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塑装饰课程设计研究与实践

2022-02-23 04:55赵振
三悦文摘·教育学刊 2022年1期
关键词:研究与实践课程设计

摘要:雕塑装饰课程是建筑装饰专业课程细化出的一个分支,是行业发展需要的产物,满足着人们对精神文化层面建设愈深愈细的需求。随着我国教育事业不断向前发展,社会对高职院校的教学活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使建筑装饰专业课的教师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式,使该专业的教学活动能够融入先进的教学理念。本文就雕塑装饰课程设计研究与实践进行了简单研究,结合笔者近年的教学经验,对现阶段的雕塑装饰课程做了总结分析,旨在为高职雕塑装饰课程的教学活动带来新的生机,提升专业教学质量。

关键词:雕塑装饰;课程设计;研究与实践

装饰雕塑已是雕塑学科中实用性较高的一个分支,具备一定的商业性。在我国社会环境长期稳定发展的过程中,为雕塑装饰领域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使其成为当下人们生活中常见的人文景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雕塑装饰运用到建筑内外的装饰上非常合适,而这方面的专业人才培养工作面临着较大的压力,需要教师对这一课程进行深入研究,并与其应用的领域进行深度结合,使所培养出来的雕塑装饰专业人才,能够具备较强的专业知识,并结合现实情况对这些专业知识进行应用和创新,为人们的生活添加更多的艺术元素。为此,作为高职的建筑装饰专业教师,有必要就雕塑装饰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深入研究,借此提升该门课程的课堂教学质量。

一、高职雕塑装饰课程基础教学现状

雕塑装饰行业在社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逐渐被人们所认可,促使该课程的教学活动成为高职院校众多专业课程中的热门课程,是发展较好的专业课程。其应用场景比较多,比如在餐饮行业、景观设计行业、现代房屋建设中等,都可以看到雕塑装饰的存在。同时,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人们对雕塑装饰的需求也在不断提升,使得高职的教学活动面临着新的教改挑战。就此,多数高职院校的专业的教师,已经开始对现阶段的教学活动进行了研究。同时,笔者也对现阶段雕塑装饰课程的教学现状做了简单总结。

首先,高职院校的雕塑装饰课程,在空间元素把握方面的培养工作不够完善。装饰雕塑应具备较强的实用性,突出对环境和空间的塑造方面。因此,教师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需要培养他们的空间把握能力,在进行雕塑装饰设计的过程中,能够充分结合现实的空间结构,使雕塑装饰作品能够具备改造和完善空间环境的作用。但就现阶段的高职雕塑装饰课程的情况来看,由于课时的限制,部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会自动忽略这部分内容,或者将其作为不重要的教学内容做简单介紹便带过。还有部分教师只重视培养学生的平面设计能力,造成空间、立体以及结构方面的教学课时不足,对提升雕塑装饰课程教学质量极为不利,需要教师针对雕塑装饰的应用的不同场景,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比如,当雕塑装饰应用在园林设计方面时,教师就需要注重讲解空间元素;当其应用于现代房屋建设方面时,则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灵活运用能力。

其次,现阶段的高职雕塑装饰课程教学中,对学生的材料把握能力培养存在诸多不足。对于雕塑装饰专业来说,更加注重作品的装饰性,这就使其涉及较多材质的材料。而要想充分利用材料的不同性质、结构和质地等,提升作品的实际效果,还需要学生对应用材料有较好的掌握,能够准确分析出当下环境中最适合使用什么样的装饰材料,进而提升雕塑装饰的设计效果。但现阶段的高职雕塑装饰课程教学活动,普遍对雕塑材料方面的教学缺乏系统性的指导。同时,教学活动中所采用的材料多是石膏,这样单一的教学材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创造力的发展。

最后,在雕塑装饰课程教学中,实践教学的安排次数明显不够。雕塑装饰应用在建筑内外时,其具备较强的实践性,需要学生根据不同的场景和实际情况进行艺术创造,区别于架上雕塑主要是靠艺术家的灵感迸发,雕塑装饰需要依附在实际基础之上随机应变。因此,这就使得雕塑装饰专业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只注重培养学生的雕塑技能,还需要在实践的过程中,丰富学生对空间结构和环境做灵活的安排,将专业知识以具体的形式呈现在人们的生活中。这就需要雕塑装饰课程中的学生,丰富自身的实践创造能力。相比于其他需要实践的课程来讲,雕塑装饰专业开展实践的力度还不够,造成学生难以将理论知识落实到雕塑装饰创造的过程中。

二、高职雕塑装饰课程进行教学改革的策略

(一)对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进行创新

在高职院校不断提倡教学改革的背景下,雕塑装饰课程的教学活动也在发展变化。教师需要及时调整教学理念,通过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鼓励学生参与到教师的教学活动中。比如教师可以提升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来提升教学的有效性,使教师能够及时掌握学生对知识的学习情况,使学生能够在与教师交流中获得更多的创作灵感,并且提升自己的雕塑技能。另外,对于这一艺术课程来讲,教师需要改变单一式的教学方式,结合学生的个性化特点,开展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比如,大部分的学生,在理解能力、理解方向和创作能力、创作方向上都存在或多或少的差异。那么,教师需要充分尊重学生的这一特点,保护他们自由的创作灵感,转而在教学方式上进行调整。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少一些方向指导,多一些启发,让学生在摸索中对雕塑装饰领域进行探索。此外,教师还需要充分认识到实践对于雕塑装饰课程的影响,带领学生更多地了解装饰雕塑的形式和与环节结合的方式,让他们在实践中自己去领悟,而不是通过教师的直接传授。

(二)对教学内容和学生创作内容进行适当拓展

对于雕塑装饰课程的教学活动来讲,培养学生的雕塑技能和水平很重要,但最重要的还是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这就需要教师充分结合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互联系,启发他们在雕塑装饰方面的创造思维。比如,让学生在自己所学的专业领域中进行一个小作品的创造,该雕塑装饰作品可以借鉴学生所学的专业和生活状态;或者结合某地区的民间艺术、民俗风情等,设计制作一个富有生活情趣的雕塑装饰作品。除此之外,雕塑装饰课程的教师,还可以融入当下流行的元素,比如家装行业的软装饰,软装饰和雕塑装饰行业有较大的关联性,所涉及的内容比较多,而且都是以美化人们的生活环境为出发点的。借助这一内容的扩展,教师可以对学生的创作内容做进一步的延伸,在教学中可以将设计专业的服饰、布料以及染织等相关知识融入雕塑装饰课程教学中,丰富学生的创作内容。教师还可以将课堂内容延伸到民间的布艺、戏曲以及皮影艺术等国风色彩中,让学生通过拼接、裁剪和缝制做成软装概念下的雕塑装饰作品。

(三)课程中对材料的应用进行拓展

社会发展不断地进步,使得艺术与多个领域都有了密切聯系,雕塑装饰的范围也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发展。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雕塑都是应用一些硬性材料,比如大理石、金属以及陶土之类的。而雕塑装饰课程的教学中,也经常使用这些硬性材料。在教学活动不断丰富的当下,教师可以借助材料上的拓展来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这样,也比较符合雕塑装饰课程所涉及的多个专业领域,为学生更好地借助作品表达创意提供更多的可能。

比如,教师可以结合当下比较流行的环保主题,组织学生对废旧物品进行回收再创作。通常生活废品领域中的材料都有较强的可塑性,在教学过程中,能够让学生更好地剪裁和操作。同时,这样的教学安排也比较符合雕塑装饰课程的特点,本身就是借助生活中的物品对生活进行装饰和点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回收材料的能力,让学生结合技艺和想象,发散思维进行艺术创作训练。

(四)建设好实践基地,为雕塑装饰课程提供硬件条件

对于雕塑装饰课程来说,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融入更多的现代化元素,借助先进的教学设备收集教学资料,制作形式丰富多样的教学课件。通过这样的教学改革,改变传统模式下的单一板书式教学。此外,高职院校还可以建设实践教学基地,为高职雕塑装饰课程提供可实践教学的条件。对于该课程来讲,高职院校可以与一些艺术、创意公司合资开办,给学生提供专业的实践环境。在没有教学安排的阶段,公司可以在其中进行一些艺术创作。在实践基地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回收的废品进行创作,充分利用实践基地的空间和各种教学设备、雕塑工具等。此外,学校可以将实践基地的环境装饰任务,布置给该专业的学生,使基地能够充满学生创作影子,借此给学生归属感,让他们热爱这个地方,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创作热情。

(五)多课程模式配合,大范围组织学生

雕塑装饰课程本是建筑装饰专业的一门课程,而且是该专业学生必须参加的课程。但是对于,其他专业的学生来讲,就难以有机会参与到该课程的学习中,导致一些有兴趣的学生不能接受专业指导。其他专业的学生中,也具有一定艺术基础和创作思维的学生,都非常渴望进行艺术创作,并且想要在该领域施展自己的才华,通过技能大赛证明自己的实力。因此,在对该课程进行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一些其他专业的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不仅培养本专业的学生,也为其他专业的学生提供学习机会。

(六)改进教学评价,助力教学质量的提升

在传统模式下,对雕塑方面课程的评价已经形成一套完整的体系。在这样的模式下,不利于对雕塑装饰这样的新型课程进行评价。在新时代背景下,对雕塑装饰课程应该进行更加多元化的评价,一改以往只有教师作为评价者的局面。针对雕塑装饰这样综合性较强的课程,涉及的内容比较多,是单一教学评价方式和一个任课教师无法给出准确评价的。在这样的情况下,高职学校需要制定更加合理的评价体系,积极发挥学生之间的互评和相关领域的艺术家承担评价环节的责任,给学生提供艺术指导。

三、结语

综上所述,雕塑装饰课程是时代发展的产物,会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而吸引更多创作人才参与到该门课程的学习中。教师需要在教学活动中融入更多的艺术元素,来扩展学生的创作思路,激发他们的创作热情,为提升该门课程的教学质量作更多的研究,进而为推动雕塑装饰领域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孙博.基于市场需求的《装饰雕塑》课程教学改革模式探索——评《装饰雕塑》[J].热带作物学报,2021,42(08):2456.

[2]段勇,王江丽.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装饰雕塑课程教学实践探究[J].大众文艺,2010(23):315.

本文系宁波职业技术学院2020年度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雕塑装饰课程设计研究与实践》(课题编号:jg2020059)的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赵振(1990-),男,汉,浙江宁波,硕士,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助教,研究方向:雕塑、装饰。

猜你喜欢
研究与实践课程设计
“苏州园林:景致与情思”课程设计
“石油及天然气地质学”课程的MOOC课程设计
A Study on the Application of Task—based Approach to English Vocabulary Teaching
刍议提高小学数学课堂实效的研究与实践
基于TBL教学模式下高职院校photoshop课程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机械类专业校企合作方式的研究与实践
高中数学“导研式教学”研究与实践
构建中职会计专业校内实训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关于完善课程设计教学及教学管理工作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