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院校车辆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22-02-23 04:55刘湘玲
三悦文摘·教育学刊 2022年1期
关键词:车辆工程人才汽车

摘要:在科技发展速度越来越快的当下,汽车技术朝着节能、安全及环保等方面发展。加之智能网联汽车技术持续发展,社会对车辆工程专业的大学生毕业后的要求有了一定改变。本文基于新工科背景,围绕车辆工程专业展开研究,探讨市场发展趋势相契合的人才培育模式,让学生及时掌握与时俱进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以期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

关键词:车辆工程;汽车;人才

当前,针对车辆工程专业创建的教育体系已偏离社会及市场需求,如何对该专业的人才培育模式做出调整,使其与车辆领域专业复合人才的培育标准相契合,是车辆工程专业展开教学工作时必须考虑的问题。本文将依托湖南涉外经济学院在读车辆工程专业的学生为研究对象,依据社会的发展及变化提出调整当前人才培育模式及课程体系的优化方案,旨在培育出综合实力强的优秀人才。

一、现下车辆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的必要性

我国经济进入转型升级阶段,各大产业及企业的转型工作势在必行,“中国制造”也开始朝着“中国智造”发展;如今汽车技术正逐步实现网络化、智能化与电子化发展。汽车制造生产业逐步升级为集约型产业的过程中,对车辆工程新型科技人才的要求及需求不断提高;在我国陆续推出中国制造2025以及新工科等国家战略之后,对于培育车辆工程专业人才、推动该专业发展等有了全新要求;由于行业发展趋势及特征的改变,对该专业人才的需求也随之变动;各地的区域经济以产业的转型与升级,赋予该专业的人才培育全新内涵;形势及时代背景的变动,为该专业的人才培育及建设带来全新使命。

二、车辆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

(一)培养目标

在培育车辆工程专业的应用型人才时,应参考汽车产业的融合转型及结构升级等方面的全新要求,再明确人才培育目标。而本文认为进行人才培育工作时,应以全面发展为基础,尽可能地提高人才的外语数学及计算机基础,深入了解车辆工程领域中的系统化理论及专业知识与技能,并在发现问题之后,通过各种引导使其提高自身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保证最终培育的人才可快速适应汽车整车或零部件制造业或相关科研所,从事包括但不限于检测、试验、设计、科研等相关工作的应用型高级技能人才。

(二)车辆工程专业理论教学体系

把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与技能分解至多门课程内,再设计合理的课程方案,对教学质量的保障及监控体系做出全方位优化,从而达到预期的课程目标,培育出符合要求的车辆工程专业人才。针对车辆工程专业创建理论教学体系时,应将体系分成专业课程通识课程以及个性化课程。如设置通识课程时,应将基础平台课程放于首位,让学生深入了解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以及各种工具知识;作为教学计划中的核心,专业课程存在的目的是达到预期的培养目标并提高毕业生的专业水平,需依据该专业培育人才的目标创建既涵盖专业基础及车辆制造设计,又包括电子控制和性能测试车辆服务等在内的课程体系,图1为该专业的理论教学体系。

(三)现阶段车辆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目前,车辆工程专业展开教学工作时过于侧重理论教学,也未将学生视为课堂的参与主体,且普遍是由老师根据PPT中的内容授课,而学生只能被动接受知识,该培育方法很可能导致学生高分低能,致使其在毕业之后很难将理论知识作用于实践操作中,致使应届毕业生无法给企业留下良好印象。本文搜集5年内聘请湖南涉外经济学院车辆工程专业学生的公司反馈的毕业生实际工作能力的信息。当前车辆工程专业实际工作能力评价如下图1所示。工作能力不强的反馈原因分析如图2、图3所示。

针对以上问题本文认为车辆工程专业目前的教学理念侧重理论,应加强实践教学。实践教学可令学生的工程背景及技术应用水平得以提高,还能使其更深入地了解理论知识,有利于培育出专业知识丰富、实践能力良好的复合型人才。学校应在坚持创新人才培育理念的前提下,对以往的教学方法做出调整,把实践及创新能力作为培育目标中的重要内容,并让教师从过去的教学主体转变为教学的引导者。在展开教学活动时连接学生和知识,使学生树立自主意识及创新意识;关于教学模式,在保留传统教学方式优势的前提下,结合课程设计、实验等各种实践形式,使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得以提高。

四、培养车辆工程专业人才模式的优化建议

(一)创新能力的培养

车辆工程专业应根据国家提出的培育创新型人才战略,把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作为培育工作中的重要任务。本文认为,该专业在培育复合型人才时应通过以下几大方面提高创新能力:

1.组织各种竞赛活动或课外科技活动,以此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车辆工程专业的教师,在培育人才时应该采取各种方式给学生创造条件组织或帮助学生参与各种竞赛活动,或在校内的实验室、工程训练中心,为大学生创建课外科技创新平台。

2.推行导师制

就读车辆工程专业的学生到三或四年级时,校方可为其安排一位导师,导师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展开科技创新或学习专业知识导师,并基于自身的研究课题激励学生参与到各种科技创新活动中,或邀请学生参与至自己的科研课题中,给学生提供各种实践机会,使其在实践期间不断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让学生毕业后能更快地适应工作环境。

3.主动组织课外科技活动

可专门针对校级或省级大学生增设创新创业项目,为想要创新创业的大学生提供实验平台,同时也可支持课外科技活动或为其提供资金援助,鼓励学生参与各类课外科技活动,使其保持较高的创新创业能力并养成创新意识。

(二)实践能力的培养

车辆工程专业的特点是具有較明显的应用性与专业性,就读于该专业的学生既要了解与专业相关的理论知识,还需具备良好的实践能力,并懂得如何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所以必须重视该专业人才的实践应用能力培育工作。本文认为,在培育该专业的复合型人才时,可通过以下几大方面提高其的实践水平:

1.增加实验课程的设计

在制定课程规划时,可要求学生独立或分组进行各种有关于必修内容的理论实验同时也要适当的提高考核难度。实验操作结束后,学生应在规定时间内提交实验报告,并在报告中记录实验参数与结论,写下自身于实验期间发现或遇到的问题及具体的解决方案,教师应基于公平公正原理客观评价学生实验。

2.增设工程实践训练项目

在引导学生掌握专业理论知识的前提下,通过实践教学使学生的工程实践素质得以提高,同时也可锻炼其的动手能力,以保证学生各方面的表现与工学学位的要求相契合。再展开与该专业相关的实践教学时,应将电工电子实习、精工实习、毕业实习以及机械设计,基础实习与毕业设计等内容包含在内。

3.坚持校企合作

在培育车辆工程专业学生时,高校应通过各种方式和企业合作,共同创建实践教学基地,通过定向式培训、毕业实习实训或工程实践训练等方法,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学习机会,同时也可提高其的实践能力,运用各种各样的平台培育出实践能力良好的复合人才。

五、结语

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对车辆工程专业人才提出更高的要求。本文提出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相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为社会及企业输送更多车辆工程专业的复合型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李香芹,范珍珍.“新工科”背景下车辆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路径研究[J].内燃机与配件,2021(21):240-242.

[2]林國荣.应用型车辆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探究[J].时代汽车,2021(21):30-31.

[3]宋森楠.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下的材料力学课程实施与思考——以车辆工程专业为例[J].时代汽车,2021(22):41-42.

[4]张喜清,连晋毅,智晋宁,宋勇,孟杰.车辆学科竞赛对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研究[J].高教学刊,2021,7(27):55-58.

[5]陈克,王楷焱.面向汽车产业发展的车辆工程专业新工科建设[J].内燃机与配件,2021(09):252-253.

本文系湖南涉外经济学院校级课题,课题名称:车辆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与实现路径研究(湘外经院科字〔2021〕2号)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刘湘玲(1978-),女,湖南长沙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汽车排放及控制技术、动力机械新技术。

猜你喜欢
车辆工程人才汽车
南岸:聚人才之智 建创新之城
多元需求 多元教育 多元人才
汽车的“出卖”
车辆工程专业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之实验室开放探讨
基于卓越工程师培养的车辆工程专业企业培养方案研究
本科生导师制在应用型高校车辆工程专业初探
独立院校车辆工程专业课程设计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汽车们的喜怒哀乐
毛遂自荐
3D 打印汽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