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生教育护理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2022-02-23 01:56黄淑琴秦素娟王峥
Journal of Clinical Nursing in Practice 2022年11期
关键词:原发性出院血脂

黄淑琴,秦素娟,王峥

(徐州市中心医院 中医老年科,江苏 徐州,221009)

原发性高血压为常见的心血管综合征之一,多见于老年人群,患者主要表现为动脉压升高和头晕、头痛等[1]。伴随病情的进展,可导致患者的心脏、血管功能和结构发生改变,引起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和心力衰竭等多种并发症,危及其生命安全。目前,临床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目的是将血压水平控制在适宜范围内,以最大限度地预防、减少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降低死亡率,维持其正常的生活质量[2]。有研究[3]发现,由于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病程较长,且疾病进展与个人行为关系密切,为促进患者恢复,不仅需及时予以其规范治疗,还应配合科学、合理的护理措施。中医养生教育护理为一种新型的干预模式,其基于中医养生理论对患者加强健康宣教,并合理运用中医辨证思维调节机体,以改善病情、促进康复[4]。本研究重点分析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应用中医养生教育护理干预的效果,现将相关结果报告如下。

注:1 mmHg=0.133 kPa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徐州市中心医院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80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纳入标准:① 符合第15版《实用内科学上册》[5]中关于原发性高血压的诊断标准;② 神志清晰、认知功能正常;③ 临床资料齐全,具备真实性。排除标准:① 在其他因素影响下诱发的继发性高血压;② 合并心力衰竭等严重并发症或近期合并心血管不良事件;③ 判定为肝肾功能不全;④ 合并严重感染或患有恶性肿瘤等其他疾病。按护理方法的不同将研究对象分入对照组(41例)和观察组(39例)。比较2组间性别、年龄、病程、身体质量指数(BMI)以及平均动脉压,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2组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2组临床资料比较

1.2 方法

1.2.1 常规护理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至其出院,随访3个月,嘱其在3个月后复诊。① 采用简单易懂的语言向患者及其家属介绍原发性高血压的相关知识,包括病因、症状、治疗方法和预防措施等。② 按照医师开具的处方指导患者正确用药,于每日清晨和用药前监测并记录其血压的变化情况,若血压出现异常波动,则及时向主治医师反馈。③ 主动与患者沟通,于沟通过程中观察并评估其心理状况,指导其采用音乐疗法、缓慢呼吸等方式来缓解焦虑、紧张的情绪,使其保持情绪平稳。④ 结合患者的血压水平和健康需求,叮嘱其规律作息、正确饮食,并在三餐后指导其开展适量的有氧运动。⑤ 出院时及出院前,结合患者的恢复情况向其交代居家注意事项。出院后,定期通过电话、微信等方式为患者提供随访指导。

1.2.2 中医养生教育护理 观察组患者应用中医养生教育护理干预,至其出院,随访3个月,嘱其在3个月后复诊。① 辨证施护:根据高血压中医辨证分型标准对患者进行正确的辨证分型,包括阴虚阳亢型、气血两虚型以及痰瘀互结型等多种类型。若为阴虚阳亢型,则施护措施以滋养肝肾、平肝潜阳为主;若为气血两虚型,则施护措施以健运脾胃、补益心脾为主;若为痰瘀互结型,则施护措施以健脾和胃、燥湿化痰为主。② 中医养生施护:参照自制的《高血压中医养生手册》开展护理工作,手册内容涉及中医食疗方法、养生运动、耳穴疗法、穴位按摩、足浴和针灸等。③ 中医养生讲座:患者住院治疗期间,科室每周组织开展1次高血压中医养生讲座,采用PPT等方式借助多媒体向患者展示中医食疗方法、养生运动和耳穴疗法等内容,并演示具体的操作方法和技巧,确保患者或家属能够正确掌握。同时护理人员于住院期间以诚恳、热情的态度关心、安慰患者,对其进行全方面照护,并正确运用解释、鼓励、安慰和保证等开导法,使患者重视疾病并认真对待疾病,缓解其消极情绪,减轻其心理压力。出院后,将患者的病历转送至其归属的社区,每月邀请心血管专家在社区组织举办1次高血压中医养生讲座,每次持续40~60 min,强化患者的疾病认知。④ 中医技术指导:住院期间,每天指导患者进行1次耳穴贴压、足浴和针灸等中医技术操作,并在有氧运动的基础上指导患者开展八段锦、五禽戏和太极拳等运动,每周至少5次,每次30~60 min。出院后,以每隔2周1次的电话随访及每月1次的上门访视频率,了解患者在居家期间的中医养生情况,及时纠正其不当行为,并帮助患者解决其存在的问题。

1.3 观察指标

1.3.1 中医症候积分 于入院时、出院时和出院3个月后,参照《中医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进行评价,主症主要包括眩晕、头痛和胸闷等,次症主要包括心悸、失眠和耳鸣等,各症状按照轻、中、重度分别记为1、2、3分,无症状记为0分,评分越低表示症状越轻[6]。

1.3.2 血压 于入院时、出院时和出院3个月后,使用血压测量仪测量患者的舒张压(DBP)和收缩压(SBP)水平,为确保结果的有效性,于同一时间患者处于安静状态下测量3次取平均值作为比较的数值。

1.3.3 血脂指标 于入院时和出院3个月后,采集患者空腹状态下的血液标本3 mL,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总胆固醇(TCH)、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2组中医症候积分比较

出院时和出院3个月后,2组的主症和次症积分均较入院时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均较同期对照组更低(P均<0.05),见表2。

表2 2组中医症候积分比较分)

2.2 2组血压水平比较

出院时和出院3个月后,2组的DBP和SBP水平均较入院时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均较同期对照组更低(P均<0.05),见表3。

表3 2组血压水平比较

2.3 2组血脂指标比较

出院3个月后,2组的TCH、TG、LDL-C水平均较入院时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均较对照组更低(P均<0.05);2组的HDL-C水平均较入院时升高(P均<0.05),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更高(P<0.05),见表4。

表4 2组血脂指标比较

3 讨论

原发性高血压是多种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确切病因尚不清楚,相关研究普遍认为遗传易感性是该病的发病基础,在多种环境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即可诱发该病[7]。近年来,老龄化趋势愈加明显,加之人们饮食、生活等习惯的改变较大,使得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病率出现大幅上升的趋势,目前,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数量越来越多,该病已成为重要的全球公共卫生问题之一。

目前,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为控制疾病进展需要终身用药,但有关调查研究结果证实,约有90%的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单纯进行药物治疗并不能够将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内,还需辅以有效的护理措施[8]。本研究结果显示,出院时和出院3个月后,观察组的主症和次症积分均较同期对照组更低(P均<0.05)。这提示中医养生教育护理可促进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症状的改善。中医学中并无高血压这一概念,而根据疾病症状可以将其归属为“头风”“眩晕”等范畴[9]。中医认为,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生与肝肾阴阳失调、情志不佳、饮食失节和内伤虚损等因素有关[10]。当肝阳上亢形成下虚上实的现象时,即可出现头痛、头晕、耳鸣和失眠等症状;若肾阴亏损,则可见心悸、不寐等症状;而久病不愈则会造成阳亢风动、血随气逆和蒙蔽清窍等症状,引起脑卒中、昏厥等严重后果。中医养生理论出自《黄帝内经》,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通过采取精神调理、饮食起居、耳穴疗法、穴位按摩以及养生运动等多种措施,可调畅情志、固护正气和扶正祛邪,进而促进疾病症状的改善[11]。本研究结果显示,出院时和出院3个月后,观察组的血压、血脂水平均优于同期对照组(P均<0.05)。这充分说明于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而言,采取中医养生教育护理可以更好地调控其血压和血脂水平。主要是因为,中医养生教育护理属于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医基本理论的指导下,从饮食、运动等多个方面实施辨证施护,可从根本上调节脏腑功能,促进经络气血恢复,发挥良好的活血通络、降压和改善血液循环等作用,进而维持血压、血脂水平处于稳定状态[12]。另外,中医养生教育护理也可促使患者树立健康意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规避可能诱发或加重病情的风险因素,将血压、血脂水平控制在理想的范围内。

综上,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护理工作中运用中医养生教育护理,可促进症状改善,更好地控制血压、血脂水平,值得临床推荐和应用。

猜你喜欢
原发性出院血脂
血脂常见问题解读
54例COVID-19患者出院1个月后复诊结果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一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出院患者的疗效观察
原发性肾上腺平滑肌肉瘤1例
颅内原发性Rosai-Dorfman病1例影像学诊断
你了解“血脂”吗
第五回 痊愈出院
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1例报道
302例军人伤病员出院跟踪随访的报告
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高血压患者伴血脂异常49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