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共育,培养视障儿童的社会化语言能力

2022-02-23 04:55邝敏慧
三悦文摘·教育学刊 2022年1期
关键词:家校

摘要:语言是我们人类交际的重要工具,它能使人们交流思想,抒发感情。视障儿童的语言也是为社会交往而服务的,本文分析了阻碍视障儿童语言发展的原因及视障儿童语言特点;阐述通过家校共育培养视障儿童社会化语言能力的途径。

关键词:家校;视障儿童;社会化语言能力

一、问题提出

语言能力是指掌握语言的能力,包括对语言的积累、感悟、运用的能力,是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基础。语言应用于我们社会交往中形成社会化语言,皮亚杰认为社会化语言是在儿童和他人相互作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并为这种社会关系服务的工具。视障儿童因视觉缺陷,他们认识世界90%左右的信息来源被切断。视障儿童认识世界的不完整性往往容易妨碍对外界的环境理解的全面性,从而导致与普通人交往上的错位,造成误解,继而打击其交往自信心,我们日常教育中发现他们与人互动交往中胆怯和退缩,使他们难以得到足够的语言刺激,影响其社会化语言能力的发展。

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2021年10月23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明确指出:“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树立家庭是第一个课堂、家长是第一任老师的责任意识,承担对未成年人实施家庭教育的主体责任,用正确思想、方法和行为教育未成年人养成良好思想、品行和习惯。”可是,我们在与家长的访谈及日常观察中,发现视障儿童由于视力障碍导致生活环境狭窄,与人交流的点和面较贫乏,妨碍了语言发展。因此通过家校互动,培养视障儿童社会化语言能力是極为必要的。

本文所讲的家校互动就是以学校教育为主体,坚持家校融合取向,引导视障儿童在生活场景的转换过程中,将学校、家庭和社会生活融为一体,共同帮助视障儿童学习语言和发展语言的视障教育合作共同体。

二、视障儿童的语言特点

由于视觉缺陷,视障儿童从生活中获得的直接经验和信息远不如视力健全儿童,导致他们的语言存在以下一些特点:

1.视障儿童看不到或看不清口型,仅凭听觉,因此学习发音的时候不够精准控制口唇脸部肌肉,常常出现多余或缺失动作,从而出现多音、漏音、颤音等。

2.视障儿童缺乏具体事物表象信息的输入,容易出现语言与实物脱节,导致语与意不匹配。

3.视障儿童看不到别人面部表情、肢体动作等辅助性语言,同时他们会出现不合适的表情和动作,如背对、身子或头扭向一边、仰头、摇摆等。

4.视障儿童主要依靠听觉和触觉获取客观世界信息,凭借记忆积累词汇,词汇量相对狭隘,难以做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5.视障儿童书面语以盲文形式出现,而盲文是拼音文字,所以视障儿童普通话语音讲得较好,这为学习社会化语言打下很好的基础。

三、家校互动,培养视障儿童社会化语言能力的途径

如何教育孩子是家庭、学校共同的目标和任务,我们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家校共育以促进视障儿童社会化语言能力的发展。

(一)提高家长认知,引起兴趣和重视

由于视障学生属于小众学习群体,语言知识特别是盲文跟普通学校不一样,健全的家长没有相关知识参照和蓝本,难以理解和进行辅导。因此我们通过家长培训、微课推送、个别指导等方式,把视障儿童学习语言的知识点、特殊情况和特殊技巧等进行普及和推广,以丰富家长的相关知识,提高他们对视障儿童学习语言的认知,引起他们的兴趣和重视,为后续家校共育实施打下基础。

(二)引家长进课堂,参与孩子学习语言过程

刚入学的一年级视障儿童对校园的环境、老师和同学陌生。因此,引家长进课堂,参与视障儿童的学习过程这一环节尤显重要,有利于他们顺利过渡和适应。

视障儿童难以学习汉字,盲文点字就成了视障儿童学习的独特“汉字”。盲文点字是以汉语拼音为基础的,引导家长和视障儿童进行亲子学习。利用直观学具,让视障儿童在亲子游戏中摸认、书写盲文点位。家长可以借助放大的点字模,向视障儿童解说盲文点位的名称和位置。说唱顺口溜“1414头碰头,2525手拉手,3636一起走”“六点家族回家家”等有趣的亲子游戏,轻松愉快中建立六点心理地图。

读和写盲文点位的方向是相反的,即摸读从左起,书写从右起。练习这种正摸反写的技巧,设计让视障儿童与家长面对面站立,玩拍拍手碰碰脚的游戏,感受我的左手对着你的右手,你的右脚对着我的左脚。在亲子互动中理清正反关系,为读和写盲文打下基础。

(三)开展亲子共读活动,培养视障儿童阅读兴趣,积累语言

由于视障儿童无法自主看汉字书籍,需要在家长的辅助下进行阅读,因此开展亲子共读对他们丰富语言环境,培养阅读习惯尤为重要。

首先,提高家长阅读意识和增加共读技巧。通过如学校召开了“书香满家园”家长启动会,通过阅读知识的讲授和共读技巧的指导,让家长了解阅读有利于增加视障儿童的知识,开拓视野,增强语言能力。并协助家长们选择适当的书籍,如《马小跳学数学》《中华成语故事》《绿野仙踪》等书籍。

其次,设计亲子共读活动。在“书香满家园”活动中,根据学生和家长的实际情况进行系统布置。如一年级视障儿童摸读盲文速度慢,理解能力较弱,因此亲子共读过程中,家长读视障儿童听,初步接受阅读的概念和行为。而进入小学二、三年级后,视障儿童已基本掌握了盲文的摸读写,可以进行亲子互读或跟读,家长作为孩子的阅读榜样,潜移默化掌握阅读知识技巧,激发视障儿童阅读兴趣和主动性。根据视障儿童阅读能力发展,家长可以从互读或跟读中提高要求进行导读,只读故事的开始引导孩子继续阅读或拓展思考。

最后,通过多种方式,共享书趣。第一家长会,我们围绕阅读召开讲座式、互动交流式、亲子活动式等多种形式的阅读家长会。如:“让家长也为视障儿童阅读点灯”(讲座式)、“亲子阅读,收益无穷”(讲座式),“共享阅读之乐”(主题交流式),“牵手阅读,在书香中我们共同成长”(亲子活动式)。第二网络微信群,与时共进每个班创建班级微信群,让沟通信息及时和无地域限制。老师发送阅读资讯资,家长反馈在家亲子共读进程。如老师把“适合一年级学生读的书”“读书方法推荐”“亲子共读益处多”“班级读书会随想”等家长书进行推送。家长从资料中可以学到一些正确的阅读理念和方法,提升了家校共育的质量。同时家长把在家进行亲子共读的音频视频分享,互相监督和促进。第三个性化阅读分享卡,分享卡的内容:读书内容和时间、积累台、读书小故事、读书随想和家教乐园,由家长、孩子、老师共同完成,点滴记录和修正,循序渐进,逐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其阅读能力也随之得到提高。

(四)开展社会性主题活动,让视障儿童在实践中运用语言

视障儿童是社会的一员,他们的成长与发展离不开社会生活,社会生活是视障儿童学习社会语言的源头活水,而社会语言必须应用于社会活动才能实现其价值。新课标规定我们要注重培养视障儿童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让视障儿童语言的学习走进社会生活,实现语言习得与社会生活的沟通和联系。开展社会性主题活动,就是让他们在实际环境中应用语言,又在运用中练习和提升。活动的主题,必须从视障儿童的社会生活实际入手,以视障儿童为主体,从他们的需要出发,开展形式多样的家校活动。如:“亲亲大自然”的秋游活动;“我当小农民”的种植活动;“我的生日,你来分享”的生日Party;“分享你我童年”的游乐活动等。

上学期,举行了“我和妈妈去买菜”的社会实践活动。活动前,老师把活动方案,引导视障儿童出行的注意事项、相关知识等通过活动启动会议、微信群、个别咨询等告知和传达给家长和孩子,让家长配合活动时能心中有底。活动中,指导孩子们与人交往应用礼貌用语的要求;孩子们买菜的步骤:问价、还价、挑选、称重、计算价格、付款、找钱。协助家长带领孩子们尝试着挑选自己喜欢吃的肉类和各种蔬菜;尝试着亲自问价和讨价;尝试着帮妈妈拎菜。活动后,进行分享和交流。孩子分享感受和体会:小欣说:“今天是我第一次和妈妈去菜市场买菜,真开心!”小俊说:“今天我学会了向卖菜的阿姨问价,买了个大萝卜,我真棒!”小桐说:“我帮妈妈拎着买回的菜,真重啊!今后我要做妈妈的小帮手!”等等。家长分享和交流活动中的收获和反思。老师对活动整个过程中的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指导家长更修正和完善活动行为。

这种置于社会生活背景中的家校综合性主题活动,激发了视障儿童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让他们在社会生活中学习语言,在学习语言中更好地生活;为视障儿童提供了展示自我的平台,有利于视障儿童核心素养的形成。

四、结语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与探究,我们深信视障儿童社会化语言能力的培养必须靠日积月累;家长与教师必须形成合力,这样才能有效引导视障儿童逐渐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性实践主题活动,让视障儿童锻炼社会化语言,为视障儿童的继续学习和融入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邝敏慧.利用触觉教具提高小学盲生语言能力的探索[J].现代特殊教育,2021(15):58-60.

[2]谭秋桂.皮亚杰论儿童言语社会化[J].心理科学,1996(5):312-314.

[3]鐘经华.盲校直观教学理论的探讨[J].中国特殊教育,2005(4):81-86.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盲校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6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本文系广东省教育科研“十三五”规划教育科研项目“构建家校共育模式促进视障学生社会化的实践研究”(2019ZJK006)的阶段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家校
Stories about labor education家校劳动,立德树人
家校协同育人中的缺位、越位与归位
谈如何有效的开展幼儿园家校共育工作
家校携手,共育未来
朱永新:家校共育,携手同行
Home-school Cooperation Makes Our Party Branch Activity Colorful 家校共建为党庆生
家校携手,共促发展
家校“社交”应尽量做好减法
互动+沟通——基于信息技术的家校沟通新模式
建设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家校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