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课程思政教育的有效途径

2022-02-23 04:55贺静坤
三悦文摘·教育学刊 2022年1期
关键词:大学语文有效途径思政教育

贺静坤

摘要: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个人素养。这一点和思想政治学科有着较强的相似性。因此,在开展语文教学的同时教师可以融入“思想政治”课程,尤其是在大学语文教学中,由于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解能力和判断力,但是需要“思想政治”的教育和引导。所以,大学语文教师将“思想政治”融入语文教学是非常有必要的。大学语文作为高校教育的一门重要基础学科,具有很强的工具性特征。同时,该门课程还包含丰富的文化底蕴,对于丰富学生语文知识,提升学生语文综合素养发挥着异常重要的作用,更关乎大学生的思想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在提倡“大思政”理念背景下,如何让思政教育“润物细无声”地融入大学语文课程教学中,是每一位高校语文老师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此文开始阐述了在大学开展思政教学的意义和可实施性,并基于高校在校生思政教育的开展情况,针对语文课上进行思政教育存在的问题,结合笔者的教学经历,对大学语文融入思政内容进行探索研究。从语文教学对大学生未来道路的发展意义和重要性出发,在思政教育的培养理念下,针对“教与学”两个方面提出切实可行的意见,对老师与学生双管齐下,以求实现现阶段大学院校语文与思政内容相结合的目的,在此前提下提升思政内容的渗透和语文的教学水平。

关键词:大学语文;思政教育;有效途径

一、大学开展思政教育的意义

对于本科学校的在校生来说,其思想政治的觉悟能力还处于较低水平,在思政上的意识还没有达到成熟的状态,在互联网的便利中学生接收到来自网络的形形色色消息,无时无刻不在冲击着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观念。此外思政的教育资源在本科学校的各学科中还没有被充分利用和发挥出来,换句话说,在本科学校思政教育还没有完全渗透到各科的教学中,其受到的限制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之一就是教师自身对思政教育的欠缺正确的态度,在教学准备上比较轻视思政内容的加入,也没有对思政内容进行深入研究,从而未能与所教授的学科内容进行结合,最终导致课堂中思政教育资源没有得到有效释放。

在本科院校的学生中开展思政教育,在教学方式上需要采取德和育并行的教学手段,通过多种教学方式的巧妙运用,使其更好地辅助语文教师,在大学语文教学内容中融入思想政治素材。在语文课上进行思政内容的渗透,其教学目的除了提升学生的思想觉悟外,还可以借学生思想层面的提升达到推动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在提高本科生语文成绩上也有间接的促进作用。因此学校需要注重将思政教育全面地导入学生的所有課程的学习中,从而帮助在校生提升自己的综合成绩,促进在校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和价值方面的观念,毕业之后能够具备良好的道德、思政素养进入社会。学生们在学校打好思想的基础,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能够对自己负责的部分担起应有的责任,在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将工作做到出色,才是一个具备综合素养的人才应该达到的状态。

就目前阶段的思政教学情况来看,形势在向着好的方向发展,大部分本科院校将教育工作的重点内容渐渐地转向了思政领域,尤其在大学语文教学上进行了思政改革,大力倡导在课堂中融入思政内容,让学科学习接近生活的同时也能关注政治,对学生的思想进行教育和引导,更好地推动教育中的素质教学内容。此外还明确提出要求将思政教育贯穿进整堂课,潜移默化地在学生的意识中形成关注思政的意识。在思政落实过程中,笔者发现部分学生对思政内容没有兴趣,在教学方式上也没有将语文与思政进行巧妙地结合。另外学生在观念上的调整与改变发生后,没能与实际生活相关联,可能在今后遇到挑战时不能第一时间做出对的选择。

二、大学语文教学中思政教育的可实施性

思想政治与语文在培养学生人文理念方面有互通之处,思政内容可以让学生认识到真正的人生价值,对学生的思想形成具有教育意义,而语文是最基础的学科,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其价值可受用一生。被选入大学教材的文学都是经典中的精髓,对历史和现在的生活的体现,传递出的理想和人格都对学生都有积极地教育意义。比如教师在讲解杜甫的作品时,要结合杜甫士大夫的理想和信念,让学生充分感受诗中所传递的远大理想,诗人对服务于人民的强烈渴望。古代文人墨客对国家的热爱、对民族的担当之情,对当代的年轻人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其传递的思想也正符合课堂思政的要求,这也正是大学语文与思政教育之间存在的共同点,两者的核心是一致的。在大学语文内容中适当地加入思政内容,会对大学在校生全方位的文化素质有积极的影响。

三、大学院校大学语文课程

在思政浪潮的推动下,需要语文教师对语文课程的思政教育目标进行重新规划,了解当下教育情况的不足,对自己的后续教学计划进行改进,旨在提升接下来的思政教学效果。但是在教学团队中仍然有部分教师对教学目标的设立不够重视,在教学的准备工作中也没有采取任何行动,仅仅是通过回忆的方式对自己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估和检测,在教学上的态度太过随意,这样也不利于课堂思政教学效果的检验。在大学语文的教学中,教学目标能够达到较好的效果是非常重要的,授课对学生是否产生了较好的效果也很难进行有效判断。这些都需要语文教师在制定的教学目标中做出体现,以帮助教学效果在实际教学中得到落实,来达到全方面培养人才的最终目的。在以语文教育为基础的根基上,将思政目标融入课堂,将正确的思想政治观念借助知识进行传递,利用语文课的隐性育人功能,扭转过去不重视价值观引导的教育现象。大学阶段的语文课是在无声无息中,实现了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的引导,语文课也是将马哲思想进行传播和培育的重要课堂。之所以对大学在校生进行更多层面的教育,让在校生了解并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技能,就是因为大学语文课的教学比较多样化,如果学生的知识层面无法与教学要求相匹配,那么学生将很难取得较好的成绩。对于没有掌握较多知识的大学生,教师需要进行分层教学,对于不同的学生施与不同的教学方法,来补足教学中没有完成的教学成果。学校也要积极地与任课教师进行沟通合作,配合教师对学生进行更全面地了解,再从学校层面对教师的授课进行支持,结合教学大纲中的要求,对语文的授课提出改进意见,对学生将要接受的语文内容制定合理的教学方案。当下校方要求思政内容进入各学科课堂,需要教师将自己所教授的学科内容进行重新思考,挖掘其中的思政切入点,加入思政教育资源,将我国的核心价值取向带到课堂中,引发学生对政治思想的感悟,将正确的理想信念通过教学传递给学生。通过教学实践来正面这些措施对学生的思政意识形成具有良好的带动作用,学生在学习中对思政内容的理解效果也非常好,通过对语文教学进行合理的教学规划,来实现大学院校中语文课思政教育的有效性进行探索。

四、结语

学语文是传播文化内涵和文学底蕴的有效途径,在课程上,它针对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以及思想教育而展开.大学语文是每个大学生的必修课,它蕴含着丰富的文化知识,具有一定的实用性.语文作为母语其基础性占有一定地位,因此,大学语文是一项重要的学科。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需求的人才从知识型逐渐变成高素质多面发展创新型人才,这就迫使针对大学生的教育方法有所转变。素质培养的向导为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幫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为满足创新人才的培养要求,大学语文面临着课程整改,作为文化素质重要的一门课程之一,大学语文在提高思想政治素质方面有着重要地位.大学语文具有独特资源,能够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从而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在教学内容上达到一科多教的目的,将大学语文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在教育方法上更注重有效性,提高教学效果,同时也要注意教师的自身素质提高,全方面地渗透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的大学语文教学方式是学校一直以来的研究课题。大学语文课程是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载体,也蕴含着丰富的思政教育资源.在课程思政背景下,大学语文要坚持立德为先,注重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的相统一,充分挖掘大学语文课程中隐含的思政教育资源,积极探索将思政教育融入语文课程全过程的有效途径,实现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的协同发。通过对现阶段课程思政的了解,并对大学院校语文教学情况进行的调查整理,需要加快在语文课堂中思政内容的加入速度。院校和任课教师都应该给予重视,进行有效研讨和探究之后提出有效地实施策略,充分考虑学生思想发展的需求,积极推动课程思政在大学语文课中的融入。另一方面学生必须认识到学习语文的重要性,提高学习语文的兴趣,积极跟随教师的引导贯彻思政教学理念

参考文献:

[1]高德毅,宗爱东.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从战略高度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2018(01):152.

[2]王岚,徐中玉.将思政教育融入大学语文课程的条件及路径[J].陕西教育,2017(04):108-110.

[3]雒艳敏.大学语文课程思政教育的有效途径探索[J].公关世界,2021(15):120-121.

[4]马希琴.课程思政理念下大学语文课堂教学设计策略与实践[J].现代职业教育,2020(41):126-127.

[5]杨敏.大学语文课程思政教育的有效途径探索[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20(07):191-192.

猜你喜欢
大学语文有效途径思政教育
2019年成人高校专升本招生考试模拟试题 大学语文(一)
2019年成人高校专升本招生考试模拟试题 大学语文(二)
山西省2018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大学语文
2018年成人高等学校专升本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大学语文
新媒体在理工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企业纪检监察部门与时俱进推动效能监察工作的有效途径探究
国际法务会计应用现状研究
新经济形势下加强企业管理的有效途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