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对儿科患儿输液配合度及治疗效果的影响分析

2022-02-21 17:07彭晓
婚育与健康 2022年1期
关键词:输液儿科心理护理

彭晓

【摘 要】目的:分析在儿科患儿输液过程中开展心理护理干预的重要性。方法:研究共抽取41例输液病例,来源时间为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获得患儿完整资料后进行分析。其中护理前纳为对照组(n=41,常规护理),开展心理护理后纳为观察组(n=41,常规护理+心理干预),分析临床改善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VAS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SAS和SDS低于对照组,观察组配合度更高(P<0.05)。结论:在儿科患儿输液过程中开展心理护理是可行的,能够显著提升配合度,值得临床持续推广并采用。

【关键词】儿科;患儿;输液;心理护理

Effect of psychological nursing on infusion coordination and treatment effect of pediatric children

PENG Xiao

People’s Hospital of Bayingolin Mongol Autonomous Prefecture, Bazhou Xinjiang 841000, 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analyze the importance of psychological nursing intervention in the infusion process of pediatric children. Methods: A total of 41 infusion cases were selected from January 2019 to December 2020. The complete data of children were obtained and analyzed. Among them, the pre nursing group was the control group (n=41,routine nursing), and the post psychological nursing group was the observation group (n=41,routine nursing+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The clinical improvement was analyzed. Results: After intervention, va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P<0.05); SAS and SD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cooperation degre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P<0.05).Conclusion: It is feasible to carry out psychological nursing in the infusion process of pediatric children, which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degree of cooperation, and is worthy of continuous clinical promotion and adoption.

【Key?Words】Pediatrics; Children; Infusion; Mental nursing

在临床中最常使用给药途径便是静脉输液,儿科使用最为广泛。由于儿童自身年龄特殊,因此在进行护理过程当中存在一定难度[1-2]。有关报道显示,对儿科患儿予以行为干预和心理干预至关重要,可有效降低多次穿刺率,提升一次穿刺成功率,减轻患儿疼痛感,消除患儿内心不安情绪,增强配合度,同时还能降低医患纠纷事件发生率[3-4]。鉴于此,本研究共抽取41例输液病例,来源时间为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分析在儿科患儿输液过程中开展心理护理干预的重要性,内容如下。

1.1 一般资料

研究共抽取41例输液病例,来源时间为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获得患儿完整资料后进行分析。其中护理前纳为对照组(n=41,常规护理),开展心理护理后纳为观察组(n=41,常规护理+心理干预)。其中男28例,女13例,年龄3岁~5岁,平均年龄(4.21±0.12)岁。两组资料对比无差异(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1)护理前主动迎接患儿,与家属将其带入输液室,创建良好护患关系,增强患儿对护理人员的信任感。在等候期间主动与患儿和家属进行交流,予以患儿鼓励和支持,列举成功案例,稳定情绪。通过表情或者是眼神等方式,评估患儿心理状况,及时调整情绪;(2)在输液前核对患儿信息,整个输液过程严格按照无菌穿刺操作。若患儿不肯配合,则鼓励患儿培养勇敢意识,观看其他患儿接受输液治疗,让其竞争心理得以上升,从而增强配合度,也可让家属配合,结合自身专业技术水平快速穿刺争取一次成功。与此同时,还可使用眼神接触或者是抚摸等方式,让患儿感受到关爱,从而消除抗拒意识。完成穿刺以后,调整输液速度,增强病情观察力度。若患儿存在焦躁不安,则为其配备幼儿读物,转移注意力。一旦患儿出现发热、头晕或者是胸闷等迹象,停止输液并进行处理;(3)完成输液以后在拔针过程中快速且动作轻柔,随后一对一指导患儿家属对针眼处进行棉签按压,对患儿予以表扬和肯定。

1.2.2 观察组:常规护理方式与对照组一致,同时加入心理护理:(1)入院后,护理人员在接待患儿与家属过程当中需保持温柔语气,面带微笑,利用生动的肢体接触或者是语言,使患儿内心陌生感以及紧张感得到消除。也可通过予以患儿小玩具或者是开展一些互动小游戏转移患儿注意力,使其放松戒备心理。利用通俗易懂方式告知家属静脉输液重要性、相关注意事项以及具体流程,以此增强患儿与家属配合度。利用简单语言方式为患儿介绍治疗环境以及相关设置,在输液时可利用讲故事或者是看电视的形式,从而消除患儿内心紧张感。(2)在输液过程中提前做好所有准备工作,得到患儿信任以及同意以后开始进行穿刺工作。掌握穿刺要点,轻声告知患儿保持不动状态,让其克服自我恐惧,增强信心。穿刺成功后告知患儿家属一旦出现任何异常,及时告知,避免大幅度移动患儿,查看穿刺位置有无出现肿胀迹象,不可私自调动药物输注速度,增强输液期间巡视力度,出现问题第一时间进行解决。(3)获取患儿同意以后可为其讲故事或者是播放动画片,控制音量。完成穿刺前后均给予患儿夸奖、支持以及鼓勵,从而达到提升患儿治疗配合度的目的。

1.3 观察指标

1.3.1 对比两组患儿干预前后疼痛程度,选择视觉疼痛评分表(VAS)进行评分,总分值为10分,若最终评估分数偏高,则表明患儿疼痛程度越强烈。

1.3.2 对比两组患儿干预前后心理状态,分别选择自评焦虑量表(SAS)和自评抑郁量表(SDS)对其评分,总分值为100分,若最终获取分值偏高,则表明患儿心理状态越差。

1.3.3 对比两组患儿干预后患儿配合度,结合自制调查表对患儿输液配合度进行评分,满分为10分,分值越高患儿配合度越高,按照分数等级分类:0分~4分,视为拒绝配合;5分~8分为部分配合;>9分为完全配合,总配合率=总部分配合率+总完全配合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4.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表示,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χ±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对比两组患儿干预前后疼痛程度

干预前两组VAS评分相比(P>0.05);干预后观察组VAS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對比两组患儿干预前后心理状态

干预前两组SAS和SDS评分相比(P>0.05);干预后观察组SAS和SDS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 对比两组患儿干预后患儿配合度

干预后与对照组配合度60.98%(25/41)比较,观察组配合度97.56%(40/41)更高(P<0.05)。

在儿科中最常使用治疗方式为输液治疗,但是由于该群体儿童受到年龄和其他因素影响[5]。在接受输液治疗过程中,对治疗环境、护理人员、医生以及治疗方式等产生恐惧或者是害怕等不良情绪,导致治疗时出现哭闹或者是挣扎等一系列表现,从而引起穿刺失败,需反复穿刺导致穿刺点发生肿胀,降低整体输液效率以及治疗配合度。

随着国内技术水平以及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改变,人们对于静脉输液护理质量需求显著提高。为了减少治疗过程中医患纠纷事件发生率,在对患儿进行静脉输液治疗过程中开展心理疏导至关重要。据调查发现,大部分患儿在接受输液治疗过程中,由于一次穿刺失败需多次穿刺,家属内心方面会出现不安情绪,甚至过激言行。因此,在进行静脉输液治疗中,不仅要求护理人员具备扎实的技术水平,同时还需予以患儿和家属心理干预,增强家属协助完成力度,减轻患儿疼痛程度,提升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通过采用行为或者是言语等方式对患儿进行鼓励,增强患儿治疗信心,采用读书或者是互动小游戏等方式转移患儿注意力,让其在整个治疗过程中保持积极乐观心态,若情况允许下可予以奖励制度来鼓舞患儿。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观察组VAS低于对照组,SAS和SDS低于对照组,配合度更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家属护理满意度更高(P<0.05)。

总之,对于儿科患儿接受输液治疗过程中加入心理护理干预意义重大,可有效改善患儿心理状态,使其在整个治疗过程中保持积极乐观心态,同时增强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提升患儿与家属满意度以及配合度。

参考文献

[1] 马骊,黎英.优质护理对静脉输液患儿治疗配合度及效果的影响分析[J].医药前沿,2018,8(7):292.

[2] 时秋珍.情绪认知理论对儿科门诊输液患儿的情绪分析及心理干预[J].心理月刊,2020,15(8):95.

[3] 孙严慧.心理护理对静脉输液患儿配合度的影响分析[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5):118,130.

[4] 胡玉洋.多形式心理护理在儿科中的应用对患儿治疗依从性、心理韧性和家长满意度的影响[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9,13(4):222-224.

[5] 徐世芳.急诊小儿输液中应用心理护理的效果分析[J].饮食保健,2019,6(19):156-157.

猜你喜欢
输液儿科心理护理
儿科临床中抗生素的合理应用方法探讨
地氟烷与七氟烷用于儿科麻醉的术后恢复效果分析
输液时短细管中为什么没有药液流出
安徽推出儿科分级诊疗规范
我国将恢复儿科本科招生8所院校今年7月招生
颈枕输液袋
输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