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山东省淮河流域平原洼地治理项目

2022-02-21 06:04张法声
科技信息 2022年5期
关键词:水利工程利用

张法声

摘要:适值淮河流域山东段平原洼地治理项目如火如荼的进行,让我们看到了淮河美好的未来。淮河水质目前情况是轻度污染,但与长江珠江流域还有很大路程要赶,持续改进刻不容缓。把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放在首要位置,着力保护水资源和水环境,加强流域综合治理和森林湿地保护修复,加快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把淮河流域建设成为天蓝地绿水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发展带。

关键词:水利工程;水资源生态保护;利用

水利工程项目的开展是一个随着时间不断发展,不时创新的过程。起先的水利工程项目走的是传统道路,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水利工程走向了现代化可持续发展道路。在水利工程的转型过程中,农田水利工程发生了重要的变动,曾经由原始的经济型水利转变到如今的绿色环保型水利。

一、淮河流域水资源现状

绵延千里,流经豫皖鲁苏四省的中国七大河之一的淮河,流域年供水量550亿立方,年缺水平均50亿立方,每年实灌面积占可耕地40%,水资源使用中农业用水占80%。

一个盛产帝王的地方,从三国的曹氏到宋朝的赵匡胤再到明太祖朱元璋,几千年来封建王朝始终无法解决的问题,那就是水患问题。一条黄河,一条长江,处在两条河中间地带的淮河流域,就成了中国水患最严重的地区。历史上,黄河决口泛滥多达1593次,较大的改道就有26次之多,其中黄河夺淮入海,严重破坏了原本淮河流域的水系,使得淮河流域水系紊乱,灾害频发。

二、水资源利用的现实状况

1、淮河流域年平均地表水621亿立方,占全国2.2%,每公顷水量仅占全国平均值的19%,所以水资源相当匮乏,严重影响工农业生产,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对生态环境要求的提高,未来缺口将越来越大;

2、水资源污染严重,近78%河段不符合饮用水标准和渔业用水标准,超过30%河段不能用于农田灌溉,威脅人们的正常生活;

3、水利设施老化严重,社会对节能节水设施投入不能与时俱进,防灾兴利能力下降;

4、水土流失严重,特别是早期的水利工程建设缺少水土流失防治和预防设计,随着水利工程的投入运行,生态环境日益恶化;

三、水资源保护与水资源生态利用策略

1、针对水资源匮乏

(1).目前,大多数的乡村在对农田都采用漫灌方式,假如渠道过长,输送渠道是土质渠道,这样会形成极大地浪费,在水资源较为短缺的今天,我们应该尽量的少采用这种灌溉技术。为了节约水源,加大节水设施节水技术推广应用,扶持节水灌溉,完善防渗渠系统,在农作物的各个生长期分别推行管灌、喷灌、微喷灌以及滴灌等浅湿灌溉技术;

(2).充分发挥水利灌溉系统的作用,一些灌溉系统老化造成的灌溉问题十分突出,工程设计规划时要对原灌溉系统(特别是官网)重新规划,尽可能发挥其作用;

(3).洼地治理等土地整治项目,要从提高灌溉效率,采用变频技术降低能源消耗,泵房等功能设施模块化优化,使供水合理性得到保证,节水效果明显;

(4).兴修水库等水利设施,增加蓄水量;充分发挥各项蓄、引、提等水源工程的供水能力;

(5).进一步开发利用浅层地下水;

2、针对水资源污染

(1). 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水资源保护的法律法规,关停高污染高耗能企业,由低耗能的绿色环保型企业取而代之;

(2).发展绿色农业,减少农药化肥对水资源的污染;

(3).加强饮水源保护,划定水源保护区;

(4).加强市政污水处理和回用,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是现阶段工作重点,通过对城市污水的净化提高污水的回用量,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水资源的短缺;

(5).水土保持对于水资源质量的提升起到较大支持作用,通过各种水土保持措施的有效实施,可以使生态治理与修复得到有力保证,以实现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优化;

3、针对水利设施

(1).将生态理念运用到水利工程设计中,在工程建设中尽可能保持河流既有状态和环境,因地制宜适当超前,贯彻和谐可持续发展观;

(2)水利工程项目的建立主要是落在“最后一公里”建立中,县乡镇积极响应开展小型农田水利工程项目;

(3) 加强水利工程、设施的建设、维修、保护,加快水利建设的投入,要两条腿甚至多条腿走路,拓宽资金筹措渠道,对水土保持机制进行强化,强制性在施工初期进行一定数目的水土保持基金的缴纳,为后期水利工程稳定发展打下基础;

(4).疏通河槽河道,恢复和提高河水下泄能力,使上中下游蓄、排水系统更加完善,真正实现有涝排涝、大旱抗旱的功能;

4、针对水土流失

(1).水土流失不仅降低了土壤肥力,还会淤塞河道,降低河道的行洪能力,导致洪涝灾害的时有发生,同时也降低了土壤的蓄水能力,使干旱更严重。因此,水利工程应该从源头设计开始,把水土保持放在主要地位,与工程技术同步;

(2).政府部门应加强对山、林、田、路、电的综合治理,采取封山育林种植花草等措施,以点带面,规模发展,控制或改善水土流失状况;

(3).域内的植树造林,退耕还林,提高植被覆盖率是必要措施,因地制宜发展农林牧副渔,建立合理的土地利用空间架构;

(4).水利工程施工准备的同时,采用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针对施工方案进一步优化,以最小化对环境的影响;并对水土保持的可实施性和有效性进行全面评估,用最适宜的方法最大限度地控制水土流失。

四、总结

水利是工农业生产的战略性资源,水利工程是深得民心的民生工程,生态理念充分尊重了水利工程在区域生态系统中的自然属性,秉承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能有效处理水资源保护与利用的关系,实现人、资源、环境、经济的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水利部淮委.淮河水利简史【M】水利电力出版社. 1990

[2]张振华.农田水利工程中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的发展策略【J】工程建设与设计,2020(4):134-135

[3]佟胜鹏.污水回用技术的应用【J】科学与信息化,2017(11):114-115

[4]方佩英.关于进一步治理淮河的思考.2015

猜你喜欢
水利工程利用
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创新方式研究
水利工程快速施工研究
画与理
云 南 立法保障水利工程规范化管理
试论生态水利工程的基本原则
试论生态水利工程的基本原则
浅谈如何加强水利工程管理
利用“隐性”圆,巧解一类题
废物巧利用
利用函数最值巧证数列不等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