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桂梅课程整合理念对阅读教学的启示

2022-02-19 05:25王晓慧李东平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22年1期
关键词:启示高中语文阅读教学

王晓慧 李东平

内容摘要:阅读是发展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基礎,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是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媒介。本文以名师窦桂梅的“课程整合”理念为基础,以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为出发点,探讨名师窦桂梅“课程整合”理念对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窦桂梅 课程整合理念 高中语文 阅读教学 启示

阅读教学是语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能力的培养是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媒介。研究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是新课改的要求,是全面提升教学质量的需要,是发展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途径。名师窦桂梅基于“1+X课程”理念,倡导语文为本,多元整合,使学生乐学、善学。但是窦桂梅老师的课程整合理念不仅仅适用于小学阶段,在高中阶段仍具有存在之价值。首先,窦桂梅的课程整合理念是在整个语文课程观与教学观的指导下建构而成。语文教学在于达到“立德树人”这一根本目标。因此,无论在小学阶段,还是在高中阶段,教师都应根据语文教育观和教学观采取相应措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完整的人。其次,义务教育的三个阶段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在新的教育阶段开始之前,教师需充分了解学生,并根据学情设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方法,从横纵间打破学段间的育人要素,以免导致三个阶段发生断层。这也是越来越多九年一贯制学校逐渐兴起的重要原因之一。

一.课程整合理念

窦桂梅老师在“主题教学”“三个超越”的基础上提出“1+X课程”理念。“1”从广义上说是国家基础性课程,目的在于达到语文教学的基本标准;“X”是基于本校实际的校本课程,促进学生的个性成长。“1+X课程”整合是为了更好地回到课程立人的本源,回到提升儿童核心素养的价值追求。[1]在“1+X课程”实施过程中,为避免“X”的加入徒增学生学习负担,窦老师倡导课程整合,即学科内整合、学科间整合和课内外整合。整合思维指的是教师需从语文学科本身特点出发,将阅读、生活、文化资源有效整合,并结合学生学习、生活和情感世界,整体建构课堂教学。例如:

师:对这样一位校友,因为他对生命的理解,我愿意郑重地向大家推荐这几本专著——(课件出示:推荐书目:《我与地坛》《病隙碎笔》《务虚笔记》)

窦老师在引导学生充分理解课文中“好好儿活”这句话的基础上,将视角放在了课外,强调在共学的基础上做到延学,由此向学生推荐了关于史铁生先生的相关著作。这不仅仅实现了学科内、课内外的整合,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对生命的感悟,实现语文学习与生活的连接。同时,窦老师将音乐和语文学科相结合,伴随音乐朗读史铁生先生《有关庙的回忆》的选段,使在座学生达到情感共鸣,对作者、对自己、对人生产生更深层次的理解与感悟。

窦老师的“课程整合”既是一种理念,又是一种教学方法。窦桂梅老师从学生角度出发,通过对课程资源的有效整合,实现学科内、学科间及跨学科的连接,使学生在真实的课堂情景中真正深入文本,获得心灵的感悟与震撼。但实现课程资源有效整合并非一件易事,“不读书,无以教,不读书,无以言”,[2]这需要教师具备扎实的专业功底。

二.课程整合实践案例

以名师窦桂梅的公开课《阿长与山海经》为例,分析窦老师对课程整合的探索与实践。

(一)学科内整合

在学科内整合方面,窦老师将重点放在课程目标的整合、教学方法的整合和教学内容的整合三个方面。

1.课程目标整合

窦桂梅老师落实“用教材教语文”这一理念,整堂课紧紧围绕“工具性”和“人文性”两方面展开。

师:除了有感情,美好的回忆,还有深深的愧疚。原来鲁迅就是带着这样复杂的情感在表达啊,千言万语都化成了文章最后的祈祷——

生:仁厚黑暗的地母啊,愿在你的怀里永安他的魂灵!

窦老师在课堂结尾部分对文章主旨进行强调与升华,突出鲁迅写这篇文章并非表达对阿长的抱怨与嫌弃,而是通过一件件看似“抑”的事件,表现阿长的善良以及对鲁迅全家的爱,最后将文章落脚点放在鲁迅对阿长的回忆上。窦老师对于文章“人文性”的探析不仅体现在课堂结尾部分,而是贯穿整个课堂教学。

师:用你的话说,所有的这些都是鲁迅对阿长的回忆,这些事件不能简简单单划为不好的事。看上去不好的事,所谓“抑”,实际上是在“扬”。原来抑中有扬,而不是我们平时写作时故意先扬后抑。鲁迅可是抑中有扬,写作也是简中有繁。

在这堂公开课上,窦老师重点向学生介绍了三种写作方法——抑中有扬、删繁就简、留白。写作方法的引出并非单刀直入。教师在学生自学与共学、反复诵读体会的基础上,通过引导学生对作者写作意图与要点的把握,将文章写作特点与学生日常写作相联系,将学语文与用语文相结合,学生在进行阅读训练的同时,还获得了写作训练。因此,这堂课不仅仅是一堂阅读课,还是一堂写作课。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3]

2.教学内容整合

窦桂梅老师对本课教学内容的整合,重点体现在教学内容精简化与多元化,实现教学内容的优化与重构。

师:我们学这么多事件的时候也不可能每一个都学,我们也要抓住——

生:重点

师:重点事件有

生:买《山海经》、摆成大字、偷吃福橘

窦教师没有带领学生一一学习有关阿长的故事,而是根据作者写作详略来确定文章重点,重点学习以上三件事,求主舍次,并由重点带动其他,做到教学内容精简化。窦老师教学内容精简化还体现在学习时间的精简。窦老师提出共学讲究效率,将宝贵的五分钟分为自学两分钟,共学三分钟,以此锻炼学生在有限时间内高效率完成相应学习内容的能力。

师:写了很多就是没有写怎么买《山海经》的。既然没写我们就再现一次,书店老板和阿长,现在这两个同学要大胆想象。

一堂阅读若仅仅带领学生进行文本赏析,学生难免感到枯燥。所以,窦教师在与学生共学买《山海经》时,请两名学生进行情景剧表演,将鲁迅留白的关于阿长买《山海经》的经过通过语言和动作表演出来,使学生在乐中学,在学中乐。除此之外,窦老师邀请学生担任小主持人、补充《山海经》相关知识,使得教学内容在精简的基础上达到多元化,真正实现教学内容的优化与重构。

3.教学方法整合

窦老师根据特定教学内容采用相应教学方法,摆脱填鸭式教学方法的束缚,使激情贯穿课堂始终。

师:注意,共学也是要有效率的,共学的时间五分钟左右。建议两分钟自学,三分钟左右共学。

自学即自主学习,自己探究文本;共学即生生共学,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窦老师一切以学生为主,鼓励学生自我思考,将思考结果进行小组合作交流,丰富阅读成果,再而进行全班分组汇报。同时,窦老师在执教《阿长与山海经》中还运用到多种教学方法,将讲授法、启发诱导法、朗读法、课本剧表演等进行整合。学生在多样教学方法和课堂活动中保持学习激情,提高学习效率。

(二)学科间整合

窦老师在执教《阿长与山海经》中,做到语文学科与美术、书法的结合。

师:有这么一个伟大的作家,他特别喜欢在自己的作品里设计插图,还喜欢给别人的签名做设计,他的书法也特别厉害。

窦老师以图片导入,展示鲁迅先生绘画和书法作品,成功引起学生听课兴趣,并在潜移默化中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学生审美感知能力。在课堂的结尾,窦老师再次回扣开头,向学生展示作者在《山海经》这本书影响之下搜集到的图文结合的绘本以及他所创造的数万件美术作品。需要注意的是:窦老师虽然将语文与其他学科相结合,但是坚持语文为主,其他为辅的原则,主次分明。所以,在课堂的最后,窦老师将整堂课进行升华,即鲁迅先生的绘画与书法造诣在很大程度上源自阿长赠与他的那本《山海经》,再次重申作者对阿长的爱与回忆。

(三)课内外整合

课内外整合不仅指知识层面,还包括课内所学与学生心灵、情感的触动。窦老师对《山海经》的介绍、对《朝花夕拾》的提及,意在做到课内课外连接与整合,激励学生产生对专著的阅读兴趣。但窦老师的课内外整合远不及此,更多在于引导学生领会鲁迅当时的情感味道。学生在其中丰富心灵,转化成自己要表达出的东西,将学生的学校学习与生活相联系。

综上所述,《阿长与山海经》是一堂成功的课堂教学案例。名师窦桂梅在课程整合理念指导下,对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及方法进行优化整合,建立课内与课外支架。学生在丰富、优化的课堂环境中真正做到小手常举、小口常开。整堂课既丰厚充实,又激情饱满。这也恰恰是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追崇的目标。

二.课程整合理念对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启示

以名师窦桂梅课程整合理念为基础,以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为出发点,结合国家教育方针政策的指导,探讨推动高中语文阅读课堂增值的有效路徑:

(一)整合课程目标,避免“割裂化”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强调: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征。[4]学生既要学习语文的工具功能,又要学习语文的人文功能。在现实的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却很难做到这一点。有些教师只强调知识传授、情感领悟,有些教师只重视技能训练。语文课被教师上成思想品德课或技能训练课,不能有效实现二者的融合。为防止课程目标割裂化,需实现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有效整合。

窦老师在执教《秋天的怀念》过程中,出示课件: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刷刷拉拉”地飘落,我()。该教学环节目的在于使学生在理解文字、感受语境的基础上,发挥联想,感受作者彼时彼刻的心理,体会作者内心情感。窦老师抓住语文的根——一笔好汉字、一副好口才、一篇好文章,在发挥语文工具功能的同时,抓住语文课程的人文性,为生命奠基,发挥语文立人的功能,从而有效实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窦老师的阅读教学不是单纯的技能课,也不是单纯的思想政治课,而是具有语文味儿的语文课。

(二)整合教学内容,避免“碎片化”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规定:“发挥语文课程的独特功能,促进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全面发展。”[4]2教学内容“碎片化”是相对于单篇阅读教学而言的。单篇课文篇幅短小,无论是语言方面,还是文章、文学、文化方面,都无法完成课程内容的有效整合。这意味着学生无法从单篇阅读中实现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因此,教师应在整合中避免教学内容碎片化。

在窦桂梅老师课程整合理念的指导下,高中语文教师应树立主题意识,拓展学生阅读空间,实现教学内容的有效整合。一是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明确将“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定为18个任务群之首。学生通过整本书的阅读,能够从深层次理解文章、作者的思想主旨,做到课内与课外阅读的有效融合。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包含“名著导读”这一部分,意在提示教师和学生以教材为引擎,推动师生整本书阅读活动的开展。二是教师可带领学生进行群文阅读。学生在多文本阅读过程中关注其语言特点、意义建构、结构特征以及写作方法等,从而使阅读由原有的读懂“一篇”走向读通“一类”。[5]例如,当教师在教学《烛之武退秦师》时,可与《触龙说赵太后》《邹忌讽齐王纳谏》相结合,引导学生在体会烛之武劝说技巧的基础上,分析触龙、邹忌与其有何异同,明白成功劝说技巧有哪些。进而探讨成功劝说背后隐含的其他因素——言说之困、言说之道,从而拓展学生阅读空间,避免阅读“碎片化”。

(三)整合教学方法,避免“平淡化”

阅读是一次心灵的震撼、文化的洗礼、愉悦的享受。阅读教学是学生感受自我、贴近作者的路径,是教师挥洒汗水、释放激情的舞台。但当今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却出现“平淡化”趋向,学生沉默,教师冷淡、缺乏激情。教师在高考指挥棒的影响下,在考试与升学的压力下,大多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注重学生答题技巧的训练。久而久之,学生对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产生厌恶情绪,使原本应充满语文气息的语文课成为了高考与成绩的牺牲品。因此,教师需整合教学方法,避免课堂教学“平淡化”。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强调学生自主、合作与探究学习,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承担组织者的作用。因此,针对某些特定教学内容,教师可调整教与学的方法,将其完全交付学生策划,例如,戏剧板块。学生根据自身优势与兴趣各司其职,有些负责搜集素材,有些负责舞台灯光设计,有些负责音乐背景设计,等等。学生在语文阅读课堂中接触的不仅仅是文字,还有音乐、美术等方面的熏陶;学生在语文阅读课堂中不仅学到书本知识,还提升了审美素养,获得了个性成长。教师教学方法的整合使阅读教学摆脱“平淡化”,从而富含激情。

综上所述,教师对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整合的缺失化,使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出现以上困境。名师窦桂梅的“课程整合”理念在“语文立人”这一根本目标的指引下,让儿童站在课堂的正中央,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优化整合的高效课堂中培养完整的人。由此可见,名师窦桂梅的课程整合理念对改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我们总在讨论何为语文,语文的生命何在。如何才称得上是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其实,语文的功能不仅仅在于使学生学会运用语言文字,还在于使学生获得心灵的洗涤,以及对自我生命意义的领悟。高中是一个较为特殊的学段,这决定了高中语文教师更需具备深厚的专业素养。高中语文教师在完成国家规定的基本教学任务之基础上,着眼于本校和本校学生实际,从立德树人角度出发,优化课堂结构,整合课程资源,使学生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实现个性成长。作为新时代的语文教师,我们应从母语出发,用自己的激情、信仰浇灌学生的精神世界。我们不是知识的搬运工,而是激励学生为生命奠基的引路人。

参考文献

[1]窦桂梅.“1+X课程”:为儿童的意义创生而整合[J].北京教育:普教版,2014(11):13-14.

[2]窦桂梅.在阅读中经营生活[J].师资建设(双月刊),2018(3):36-39.

[3]叶圣陶.叶圣陶教育文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5]倪文锦.语文核心素养视野下的群文阅读[J].课程.教材.教法,2017(6):44-48.

(作者单位:四川轻化工大学人文学院)

猜你喜欢
启示高中语文阅读教学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浅析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实用性和创新性
国外跨境电子商务税收发展经验对我国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