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固原城墙遗址公园建设谈固原海绵城市建设

2022-02-18 03:47何亚男
建筑与装饰 2022年3期
关键词:固原固原市城墙

何亚男

大千生态环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江苏 南京 210036

1 项目现状综合分析

1.1 自然地理环境

固原地处西北黄土高原暖温半干旱气候区,冬季寒冷漫长、春季气温多变、夏季凉爽短暂、秋季降温迅速。受地理环境影响地形复杂,日照充足雨量较少,蒸发强烈干旱缺水。多年平均降雨量为458mm,70%以上的降水集中在7~9月,降雨迅猛降水强度大,水土流失严重,自然灾害频繁。

固原古城墙有1300多年历史,其内城和外城的“回”字形布局独特,历史罕见。外城用青砖包封,被称为“砖包城”。是我国北方古代规模宏大的砖城之一。但古城墙砖在20世纪70年代几乎被拆殆尽,只剩下数段断续残存的土坯城墙。现外城墙保存较完整的有“和平门”和“靖朔门”等共计1000多米,其他均毁坏严重仅有历史考证。内城墙只有西湖公园内约500m保存较完整。随着固原市城市建设加速,有些已毁古城墙遗址用地被城建项目用地所占,恢复难度很大。城墙遗址周边以行政办公、教育、商业金融、居住、道路和园林绿地为主。环绕城墙还有许多当地群众的自建民宅,质量低环境差,古城墙遗址保护和城市建设之间的矛盾越发突出。

1.2 水资源现状

固原地区干旱少雨,水土流失严重。水资源总量5.66亿m³,人均 382m³,分别为全国人均2195m³和黄河流域人均647m³的60%和18%,远低于国际公认人均1000m³的临界值。近年固原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下降明显,平均地表水资源量4.698亿m³,比多年平均值5.666亿m³减少了17%;平均地下水资源量2.249亿m³ ,比多年平均值2.797亿m³减少了19.6%。城市主要河流清水河自南向北从城东流过,马饮河从西南向东北汇入清水河。西部新区大营河、中河及庙湾河已干枯断流。严重的水资源缺乏,限制了固原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1.3 政策解读和支持

为了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推动经济结构调整,促进节能减排,2013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做好城市排水防涝设施建设工作的通知》,2013年9月,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意见》。2013年12月,中央召开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出要“建设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2014年11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出台了《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同年12月,住建部、财政部、水利部联合启动了全国首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申报工作,2015年10月16日,国务院办公厅又发布了《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指导意见》。

《固原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中提出:城市的暴雨频繁、雨水集中与蒸发量大、有连续干旱期、水资源不足之间的矛盾,凸显雨水资源利用的重要性[1]。

固原市2016年被列为全国第二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后,坚持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水、能源等资源,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推进城镇化和现代化建设,打造有历史文化记忆和西北地域特色的海绵城市示范工程。

2 城墙遗址公园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固原市地处黄土高原中西部内陆,雨量少、水资源短缺问题突出。随着固原的城市发展和污水率的提高,面源污染、初期雨水径流污染和溢流污染对受纳水体的污染越来越严重。初期雨水污染控制,不论是从固原市污染现状还是从国家政策导向来看,都是亟须解决的问题。

“一带一路”是我国新时期的国家战略。固原回字古城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和宝贵的历史遗存,在我国城市建设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古城墙遗址是丝绸之路文明的重要见证,是中西文明交融的载体。建设城墙遗址公园,保护与科学利用回字古城墙,进一步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市形象和品质,是固原创建国家级园林城市的重要举措,对于彰显古城历史文化价值与特色有着重要意义。

固原以生态立市。但老城区园林绿地缺乏,人均公共绿地指标很低,目前仅有的几块公园绿地远远无法满足群众需求,城墙遗址公园将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老城区公共绿地,与老城区其他公园绿地建立起相对完善的生态绿地体系,满足市民休闲活动需要的同时,也满足城市的安全、防灾避险、应急需要,最大限度地完善城市功能。

建设城墙遗址公园,可以大力推进旧城改造和城市更新,改善老城区脏乱差环境,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城墙遗址公园还将建设成为固原的旅游景区,将固原的人文历史和自然生态景观融入城市,推动和促进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2]。

固原市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城市,走低碳智能的绿色发展转型道路,建设海绵城市具有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功能的城墙遗址公园既是使命也是责任,既是必须也是必然。

3 城墙遗址公园规划建设及城墙保护利用

城墙遗址公园位于固原市原州区老城,分为内环和外环两个部分。外环范围为:南界南城路,北界开城路;西界西关路,东界为东关路以东30~50m不等。内环范围为内城墙原线型两侧用地,限于现状条件,两侧用地宽窄不一。具体见图一。

图1 固原城墙遗址公园平面图

固原城墙遗址公园的主题是丝路回城——生活·历史·文化。愿景是建设以回型古城风貌为特色、魅力与活力并重、古韵和今风共存的国内旅游目的地。起步阶段围绕回型古城墙重点培育旅游及服务功能。

遗址公园规划建设与城市风貌和定位相协调,根据公园周边用地性质及功能确定了公园不同区段的功能。规划布局和建设可以概括为“两环四角十景”。即外城墙环和内城墙环,东南角、东北角、西北角和西南角,十处景观节点分别为镇秦兴德、靖朔国色、城垣古韵、雄关漫道、汉唐风骨、丝路驼铃、文澜垂远、五原醇香、制府三边以及西湖毓秀。公园办公管理区设在兴德门东南角[3]。

外城墙公园环开敞大气,是历史文化的展示带,充分展示边塞军事文化、丝路文化以及文成公主出塞的民族和谐文化。内城墙公园环古韵典雅,是市民生活与文化相融的休闲带。根据地块位置、历史遗存以及功能需求,建设旅游集散、遗存保护、科普教育、文化展示、休闲观光、湖畔游憩、购物餐饮、生态自然景观节点。

城墙遗址公园结合城市道路规划,建设主次出入口多处,出入口设置生态型林荫停车场。环外城墙规划建设了全线环通的城市绿道,串联外城墙两侧绿地。在城市建设用地侵占城墙空间无法拆除地段,将绿道引入城市人行道系统保证连续性,并设置指示牌提供历史信息说明此处城墙情况。公园主路连接城市交通和主入口并贯穿全园,支路联系各景区和主路,小路则根据游览组织和景观需要进行布置。游人在绿道和公园道路中感受古城魅力、享受绿色空间、休闲健身锻炼。凝固的古城墙遗址与悦动的生命共享城市活力。

4 海绵城市建设在城墙遗址公园中的应用

城墙遗址公园位于老城区,由于现状排水采用雨污合流制,雨水直接通过雨水管网进入排水系统,无雨水利用设施,且老城区排水管网及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道路竖向高程与排水系统缺乏有机衔接,城区局部地段在遇到强降雨时易出现较为严重的内涝现象。

城墙遗址公园的海绵城市建设坚持规划引领,按照海绵城市设计理念和要求建设。根据《固原市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实施方案》,公园内广场、道路、绿地,排水蓄水等海绵设施的设置和建设,充分考虑地貌、区域特征和城市用地等特有情况,以及与城市水系、园林绿地、道路交通和居民小区的关系,结合城市更新和修补,遵循海绵城市建设“渗、滞、蓄、净、用、排”的六字原则,统筹考虑径流污染控制和内涝防治,注重雨水资源化利用和水生态修复,确定公园每个地块的海绵建设目标,尽可能减少公园建设对原有自然水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以“蓄、用”为主,兼以“净、排”相辅,在条件允许的区域运用“渗、滞”技术,科学编制具体指标并严格实施,有组织地采取截污预处理措施,汇集雨水地表径流并收集转输,实现雨水渗透,滞留、集蓄、净化、循环使用和排水的密切结合。

在城市建成区推行低影响开发模式,结合棚户区改造和清水河治理,对城市道路和裸露地面进行雨污分流,在人行道、广场和停车场等采用透水混凝土和透水地砖铺设,减少地表径流增加雨水下渗。对道路人行道、绿化带进行海绵化改造,低洼地设置雨水收集系统。对街头绿地、公园绿地进行绿化改造提升,根据海绵实施要求建设集雨型下沉式绿地。

在重要的广场和公园绿地,根据景观节点的功能要求及《固原市海绵城市专项规划》要求,结合场地竖向设计,在绿地低洼处设置植草沟、雨水花园、下凹绿地、生物滞留带、旱溪等,满足蓄水功能,并通过基层沙土层和绿地植物配植的共同作用净化雨水,使其慢慢渗透进土壤。广场道路设置过滤型雨水口,收集路面雨水进入管道,通过管道中的跌水井进入新建蓄水池,经过沉砂后补给绿化浇灌。蓄水池顶板均覆土为绿地。低洼绿地、雨水花园和生物滞留带等,形成了分布于公园中的湿润斑块。公园绿地合理的植物配置,为鸟类和昆虫等小动物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环境,建立了一个具有丰富生物多样性的自然生态系统。城墙遗址公园是市区最大的海绵型生态绿地公园,不仅为市民和游人展现了古城的历史风貌,提供了美丽的风景,也是固原市海绵城市建设的示范。

5 节灌技术的应用

固原市平均海拔1745m,全年日照时数2527小时,日照充足。年均气温6.2℃,≥10℃积温2250℃,无霜期150天。年平均降雨量457mm,降水偏低,7~9月降雨量占全年降水量的70%。而绿化植物的正常生长发育仅靠固原的降水补给是远远不够的,特别是在植物旺盛生长的4~9月份。所以绿化浇灌补水是十分必要而且必需的。浇灌系统在充分满足绿化工程栽植树木、植被生长水分基本需求下,灌水方式充分考虑节约用水,采用管灌、喷灌相结合的方式,以满足乔、灌、草不同的需水要求。管网、灌水器布置多方案比较,降低工程造价,方便施工、操作管理、运行维护;浇灌系统和蓄水池相连接,首先用蓄水池回收雨水,在蓄水池回收雨水用完的情况下,切换至市政用水。

6 结束语

借着第二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的契机,固原市秉持“海绵城市+生态建设”“海绵城市+旧城改造”“海绵城市+民生工程”的理念,通过历史遗存的一千多米古城墙,规划建设固原城墙遗址公园,同时开展清水河市区段综合治理和岸线景观整体改造,清理河道淤泥,污水截流处理,提升防洪标准。通过这些项目的实施,建设具有海绵功能的城市绿地系统,提升了城市历史文化价值,提高了城市形象和品位,让市民5分钟生态休闲娱乐圈成为可能。

固原城墙遗址公园经过近四年的建设,已于2020年基本建设完成。公园的建成大大改善了老城区面貌和城市生态环境,为固原市创建国家级园林城市奠定了重要的生态基础。今日固原,城市的每一个角落都因城墙遗址公园建设和海绵城市建设发生着变化。环城公园生机盎然,清水河碧波荡漾,“海绵化”后的固原,是宁夏的生态园林和文化旅游城市。而城墙遗址公园是固原最大的海绵型生态绿地和海绵建设示范区。

人水和谐、相映成趣。固原将水文化与水智慧融入这座古老城市,让固原回字古城展露出古老城市独有的柔情魅力和人文情怀。

猜你喜欢
固原固原市城墙
固原市图书馆开馆试运营
缺水的城市该怎么发展?
残破的城墙
在城墙上画画
听须弥松涛、看文化古迹、观六盘云海、闻山花飘香
宁夏固原出土一枚汉代五铢压胜钱
650岁的南京城墙申遗进行中
宁夏“六盘山旅游杯”全国诗文大赛获奖名单
宁夏“六盘山旅游杯”全国诗文大赛评委名单
城墙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