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视频的视听语言特点及文本表达
——以抖音为例

2022-02-18 00:05徐艺文
新闻传播 2022年4期
关键词:用语文本内容

徐艺文

(苏州科技大学 江苏 215009)

随着互联网的兴起,内容传播方式发生了变革,短视频成为令人瞩目的焦点。短视频一般是在互联网新媒体上传播时长在5分钟以内的视频,因为其满足了人们记录生活、表达情感、扩大社交的需要,并且迎上5G时代的来临,设备升级流量资费降低,所以近年来短视频行业发展迅速,已成为仅次于即时通信的第二大网络应用。抖音便是今日头条下一款拍摄音乐创意短视频的社交软件。用户可以通过这款软件选择音乐并拍摄视频形成自己的作品来记录分享生活,同时抖音后台也会根据流量算法推算出用户的喜好和观看习惯,自动推送用户可能感兴趣的内容,方便用户认识更多朋友。据Sensor Tower公布,截至2020年,抖音及其海外版Tik Tok全球总下载量已经突破20亿次。

一、抖音短视频的视听语言特点

视听语言是利用视听刺激的合理安排向受众传播某种信息的感性语言,通俗来说,便是我们熟知的各种镜头调度方法和音乐运用技巧。抖音短视频平台在多年的发展间,也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视听语言。

(一)镜头简单——长镜头提升观众代入感

相对于传统的电影拍摄分镜头表现丰富内容而言,抖音多采用一镜到底式的长镜头拍摄,镜头简单可以直接用手机完成,控制时长在15秒到1分钟之内,满足了现阶段人们碎片化阅读的需要,也更加吸引用户投入到创作中。除此之外,长镜头提升了观众的代入感,使画面视觉效果更突出,剧情更紧凑,可以较快抓住观众视点,也进一步表达抖音平台的理念——记录美好生活。

(二)竖屏展示——贴合观众视觉习惯

竖屏视频的兴起是直接因为移动终端智能载体的普及,竖向手持移动设备的用户从方便性和视觉习惯两方面选择了竖屏观看短视频。抖音便响应了受众的需求,除了传统竖屏的16:9尺寸外,还适应了用户自拍与视频通话等模式,极大满足了年轻用户用手机“照镜子”的视觉习惯,这也是抖音平台大量自拍与美颜内容创作的原因。

(三)声音渲染——背景音强化大众记忆

除了镜头调度方法外,抖音还巧妙运用了音响元素,在短视频中起到了抒发情感、渲染氛围和叙事的作用。创作者可以根据自己视频内容自行选择搭配各种音乐,常见的有以下三种:一是搭配与视频内容相关的背景音,对环境气氛进行渲染烘托,突出主题,引起观众情感共鸣;二是音画对立,音乐与视频反映的内容、节奏、主题截然相反,形成反差,突出戏剧化效果,引人发笑;三是背景音乐与视频内容形成固定搭配,利用“拍同款”功能形成大规模模仿传播,例如最近大火的“你让我的内心荡漾+情侣wave”“你笑起来真好看+手势舞”“白月光和朱砂痣+变装视频”等,强化了大众的记忆,让人们一听到这类背景音乐便想到对应的短视频。

二、抖音短视频文本表达方面存在的问题

文本表达是以内容表述和传达为目的进行信息输出的一种表达,具体包括文字、语言(副语言)及影响等多种传播形态。抖音作为一款大众化的新媒体传播平台,在短时间获取大量用户的同时,也在文本表达方面出现了一些问题。

(一)地域方言滥用

方言的乱入使视频文本表达的准确性降低。本义是为了弘扬当地文化或习惯性的口头用语,却在网络平台传播中逐渐偏向故意搞笑、模糊语义、地域歧视等方向。部分作者为了吸引流量,过分恶搞并消费方言,如“土味方言”“儿化音造句”等,导致观众对方言本身的含义造成误解,同时部分观众热衷于挖掘具有负面意义的方言语句进行模仿,不利于网络环境的和谐净化。

(二)网络语言污化

在网络社会不断的发展下激荡衍生出了很多网络用语,网络语言不受逻辑的严谨约束,通常能够用几个字符和标点符号一起组成句子,来代替一句话或一段话,但大量新颖奇特的网络用语出现也混淆了我们中文的纯洁度和严谨性。近年来,抖音短视频网络语言污化问题也逐渐严重,不文明与暴力性话语流露,造成不良影响。部分创作者使用“TMD”“草泥马”“MDZZ”等污化网络语言进行表达或字幕标注,审美低俗,致使抖音语言环境扭曲。

(三)中英杂糅错用

随着人们知识水平的提高和中外文化交流的加深,自媒体短视频中,英文使用频率也大大增加,中英杂糅使用现象出现。在抖音上主要表现为英语词句的错用,包括用汉语直译英语注音、拆分英语音节、中英词汇混搭使用等。这些问题一方面导致英语读音发生变化,影响了英文的正确发音,如ambulance(俺不能死)、pregnant(扑来个男的);另一方面也使英语音节遭到拆分,不符合英文语言规律,影响了外语发音的美感与连贯性。

(四)副语言文本庸俗

副语言是指不以人工创制的语言为符号,而以其他感官诸如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的感知为信息载体的符号系统,是人际传播的主要手段。在抖音短视频中,很多用户对副语言文本的使用存在失控倾向,不文明、不规范的副语言文本出现在短视频创作中。一是奇装异服,妆容夸张庸俗。部分用户为吸引观众眼球,常故意穿着不符合大众审美的服饰或扮丑,来引发人们的关注讨论,以求提高流量。二是动作低俗,神态不得体。一些变装类舞蹈类视频,以充满风尘气息的仪态面对观众,迎合其不恰当的猎奇心理,不利于青少年观众的身心健康发展。

三、规范短视频文本表达的建议

面对上述抖音短视频在文本表达方面存在的问题,应从规范用语、语言素养、文化伦理等多方面出发,以平台、创作者、观众三方共同协力,打造短视频纯洁、创新、健康的文本表达环境。

(一)平台加强规范用语的引导

针对地域方言滥用的问题,必须积极倡导规范的用语原则与规则,号召大家要尊重各地域不同的语言,加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平台可以对用语不规范的文本表达行为进行劝导,提出整改措施并督促其进行改进;也可以出台相关的规范用语文件,坚守社会责任,传承语言文化,维护网络环境与语言文字环境,为用户提供文本表达的正确指引。同时,抖音平台要积极培养并增加人工审核人员,缓解机器审核不足的问题,强化语言文本审核力度,落实短视频内容管理责任。

(二)创作者提升语言知识技能

抖音短视频的文本表达与创作者自身的语言知识技能息息相关,部分网络不当用语和中英杂糅错用现象的出现,实质上不是创作者有意为之,而是由于其日常语言修养有所欠缺所致。对此,内容创作者一要尊重外来语言文化内涵,掌握外来文化的正确使用规则,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使用外语中的不文明词汇,引进和创作更多有科普教育意义的内容。二要加快提升自己的语言修养,网络语言因简洁生动而得到人们喜爱并迅速传播,作为知名平台的短视频创作者,会因自己创作的内容而引起大规模传播模仿,所以更应注意自己在使用网络语言时的纯洁和严谨,不做错误的示范和引导,致力于弘扬我国优秀的汉语语言文化,创作趣味性与营养性兼具的网络语言。

(三)净化副语言文本环境

对于副语言文本庸俗,不文明不规范的失范性现象,关键是要打消用户利用副语言文本手段猎奇擦边吸引流量的心理。从平台角度来说,要适当限制短视频创作的“自由”尺度,对污言秽语、色情、暴力等行为要予以法律约束,肩负企业责任,树立社会主流价值导向。从创作者角度来说,用户要加强自律,恪守语言伦理底线,自觉展现抖音用户良好的素质与精神风貌,举止行为应遵循积极向上的语言交流秩序。

结语

短视频产业的快速发展使得传统媒介的视听语言体系发生了创新与改革,抖音更是以具有其特色的视听语言和文本表达方式从众多平台中脱颖而出,成为该领域的佼佼者。抖音短视频具有镜头简单、音响丰富、竖画幅操作方便等视听语言特色,值得现代传播媒体借鉴学习,但也在市场发展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了语言错用滥用、尺度把握不当等文本表达方面的一些问题,需要平台加强引导,用户自觉维护,共同营造良好健康的短视频文本环境,创作更多优质的短视频内容。■

猜你喜欢
用语文本内容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深度思考之常用逻辑用语
常用逻辑用语的八个易错点
作为“文本链”的元电影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用上礼貌用语,写“打电话”的故事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主要内容
礼貌用语大家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