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晋祠跟周柏聊天

2022-02-23 21:08张春燕
青海湖 2022年12期
关键词:晋祠生命

张春燕

“我已经很老了。可所有到这儿来的人,都会围着我转了又转,看了又看。相比那些年轻的树木,他们更喜欢看饱经风霜、苍老深沉的我。”

这当然不是杜拉斯小说《情人》的开头,是在山西晋祠,3000 多岁的周柏,用它苍老沉郁却又浑厚有力的声音,讲给笔者听的。

我不知道这世上还有哪些古树同它们生长的园林一起,走过了几千年的漫漫岁月,还能以旷达的胸怀、昂扬的姿态、睿智的语言,向游客讲述那些悠远、绵长、多滋多味的往事。我只知道,作为“晋祠三绝”之一的周柏,哪怕已经3000 多岁了,看上去依然生命丰沛,活力十足,而且还多了看遍尘世、阅尽世情的通透与理性,有一种让人肃然起敬的生活状态。

初夏的晋祠,风中带着鲜花的甜香和草叶的清爽。那棵外形独特的周柏,如神奇的卧龙一般,戏剧性地伸进我的视野。这是一棵长满了岁月斑痕、烙上了风雨印迹的柏树,整个身子呈45 度向南倾斜,一部分树枝枕在旁边一棵粗壮直立、比它年轻许多的柏树上,一部分树枝则向着天空伸展,苍翠遒劲,虽老犹坚。这条卧龙,骨骼发达,肌肉坚硬,充溢全身的,是旺盛的精气神,精瘦、潇洒且自信。

在我走近它,端详它的时候,它说话了:“你也是远道而来的吧?看你进了景区,每到一个地方,都仔细地看,单单围着我,就转了好几圈,不像仅仅是凑个热闹,打个卡,拍几张照片,然后炫耀式地发朋友圈那种。那我就给你讲一讲我的故事吧。对能够停下来跟我说话、耐心听我讲述的人,我是真心欢迎和喜欢的。”

听它此言,我饶有兴致地靠过去,选了个可以看清它全貌的位置,静静地听它讲。

“那是3000 多年前,一个清新温润的日子,我被栽植在了刚刚开工建设的晋祠(那时叫唐叔虞祠)里。从此,晋祠成了我一生的家。那时的我,幼小稚嫩,青绿的叶片在微风中轻轻颤动,就像一个人,睁着好奇的眼睛,在打量这个崭新、神奇、变幻的世界。我对自己将要长期生活的这个家、对自己作为一棵柏树的生命力和未来,都生出青绿的梦幻与憧憬。那时候的唐叔虞祠,规模还不大,建筑物也不多。”

“我一天天长大,一天天看着晋祠的变化。有新建,有废弃;有保护,也有损毁。还有过几次地震,波及晋祠,损坏到这里的设施。晋祠在历经多种劫难,在水与火、雷与电的反复考验后,走向重生。”

“时光越往前走,晋祠作为最早的皇家祭祀园林,越来越多地得到了历朝历代统治者的重视。先后有数次大规模的扩建改造,景致不断增加,气象更加雄奇。南北朝齐国天保年间‘大起楼观,穿筑池塘。’在晋祠内增加了大批楼台殿阁,像读书台、望川亭、流杯亭、涌雪亭、仁智轩、难老泉亭、善利泉亭等都建于这个时期,它的园林气象就此形成。每天看着越来越多的人在晋祠观光、游览、祈祷,送给晋祠很多的欣赏和赞叹,那时候还很年轻的我,有着掩饰不住的喜悦、自得和青春激情。”

“唐代贞观二十年,也就是公元646年,我见到了唐太宗李世民。他看上去气宇轩昂,踌躇满志。视察晋祠后,他亲自撰写了碑文《晋祠之铭并序》,并下令再一次对晋祠进行扩建。那时候,晋祠的上空飘满了盛唐气象。”

“北宋,这个文化兴盛、经济繁荣的朝代,更是投入很大的财力和人力,建成了晋祠的主殿圣母殿和殿前的鱼沼飞梁。我看你刚才是从圣母殿那边过来的,感觉怎么样?”

我回答:“很神奇!叹为观止的北宋建筑和雕塑艺术。”

听我这么说,周柏满意地笑了:“是呀!人们常常赞美我,说3000 多岁的我,是一个奇迹。其实,晋祠奇绝的东西太多了。你看圣母殿那繁复绮丽的建筑、恢宏盛大的气象;看殿内神态各异、个性独具的雕塑,特别是很接地气、刻画出人的真实面容体态、传达人的真切情绪的仕女像,更是突破了宋以前宗教造像的固有模式,是罕见的雕塑精品;看殿前廊柱上那8 条木雕盘龙,看龙的形貌、眼神、鳞片,看龙那吞吐风云、欲飞九天的气势;再看圣母殿前的鱼沼飞梁,那如大鹏展翅的姿态,那典雅大方的造型;还有金人台上4 个高大英武、眼如铜铃、铮亮不锈的铁人……这些都是称奇于世的国宝。看了那些,你会为中国人的老祖宗留下的这些宝贝而倍感自豪。而我,作为一棵中国的老树,也为自己每天可以与他们相依相伴,相看永不厌,而十分愉快,万分骄傲。”

“从金、元、明、清几朝,再到民国,眼见夺权的来来往往,执政的去去回回,真的是‘城头变幻大王旗’,但就是在这风雨飘摇的年代,还是有掌权者下令整修晋祠,扩大面积,增添设施。因为这儿是皇家祭祀的地方,他们希望通过保护好晋祠,得到好运,远离祸殃。”

我插话说:“客观上,这也对晋祠的保护和今天的人们对古代历史、文化和宗教艺术的发掘与研究,发挥了积极作用。”

周柏用它那深邃的目光看了我一眼,点头说:“对。而且他们中也不乏知道晋祠的价值,用心保护这些国宝的有识之士。”

然后,它把目光从遐思中收回来,继续往下说。

“70 多年前的10 月1 日,晋祠的上空飘扬着鲜艳的红旗,那红旗上缀着五颗闪亮的星星。来到晋祠的人们奔走相告。我从中知道,新中国成立了。那以后,晋祠的修缮和保护工作有了新的起色。我最真切的感受是:“最近40 多年来,晋祠越来越深远丰富,越来越端庄美丽,越来越有吸引力。像智伯渠、善利泉、关帝庙、唐叔祠、三台阁、晋溪书院……这些地方,都得到了重新修缮,更接近我看到过的它们从前的样子。看着晋祠的魅力不断增加,我也越活越有精神,越活越有希望。”

“3000 多年来,我与晋祠那些造型独特、充满智慧的建筑,还有生命葱郁、姿态美好的植物,时刻相伴。我们一起迎日出,送夕阳,沐风雨,看彩虹。它们看着我越长越大,越长越壮实,我看着它们在岁月里变幻着万千姿态、放射出绚丽的生命光彩。可惜年光太久,它们中大多离我而去,我眼睁睁看着它们在我面前一次次损毁、倒塌、至消逝,又一次次蝶变、重生,更美更旺盛。那些跟我一起栽植下的树,还有后来各朝各代种下的草木和花儿,大多化作了晋祠的泥土,只有唐槐,还以繁茂旺盛、活力四射的生命姿态,成为跟我齐名的晋祠最神奇植物。可就是化作泥土的那些植物,它们其实并没有消逝,还在滋养着晋祠内新的生命。可以说,它们是以另外一种生命形态在陪伴晋祠,成就晋祠。正如北宋大文豪苏东坡说的那样:‘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从古到今,写《晋祠》的诗文流传下来的有很多。我最喜欢的还是欧阳修的那首《晋祠》。因为其中‘地灵草木得余润,郁郁古柏含苍烟’两句,就是写给我的,这让我感觉特别幸福。欧阳修在诗的最后说‘惟存祖宗圣功业,干戈象舞被管弦。’这是对晋祠的赞美,也是对几千来为晋祠的神奇、丰富和美好做出贡献的所有人的赞美和肯定。”晋祠真是太有内涵了呀!连在它里面浸润了3000 多年的周柏,说出来的话,都这么有文化、有深度!我不由肃然起敬,内心赞叹不已。

见我满是欣赏和崇敬的模样,周柏娓娓叙说:“人们又叫我齐年柏,意思是我跟晋祠年岁一样长。我在变老的路上,见证了晋祠在每个时代的变化,看到在不同时期它身上增添的新元素和新魅力。包括我在内的晋祠所有生命,都打上了3000多年中华文化的清晰印迹。我感觉不仅晋祠焕发了新的光彩,依然年轻充满活力,就是我自己,在这样的环境里,也从来没有老。就跟晋祠里的难老泉一样,不停在喷涌着永不枯竭的生命激情,流淌着永不衰减的旺盛活力。我们将相依相伴,相互衬托,相互支撑,一直走下去。”

告别周柏,走出晋祠大门,不舍回望,晋祠的上空,天清云淡,阳光灿烂。有一个空灵纯净的声音,在空中缭绕激荡。那是3000 多年来,所有到过晋祠、尊重和爱惜晋祠国宝的人们心中的祈愿,在晋祠园里、在浩瀚长空悠悠回响——

周柏长青,晋祠永恒。

猜你喜欢
晋祠生命
生命之树
收割啦!晋祠大米再获丰收
从地里冒出来的生命
晋祠周柏
山西古戏台掠影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浅析晋祠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
晋祠亭台楼榭楹联赏析
浅谈晋祠圣母殿彩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