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维视域下音乐剧的创作与融合
——评《多维度视角下的音乐剧融合探析》

2022-02-19 09:20周烨
科技管理研究 2022年5期
关键词:音乐剧舞蹈创作

书名:《多维度视角下的音乐剧融合探析》

作者:郭晓彤

出版社:新华出版社

ISBN:978-7-5166-5777-5

出版时间:2021 年4 月

定价:49 元

时代在进步,人们对艺术的追求也在不断的提升,现代观众对于音乐、舞蹈等方面的审美也呈现出更专业化的趋势。音乐剧起源于西方,在近百年的时间里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近年来音乐剧作为一种艺术传播形式在中国也得到了不少观众的认可。起初音乐剧作为高端知识分子在闲暇之余的消遣,现在已经逐步的成为了普通观众的业余活动,人们对于音乐剧的喜爱不亚于流行音乐、电影。从艺术角度来讲,音乐剧作为西方艺术的文化产物一直备受瞩目,音乐剧和歌剧一样是具有浓烈欧美文化气息的艺术形式,之前在中国观众心目中一直是神秘的存在。音乐剧引进中国以后发展至今,已经逐渐融合了中国的文化特征,成为一种跨越国界和语言的舞台综合艺术形式。音乐剧的发展兼容本国观众的审美观念,在舞蹈、音乐等表现手段上发生了质的变化,这就是现代中国音乐剧创作者需要思考的地方,如何从多维视域下考虑音乐剧的创作与融合,赢得中国观众的青睐。

由郭晓彤著,新华出版社2021 年出版的《多维度视角下的音乐剧融合探析》一书,以音乐剧在中国起源与发展为基本论据,在多维度视角下分析了现代中国音乐剧在剧本上的创作原则和技巧,音乐、舞蹈的创作特征,以及舞蹈的创作动机与要素。接着还具体的阐述了音乐剧与中国文化的融合过程,并探索出了音乐剧在具体的实践中如何结合中国元素进行创作、编排、表演的路径。该书从多维视域下为艺术创作者在音乐剧的融合极其发展各方面提供了精准、明确的论点与实践方法。笔者在探索现代音乐剧的创作与融合之路时,从该书中得到了不少启发。

音乐剧的创作与融合需要从多维视角下探索更多元化风格的方法。音乐剧创作要摒弃传统的方法精准的塑造更饱满的人物形象,首先要深刻理解人物的创作动机,并重视人物创作的文化性和娱乐性。剧本创作坚持能正确的表达时代特征,丰富的勾勒情感与思想的原则,在情节的设计上既要丰富与生动又需要真实贴近生活。人们喜欢音乐剧,往往是因为音乐剧富有感情的歌词与动人悦耳的音乐巧妙结合,音乐剧创作者需要充分把握音乐的表现张力,利用旋律真情实意的表达出台词的内涵。在舞蹈上,可考虑融合西方音乐剧成熟的舞蹈设计经验,再结合中国本土舞蹈形式。只有有效的整合剧本、音乐、舞蹈等方面的设计,才能创作出有口皆碑的音乐剧作品。

另外关于音乐剧的创作与融合可以考虑结合中国国情和传统文化艺术在音乐、剧本、舞蹈等三方面进行创新性的探索。音乐剧的剧本创作需要契合中国人民的意识,音乐的设计要贴合本国人民的审美理念,舞蹈要优美且真实。未来音乐剧的发展方向,仅仅依靠引进国外经典剧目是不能满足观众的需求的,只有创作者坚持不懈的在音乐剧各方面进行多元化、新颖的创作,才能真正提升音乐剧对观众的影响。例如首先找准音乐剧的定位再糅合中国乡村题材,音乐剧向来表达出的是高端的艺术氛围,但是创作时糅合具有中国乡村文化特征的音乐剧更能被中国观众接受。中国人民喜欢简单而又真实的艺术形式和艺术内容,创作者可以结合二人转、小品等在中国市场的优势群重新塑造具有中国特色的音乐剧形式。音乐剧在中国的发展一直都备受争议,很多人认为中国的文化需要本土的艺术传播形式来表现,但将音乐剧与传统文化的合理结合对推进我国特色主义文化建设道路具有重要的作用。音乐剧在多维视域下的糅合中华传统文化的创新融合和创作,不仅可以深化音乐剧本身的发展,也是促进提高国民艺术审美、综合素质的必然趋势。

目前音乐剧在中国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众多剧院普遍都通过引进国外著名的、经典的音乐剧实现中国观众对音乐剧的基本认知,音乐剧的表演人才也大部分都来自国外。但音乐剧在中国的兴起是市场的要求,也是观众追求丰富艺术形式的必然产物,这就要求中国音乐剧的创作者需立足中国环境的独特性,在音乐剧人才储备、音乐剧创作、音乐剧文化积淀等方面更深度的发掘。音乐剧从制作到表演每一个环节都至关重要,滞后的创作与不合理的融合都会阻碍中国音乐剧产业的发展。中国音乐剧想在实力上与欧美成熟的音乐剧相媲美,需要创作者花费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富有中国特色的音乐剧创作之路中。

猜你喜欢
音乐剧舞蹈创作
学舞蹈的男孩子
舞蹈课
《一墙之隔》创作谈
校园舞蹈 多姿多彩
近期国内歌剧/音乐剧演出预告
音乐剧新闻
近期国内歌剧/ 音乐剧演出预告
创作随笔
创作心得
爆笑音乐剧的成功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