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利哌酮缓释片与小剂量喹硫平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PANSS评分、认知功能及血清BDNF水平的影响

2022-02-19 04:04周争轶彭四新朱开元张展星
贵州医药 2022年1期
关键词:喹硫平缓释片肝功能

周争轶 彭四新 朱开元 张展星△

(1.上海市宝山区精神卫生中心精神科,上海 宝山 201999;2.上海健康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上海 201999)

精神分裂症的发生与基因遗传、环境影响、性格变异、机体免疫功能等多方因素相关[1],病情呈现不稳定性变化,因此治疗难度也较大,多数患者需要终身服用药物稳定病情。为预防疾病复发,已进入康复期阶段的患者仍需服用抗精神病药物维持治疗,同时可根据精神症状的恢复情况逐渐减小药物使用剂量,目前临床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常用药物包括奥氮平、氯丙嗪、帕利哌酮等,其中帕利哌酮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精神症状、促进认知功能和社会功能恢复[2],常用于治疗急性期精神分裂症,但有关康复期治疗的应用少见报道。本文主要探讨帕利哌酮缓释片与小剂量喹硫平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阳性和PANSS评分、认知功能及BDNF水平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3月至2020年10月于本院就诊的9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男25例,女20例;年龄(40.16±5.35)岁;病程(4.87±1.96)年。对照组男29例,女16例;年龄(41.05±5.47)岁;病程(5.11±1.99)年。纳入患者均符合《CCMD-3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3]诊疗标准,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60分;病情经过有效治疗后已进入康复期;近期未服用同类型药物;具备正常沟通能力;近期未接受电休克或其它物理疗法治疗。已排除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癫痫患者;药物过敏;心、肺、肾、肝严重损伤;合并神经系统疾病;妊娠期、哺乳期;⑦长期酗酒或药物成瘾;合并严重感染性疾病;合并心理疾病,存在自杀倾向或表现出极端行为;因脑血管疾病、肿瘤、脑血管畸形等器质性病变引起精神症状者。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由伦理委员会通过,患者及家属签署同意书。

1.2治疗方案 对照组康复期间服用帕利哌酮缓释片(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J20140068),初始用药剂量为6 mg/次,1次/d,之后根据病情变化及患者耐受程度逐渐增大用药剂量,但最大不超过9 mg/d;观察组同时服用喹硫平(阿斯利康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184088),初始用药剂量为100 mg/d,之后缓慢调整用药剂量至200~400 mg/d;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需配合戒烟、禁酒,保持良好的日常作息习惯,出现失眠的患者给予苯二氮卓类药物控制,遵医嘱定期复诊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两组均连续治疗2个月。

1.3观察指标 参照文献[4]中的标准将临床疗效分为痊愈、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痊愈率+显效率+有效率。分别于治疗前后应用PANSS量表评估患者的阳性和阴性症状表现,该量表共4个维度评分构成,单一项根据严重程度分别计1~7分,分数越高表明症状越严重。分别于治疗前后应用认知功能成套测验共识版(MCCB)测定患者的认知功能,该项测验包括10个评分项目,7个方面的综合认知能力,分数越高表明患者认知功能恢复越好。分别于治疗前后采集患者静脉血液样本,经离心分离处理后得到血清,应用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变化。利用所收集的患者血液样本测定患者治疗前后血清总胆红素(TBiL)、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的水平变化。记录两组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2 结 果

2.1临床疗效 治疗后,观察组痊愈4例、显效22例、有效17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5.56%;对照组痊愈2例、显效19例、有效16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82.22%。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χ2=4.050,P<0.05)。

2.2症状缓解 治疗前,两组PANSS各项评分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观察组PANSS各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PANSS评分的比较分]

2.3认知功能 治疗前,两组MCCB各方面认知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观察组MCCB各方面认知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认知功能评分的比较分]

2.4神经因子 治疗前,观察组BDNF水平为(10.67±2.22)ng/mL,对照组为(10.61±2.50)ng/mL,两组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BDNF水平为(15.35±3.88)ng/mL,两高于对照组的(12.96±3.52)ng/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60,P<0.05)。

2.5肝功能 治疗前,两组肝功能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TBiL、ALT、AST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观察组TBiL、ALT、AST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变化的比较

2.6不良反应 研究治疗期间,观察组共出现2例静坐不能,1例头晕嗜睡,1例肝功能异常,总发生率为8.89%;对照组共出现1例肌强直,总发生率为2.22%;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47,P>0.05)。以上不良反应均于停药后自行缓解,并未造成严重后果。

3 讨 论

帕利哌酮缓释片在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中成本效益较高,近年来广泛应用于治疗急性精神分裂症及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研究[5]表明,该药物不仅对多巴胺受体起到阻断作用,还能够通过调控炎性因子及BDNF的表达起到发挥治疗效果;喹硫平不仅可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还有助于缓解焦虑、抑郁、双相情感障碍以及老年痴呆患者的精神行为症状[6],其作用机制与帕利哌酮相似,但对相关受体的阻断效用更强。本研究结果显示,经过帕利哌酮缓释片结合小剂量喹硫平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ANSS评分较对照组更低,且认知功能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研究[7]表明,喹硫平可提升患者的认知功能,与本研究结果一致。帕利哌酮可与喹硫平发挥协同作用,进一步促进精神症状缓解,使患者认知功能逐渐恢复正常水平。

BDNF作为神经营养的重要细胞因子之一,在精神分裂症的发生进展中起到关键性作用。精神分裂症患者普遍存在大脑皮层灰质细胞减少、脑白质微结构异常等病理性改变[8],BDNF调节神经元的生长发育,为神经系统维持正常生理功能提供营养支持,患者体内BDNF的表达受到抑制,细胞因子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保护功能减弱,结果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发育异常,神经元密度下降,神经突触受损。本研究结果显示,经过帕利哌酮缓释片结合小剂量喹硫平治疗后,观察组血清BDNF水平高于对照组,表明观察组患者的神经营养状态相对良好,与研究[9]结果相近。帕利哌酮联合喹硫平或许可通过提升神经营养因子表达水平刺激神经元修复再生,达到减轻神经组织损伤、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的治疗效果。

研究[10]表明,帕利哌酮缓释片中有效成分主要经肾脏代谢排出,仅有少部分药物经肝脏代谢消除,因此对肝功能影响相对较轻;而喹硫平在肝脏中代谢广泛,存在肝功能损害的患者应尽可能避免使用此类药物。TBiL、ALT、AST均为肝功能检测的敏感性指标,其中ALT、AST偏高提示可能存在肝细胞损伤坏死,TBiL偏高则表明肝脏代谢功能可能出现异常状况。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在服用药物一段时间后TBiL、ALT、AST水平均出现上升,但并未超出指标正常范围,同时本研究发现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并无明显差异,此结果表明帕利哌酮缓释片结合小剂量喹硫平对患者肝功能影响轻微,安全性较好,并未造成严重的肝肾功能损害,具有临床应用价值。但本研究中患者服药周期较短,药物带来的负面影响可能因受时间限制并未充分体现,下一步将围绕药物治疗方案的远期影响进行持续随访和进一步探究。

猜你喜欢
喹硫平缓释片肝功能
肝功能报告单解读
小剂量喹硫平对文拉法辛治疗抑郁症增效作用的比较研究
足量应用美托洛尔缓释片治疗冠心病的效果评价
富马酸喹硫平片联合丙戊酸镁缓释片治疗双相障碍抑郁发作的疗效观察
不同胎龄、不同出生体重新生儿的首次肝功能指标的差异性
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治疗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及对患者心功能的影响
新冠患者合并肝功能损害较普遍
阿立哌唑与喹硫平用于晚发型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对比
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喹硫平浓度的影响因素及浓度与药物不良反应间的关系
部分控缓释制剂可掰开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