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种植密度对黔江烟区烤烟生长发育及品质的影响

2022-02-18 06:44孙九喆周思如常腾腾张学杰单晓鹏刘义梅张贺翠朱利泉
南方农业 2022年1期
关键词:烟株叶面积农艺

孙九喆,周思如,常腾腾,张学杰,单晓鹏,刘义梅,张贺翠,朱利泉

(1.河南中烟有限责任公司,河南郑州 450000;2.西南大学农学与生物科技学院,重庆北碚 400715;3.重庆市黔江烟草分公司,重庆黔江 409000)

烟草是我国重要经济作物之一,其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均居世界第一位[1-2]。近年来,许多烤烟基地试图通过大幅增加种植量来提升产量,结果不仅没有实现增产,甚至还影响了烟叶品质[3],如重庆市黔江区水市乡的烟叶生产就存在这种情况。因地制宜设置不同的种植密度,筛选出最适宜的种植密度,对提高烤烟产量、品质和经济价值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密度是改善烟株光照条件、促进烟叶生长发育、协调群体与个体矛盾、提高产质量和平衡二者关系的重要因素之一,合理的种植密度可以提高烤烟的产量和品质,实现最好的经济效益[4-6]。烟草是通过植株间养分竞争、光照竞争响应种植密度的变化来影响根、茎、叶生长发育进程与光合性能,从而影响干物质积累分配与烟叶化学成分,最终对烤后烟叶的经济价值造成较大影响[7]。种植密度过高会减少作物接收阳光、土壤水分和肥料,最终导致植株矮小、发育不健全,同时使烤后烟叶的香味减少、劲头不足。朱佩等[4]、曹阳等[8]研究认为,适当降低种植密度可以增多有效叶,并增加株高、茎围、最大叶面积,但如果种植密度过低则会直接影响烟叶产量。

设置适宜的烟株种植密度,使烤烟在产量和质量间达到平衡,这对于工业上生产烟叶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种植密度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条件和土壤状况密切相关,因此必须因地制宜,通过试验论证分析来确定合理的种植密度。为探寻重庆市黔江区水市乡地区优质烤烟生产的适宜种植密度,在前期研究初步确定1 000~1 100株/667 m2的基础上,进一步精确设置了3个种植密度进行单因素试验,能有效提高烤烟的感官质量和经济效益。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试验烤烟品种为云烟87。

1.2 试验地点

试验地位于重庆市黔江区水市乡,在水市乡选择地势平坦、土壤肥力中等、保水保肥能力较好的地块(育苗场)开展大田小区试验。

1.3 试验设计

试验田标记为育苗场,土壤质地为重壤土,pH值为5.25,有机质含量为26.0 g·kg-1,碱解氮含量为206.7 mg·kg-1,有效磷含量为33.2 mg·kg-1,速效钾含量为385.0 mg·kg-1,氯含量为38.7 mg·kg-1。张兆扬等[9]、郑旭川等[10]和郑登峰等[11]研究发现,云烟87 在不同地区的适宜种植密度在1 000~1 100株/667 m2。本试验根据此范围,设置了1 100/667 m2、1 050/667 m2、1 000株/667 m2等3种种植密度,探究重庆黔江地区适宜的烤烟种植密度,即烟株移栽行距固定为115 cm,设置移栽株距分别为52 cm、55 cm、58 cm 的3个处理(见表1),每个处理重复3次。每处理单个小区面积为60 m2,6行,四周设保护行。

表1 种植密度试验设计

1.4 测定项目

1.4.1 生育期和农艺性状调查

调查不同处理的烟株生育期;同时调查叶数,测定株高、茎围、最大叶片长、最大叶片宽,计算叶片最大叶面积等农艺性状。

1.4.2 化学成分和经济性状测定

烟叶样品105 ℃杀青30 min,50 ℃烘干至恒重,去梗粉碎。烟碱含量用GC-MS法测定,总氮含量用凯氏定氮法测定[5],钾含量使用火焰光度法测定,氯含量使用硫酸浸提法测定,还原糖含量用DNS 显色法测定,水溶性总糖含量用蒽酮比色法测定。最后统计分析各处理烟叶收购后的经济效益。

1.5 数据处理

采用Excel 2019 和SPSS 25.0 统计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显著性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种植密度对烟叶生育期的影响

3 个处理进入顶叶成熟期存在差异,其他生育期不存在差异(见表2),主要表现为T1、T2处理较早进入顶叶成熟期,大田生育期比T3处理短2 d。

表2 三种种植密度处理的烟叶生育期

2.2 不同种植密度对烟叶农艺性状的影响

3种种植密度下烟叶农艺性状的调查结果见表3。可以看出,3 个处理的株高和茎围虽然不存在显著差异,但种植密度对烟株的株高和茎围还是有一定影响,即株高随种植密度增大而增加,表现T1处理的株高最高,为129.33 cm;T1、T2处理的茎围显著高于T3,表现出T2最大,为8.11 cm;表明在本试验设置的密度梯度中,密度大的烟株株高和茎围均较大。3 个处理间的叶片性状不存在显著差异,在中部叶片的叶长表现为T2处理优于T1、T3处理,叶宽表现为T1处理优于T2、T3处理,最大叶面积上T1优于T2、T3处理,T1的最大叶面积为1 753.12 cm2,分别比T2、T3处理大4.45%、11.34%。成熟期的株高与种植密度之间是正相关的关系,即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大,株高也会增加,T1、T2处理下的叶片长势及叶片状态更加符合优质烟叶的要求。

2.3 不同种植密度对烤烟化学成分的影响

化学成分是判断烤后烟叶内在品质高低的重要指标,烤后优质烟叶化学成分标准如下[12-13]:烟碱含量上部叶在2.5%~3.8%,中部叶2%~2.8%,氮含量1.5%~3.5%,钾含量≥1.5%,还原糖含量16%~30%,氯适宜含量为≤0.8%,总糖20%~35%,糖碱比上部叶为6~10,中部叶为8.5~13.5,两糖比≥0.65,氮碱比0.6~1.0。

3 个种植密度处理的烤烟后叶片中烟碱、总氮、钾、氯、还原糖、水溶性总糖含量等测定结果见表4。可以看出,上部烟叶均表现为橘黄色二级烟(B2F),中部烟叶均表现为橘黄色三级烟(C3F)。T2上部叶、T3中部叶的烟碱含量最高,分别为2.64%、2.33%;T2中部叶、下部叶氮含量均最高,分别为2.25%、1.92%,属于优质烟叶的指标范围;不同处理间钾含量呈现出随种植密度增大而减小的趋势,可见低密度烟株之间的种内竞争较小,有助于钾元素吸收;上部叶和中部叶的氯含量均小于0.2%,且都呈现出T3>T2>T1的趋势,说明在一定范围内随着种植密度降低,烤烟氯含量呈现上升趋势;T1上部叶和T2中部叶的还原糖含量最高,且其还原糖含量都属于优质烟叶还原糖含量范围,分别为16.55%和16.95%;T3的烟叶总糖含量在上部叶和中部叶中均为最高。各个处理的糖碱比都在优质烟叶标准内;在一定范围内,两糖比反映了烟叶的成熟度和烘烤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情况,其比值与种植密度之间呈现出正相关关系,其随着密度增大而增大;氮碱比反映了烟叶的生长发育和成熟状况,在上部叶中氮碱比随着密度增大而增大。

表4 三种种植密度对烤烟化学成分的影响

根据试验结果,T1上部叶的烟碱含量和糖碱比不在优质烟叶范围内;T2上部烟叶的还原糖含量、两糖比和中部烟叶的两糖比不在优质烟叶范围内;T3上部烟叶的烟碱含量、还原糖含量、糖碱比、两糖比和中部烟叶的还原糖含量、两糖比均不符合优质烟叶的标准。综合考虑认为T1、T2处理的化学成分及其协调性优于T3处理。

2.4 不同种植密度对烤烟经济性状的影响

3种种植密度下烤烟的经济性状测定结果见表5。可以看出,产值从高到低为T1>T3>T2,每公顷产值为49 284.18~51 894.29 元,其中T1处理的总产值最高,比T2处理高5.30%,比T3处理高2.88%;T1处理的烟叶均价最高(18.59 元),上中等烟比例最高(0.85)。综合分析各项指标,T1处理的总产值最高。

表5 三种种植密度对烤烟经济性状的影响

3 小结与讨论

农艺性状是烟株生长发育过程中内在协调性好坏最直接的外在表现。本试验表明,种植密度对于烟株的株高、茎围并不存在显著影响,但有一定的影响,以T1处理的株高最高,T3处理的株高最低。申洪涛等认为,随着种植密度的降低,烟株的株高、茎围和烟叶最大叶面积均显著增加[14];毕文荣等认为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大,叶面积系数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6];肖艳松等认为,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大,叶面积系数增大[15],而在本试验设置的种植密度下,表现出株高、叶片面积随着密度增大而增加。可以看出,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大,表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这是因为两者设计的密度处理不一样所致[12],应该结合各自的密度梯度来具体分析,更加体现了适宜的密度对于烟叶生长发育的影响;另一方面,说明在不同的地区,由于土壤和水质等因素的不同,其促进烟叶生长发育的适宜种植密度存在一定的偏差,这需要在当地进行大田试验后来确定。

烟叶化学成分是决定烟叶品质的内在因素,直接影响烟叶的感官评吸质量[13]。本试验通过分析3 个处理的烟叶化学成分指标,认为T1、T2处理烤后烟叶更接近优质烟叶范围,总体化学成分协调性好。大量研究表明[12-14],烟叶氮含量随着密度增大而减小,这与本试验得出结论一致。

贺凌霄等研究结果显示,豫烟6 号的产量、产值随种植密度的增大而增加[16],这和本文育苗场试验点的产值与密度之间的关系一致。本试验结果表明,T1处理的烟株长势优于其他处理,且化学成分协调性好,产值最高,均价高,实现了经济价值的最大化。由于2021 年重庆黔江地区雨水严重,在一定程度上可能影响了试验结果,因此在之后的烤烟试验设计中,需要综合几年来的降水情况和施肥情况做进一步研究。

本文从农艺性状、化学成分和经济性状等3 个方面分析评价了不同种植密度处理对烤烟产量、品质及其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烤烟在高密度处理下,群体优势显著,其中T1处理的农艺性状最佳,表现为株高和最大叶面积最佳;T1、T2处理的化学成分及协调性优于T3处理;T1处理的产值最高,均价最高,经济效益最好。综合各项指标考虑,认为重庆黔江地区的云烟87在行株距115 cm×52 cm栽培模式下能够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可在本试验基础上结合移栽期、施肥量等其他栽培措施,开展进一步的试验研究,以改善栽培措施,提高烟叶产量,提升烤烟生产效益。

猜你喜欢
烟株叶面积农艺
关于一种烟叶植保机抑芽剂定株喷洒的控制原理概述
有机态氮与无机态氮配施对烟叶产质量的影响研究
长宽法测定地黄叶面积的校正系数研究
作物叶面积测量的研究进展
农机需要农艺“标准”,农艺需要农机“灵活”——2021国际农机展不容错过的果蔬茶机械化论坛
中职学校现代农艺专业实践性教学改革探究
水稻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相关性分析
25份果桑种质资源农艺性状调查初报
马奶子葡萄叶面积评估模型的建立
移栽期和施氮量对烟株个体发育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