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童趣化理念的干预模式应用于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患儿的效果

2022-02-23 01:56薛淑英赵海云陈帮翠
Journal of Clinical Nursing in Practice 2022年11期
关键词:卡通童趣时刻

薛淑英,赵海云,陈帮翠

(青岛市黄岛区中医医院 1.普外科;2.门诊换药室,山东 青岛,266500)

阑尾炎在儿童中的发病率较成人低,但病情较成人更严重,临床针对阑尾炎可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LA)进行治疗[1]。由于儿童的心理及生理尚未成熟,在手术前易产生分离焦虑和恐惧心理,导致其麻醉诱导的配合度较低[2]。常规干预普遍采用口头形式在术前访视中向患儿及其家属介绍手术及麻醉的相关知识,而年龄较小的患儿难以理解,干预效果欠佳。基于童趣化理念的干预模式(简称“童趣干预”)下,在院内布置童趣化环境,设置童趣化护患沟通等内容,其临床价值在唇腭裂手术患儿中得到证实[3]。本研究将童趣干预应用于行LA患儿的围手术期,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青岛市黄岛区中医医院于2020年7月至2021年7月收治的86例行LA的患儿为研究对象,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患儿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纳入标准:① 符合阑尾炎的诊断标准[4],拟行LA;② 患儿及照护者的沟通能力均正常;③ 年龄3~8岁;④ 无严重合并症;⑤ 由患儿直系亲属照护。排除标准:① 合并其他严重的内科疾病;② 存在精神障碍;③ 发育迟缓。将所有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2组患儿的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等基线资料经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见表1。

表1 2组一般资料对比

1.2 方法

对照组患儿实施常规围手术期护理,直至出院。术前1 d,麻醉医师及参与手术的护士、医师对患儿进行术前访视,核对患儿的信息,向患儿及其照护者进行自我介绍,了解患儿的具体情况,并告知家属术前准备事项及注意事项。术前8 h,患儿常规禁食和禁饮,完善血液和超声等常规检查。术后,待肛门排气后,患儿可进食清淡的流质食物,并由护士实施切口护理等内容。

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护理内容的基础上实施童趣干预,直至出院。① 术前干预:对患儿进行术前访视,了解其情绪、情感诉求及性格特征。由护士实施童趣干预内容,即通过游戏互动、播放卡通视频和看漫画等方式向患儿介绍手术过程和围手术期注意事项,完成后诱导患儿提问,若患儿回答正确,则给予其奖励和鼓励;若患儿回答错误,则及时纠正,鼓励其下次一定可以答对。术前手术间干预内容包括,a.在麻醉诱导室内墙壁上绘制卡通图案,桌椅上粘贴卡通贴纸。另播放动画片或儿歌,使患儿在麻醉前转移注意力。b.麻醉医师及巡回护士穿戴卡通小花帽接送患儿,并为患儿准备卡通拖鞋。c.麻醉诱导前30~35 min,护士采用针筒玩具模拟扎针情境和听诊器听诊心跳,在模拟过程中询问患儿“宝宝在上幼儿园吗?”等问题,提前告知患儿“等会儿姐姐在你手臂上扎一针,看你和喜羊羊谁更勇敢哦”,并与照护者配合。d.采用布偶向患儿演示麻醉诱导的过程,护士通过检测布偶的心率、血压和呼吸等情况,并让患儿触摸麻醉时需要用的仪器,鼓励患儿在布偶上模拟麻醉操作,使其了解麻醉诱导的过程,消除恐惧感。② 术后干预:在病房内播放动画片或儿歌,并准备积木等玩具吸引患儿的注意力。护士进行童趣化情境教学,向患儿播放情境视频,由患儿来评价视频中的行为错误与否,同时与家长配合,通过语言与安抚的方式安慰患儿。并在术后配合用药、康复护理。

1.3 观察指标

① 评价患儿的进入手术室配合度及麻醉诱导配合度,患儿主动进入手术室为Ⅰ级,患儿需家属或护士极力劝说进入手术室为Ⅱ级,需强行抱入手术室为Ⅲ级;患儿主动接受面罩为Ⅰ级,患儿需劝说才接受面罩为Ⅱ级,患儿拒绝接受面罩且无视劝说为Ⅲ级[5]。② 于进入手术室(T1)、等待手术(T2)和接受麻醉诱导(T3)时刻,采用改良耶鲁术前焦虑量表(mYPAS)[6]评估患儿的焦虑情况,总分21~100分,得分越高表示患儿越焦虑。③ 于患儿入院时(T0)及T3时刻,测定患儿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④ 术后1 h、6 h、12 h和24 h,采用Wong-Baker面部表情量表[7]评估患儿的疼痛情况,总分0~10分,分数越高表示疼痛越剧烈。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术前配合度

观察组患儿进入手术室及麻醉诱导的配合度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见表2。

表2 2组患儿术前配合度对比 [例(%)]

2.2 焦虑情况

2组患儿在T1、T2和T3时刻的mYPAS得分均逐渐升高(P均<0.05),但观察组患儿在T1、T2和T3时刻的mYPAS得分均低于同期对照组(P均<0.05),见表3。

表3 2组患儿mYPAS得分对比分)

2.3 应激反应

2组患儿在T3时刻的HR均较T0时刻变快,MAP均较T0时刻升高(P均<0.05),但观察组在T3时刻的HR慢于对照组,MAP低于对照组(P均<0.05),见表4。

表4 2组患儿应激反应对比

2.4 术后疼痛状况

术后12 h和24 h,观察组患儿的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术后1 h、6 h、12 h和24 h,2组患儿的疼痛评分均逐渐降低(P均<0.05),见表5。

表5 2组患儿Wong-Baker面部表情量表评分对比分)

3 讨论

患儿在面对治疗时,可能产生焦虑、恐惧情绪及抵触心理,难以有效配合。童趣干预以患儿的认知水平为依据,结合其心理特点,采用玩具、情境模拟等方式对其实施宣教和干预,或能有效改善患儿的配合度和应激反应。

本研究结果发现,观察组患儿进入手术室及麻醉诱导的配合度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在T1、T2和T3时刻的mYPAS得分均低于同期对照组(P均<0.05),说明童趣干预可通过减轻行LA患儿的焦虑程度,提高其进入手术室及麻醉诱导的配合度。术前访视时,通过游戏互动、播放卡通视频和看漫画等方式向患儿讲解手术过程和麻醉等相关内容,利用其充满好奇与兴趣的心理,吸引其注意力,并增强其对宣教内容的理解,与患儿建立初步信任,同时引导家属站在患儿的角度与其沟通,减轻其焦虑和恐惧感。另外,医护人员穿戴卡通小花帽接患儿进入手术间,可让患儿感到有趣和亲切,减轻其恐惧感及抵触情绪,使其在进入手术室时更加平静与配合。手术间内充满卡通形象等视觉丰富的图案,也可减轻患儿对未知环境的恐惧及焦虑。在手术间内通过实物演示与患儿进行情景模拟互动,可使患儿在视觉、听觉和触觉中形成认知与行为体系,从而改善术前焦虑,提高其麻醉诱导的配合度,与赖勇英等[8]与陈英等[9]的研究结果一致。有研究[10]表明,人在精神紧张时的HR和血压均高于平静时期,这是由于精神紧张所引起的交感神经兴奋,导致血管收缩、心脏搏动增强。本研究结果发现,观察组在T3时刻的HR慢于对照组,MAP低于对照组(P均<0.05)。究其原因,童趣干预结合儿童的心理需求、个性特点及认知层次,运用心理学干预技巧,从儿童特殊的认知及世界观出发,进行童趣健康宣教和护患互动。例如,在麻醉诱导前30 min,应用针筒玩具进行模拟扎针,并在布偶上演示麻醉诱导过程,患儿可触摸针筒、试戴面罩,以减轻恐惧感,进而减轻心理应激反应。在此过程中配合童趣性的语言与患儿互动,可减轻其对麻醉诱导和手术室陌生环境的恐惧,增强其安全感,进而缓解因术前焦虑、恐惧和紧张情绪所引起的应激反应,稳定患儿的HR和MAP。此外,本研究结果还发现,术后12 h和24 h,观察组患儿的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不同于单一的白色医疗环境,童趣干预将动画片、儿歌和玩具等儿童喜欢的元素融入医疗环境,使患儿不再时刻关注疼痛,而是将注意力转移至感兴趣的事情上,这有助于稳定患儿在麻醉药效褪去后的情绪,并转移其注意力,减轻疼痛引起的生理及行为反应。

综上所述,将童趣干预应用于行LA患儿的围手术期,可减轻其术前焦虑情绪和应激反应,提高进入手术室及麻醉诱导的配合度,减轻术后疼痛。

猜你喜欢
卡通童趣时刻
九月·童趣
冬眠的树(四)
冬“傲”时刻
捕猎时刻
童趣
鸡鸣狗盗皮皮猪卡通
趣味的卡通穿上身
童趣照相薄
找不同
一天的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