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构建小学美术高效课堂的研究

2022-02-23 04:55王红
三悦文摘·教育学刊 2022年1期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学策略核心素养

王红

摘要:小学美术学科主要的特点就是在视觉形象上的创造; 理解与感知, 在进行的美育教学之中对学生而言有着不可泯灭的作用。 新课标对小学美术教学提出了一些新要求,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成为小学美术最重要的教育内容之一,因此, 小学的美术老师在向学生进行美术知识传授的同时, 也需要培养与提升学生美术的核心素养。在新课标的要求下,教师需要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和完善,并将美术核心素养的理念渗透于教学的全过程当中,以此来促进教学过程的优化。基于此,本文将基于新课改的要求构建小学美术高效课堂,谈一谈应该怎样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美术;教学策略

新课标提出后,小学美术教学目标不仅在于给学生介绍美术知识,更重要的在于提升学生的美术素养,使学生在美术学习活动中获得美好的情感体验,并且能够在美术活动中建立正确的审美观以及价值观,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取向。所以说在美术教学的课堂上,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美术教学的重要性,帮助学生建立对美术的热爱之情,并且激起学生的兴趣,使他们不断地去思考,并且能够让学生们能够自主地分析美术作品并能够自己的去鉴赏,有自主的意识,保证学生们的思维在课堂上能处于一直活跃的状态。

一、新课改后小学美术教学新要求

新课改后,小学美术教学提出了如下新要求,美术不再仅仅作为一项单纯的技能,而是一项素质拓展课程,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也成为美术教师的重要任务。美术本身就是一种重要的文化艺术,在整个人类发展历史中,美术起到了情感、思想的表达交流作用。因为小学美术教育主要自爱与美术启蒙,重点在于发展学生的整体素质,因此,小學美术教学应该区别于专业美术教学,为学生的整体素质服务。小学美术应该一学生发展为根本,重在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创造能力、想象能力、形象思维能力。

新课标改革后,课程标准提出了小学美术重在引导学生参与各种美术活动,操作美术工具和材料,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进而促进视觉能力、感知能力和审美经验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需要拘泥于特定的题材,要给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而广阔的创作空间,同时还要重点培养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体验参与美术活动的乐趣。美术的另一个重要目的在于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通过学习美术,学生们获得美好的情感体验,在美术实践活动中综合锻炼操作能力、实践能力,获得受益终身的能力。

基于新课标理念,美术教师需要重新定义自己的角色,教师不再仅仅作为知识传授者,而是变成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伙伴,重在陪伴、督促和引导学生,以学习者的心态参与到学生自主学习活动中。

二、新课改下小学美术高效课堂构建研究

(一)加强互动沟通,提升审美能力

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要求教师给学生留下充足的想象和思考空间,使他们直接参与、体验、感知美术,在美术实践中提高审美能力,同时增强对美术作品的判断和鉴赏能力,培养美术表达能力。美术鉴赏和表达能力需要教师引导,因此小学美术教师要加强教学互动,从学生的思维特征出发,设计美术活动,对他们进行引导,充分激发他们的学习自信心。在引导学生鉴赏美术作品时,教师要鼓励学生说出心中所想,让他们大胆表达,勇敢倾诉。小学生的想象力丰富,创造力发达,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能够促进他们发展个性化思维,使他们发展出个性化审美情趣和表达能力。对于小学生而言,审美判断能力的形成,不仅能够增强他们感受美的能力,更在于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能够以一定的审美情趣丰富自己的生活,提高生活幸福感。

例如,在《五彩的烟花》这节课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参与到美术学习活动中,教师可以利用信息化设备给学生展示烟花绽放的美丽瞬间,在欣赏烟花的过程中,小学生联想到新年自己家中放烟花的情境,进而和其他学生讨论交流。之后,教师引导学生说一说烟花分别有哪几种颜色,烟花绽放时是什么样的造型,联想一下每年春节放烟花时遇到过哪些趣事。这样学生的想象力被激发起来,进而拿起手中的画笔,画一幅自己脑海中关于烟花的故事,有的将烟花描绘得五彩缤纷,有的学生将烟花与新年的饺子联系在一起,有的学生画了一副父母与孩子一起放烟花的和谐场景。

(二)挖掘作品文化内涵,强化文化理解

美术是一项文化艺术活动,其产生于社会文化生活,因此美术本身也具有一定的文化色彩。在美术核心素养中,文化理解素养是一项重要内容。这也就突显出了培养学生文化理解能力的重要性。文化理解是指对美术作品进行观赏,并从文化的角度对美术作品进行赏析。文化理解素养是影响学生美术鉴赏能力的关键因素。为了培养学生的文化理解能力,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美术作品中的文化内涵进行分析,进而体验和鉴赏美术作品中蕴含的独特的文化特色,这对于学生文化理解能力的形成会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

例如,在引导学生鉴赏我国传统文化,欣赏“龙”文化的时候,主要的教学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中国龙的造型、文化内涵、精神象征等等。在教学时,教师可以向学生简单介绍有关于中国龙的基本文化知识:龙是中国神话传说中的一种动物,它的整个造型通过其他几种动物的一些部位组合而成。龙象征着祥瑞,从文化的起源时间来看,龙文化的历史十分悠久,早在七八千年前就有了关于龙形象的记载。我国民间各地关于龙的传说丰富多样,相关的文化习俗也不同,但龙文化中蕴含的精神内涵是相同的,它代表着创新、包容、进取、独立。最终,通过这样的讲解,使学生对美术作品中“龙”这一形象的文化内容有了初步的了解。

(三)设计多样化的美术实践,提高综合素养

美术实践活动不仅包括画画,还包括设计、雕塑等等,在小学美术课堂上,教师应该设计多样化的美术实践活动,让学生参与多样化的美术实践活动,充分体验美术世界。例如,《设计文化衫》一课,教师首先引导学生了解一下什么是文化衫,文化衫都是怎样设计的,之后,再给学生分发服装制作材料,制定一个主题,如“航空事业,强军强国”,让学生发挥想象力,自主设计文化衫。这样的美术实践活动生动有趣,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手眼协调能力,使得他们有效地发挥想象力。又比如,组织“自己做镇纸”的活动,让学生尝试自己设计、制作镇纸,通过设计、切割、拼接、粘贴木制工具制作镇纸,学生们的实践动手能力、空间想象能力等提高了,学生们设计的镇纸既可以放在书桌上使用,也可以摆放在室内或放置在校园内的绿化林里,装饰、美化环境,使教学环境更加具有童趣。

因此,在美术教学中,学生掌握技术、自主完成制作,是深化劳动技能教育的重要实践。许多美术经典作品具有较高的艺术审美层次,教师可以借助经典作品影响学生,进而达到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在学生欣赏经典作品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设计多样化的教育策略,培养学生的艺术理解能力,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美术作品的内涵。教师可以让学生在欣赏中表达个人的见解,在感悟美术作品艺术性的过程中完成情感体验。教师针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介绍作品创作背景,使得学生可以深入挖掘、理解作品的创作手法,从而间接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三、结语

长久以来,由于受到了传统教育思想理念的影响,课堂上教师所能够关注到的仅仅是学生对于基础的知识掌握情况,再加上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美术教学长久以来受到了忽视。而核心素养理念的提出为美术教学提供了一条新的发展路径。新课标给小学美术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学目标更加多元化,更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因此,教育工作者应该不断地改进、优化其自身的理念,实现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孟建红.“研学后教”带动小学美术高效课堂构建的研究[J].信息周刊,2019(12):1.

[2]韩学军.基于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中小学美术高效课堂构建研究[J].学苑教育,2019(24):1.

[3]王勇勤.如何打造小学美术高效课堂[J].新课程导学,2012(027):8.

[4]杨春.浅谈小学美术高效课堂下的评价机制[J].国际教育论坛,2020,2(6):101.

猜你喜欢
小学美术教学策略核心素养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情境教学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关于小学美术劳技课程的思考
谈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美术欣赏能力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