也各段不同,冲刷深度范围1.92~2.43 m,结合地质现场调查及现状实际冲刷深度,确定护岸基础深度为2.5 m,基岩段埋深为基础深入基岩0.5 m。

4.3 堤防设计方案比选

工程邻近居民区段,治理方式采用20年一遇堤防结合挡墙护面型式。经过现场勘查、洪水计算、地勘资料分析,确定两种设计断面型式,方案A为埋石混凝土挡墙+浆砌石挡墙护面堤防,方案B为浆砌石挡墙+自嵌式挡墙护面堤防。两种方案对照见表2。

表2 堤防设计方案比选对照表

A方案采用复合断面,下部采用C30埋石混凝土挡土墙,顶部高程与原地面线相当,并设置2.5 m宽巡堤步道,上部设计砂砾石填筑堤防结合钢筋混凝土防浪墙,并采用浆砌石护坡护面,该比选方案挡墙稳固,安全性高,但造价过高,护面观赏性差,施工较为复杂。B方案采用复合断面,下部采用M7.5浆砌石挡墙,埋石率25%,墙高约6 m,设置2.5 m宽巡堤步道,上部设计砂砾石填筑堤防结合钢筋混凝土防浪墙,并采用自嵌式生态挡土墙护坡护面,该比选方案挡墙稳固,安全性满足防洪要求,护面美观,砌块空心可植草,增加景观效果,施工方便。综合考虑,方案B更适合本次工程堤防治理段,为本次设计的推荐方案。

4.4 堤防工程布置

根据河道现状以及两岸现状,本次治理在居民区、学校段等河段以20年一遇堤防工程标准对河道进行治理,基岩裸露地带不进行护砌,维持原状,对已建成的防护工程进行加高处理,对已遭损坏的干砌石陡坎进行拆除重建。具体分段治理情况见表3。

表3 左右岸堤防工程布置汇总

5 结 语

特殊的地理环境使得坑镇河洪水在入黄时,经常受到黄河水顶托,加重了荷叶坪村的洪灾。为推进佳县旅游业发展空间,解决坑镇河基本的防洪安全,为当地发展农业、旅游业、畜牧业等提供发展空间和环境,通过对项目区的河势演变和洪水冲淤特性进行分析,以及冲刷计算探讨,提出了采用浆砌石挡墙+自嵌式挡墙护面堤防复合断面的堤防建设方案。工程实施后,稳定了河道岸坡,规整了杂乱的岸线,大大降低了河岸被洪水冲垮的可能,提高了防护区的防洪能力,将很大程度上减少沿岸遭受洪水灾害的频次和损失,对当地农业、旅游业及其他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

猜你喜欢
挡墙堤防冲刷
仰斜式挡墙单侧钢模板安装工艺探究
浅谈水利工程中堤防护岸工程施工技术应用
堤防防渗施工技术研究
黄沙坪矿业嗣后尾砂充填挡墙压力研究及厚度计算
自定义的浪
自定义的浪
萨热克铜矿充填挡墙受力分析与设计
水利工程堤防维修养护存在的问题及思考
石料抛填施工工艺在水利堤防施工中的应用
某挡墙变形成因分析与处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