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段式康复训练干预对颅脑损伤患者术后精神状态的影响

2022-02-23 01:56魏辰赛张云霞
Journal of Clinical Nursing in Practice 2022年11期
关键词:精神状态颅脑康复训练

魏辰赛,张云霞

(南京鼓楼医院集团宿迁医院 神经外科,江苏 宿迁,223800)

颅脑损伤所致精神障碍是患者的颅脑遭受外伤后出现精神功能受损的症状之一,临床表现为记忆力下降、认知功能衰退和情感障碍等,影响患者预后,同时给患者的身心健康以及家庭、工作、生活造成了沉重负担[1]。在对此类患者开展临床治疗或护理干预的同时,还需要重点关注对患者的康复训练指导[2]。阶段式康复训练是一种渐进式恢复方案,能够通过持续性运动刺激肢体功能,促进患者精神状态的恢复,帮助其重新恢复日常生活能力[3]。基于此,本研究在颅脑损伤患者术后精神状态恢复中采取阶段式康复训练指导,并对患者的精神状态恢复情况进行持续性观察。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经南京鼓楼医院集团宿迁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之后,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本院神经外科收治的76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研究。纳入标准:① 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评分(GCS)[4]为3~8分;② 经CT或MRI检查,脑中线偏移≥10 mm;③ 存在意识障碍的时间>6 h;④ 年龄18~80周岁;⑤ 呼吸机辅助时间>3 d。排除标准:① 合并重症肺部感染;② 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③ 存在躁动或其他精神障碍;④ 复合性颅脑损伤;⑤ 脱离呼吸机治疗时合并重度稠痰。将纳入的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2组的基线资料经比较,均未见统计学差异(P均>0.05),见表1。

表1 2组基线资料比较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取80 min高压氧疗,在此过程中,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如是否耐受、是否出现并发症等。

1.2.1 常规康复运动干预 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运动干预,为期6个月。① 心理干预:根据患者颅脑损伤的程度为其提供心理干预,30 min/次,每周3~4次,并在院外通过微信等社交软件与患者或其家属建立沟通。② 认知训练:使用图片、记事本等工具帮助患者提高自身记忆、理解、听觉和书写等方面的能力,加强患者的认知功能及交流能力,20 min/次,每周3~4次,出院后由家属督促与执行。③ 康复训练: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待其精神状态不再衰退时,可在48 h内开始进行康复训练,拟定运动计划表,运动内容包括慢走、太极拳或者八段锦等,15 min/次,每周3~4次,出院后由家属督促。

1.2.2 阶段式康复训练 观察组给予阶段式康复训练,为期6个月。① 院内阶段:康复训练为期1个月,分以下阶段展开护理干预。a.急性阶段,待患者的生命体征平稳、神经系统障碍不再恶化且持续1 d后,方可开始进行康复运动,摆放良肢位,避免肢体发生痉挛,肢体活动时首先活动大关节,然后活动后关节,达到完全屈伸或者曲直为止,训练频率为30 min/d。b.稳定阶段,患者在床上开始进行自我功能训练,包括双手交叉上举、下肢桥式运动和坐起等,训练频率为45~60 min/d,此阶段持续时间为1~2周。c.恢复阶段,若患者的运动能力有所恢复,则可开始下地步行,如减重步行、减重站立和平板步行等,并开始进行日常生活训练,如洗漱、穿衣和用餐等,还可通过慢走、模拟单车骑行运动的方式刺激肢体肌群,每次20 min左右,2次/d,同时不间断加强如厕等日常功能训练。步行训练时,患者可先进行热身运动,如原地踏步10~15次、踮脚尖10~15次,之后开始慢走,首次慢走距离约500米,可根据患者的耐受能力进行适当调整,此阶段持续时间为1~2周。② 院外阶段:康复训练为期2个月。此阶段由照护者承担训练工作,具体训练方法如院内阶段式康复训练,内容包括慢走、太极拳或八段锦,可根据患者的耐受情况进行适当调节,可定期对患者进行随访,通过电话沟通对患者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解答并做出指导。③ 自理康复阶段:此阶段为期3个月。护士通过随访的方式指导患者进行自理康复训练,耐心向患者讲解颅脑损伤后发生精神障碍的相关要点,强调训练的必要性,同时告诫家属参与监督工作,并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

1.3 观察指标

① 精神状况:于干预前、干预6个月后,使用简明精神状态量表(MMSE)[5]进行评价,包括定向能力(10分)、记忆能力(3分)、计算能力(5分)、回忆能力(3分)和语言能力(9分)5项内容,分值越高说明精神状态越好。② 生存质量:于干预前、干预6个月后,使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WHOQOL-100)[6]进行评价,包括生理、独立性、环境、心理功能、社会关系、精神/宗教信仰6个因子,各因子均采用百分制计分,分值越高说明患者的生活质量越高。③ 生活自理能力:于干预1个月、干预3个月和干预6个月后使用生活自理能力量表(ADL)[7]进行评价,满分为100分,分值越高说明生活自理能力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精神状况

2组患者在干预6个月后的定向能力、计算能力等MMSE各项评分均较干预前有所升高(P均<0.05),且观察组的以上评分均较对照组高(P均<0.05),见表2。

表2 2组MMSE评分比较分)

2.2 生活质量

2组在干预6个月后的独立性、环境等WHOQOL-100各项评分均较干预前有所升高(P均<0.05),且观察组均较对照组高(P均<0.05),见表3。

表3 2组WHOQOL-100评分比较分)

2.3 生活自理能力

2组在干预1个月、3个月和6个月后的ADL评分均较干预前有所升高(P均<0.05),且观察组均较同期对照组高(P均<0.05),见表4。

表4 2组ADL评分比较分)

3 讨论

有研究[8]表明,颅脑损伤患者精神状态的恢复与运动康复训练有关。临床对颅脑损伤患者可通过采用阶段式护理帮助其循序渐进地恢复精神状态。

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在干预6个月后的精神状态(MMSE)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说明阶段式康复训练能够改善颅脑损伤患者的精神状态,与卢丹凤等[9]的结果基本一致。颅脑损伤患者的认知功能受损,一般表现为定向能力差、记忆力弱和语言功能不足等,对此类患者采用阶段式康复训练,通过主动运动能够刺激传出神经和传入神经,达到改善精神状态的目的。为颅脑损伤患者术后建立人工气道会逐渐破坏其生理功能,使其出现精神恍惚或肢体功能不协调等问题,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阶段式康复训练可为患者提供长期康复运动来刺激肌群,提高其肢体活动能力。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WHOQOL-100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说明阶段式康复训练能提高脑损伤患者的生活质量,与平月红等[10]的研究结果类似。阶段式康复训练模式下,患者的全身肢体功能得到锻炼,通过给予患者持续性的刺激,逐渐使其恢复正常生活,能够提高其环境适应能力、自我独立能力和心理效能。颅脑损伤患者由于精神状态不佳,无法满足日常自我护理,阶段式康复训练可根据患者的精神状态恢复情况选择合适的护理方案,进而为患者逐步提高自理能力提供帮助。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1个月、3个月和6个月后,观察组的生活自理能力(ADL)评分均高于同期对照组(P均<0.05)。这是由于阶段式康复训练对患者的精神状态恢复更具有针对性,能根据患者的身体恢复情况适当调节护理强度与内容,进而提高其生活自理能力。

综上,阶段式康复训练能促进颅脑损伤所致精神障碍患者术后精神状态的恢复,并且有助于改善其生活质量与自理能力。但本研究纳入的样本量较少,期望在日后的研究中继续扩充样本量,进行进一步深入分析。

猜你喜欢
精神状态颅脑康复训练
心理护理对宫颈癌术后患者精神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多功能智能康复训练床的设计与仿真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卒中后运动神经反馈康复训练研究进展与前景
还不都一样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应有“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我们应该拥有五方面的精神状态
体育教学对小学低年级学生的重要性
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的研究
67例颅脑疾病神经介入的诊断及治疗
老年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脑疝联合内外减压术治疗的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