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学徒制传承非遗传统工艺的境遇审视与路径构建

2022-02-23 04:55王申
三悦文摘·教育学刊 2022年1期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传承

摘要:非遗传统工艺作为非历史文化遗产的关键组成部分,对中华文化的文化自信和匠人精神的传承具有极其重要的功能,可是伴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的变化,非遗传统工艺遭受了空前绝后的考验。文中首先剖析非遗传统工艺传承的实际窘境,其次,探究现代学徒制传承非遗传统工艺的优点,最后构建了现代学徒制传承非遗传统工艺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非遗传统工艺;现代学徒制;传承

非遗传统工艺是一个民族在经历风吹雨打浮沉后的时间积累,以口传身授的方式流传,被称作历史人文的“活化石”。但因为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活的变化,非遗传统工艺传承遭受了不容乐观的考验,正遭遇着青黄不接的实际窘境。而现代学徒制作为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办学,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的主要方式,在一定水平上合乎非遗传统工艺的传承规律性,切合非遗传统工艺的转化机制,针对传承传统工艺具备无可比拟的优点,为高等职业院校传承传统工艺指明了方向。

一、断代失传:非遗传统工艺传承的实际窘境

非遗传统工艺凝结着华夏民族的深层次文化基因,是传统文化艺术必不可少的媒介。伴随着各民族地域经济文化的飞速发展,受传承意识、传承团队和传承途径等层面的影响,传统工艺的传承难以为继,乃至发生了消亡断代的严重困境。

(一)传统学徒制传承的“断代”

非遗传统手工制作技艺的传统学徒制固定在一定的地区内,以“父子相传,师生相授”的传学方法开展教授技艺。但伴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历史时间变化,非遗传统手工制作技艺传承的自然环境产生变化,当今非遗传统手工制作技艺传承遭遇的共性问题是技艺传承的“断代”状况。最先,非遗传统手工制作技艺跨代传承人展现大龄化状况,遭遇着人亡艺绝的濒临灭绝态势。次之,现代意识慢慢消除了大家对传统手工制作技艺的认知。年轻一代对传统手工制作技艺的意义和维护的認识显著不够,许多人觉得传统手工制作技艺落伍、俗气、不时尚。加上继承者学习培训用时、费劲、成效慢,也让中华民族传统工艺传承遭遇断代困境。普遍存在师傅用心教,学员无意学的状况。

(二)学校传承重基础理论、轻实践活动

学校教育在人类发展文明的散播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文化传承功效。针对非遗传统手工制作技艺来讲,根据家族传承和师生传承,传承范畴是有局限的,而学校教育则能在比较大的范畴内开展传承,相应地扩展了非遗传统手工制作技艺传承的未来发展空间,可是也显露出手工制作技艺传承基础理论和实践活动相脱轨的弊端。最先,学校教育偏重于基础知识。学校教育更为突显的优点和趋向便是显性知识的高效率传送,且在客观事实方面,这也是学校教育的主要形态,重在很多抽象性的概念、标准的教授,这与把握实践活动专业知识的最好、最有效的方式是参加制作过程和工作中实践活动相佐。次之,学校教育实践活动实际操作不够。这在较大水平上可以反映为实践活动时间的长度。在古代中国,有着手工制作技艺特长的匠人全是勤奋好学,通过长期性训练及工作经验的累积方能独善其法。而学校教育在实践活动阶段的分配上则出现很大的困难。因为缺乏学校外见习实践的强有力支撑,导致了非遗传统手工制作技艺传承理论和实际不同程度的脱轨,严重影响了非遗传统手工制作技艺人才培养质量。

二、承古融今:现代学徒制传承非遗传统工艺的禀赋

现代学徒制完成了传统学徒工学习培训与当代学校教育的有机结合,是一种“院校与企业合作式”的高等职业教育规章制度。其以校企合作办学为基本、以工学结合为关键,院校与企业双行为主体,学员和学徒工多重身份,既承继了传统学徒制的关键特点,又具备显著的时代特征。

(一)源于历史的选择

在我国传统工艺的传承主要借助两种方法:根据血缘关系的大家族代代相传与无血缘关系的民间学徒制。其中,学徒制的首要特点是师傅带徒弟一同工作,根据师傅的以身作则,学徒慢慢习得一门专业知识或把握一门技艺,这也是我国专业技能传承的主要方法。而现代学徒制与传统学徒制相对应,创造性完成了传统学徒工学习培训与当代学校教育的合理融合,承继了传统学徒制师傅带徒弟的鲜明特征,与此同时又具备当代学校教育的优点。在现代学徒制环境下,学员与学徒工两种身份使传统的师徒得到传承,师生之间以感情为桥梁,这对改进当今高等职业教育中冷漠的师生之间关系具有不可替代的功效。现代学徒制也是匠人精神重归的关键载体。受教育者不但要学习传统工艺,更主要的是学习师傅精雕细琢、认真细致潜心的工艺精神实质与锲而不舍、爱岗敬业的角色心态,了解传统工艺所包含的文化艺术核心思想。师傅的工匠精神对学员产生高超的技艺水准、奋发向上的角色心态与精雕细琢的工艺精神都具有积极影响,这也展现出了学徒制传承的历史价值。由此可见,现代学徒制与传统工艺拥有丰富的历史背景,是传统工艺传承与创新的历史选择。

(二)切合时代的要求

伴随着后现代化时期的来临,我国经济转型迅速发展,传统工艺的传承方法已能融入时代发展要求而需更新改造,现代学徒制应时而生。最先,现代学徒制运用高等职业教育对非遗传统工艺的传承方式开展自主创新,完成了由师生口传身授的小作坊方式向企业与院校合作育人方式的历史变化,使传统工艺的传承更为高效率、标准、可持续。次之,现代学徒制与传统学徒制各有不同,其规避了传统学徒制传承的传统落伍,是现阶段提升传统手工制作技艺传承实效性的较佳方式之一。第三,在现代学徒制这类师傅带徒弟与学校教育规章制度紧密结合的方式下,选用工学更替的方式,根据院校与企业两个学习培训场所的更替学习培训,不但遵循了学徒工学习培训传统工艺的规律性,确保学徒工可以充足习得高超的技艺,并且可以让学徒工根据潜移默化培养精雕细琢的匠人精神和敬业爱岗的角色心态。因而,现代学徒制理所应当地变成传承非遗传统工艺的时期担当。

三、破旧立新:现代学徒制传承非遗传统工艺的解决对策

非遗传统工艺是我国传统文化艺术一脉相承的实际所需,也是进行技能型人才转型发展行动的关键对策之一。为了更好地推进传统工艺活态化、品牌化发展趋势,高等职业院校要积极主动根据现代学徒制探究传统工艺传承的新途径。

(一)整合资源,创新管理

院校依据该校各有关专业的特色与优点,融合区域丰富多彩的非遗文化艺术,根据校企合作办学等方法,融合非遗项目有关资源,在引入、消化吸收非遗核心思想的基础上,组织专业技术老师与领域权威专家在非遗进校方面开展研究,建设校园内学校外非遗实践产业基地,建设有校园内外非遗传承课堂教学产品研发基地、名师工作室、实践场所、展现展览厅等。并由非遗传承人和院校技术专业老师承担,有评定、考评、鼓励等科学合理的管理方法。与非遗传承义务企业、负责人企业、国家各级传承人签署合作合同,搭建“校、企、政、传承人”四方协力的非遗传承工作方案,非遗项目做为特色主修科目纳入人才培养,连通非遗传承在高等职业院校塑造的方式。聘用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为客座教授,优秀教师推动课堂教学、传承。设立全校性的专题讲座、组织学员参观考察传承人工作室等主题活动。

(二)工学结合,教学创新

进行以工作过程为向导的项目化教学,执行课堂教学做一体化,加强院校与工作场所的互动学习培训,将非遗项目列入高等院校课程内容当中,推动学员专业能力的提高。最先,搭建开放式的教学环境,达到工学交替的要求。院校在教学课堂自然环境的构建上尽量贴近“现场教学”,而且老师在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中不但要围绕着工作目标对焦专业知识,还需要紧紧围绕工作目标进行紧密相连的情景性活动,重视认知全过程的场景化。其次,设立企业教室,构建真实情景。有益于参加企业具体工作过程,有利于训练全过程的职业化。最后,将互联网AI技术性应用课堂教学当中。一方面,构架数字化教育平台。运用现代科技将工作中情景转换至教学课堂,完成双重执行沟通交流。另一方面,将诸多的“微视频”课堂教学资源整合至互联网平台,达到受教育者人性化的学习培训要求。

(三)师资建設,研发创新

首先,优化师资力量数量和结构。依据学校专业建设和发展趋势要求,大量聘用非遗传承人、行业公司工匠、工艺美术大师、民间手工艺人等出任高职院校教师,提高教师人才的总量和结构。次之,提高教师实践技能。教师下公司社会实践活动是连接政府部门、公司与院校,加强教师专业技能、提高教师教学实践能力、塑造“双师型”教师的有效途径,也是教师专业发展与提升自我的重要节点。因此,高职院校应扩展并推进校企合作办学,积极主动激励有关专业的优秀老师到文化艺术单位实践活动,大力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和综合实践教学水准。最后,激励地方学校与企业积极主动构建文化创新服务平台。以“产”为方向,以“学”为基本,以“研”为桥梁,走产业发展之途,塑造传统工艺创新优秀人才。高职院校理应秉持产品研发一种商品、开发设计一个技术专业、繁荣一个产业链的核心理念,激励学员运用所学对传统工艺开展自主创新,提升写作与制定的思维模式、审美观,把学员作品转换成公司产品,从而转换为受市场欢迎的商品,产生由作品到产品,产品到商品的生态圈。根据系列非遗文化创意产品的开发设计,授予传统工艺新的销售市场原动力,推动非遗传统工艺传承人才的培养、技艺科学研究、产品开发,搭建非遗传统工艺产业化发展的链条。

参考文献:

[1]孙凤敏.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代传承——现代学徒制的视角[J].职业技术教育,2017(13).

[2]施伟萍.基于现代学徒制的非遗传承人培养模式构建[J].职教通讯,2017(5).

[3]徐珍珍.基于现代学徒制的非遗传统手工技艺传承策略研究[D].杭州:浙江工业大学,2016.

本文系山东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一般课题:现代学徒制传承非遗传统工艺隐性知识的契合机理与优化路径研究(课题编号:YC2019290)阶段成果。

作者简介:王申,男,汉族,硕士研究生、副教授、经济师、国家一级人力资源管理师;研究领域:文化产业、生涯发展教育。

猜你喜欢
现代学徒制传承
现代学徒制在创新型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应用
基于Web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盘绣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
新媒体时代下的蒙古族文化传播研究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现代学徒制在经管专业的实践应用与探索
利益相关者视域下有色金属行业现代学徒制长效推广机制的构建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