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Peplau人际关系理论的CICARE沟通模式对提升门诊服务质量的效果

2022-02-23 01:56张伟芬葛银霞方秀兰
Journal of Clinical Nursing in Practice 2022年11期
关键词:沟通模式等待时间护患

张伟芬,葛银霞,方秀兰

(深圳市龙华区人民医院 门诊,广东 深圳,518109)

门诊是医院重要的服务窗口,也是收治患者的第一步,其服务质量关系着医疗机构的整体形象,但由于门诊患者流动性大、医师更换频率高等,会增加护患纠纷的发生率[1]。因此,为塑造医院良好的社会形象,需采用科学且合理的护理方式提高门诊服务质量。基于Peplau人际关系理论强调以特定的护患关系为中心,运用科学的知识和技术,进行治疗性沟通,从而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2]。CICARE沟通模式以接触、介绍、沟通、询问、回答及离开6个流程为导向,有助于沟通的顺利开展,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提升患者就医体验[3]。为此,本研究观察基于Peplau人际关系理论指导下的CICARE沟通模式对提升门诊服务质量的效果。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经深圳市龙华区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将2020年1~12月于本院门诊就诊的10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将2021年1~12月于本院门诊就诊的100例患者设为观察组,采用基于Peplau人际关系理论的CICARE沟通模式护理干预。2组患者分别由20名护理人员提供门诊服务,且所有护士均接受相关培训。患者纳入标准:① 年龄18~65岁;② 意识清晰,具备阅读及理解能力;③ 门诊各等候时间均有记录;④ 知情并自愿参加本研究。患者排除标准:① 存在沟通交流障碍;② 依从性差;③ 存在精神病史。护士纳入标准:① 年龄20~45岁;② 已取得护士职业资格证;③ 工作时间≥1年。护士排除标准:① 处于妊娠期或哺乳期;② 培训不合格。对照组患者中,男47例、女53例,平均年龄为(44.27±6.04)岁;观察组患者中,男56例、女44例,平均年龄为(43.53±6.18)岁。对照组护士中,均为女性,平均年龄为(29.18±4.29)岁;观察组护士中,均为女性,平均年龄为(29.47±4.15)岁。2组患者、护士的一般资料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护理时间为患者门诊就诊期间。在开诊前,值班护士做好门诊环境准备工作,同时规范着装、面带微笑。当患者有不懂的问题来导医台咨询时,与患者进行沟通,态度亲切且耐心,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回答,并对其进行常规引导和科室介绍。对于门诊需进行输液等操作的患者,详细询问其病史及禁忌证等,同时密切关注患者的临床反应;对于检查或治疗后有特殊情况的患者,耐心为其介绍相关疾病知识。出院时,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并告知其医院的联系方式。

观察组给予基于Peplau人际关系理论指导下的CICARE沟通模式护理,护理时间为患者门诊就诊期间。① 组建护理小组:护理小组成立后,小组成员均进行Peplau人际关系理论及CICARE沟通模式相关知识的强化学习,包括礼仪、理论知识学习和情景模拟等内容。② Peplau人际关系理论:a.认识期,初步建立相互信任的护患关系,明确患者现存的问题,评估其护理需求;b.确认期,根据患者的评估结果,确定康复目标,制订相应的护理计划;c.进展期,向患者发放健康宣教手册,并予以其饮食、用药和运动等方面的指导,帮助其共同解决健康问题;d.解决期,与患者保持联系,通过微信或电话形式了解其康复情况,定期组织小组交流会,不断完善和调整护理方案。③ 具体实施方法:在Peplau人际关系理论的指导下,按照CICARE沟通模式流程进行护理服务,具体内容如下(见表1)。

表1 CICARE沟通模式流程及相关内容

1.3 观察指标

① 统计1年内2组护士一级质控检查、二级质控检查、三级质控检查的总次数及问题次数。② 由护士长对2组护士进行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考核,2项考核成绩满分均为100分,每半年进行1次考核,取2次成绩的平均值。③ 记录2组患者挂号、就诊、检查、缴费、采血、注射和取药的等待时间。④ 于患者离院前,采用自制的门诊服务质量评价表对其就诊满意度进行评价,分为7个维度、35个条目,每个维度满分均为20分,分数越高则满意度越高。⑤ 记录1年内2组患者不良事件及护理投诉的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2组护理服务质控检查结果比较

观察组护士和对照组护士在1年内的一级质控检查总次数分别为173次、171次,观察组的一级质控检查问题次数为17次(9.83%),较对照组的31次(18.13%)更少(χ2=4.937,P=0.026);二级质控检查总次数分别为121次、118次,观察组的二级质控检查问题次数为7次(5.79%),较对照组的17次(14.41%)更少(χ2=4.916,P=0.027);三级质控检查总次数分别为60次、59次,观察组的三级质控检查问题次数为2次(3.33%),较对照组的8次(13.56%)更少(χ2=4.041,P=0.044)。

2.2 2组护士理论知识及操作技能考核成绩比较

观察组护士的理论知识考核成绩为(87.52±4.68)分,高于对照组的(81.43±5.05)分(t=3.956,P<0.001)。观察组护士的操作技能考核成绩为(93.18±2.23)分,高于对照组的(88.46±5.14)分(t=3.767,P=0.001)。

2.3 2组患者门诊就诊等待时间比较

观察组患者挂号、就诊、检查、缴费、采血、注射及取药的等待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均<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门诊就诊等待时间比较

2.4 2组患者门诊服务满意度比较

2组患者的就诊环境和护士仪容仪表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的服务态度、接诊流程、沟通技巧、护理操作和健康教育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见表3。

表3 2组患者门诊服务满意度比较分)

2.5 2组患者不良事件及护理投诉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00%(2/100),较对照组患者的12.00%(12/100)更低(χ2=7.680,P=0.006)。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投诉发生率为1.00%(1/100),较对照组的13.00%(13/100)更低(χ2=11.060,P=0.001)。

3 讨论

门诊在临床医疗服务中占据重要地位,大部分患者对自身疾病认识不清楚,需要门诊导医人员给予帮助。但由于门诊诊室较多、患者流动性较大,护患双方沟通时可能出现信息传递不对称的情况,引发门诊投诉及医患纠纷[4]。门诊护理人员的行为举止和业务水平影响着患者的就诊体验,故如何提升护理服务质量是门诊护理工作中的重点。Peplau人际关系理论是最早的护理人际关系理论,其中心思想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促进护理质量的提高,现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护理、家庭访视等领域[5]。CICARE沟通模式基于“接触、介绍、沟通、询问、回答、离开”6个步骤,将沟通内容步骤化与模板化,有助于加强护患沟通、拉近护患关系,使患者能够积极配合诊疗和护理[6]。

本研究中,观察组护士的一级质控检查、二级质控检查及三级质控检查问题次数均少于对照组,理论知识及操作技能考核成绩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分析其原因为,基于Peplau人际关系理论的4个阶段(认识、确认、进展、解决)相互重叠并贯穿始终,使护士能够正确认识自己在每个步骤中所承担的角色,积极、主动地与患者沟通[7]。而CICARE沟通模式具有操作规范性、内容有序性、知识跨学科性及交流双向性的特点,通过系统培训加强了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和应对能力,有益于拓展护士的知识结构和思维形态,有助于敏锐捕捉与识别患者的需求,增强更高层次的情感沟通,加深护患关系[8]。同时,定期及随机质控检查有助于科学管理护士队伍,增强护理人员的服务意识及责任心,督促其约束自我行为规范,提升自我管理能力,从而有效减少质控检查问题的次数,改善护理服务质量。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的各环节就诊等待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对服务态度、接诊流程、沟通技巧、护理操作及健康教育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和护理投诉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分析其原因为,基于Peplau人际关系理论的CICARE沟通模式综合了伦理学、心理学、公共关系学等学科的理论知识,在该模式下,护理人员与患者循序渐进地沟通,既能使护士深入了解患者的内心需求,又能使患者了解护士的工作职责,从而建立可信赖的护患关系,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9]。此外,护理人员也积极为患者介绍相关诊室、指出就诊位置,告知其检查需要注意的事项等,为其提供优质、方便且高效的医疗服务,有效节省患者的等待时间、提高其就诊满意率、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有助于患者获得良好的就医体验[10]。

综上,基于Peplau人际关系理论的CICARE沟通模式能够提高护士的专业水平和服务质量,提升患者的就诊满意率,缩短就诊等待时间,减少不良事件和护理投诉的发生。

猜你喜欢
沟通模式等待时间护患
给学生适宜的等待时间
——国外课堂互动等待时间研究的现状与启示
CICARE沟通模式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护理实习生带教中的应用
CICARE沟通模式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护患情境会话
护患情境会话
护患情境会话
护患情境会话
妇科护理中家庭式沟通模式的应用及效果分析
顾客等待心理的十条原则
顾客等待心理的十条原则