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公共音乐课程价值之我见

2022-02-23 04:55王卉
三悦文摘·教育学刊 2022年1期
关键词:价值大学

王卉

摘要:大学公共音乐课程在普及音乐知识,提升大学生艺术素养,培育大学生的审美意识,创造能力等方面有着特殊的功能价值。因此,要将大学公共音乐课程的教育充分发挥出来,以此使大学生实现全面化发展,本文将具体阐述大学公共音乐课程价值以及彰显公共音乐课程教育价值的策略

关键词:大学;公共音乐课程;价值

一、大学公共音乐教育的现状

(一)公共音乐课程师资力量堪忧

目前,只有少数院校拥有专职音乐教师,往往会从专业的音乐学院聘请兼职教师,或者是在院校现有的师资队伍中选择具备一定音乐素养的教师,来满足院校音乐教学的需求。不管是专职还是兼职,都存在着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首先,年轻的教师占多数,他们虽然具备扎实的音乐知识,但是音乐教学的经验比较匮乏,同时在职培训的机会也比较少,以至于缺少学科带头人,难以组织起合理的教育科研梯队。其次,少数音乐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受传统音乐教学观念的影响,对公共音乐的教育价值认识得不够到位,觉得音乐教学就是听听歌、唱唱歌,或者谁组织一些歌唱竞赛或是文艺汇演等,这些错误的认知最严重制约了音乐教育价值彰显。

(二)教学设备无法满足教学需求

教学设备会直接影响大学公共音乐课程教学的效果。首先,多数音乐教学内容对音响设备以及乐器有很强的依赖性,如果教学设施不够完善,音乐教学活动很难有序开展。其次,音乐教学活动会常常应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就目前音乐教学现状来看,因为院校过于重视专业学科教学,对于公共学科教学不是很重视,这就导致了教学设备无法达到音乐教学的需求。例如,公共音乐课程常常会借用专业音乐课的设备或者教室来开展教学活动。一旦双方的上课时间发生冲突,公共音乐教学活动就很难继续开展。又或者,一些院校的教学设备已经严重老化,当教师用这些教学设备来播放音乐时,常常会因设备的老化致使音质不是很理想,从而影响了大学生欣赏音乐的效果,这也制约了音乐教学效果的提升。

二、大学公共音乐课程教育价值

(一)实现大学生全面发展的价值

音乐可以成为大学生宣泄情感的出口,大学生在社会中生存除了面对学习的压力还会受到社会习俗、纪律以及道德等多方约束,常常会将自己的情感压抑,长此以往,不利于大学生实现全面化发展,音乐作为心灵的洗涤和宣泄途径可以疏导或纠正大学生不健康的心理状态。 音乐作为大学生心理调控的重要途径,不仅能赋予大学生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还能开拓其视野,提升自身修养。此外,也可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养。大学开展公共音乐教学活动的目的,不是培育专业的音乐人才,而是想通过音乐教学提升大学生音乐鉴赏品味,升华音乐理念,成为音乐艺术培养高水平的受众。公共音乐课程的出发点与着力点应该是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养。目前,大学教育的专业化和技术性已与综合素养的培育形成一定的平衡。 通过参与这些课程, 能促进大学生文化意识的觉醒和对文化底蕴的理解, 大学生的文化视野拓展到专业知识之外领域。 因此,大学公共音乐教育课程的开展,旨在提升大学生对文化艺术的理解水平,促进大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 同时,通过参与音乐活动,培育大学生创新精神以及团队精神,将其思维领域以及思维方式拓宽,从而实现全面化发展。

(二)培养大学生创造力的价值

目前,社会对创新精神的要求日益凸显。大学生所学习的专业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他们的思维模式。例如,文科学生更倾向于感性思维的方式,但欠缺一定的理性思维。此时,公共音乐教育可为文科学生提供培育理性思维的机会,有助于转变文科学生的思维方式,从而为培育大学生创新意识或是创新能力提供一定的助力。音乐教育可将这一优势显现得非常明显。人的智力水平体现在知识运用过程中的创造思维运用能力上,而创造思维的产生,源于右脑的想象、联想等非逻辑思维,再通过右脑中逻辑思维进行加工形成,这体现了非智力因素在创新思维的重要作用。音乐作为非智力因素的重要培育途径,可以不断拓展大学生的文化背景,丰富大学生的想象力,丰富大学生的精神世界。这些都体现了音乐对大学生的创造思维的产生的启示、激励作用。音乐的积极作用体现在拓展大学生的心理活动领域,激发大学生的创造思维活力,启发大学生的个性,那么大学生就会从自身独特的角度出发,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时,能突破专业、 技术及视野的限制,这也是目前大学生教育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三)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传统的民族音乐文化是我国历史文化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音乐文化底蕴深厚、内涵丰富。因此,从文化传承的角度来说,公共音乐课程起着较为重要的作用。民族音乐作为是公共音乐课程的教学内容之一,是大学生音乐知识学习以及音乐鉴赏必不可少的内容,大学生经过民族音乐的浸润,能在民族音乐的之中感受我国优秀灿烂的民族文化和历史遗产,能将大学生民族的认同感与自豪感激发出来,从而有效增强民族凝聚力。除此之外,大学音乐课程应持开放态度,在加强传统民族文化的传承的同时,也要在吸取优秀的西方文化成果。在讲解民族音乐知识时,应将时代背景与文化氛围有机结合,在传承民族文化的过程中,教师应该秉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态度。将民族传统音乐与现代音乐相互沟通、 转化,将优秀的民族文化精华积淀、传承,再将其讲授给大学生,肩负起民族文化传承的重任,促进我国民族音乐的继承和发展。

(四)培育大学生德育的价值

孔子的“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历来被认为是儒家德育思想的高度概括。所谓“成于乐”,是说君子立德,完成于学习音乐。音乐作品中的传世经典,往往蕴含着崇高的社会理想、先进的社会价值观和坚韧的民族精神,其以深刻的思想性和完美的艺术性,影响和教育着人们要树立崇高理想,追求人世间的真善美,塑造完美人格。大学生学习音乐理论、鉴赏音乐作品,可以激发爱国热情,增强群体意识和团队精神。关键还在于音乐的德育功能不是靠硬性灌输实现的,而是靠艺术魅力动之以情、潜移默化的,如春风化雨一般,用不著说服和劝解,不需严厉刻板的说教。大学生通过对音乐艺术形象的感悟和对美好情操的体验,积极主动地接受美的陶冶,并进行自我教育,在不知不觉中轻松获得奋发向上的动力,自觉抵制消极而庸俗卑下的时尚文化,逐渐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良好的道德观。

(五)提升大学生审美的价值

大学公共音乐课程首要的价值,就是提升大学生的审美能力,通过音乐教学活动的开展,使大学生明白美是什么,从而体验美、创造美,并树立正确的审美观。例如,音乐欣赏,能将感受音乐作品中的形式美、 内容美以及情感美。音乐创作,则能使大学生感受到音乐的创新美、 合作美以及表现美。因此,通过音乐教学活动的开展,能将大学生对美的追求以及渴望激发出来。此外,音乐教学还有一个比较突出的特点。这种审美教育不是以说教的形式所体现出的,不像是普通文化课一般,通过讲述、分析等方式来获得美的知识与技能,更不是将美强加给大学生,而是大学生在体验和参与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美的熏陶与影响,在一个较为轻松的教学氛围中形成正确的审美观。这种审美价值的认知,对教师教学观念也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即教师也要树立起一种审美的理念,并将此作为开展音乐教学活动的基础理念。在音乐教学中,要将以往以知识讲解为主的教学观转变,而是着重引导大学生体验和感悟音乐,促使大学生的眼界得到一定的拓展。心灵得到充实,精神得到熏陶。同时这种审美意识以及能力的培育,会伴随着大学生的发展而发展。而且这种美感力量是强大和不竭的,没有任何一种教育形式能够代替,理应成为教师首要的价值观。

三、彰显公共音乐课程教育价值的策略

(一)认识到公共音乐课程教育的重要性

公共音乐教育是大学生实现全面化发展的重要因素。教师要认识到公共音乐课程综合性、多学科的特征,从而与各学科建立一定的联系,使大学生系统地掌握音乐知识,从而全面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养,同时也能满足社会对大学生的需求,因此,院校必须更新教育观念,深化公共音乐课程改革,将公共音乐课程隐性价教育价值发掘出来,着重开发大学生的潜能,提升大学生的音乐素养与审美能力。

(二)有效整合公共音乐教育资源

有效整合教育资源是开展公共音乐教学活动的前提。将教育资源充分利用可以将公共音乐课程教育价值充分彰显出来。因此,院校要合理整合现有的教育资源,例如,公共音乐课程专用教室,完善的音乐教学设备,丰富的音乐教学资料。公共音乐课程不同于其他课程的教学,比较注重大学生听觉审美的培育,需要完善的音乐教学设备才能开展教学活动。此外,公共音乐专用教室,还需配备大量的经典音乐作品音像资料,以此确保音乐教学活动可以有序开展,将音乐教学的教育价值发挥到最大。

(三)凸显大学生主体性地位

公共音乐课程应该是大学生主动参与以及学习的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大学生应是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教师应该引导大学生参与到音乐教学活动中。因此,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大学生的特长与个性,同时也要注重大学生间的个体差异性,从而营造出突出大学生鲜明个性特征的教学氛围,激发大学生参与音乐教学的积极性,同时也要创新引导大学生参与教学的方式。如,通过对比不同的音乐作品,引导大学生思考音乐作品深层次的内涵,从而感悟到音乐之美。此外,音乐作品的基础与灵魂是音乐主题,通过反复听、唱音乐主题,便于大学生把握音乐教学的主旨,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从而将公共音乐教育价值彰显出来。

四、结语

总而言之,大学公共音乐教育的主要任务不是培养技艺高超的专业音乐人才, 而是通过音乐知识的教授和优秀作品的聆听,激发大学生对音乐艺术的兴趣,学会欣赏、鉴别,从而创造音乐之美。总之,要提升大学生的审美意识与情趣,才能达到提升大学生综合素养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石慧.高校公共音乐鉴赏课程的审美教育研究[J].中国文艺家,2021(04):140-141.

[2]张富林.新时代高校音乐公共课的教学反思[J].鸭绿江(下半月),2020(03):58-59.

[3]万飞.试论公共音乐欣赏课在普通高校中的功能与价值[J].明日风尚,2018(06):163.

[4]張萌.普通高校公共音乐课程的美育现状及实施路径[J].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学报,2021,35(01):65-68.

猜你喜欢
价值大学
“留白”是个大学问
比萨里的大学问
至善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
一块石头的价值
小黑羊的价值
中国最美的十所大学
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价值低估50名
放大你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