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步新在皖浙赣边三年游击战中的卓著功绩

2022-02-17 22:39彭远汉
中华魂 2022年2期
关键词:特委边区游击队

彭远汉

1907年8月,李步新出生于江西省上饶县湖村乡碧霞桥村一个贫农家庭。李步新读了四年私塾,便辍学带着弟弟下地种田,后来给人当雇工。1925年,方志敏创建了赣东北农民协会,李步新开始接触革命思想,积极参与农民运动。1927年春,李步新参加上饶石嘴头农民协会,任理事。1928年,方志敏创建了赣东北根据地。同年底,李步新组织了上饶地区茗洋关农民暴动。1929年10月,李步新加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任中共铅山县区委书记,1932年任上饶县委副书记兼军事部长。1933年底,李步新随红军挺进纵队干部团赴皖浙赣开辟工作,创建了皖南根据地,进行了三年艰苦卓绝斗争,为根据地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1934年6月下旬,根据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决定,红七军团被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对内仍称红七军团)。11月初,中革军委电令红七军团与闽浙赣军区红十军合编为红十军团,组成更强有力的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主要任务是争取以运动战消灭敌人,创建皖浙边新苏区,一方面策应中央主力红军战略大转移,一方面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抗日主张,推动全民族的抗日救亡运动。李步新参加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成为干部团成员。同年11月底,方志敏率先遣队转战皖南。12月14日,先遣队在太平县谭家桥(今黄山区谭家桥镇)战斗失利后,兵分三路进军柯村苏区(位于太平、黟县、石埭等县交界处),作短期休整。12月16日,途经太平县新丰时,方志敏决定李步新等留在地方,组织开展游击斗争。李步新毫不犹豫地接受了上级的工作安排。分别时,方志敏语重心长地对他说:“你在这里开展工作,要依靠这里的党组织,领导人民群众,同敌人作长期的斗争”。

1935年1月,中共泾(县)旌(德)宁(国)宣(城)中心县委在泾县成立,洪维恭任书记,李步新任副书记兼组织部长和中心县委游击队政委。县委制定了“积极向外出击,扩大宣传”的斗争方针,确定了游击队和地方党组织的任务。游击队的任务是:打击地主保安队和敌人便衣队,宣传组织群众,打土豪筹款;地方党组织的任务是:发动群众抗租、抗税、抗抽丁,组织农会、妇女会、少共团、自卫队。泾旌宁宣边区的革命烽火由此越烧越旺。1935年3月,李步新等率游击队向宣城、宁国、旌德等地出击,连战连捷。其后,游击队在旌宁交界处的大王山休整时,遭敌袭击,游击队迅速转移;李步新左脚负伤,被送到与旌德县三溪相邻的太平县里浮溪刘永寿家养伤。10月,李步新归队时,泾旌宁宣中心县委正面临十分严峻的形势。泾太边区一部分党组织遭破坏,洪维恭等中心县委领导相继牺牲,中心县委临时负责人腐化动摇,干部思想陷于混乱。摸清情况后,李步新立即着手整顿游击队和地方党组织,加强游击队和地方干部的团结教育,并调整了中心县委,由李步新任书记。经过整顿,党的组织逐步壮大,武装力量和群众运动得到迅速发展。至1936年春,中心县委先后设立了3个区:特区(宁国板桥)、一区(宣泾边区)、二区(旌德),其中宁国板桥一带还建立了少共团支部以及成年团、儿童团、妇女会、赤卫队、互济会等群众组织,当地保甲制度为农会组织所代替,游击队扩大到200余人,游击根据地发展到纵横100余华里。

1936年1月,国民党纠集78师和45旅等正规军及当地保安队共3000余人,对泾旌宁宣根据地发动了“围剿”。地方党组织再次遭到破坏,中心县委同上级党组织失去了联系。为保存革命力量,中心县委决定寻机突围,寻找中共赣东北省委。2月,李步新率游击队180余人,趁夜冒雨翻山越岭跳出敌人的包围圈,经旌德、太平、石埭、黟县,在休宁西乡彰公山脚下里庄,找到了赣东北省委。同年4月,赣东北省委在彰公山召开省委扩大会议,分析研究当时的政治形势,讨论决定皖浙赣边区工作的方针任务。会议决定,中共赣东北省委更名为中共皖浙赣省委,下辖赣东北、皖赣、上浙皖、下浙皖和开婺休5个特委。其中皖赣特委,王丰庆任书记,李步新任副书记兼红军独立营政委。皖赣特委开辟的游击根据地,以祁门为中心,逐步发展到休宁、婺源、浮梁、都昌、鄱阳、湖口、彭泽等县。下辖祁婺休、祁浮婺、浮乐(平)婺和都湖鄱4个中心县委,李步新兼祁婺休中心县委书记。皖赣特委领导的红军独立营有100余人,各中心县委和县委也建立了数十人不等的游击队。

1937年上半年,国民党对皖浙赣边区红军游击队进行了大规模的“清剿”。皖浙赣省委红军独立团和皖赣特委红军独立营先后陷入敌军重围,損失严重。更为严重的是,皖浙赣省委和赣东北、上浙皖、下浙皖、开婺休4个特委均遭破坏。面对这种险恶环境,皖赣特委及其游击队仍坚持战斗在皖浙赣边。他们一方面留下少数人在内线坚持斗争,与群众共赴患难;另一方面将游击队转移到外线,在敌人力量较薄弱的地带,加强武装活动,与敌人继续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全民族抗战开始。9月,游击队从缴获的报纸中得知了“国共合作,共同抗日”的消息。于是,皖赣特委和国民党地方当局在瑶里正式开始了谈判。谈判通过双方代表当面协商和电话联系两种形式进行。经过我方代表的据理力争,双方达成如下协议:(一)国民党当局停止向游击队进攻,撤退在根据地周围的一切驻军。准许游击队派人联络各地红军人员,红军人员过境通行无阻。(二)国民党当局解除“移民并村”封锁,恢复群众生产自由。释放一切政治犯。(三)红军游击队停止打土豪和与当局的敌对行动,全部给养可以自由购买。瑶里谈判双方达成初步协议后,皖赣特委决定派李步新、江天辉为代表到南昌去找项英、陈毅汇报情况,了解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和请示工作。

李步新、江天辉到达南昌后,向陈毅详细汇报了皖浙赣边区党组织和红军游击队在中央红军离开苏区以后所经历的艰苦斗争;请示边区的党组织和红军游击队下一步任务。听了李步新和江天辉的汇报,特别是听到他们汇报经历了三年游击战争的皖浙赣边还有300多人的革命武装力量后,陈毅非常高兴地说:“那很好啊,你们在那么艰苦的条件下,还保存了这么多武装,不简单呀!”陈毅对他们提出的问题一一作了解释。在李步新和江天辉准备离开南昌返回时,陈毅考虑到边区党组织和红军游击队长期与党中央失去联系,加上国共两党过去积怨太深,担心边区的党员和游击队指战员思想一时转不过弯来,便决定亲自去一趟边区。1937年10月底,陈毅以中央代表的身份与国民党景德镇地方当局取得联系后,由地方当局派员陪同经瑶里上了石灰山,皖赣特委也派邹志诚带领的游击队到长岭接应陈毅。陈毅到石灰山后,皖赣特委立即召开了特委会议,陈毅在皖赣特委会议上,首先代表党中央对在艰苦环境里坚持游击战的同志们表示亲切慰问,然后作了“目前形势与任务”的报告,并针对部队和部分干部存在的思想问题,重点讲了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意义。陈毅走后,皖赣特委立即根据陈毅的指示,一面组织边区党组织和游击队的干部向部队和各阶层的群众宣传我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宣传“家庭不和外人欺,合作抗日得胜利”的道理;一面派人联络周围的各支游击队,边区的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皖赣特委联络各地游击队的工作也取得很大成果。原分散在宁国、泾县、祁门、浮梁、都昌、湖口、鄱阳、婺源、彭泽一带活动的各支游击队已陆续向石灰山集中。

1938年1月,陈毅再次从南昌来到浮梁瑶里,改组了皖浙赣特委,宣布由李步新任书记。2月,江西抗日义勇军第一支队在瑶里召开抗日誓师大会。会后,根据陈毅命令,除留下一部分短枪队和留守处工作人员外,瑶里改编后的江西抗日义勇军第一支队开往歙县岩寺。4月,编入新四军第1支队第2团第3营。从此,这支在皖浙赣地区坚持了三年艰苦游击战争的队伍奔赴了抗日前线。

艰苦卓绝的皖浙赣边三年游击战时期,李步新等革命老前辈,在环境之险恶、困难之严重、生活之艰苦、斗争之残酷的情况下,信念坚定,坚持党的绝对领导,紧紧团结和依靠皖浙赣边区军民,为皖浙赣革命根据地的巩固与发展和抗日救亡作出了突出贡献,功绩卓著,永载史册。

猜你喜欢
特委边区游击队
中共湘西特委创建初期的三次会议
第八章 超声游击队 ——声能
消极认同到积极认同
皖西北特委在巢县的隐蔽斗争
抗战时期边区人民调解制度研究
抗日战争时期国共两党在陕甘宁边区的宣传斗争
闽粤赣边区革命历史纪念馆
闽粤赣边区革命历史纪念馆
中共北江特委总交通站遗址
指挥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